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好一陣,笑聲才漸漸停息,李大琪繼續匯報工作。</p>


    他談到了供銷的采購一塊,雖然目前市場逐漸開放,但是采購一塊還是限製廠子發展的最大因素。</p>


    現在國家實施的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一切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從這點來說,占據主導地位的依舊是計劃經濟而不是市場經濟,這樣的改變要直到八十年代後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才會徹底產生轉變,從而市場經濟逐步占據主導,計劃經濟慢慢退出。</p>


    但在現在,因為計劃經濟的緣故導致廠子采購配額的極大不足,由於廠子的飛快發展和市場的巨大空缺導致生產商品供不應求,使得對各種麵料、輔料的需求比最初增長了許多,在這種情況下采購就成了難題。</p>


    目前廠子的采購除部分輔料是從香江發過來的外,其餘的基本都是在滬海當地進行采購的,尤其是各種麵料更是大頭。</p>


    廠子裏每天需要的各式麵料數量極大,但配額中能滿足的僅僅隻是其中部分而已,其他大部分麵料都要通過計劃外的價格進行采購,這種計劃內和計劃外就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價格雙規製”。</p>


    別小看這個計劃內外,在采購成本上卻有著巨大的不同。按照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如果計劃內是一元的采購價,那麽在計劃外的價格通常會達到三元甚至四元的高價,其中的成本差足足上升了三到四倍甚至更多。</p>


    就算這樣,計劃外的貨源穩定性也無法百分之百確保,這還得看同紡織廠的關係好壞,甚至還需要一定的“公關”手段才能滿足。</p>


    由於李大琪在紡織廠有些關係,所以直到現在還能勉強維持采購和生產的需求,可這樣長久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在目前市場急劇擴大的情況下,原料需求已經成了製約工廠發展的關鍵了。</p>


    李大琪的這個問題拋出後,大家一時間沉默了下來,顧傑絞盡腦汁想了想建議道:“羊城這邊也有不少紡織廠,要不我通過羊城的關係問問,看看有沒有可能采購到同樣的麵料。”</p>


    “價格多少?能確保多少量的供應?”李大琪追問道。</p>


    顧傑苦笑道:“這個我現在可說不準,你得先把需求麵料具體數據給我,最好有樣品,然後我找人去談,可不管怎麽說,貨源是肯定有的,但究竟能解決多少我現在可沒辦法回答你。”</p>


    “這……行吧,有總比沒有的好,我晚點就給廠裏打電話,讓他們先發樣品過來,如果可以的話再讓采購員親自來一趟。”李大琪如此說道。</p>


    這時候,在一旁記錄的林燕似乎欲言又止,最終卻又沒說話。</p>


    眾人一時間都向林燕看來,大家帶著微笑鼓勵林燕。</p>


    宋援朝留意到了林燕的表情,不過她不說宋援朝也沒問,隨後把目光轉到了秦正國那邊開口問道:“正國,香江那邊的出口貿易我上次讓你打聽的你打聽了怎麽樣?”</p>


    “已經有眉目了,我前些天聯係了幾家貿易行,他們手上有不少出口訂單,產品需求什麽我已經讓人傳真給大琪了,大琪你那邊樣品大概什麽時候可以出來?”</p>


    李大琪想了想道:“來羊城前我已經安排下去了,因為樣品製作需要重排樣板再加上麵料的需求和目前我們使用的有些差別,所以沒這麽快,算算時間還需要幾天吧。”</p>


    聽他們這麽說,宋援朝把話接了過去:“滬海的廠子除了國內的生意外我和大琪討論過出口的可行性,所以接下來出口環節也是一個重要方向。”</p>


    </p>


    “目前以滬海工廠的體製和規模,自行出口不切實際,就連羊城每年春秋兩季的商品交易會大門都進不去,所以這件事還得正國那邊多想想辦法,正國在香江有著先天便利,香江是自由貿易港,進出口方便的很,除去香江本地的老貿易行外,正國你必須盡量尋找合適的海外客商,如果能直接從香江公司拿到訂單再交給內地的話,那麽從整個環節來看都在自己手中了。”</p>


    “明白了,這件事我回去就辦,先讓香江的貿易行吃點肉,等自己有了直接客商就能跳開他們了。”秦正國聰明的很,幾句話就徹底明白了宋援朝的意思。</p>


    接著,宋援朝把目光回轉到李大琪身上:“出口不僅是新的市場方向,更是未來的主要方向。此外,重要的還有兩點。第一點當然是出口創匯,如果我們廠子有穩定的出口創匯能力,對於廠子自身發展和政府方麵的扶持政策是極為有利的。”</p>


    “至於第二,這件事也和原料采購也有極大關聯,如果能拿到出口訂單,那麽原料需求就不會像現在這麽困難了,畢竟出口創匯是國家的大事,國家在政策上是有傾斜的,有出口訂單在手,地方上自然會保證廠子的原料供應,這點是關鍵!”</p>


    宋援朝的話讓李大琪眼睛頓時一亮,他倒沒想到這點,現在宋援朝這麽一提醒他猛然記起似乎的確有這麽一回事,如果廠子裏有長期穩定的出口訂單,不用廠子自己去申請,恐怕相關部門就主動幫他們搞定原料問題了,要知道眼下國家急缺的就是外匯,相比普通需求哪裏有出口創匯來得重要?</p>


    說完了李大琪的事,接下來由顧傑和應彩霞進行匯報。</p>


    他們匯報的主要是羊城這邊的情況,相比滬海的廠子,羊城這邊連集體性質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個個體戶性質。</p>


    但這個個體戶僅僅隻是對外的,實際上羊城這邊用準確的名詞來形容,其實是盛華公司在羊城的分公司或者貿易公司的性質。</p>


    顧傑和應彩霞主要負責香江、滬海、燕京三地的聯係,負責代理香江至內地的一些產品的渠道暢通,負責一些輔料和其他產品的采購和流通,此外還負責以羊城為中心向附近省市的產品批發和銷售等等。</p>


    這些工作極其繁瑣,並且起到中間鏈接的作用,從這點來說顧傑和應彩霞的工作並不輕鬆,甚至很是辛苦。</p>


    但他們在秦正國去了香江後很快就挑起了這個膽子,並把工作做的井井有條。可以說目前滬海工廠的順利運轉,滬海和燕京市場乃至全國其他市場的產品銷售都和他們的努力分不開。</p>


    顧傑作為主要匯報人,應彩霞在一旁進行補充,兩人匯報了足足近一個小時才把基本的情況說完,接著又說到了一些他們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和想法。</p>


    對此,大家仔細聽完後針對性地進行討論,群策群力給出了一些解決方案,同時也為羊城這邊的工作給兩人提出了表彰和讚賞。</p>


    “大致就是這些了,我們的匯報完了。”最後,顧傑以這句話結束了匯報,眾人熱情地鼓掌為他們讚歎。</p>


    “好了,最後輪到我了,香江大老板嘛,總是最後一個出場,壓軸嘛。”見大家都說完了,秦正國嬉皮笑臉地站了起來,還故意給大夥作了個揖。</p>


    這家夥耍寶的樣子讓大家樂個不行,就連做記錄的林燕也情不自禁捂嘴笑了出聲。</p>


    開了一句玩笑,秦正國坐下後收斂起了笑容,一本正經匯報起香江公司的情況。</p>


    香江公司在注冊後依托內地的變化這半年裏發展的極快,從一家根本不起眼的小公司已經發展到了稍有規模的公司狀態。最初秦正國租的辦公室已經退租了,就和他當初和徐慧、張家明、周俊豪等人承諾的那樣,在上個月他的辦公室已經從那幢有些年頭的破樓搬到了離原本位置不遠的一幢正規辦公樓裏。</p>


    相比之前的辦公條件,新的辦公室要好了許多,秦正國的辦公室也不再是最初那樣又小又窄還得當宿舍睡人的那樣,足足二十多個平米的辦公室窗明幾淨,大班台後麵就是落地的玻璃幕牆,站在幕牆前放眼望去就能把香江的繁華盡收眼底。</p>


    至於徐慧等人的辦公條件也改善了許多,尤其是徐慧,作為秦正國招聘的第一個員工,工作認真能力極強,在公司身兼多職協助秦正國打理的井井有條。</p>


    現在,徐慧已經被秦正國正式任命為公司的副總,主要負責人事、財務和行政工作,這些崗位都是公司關鍵崗位,把徐慧放在這個位置上足以表現出對她的信任。</p>


    此外,張家明和周俊豪兩人也因為工作突出被提拔成了主管,各自擁有了自己的小隔間,手下也有了兩三個普通員工。</p>


    眼下整公司擁有員工(除去秦正國外)九人,業務部六人,財務部一人,行政和人事一人,再加上徐慧一人。</p>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香江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有了正規公司的模樣,隨著業務擴展生意也越來越好,這一次回來秦正國不僅是和大家見麵開會那麽簡單,關於鵬城特區成立的事他也聽說了,打算借此機會來看看有沒有好的商機。</p>


    “香江公司目前專做的還是貿易方麵,不過說句實話這個貿易是有水分的,如果沒有大家在國內的支持,也沒香江公司的今天。”秦正國謙虛地說著,但不可否認他說的是事實。</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歸黃金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並收藏重歸黃金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