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的星期天,宋援朝去林燕家做客,進了門就見到陳玉琴在客廳裏忙活著打掃衛生。</p>


    “伯母,讓我來吧。”宋援朝二話不說把帶來的東西往邊上一擱,脫下外套接過陳玉琴手裏的拖把就拖起了地。</p>


    陳玉琴嘴上說著怎麽能讓你幹呢?臉上卻是笑眯眯的。</p>


    自從宋援朝第一回拜訪之後,每逢周日宋援朝都會過來坐坐,幫著陳玉琴打掃房間,做些家務活什麽的。</p>


    一來二去,陳玉琴對宋援朝的感官是越來越好,相互之間也越發融洽。</p>


    “援朝呀,馬上就元旦了,過了元旦你們學校應該放寒假了吧?”宋援朝拖著地,陳玉琴在一旁打著下手隨口閑聊著。</p>


    “差不多,好像是元月二十日左右放假吧,明年過年晚,春節要二月十六日呢,據說得放三十來天的樣子……。”</p>


    宋援朝用力拖著地,邊拖著邊回答道。</p>


    “那你過年怎麽安排?”陳玉琴問道。</p>


    宋援朝把拖把放進邊上水桶洗了洗,然後提起用手擰幹拖把頭:“應該會回滬海過,等過完春節就回來了。”</p>


    “你家不是沒什麽長輩了麽?一個人過?”</p>


    “我爸這邊就不說了,我媽那邊的長輩也早就不來往了,不過街坊鄰居和朋友關係近的有不少,您還記得我之前提過的張家奶奶麽?沒意外的話會和她們還有幾個朋友一起過春節。”宋援朝笑嗬嗬地說道。</p>


    陳玉琴點點頭,關於張家阿娘的事她曾經聽宋援朝提起過,對於這個老人陳玉琴很是尊敬。她知道在宋援朝的心裏,張家阿娘幾乎和自己的親人沒什麽區別,一個失去父母孩子離鄉背井在外,過年回去探望也是人之常情。</p>


    想到這,陳玉琴不由得有些遺憾,隨著對宋援朝的感官漸好,她其實有些想留宋援朝在燕京過年的。</p>


    這些年,自己的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林燕雖然回來了,可平常基本都住大學宿舍,而且因為之前趙明磊的原因母女倆還鬧了一陣別扭。</p>


    雖然這些已經過去,隨著對宋援朝的漸漸認可,陳玉琴、林燕母女倆的關係也得到了修複。看著忙忙碌碌的宋援朝,陳玉琴就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這麽多日子沒有消息,也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麽樣?</p>


    其實在陳玉琴心裏是非常迫切知曉他們的近況,而且以林道遠的身份和地位其實要打聽也不算太難。但是這件事陳玉琴卻沒去做,因為作為被國家培養多年,經曆過考驗的幹部,陳玉琴清楚這是非常不合適的舉止,所以隻能把對孩子的思念深深藏在心底。</p>


    邊忙邊聊著,宋援朝的手腳很是利索,很快就把地拖完了,隨後又拿著抹布擦拭著家具、玻璃窗什麽的。正當在他半個身子騎在窗台和玻璃窗做著“戰鬥”的時候門打開了,林道遠和林燕回來了。</p>


    “怎麽回的這麽晚?援朝已經來了好一會兒了,你看這孩子,我讓他別忙了,非得不聽不光把地全拖了,就連玻璃窗也給擦了。”過去接過林道遠手裏提著的菜籃子,陳玉琴不由得埋怨道。</p>


    平時買菜這事都是陳玉琴去的,今天不知道怎麽回事林道遠突然說他去買菜,還拉著林燕一起。誰想兩人一出門就是兩個多小時,直到現在才回來。</p>


    “來,看看這是什麽?”林道遠樂嗬嗬地笑著,把林燕手裏提著的另一個菜籃子給妻子遞了過去,陳玉琴接過掀開蓋著的布往裏看了一眼,頓時驚訝地喊了一聲:“鮁魚!這從哪買的?”</p>


    “在前門胡同那邊的菜場買的,虧我們去的早,要不然還買不著呢。”林道遠很是驕傲道,這鮁魚可是搶手貨,尤其現在已經是冬天了,燕京雖然是首都,但這樣的好東西依舊是稀罕物。</p>


    其實林道遠昨天就聽說那邊菜場會有一批鮁魚到貨,這才特意一大早帶著林燕去了那邊,他知道宋援朝今天要來,買這鮁魚是準備做鮁魚餃子的,今天好好吃上一頓。</p>


    “正好,中午吃餃子,我去收拾收拾。”陳玉琴很是高興地接過菜籃子說了一聲,隨後就朝著廚房走去。</p>


    這時候,林燕也跟著進了廚房,不一會兒打了盆熱水出來,拿毛巾在水裏浸後擰幹來到滿頭大汗的宋援朝身邊:“瞧你的一身汗,快擦擦,要不容易感冒。”</p>


    “好嘞!馬上就好。”宋援朝笑著應了一聲,手腳不停先把最後一點活幹完,弄完好滿意地看著窗明幾淨的成果,接過林燕手上的毛巾擦了把汗。</p>


    “早飯吃了沒?”看著臉龐微紅的宋援朝,林燕問。</p>


    “出門吃過了,要不哪來的力氣幹活?”宋援朝笑著打趣。</p>


    “就你能!”林燕白了他一眼,接過擦完的毛巾道:“去歇著吧,我給你泡杯茶。”</p>


    說完,林燕端著水盆回了廚房,不一會兒端了杯泡好的茶給了宋援朝。</p>


    宋援朝喝了口熱茶,心裏暖洋洋的,正要和林燕說什麽,林道遠在書房那邊招呼了聲:“援朝呀,打掃完了麽?完了進書房我們說會話。”</p>


    宋援朝連忙應了一聲,林燕看了眼書房輕聲對宋援朝道:“去吧,估計我爸要和你聊上次寫的那東西呢。”</p>


    宋援朝點點頭,端著茶進了書房。</p>


    “把門關上,坐。”書房裏,林道遠坐在沙發上抽著煙,見宋援朝進來隨口說道。</p>


    關上門,在林道遠對麵的沙發坐下,宋援朝剛屁股挨上沙發座,林道遠就開口說道:“你寫的東西我仔細看過了,雖然行文很大膽,也有一些不足,可對於你一個在校的學生來說算得上不錯。”</p>


    “你所提出的一些問題的確有存在的可能性,這點我個人表示讚同,但是在有些方麵也有危言聳聽的嫌疑,對此我卻不這麽認為……。”</p>


    林道遠也沒和宋援朝繞圈子,直截了當地提出了他的意見。在林道遠看來,宋援朝提出的這些問題的確是他們之前所疏忽的,也是沒有深思的。從宋援朝舉的各種例子再加上實際的情況來看,國有企業所麵臨的衝擊極有可能存在,這點林道遠不否認。</p>


    但是林道遠在一些觀點上和宋援朝卻有分歧,他認為宋援朝作為一個年輕人在考慮問題上有些不成熟,甚至有些為了加重問題的存在說了一些不合時宜的話,這是政治上的不成熟,也是看待問題的不全麵。</p>


    當然了,關起門來,兩人的身份隻是翁婿,說話也沒必要雲遮霧罩,自己人當然是有什麽說什麽,這同樣是對宋援朝的一種愛護。</p>


    雙方的觀點主要區別在於林道遠對大部分國有企業幹部的信心,在他看來許多國有企業幹部還是有能力有責任心的,雖然國有企業在市場的衝擊之下會麵臨許多問題,可有這些經受得起考驗的幹部在,隻要提前做好預防,改變思想,他們依舊能夠帶來企業渡過難關。</p>


    其實林道遠的這種觀點也不能說有錯,因為如今的許多幹部的確如此,遠的不說就說宋援朝的師父馬廠長吧,馬廠長在廠子裏幹了大半輩子,無論是人品還是能力又或者對廠子的感情都不是普通人能比的。</p>


    像這樣的幹部可以說是千千萬萬,這也是林道遠覺得宋援朝有些過慮的原因,隻要有這些好幹部在,在大方向上做好準備,提前預防,問題自然就會解決。</p>


    這也不能說林道遠想的不對,宋援朝很明白林道遠這一輩人考慮問題的想法,他自然不會為這個和林道遠進行辯論,因為這樣的辯論是沒有意義的,未來的事實會證明一切。</p>


    </p>


    除了這點不同外,宋援朝提出的大部分問題林道遠都是認可的,尤其是宋援朝指出的大鍋飯問題和特意寫了的一些建議和措施讓林道遠耳目一新,尤其是宋援朝提出的針對某些企業提出的行業保護措施,這讓林道遠深以為然。</p>


    按照現在許多支持開放的同誌觀點,既然市場開放就要步子大一些,實施全麵的開放。這個觀點許多人認可,也有許多人反對,當然保留個人意見的也有。</p>


    林道遠就是第三者,對此保留個人意見,這也是林道遠會重視宋援朝的原因之一。而宋援朝針對這些企業建議以政策甚至法律的原因不介入市場,依靠國家調控和指導進行經營,這讓林道遠深以為然。</p>


    因為這些企業基本都是關乎於國計民生的傳統企業,比如軍工、航天、航空、煤炭、鋼鐵、郵電、鐵路、重工業製造等等,可以說這些企業的存在是一個國家的筋骨,是支撐起國家整個工業和發展的基礎,同樣也是建國以來集全國之力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p>


    對這些特殊企業進行市場保護,宋援朝認為是極其必然的,而且隨著市場的開放,國家如今已同外界開始接觸,在這情況下崇洋媚外的風氣逐漸產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中後期,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最終造就了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結果,而地方的唯經濟化又使得為了開放而不顧一切引入外資,導致基礎行業一大批企業徹底失去競爭力。</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歸黃金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並收藏重歸黃金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