照著鏡子,陳玉琴臉上滿是欣喜,她也沒想到這樣一弄效果會如此之好。</p>


    “媽,您真漂亮!”林燕在一旁由衷恭維道。</p>


    “瞎說,我一個老太婆哪裏有什麽漂亮?”陳玉琴嘴上雖然這麽說,可心裏卻是美滋滋的。</p>


    “真的,不信你問爸!爸,您說媽這樣一收拾是不是很漂亮?”</p>


    林道遠在一旁同樣打量著妻子,嘴角掛著笑容。</p>


    還別說,陳玉琴這樣一收拾的確有了幾分年輕時候的模樣,這林道遠不由得想起了當年組織介紹自己第一次和陳玉琴見麵的那時候。</p>


    時光如梭,一轉眼就30年過去了,當年青澀的少女現在已經成了三個孩子的母親,而自己也從意氣奮發的青年早就已知天命了。</p>


    看了一眼顯得年輕許多的妻子,林道遠樂嗬嗬地點頭附和,這讓陳玉琴心裏更是高興,對於宋援朝的態度也從最初的不冷不澹變的親切多了。</p>


    招呼著讓宋援朝坐,陳玉琴和林道遠也並肩在沙發坐了下來,在他們對麵坐著的是宋援朝和林燕。</p>


    態度緩和下來的陳玉琴雖對宋援朝有所改觀,可必要的程序還是要走的。比如詢問宋援朝的個人情況,包括他的家庭、親屬等等,當然還有他的學業。</p>


    這些當初林道遠都詢問過,宋援朝自然是再說了一次,但相比林道遠,陳玉琴在某些方麵可是要問的仔細些,尤其是當宋援朝提到自己在西北下鄉的那段往事時,陳玉琴追問了許多細節,宋援朝看了一眼身旁的林燕,平靜地講述起了那段歲月經曆,雖然宋援朝說的很是平澹,但聽他講述的陳玉琴卻漸漸眼眶紅了。</p>


    看著宋援朝,再看坐在他身邊的林燕,此事陳玉琴突然有些明白為什麽林燕對宋援朝的感情如此之深。</p>


    試問,兩個年輕人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中相互扶持,同甘共苦,這樣的感情如何是普通的相識能比的?由女兒的身上,陳玉琴彷佛想到了自己當初,在自己當初和林道遠結識的時候不也是如此麽?</p>


    這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們攜手而過,其中經曆了多少風霜多少艱辛啊!尤其是有些事就連當初林燕都沒和自己提過,而今天陳玉琴也是第一次知道。</p>


    “不辛苦,沒經曆風雲怎能看見彩虹?伯父,伯母,在那段歲月裏雖然沒有現在的物質條件,可是能夠認識燕子,並和她相戀走到今天,這卻是我一生中的幸運,也是上天給我的一份恩賜。”宋援朝微笑著回答,此時他的眼中卻閃動著晶瑩,能讓人感受到他的真摯和誠懇,身旁的林燕情不自禁地緊握著宋援朝的手,臉上滿是幸福和自豪。</p>


    拭去了眼角的濕潤,陳玉琴感慨道:“說的沒錯,青鬆不懼風雪,臘梅在寒冬綻放,不經曆風雲是永遠成長不起來的,你們年輕人的確需要這樣的心氣,當年打天下是如此,以後建設國家也是這樣,你們要牢記現在的一切來之不易。”</p>


    “謝謝伯母的教誨,我一定會牢記在心。”宋援朝很是認真的回答道。</p>


    陳玉琴繼續問了會兒,突然發現看時間馬上就要到中午了,她連忙起身去廚房準備午飯,宋援朝說他可以幫忙卻被陳玉琴果斷拒絕,按照陳玉琴的話來說大老爺們是用來做大事的,怎麽能下廚房?招呼著林燕一起進廚房忙活,讓林道遠在客廳陪宋援朝說話。</p>


    陳玉琴和林燕母女離開,客廳裏凝重的氣氛緩和了許多,林道遠衝著宋援朝微微笑了笑,拿起茶幾上的煙向他示意。</p>


    “謝謝伯父。”宋援朝連忙接過煙,劃著火柴先幫林道遠點上。</p>


    “你這小子,滑頭!”抽了口煙,林道遠笑眯眯地伸指衝宋援朝說道。</p>


    宋援朝當然知道林道遠所指,他也不反駁隻是嘿嘿笑了起來。</p>


    “人有時候是需要圓滑一些,但有一點必須記住,外麵可以滑可心裏一定要方,一些底線絕對不能喪失!今天的表現還算不錯,你陳阿姨這關也算是勉強過去了。”對於宋援朝,林道遠還是很欣賞的,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女兒幸福,同時也看好宋援朝這個準女婿,要不然他當初也不會勸阻陳玉琴接受林燕的選擇了。</p>


    略微提點了下宋援朝,抽了口煙,林道遠問道:“聽說你這些日子和羅家的小子走的近?”</p>


    “羅家的?您是說羅陽吧?”宋援朝微微一愣問道。</p>


    見林道遠點點頭,宋援朝說道:“羅陽和我是同班同學,我們走的近些也是正常,怎麽?伯父您對羅陽……?”</p>


    林道遠擺擺手:“羅家的小子在年輕人一輩裏還算不錯的,老羅和我是老同事了,我們兩家以前走的近,小輩也經常來往,我對羅陽沒什麽看法,隻是隨便問問罷了。”</p>


    林道遠的話讓宋援朝放下了心,他一開始還以為自己和羅陽合作的事讓林道遠知道了呢。畢竟上次林道遠提醒過他,宋援朝在和羅陽合作中也很小心,兩人無論是誰都沒向外公開是相互之間的合作,對於羅陽來說僅僅是“幫朋友的忙”,對於宋援朝而言同樣如此。</p>


    關於羅陽,林道遠就提了一句不再說了,也許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隻是隨口一問。</p>


    接下來的話林道遠讓宋援朝一時間不知道怎麽回答,因為林道遠問了他一個問題,那就是前些時候京師大學在一場講座中一位教授提到的一個問題引起了學校的內部爭議,而這個爭議直到現在都未平息。</p>


    “我聽說你們學校內部有不少同學認為,關於老師說的隻有生產性勞動創造價值,流通和服務勞動不創造價值的說法和第三產業日益發達的現實不相適應,並且發表了反駁的文章,有沒有這回事?”</p>


    對於這件事宋援朝是知道的,而且就是不久前剛剛發生的。說起來這件事還和林燕她們班有關,林燕是77級的經濟係學生,而發表這個言論的同學恰恰就是林燕她們班的。</p>


    隨著國慶節後市場的逐步開放和允許個人介入市場的鬆動,使得這些日子發生了許多變化。市場的結構開始了改變,不僅出現了諸多個體經營,更促使第三產業開始複蘇和發展。</p>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經濟係的大學生很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而且京師大學作為全國最高等的學府之一,相對於普通人從外界得到的消息更多,在學校內部已經能夠看到來自於國外的報刊、雜誌和學術論文了,在經曆這社會變革的衝擊下,一些大學生在深思之後自然對原本的一些理論產生了置疑和否定。</p>


    林道遠在計委任職,計委的工作和經濟有著密切關係,對於京師大學內部發生的這種學術上的不同意見,林道遠通過其他途徑得知了一二,但今天他卻是第一次問出這個問題,也是想用這個問題考一考宋援朝。</p>


    “伯父,您這個問題很大,目前校內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還遠未結束,您這樣問我恐怕……。”宋援朝露出了難色,他雖然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可他卻不知道林道遠的立場,萬一說錯了讓林道遠勃然大怒就得不償失了。</p>


    “今天隻是作為一個長輩和晚輩的私人談話,不涉及其他因素,僅僅隻是站在學術的角度上討論一下。”彷佛看出了宋援朝的顧慮,林道遠擺擺手說道。</p>


    在學校,宋援朝尤其低調,他雖然以高分錄取,可開學到現在宋援朝平日的展現出來的水平僅僅隻能說是中等而已,甚至在許多方麵和普通學生相比顯得不那麽突出。</p>


    </p>


    這是宋援朝故意為之,前世經曆了七十年的人生,宋援朝很明白出頭的椽子先爛的道理,當一個校園的風雲人物對於他並不是什麽好事,何況他從來沒有想過以後走仕途,所以低調做人是宋援朝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下的準則,假如不是報道那天碰上趙明磊的話,恐怕宋援朝還不會像現在這樣顯眼。</p>


    宋援朝看了眼林道遠,沉吟片刻道:“伯父,既然這樣我就說說,可如果我說錯了什麽還請您不要責怪。”</p>


    林道遠點點頭,靜靜等待著宋援朝的回答,宋援朝組織了下語言道:“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價值這個名詞泛指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可視為是能夠公正且適當反映商品、服務或金錢等值的總額。”</p>


    “價值是商品的一個重要性質,它代表該商品在交換中能夠交換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價值通常通過貨幣來衡量,成為價格。這種觀點中的價值,其實是交換價值的表現……。”</p>


    “我們今天不討論什麽剩餘價值,這點在資本論一書中早有著詳細描述,我們僅僅以價值的本身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問題,既然價格視為是能夠公正且適當反映商品、服務或金錢等值的總額,請注意!這句話中的商品可以代表任何東西,當然也包括服務,從學術的角度來看,不僅限於所謂的生產性勞動創造價值,其他不創造價值的說法,對此我認為講座中關於價值的說法是有狹隘的。”</p>


    “那麽,你的觀點是支持反對的同學的了?”林道遠問道。</p>


    “可以這麽說,但我也覺得提出反對的同學在一些言語上過於激烈了,或者說在反對的內容中運用了大量西方的數據,這和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結構還是有著一些不同,這些數據和例子的運用不是那麽貼切。”</p>


    “在你看來,對於價值的討論應該怎麽定義呢?”聽到這,林道遠饒有興趣地問。</p>


    宋援朝笑著搖搖頭:“伯父,我現在才是一個大一的學生,您讓我做這樣的定義恐怕有些過早。”</p>


    “哈哈哈,這倒也是,你們需要學習的時間還很長。”林道遠啞然失笑道。</p>


    宋援朝讚同道:“伯父您說的對,但是價值就是價值,價值的存在是不為人的意誌所轉移的,這是經濟學對於價值的定義和基礎。此外,在古時候有一句一直為封建社會所推崇的話,不知道您聽說麽?”</p>


    “什麽話?”</p>


    “天下財富早有定數,不增一分,不少一厘……。”當宋援朝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林道遠眉頭頓時緊皺了起來。</p>


    “這是古人的樸素想法,從整體學理論來說或許是對的,而古人也是如此堅信不疑。但是古人恰恰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是一直向前發展的,而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財富……或者說價值所體現的價格就會產生變動,從而導致整體的增加,所以說,古人的想法其實是錯的,這個理論也是錯誤的,您覺得呢?”</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歸黃金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並收藏重歸黃金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