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想過要幹點什麽?”宋援朝沒有直接回答羅陽的問題,反問了他一句。</p>
羅陽看了眼宋援朝,想了想試探地問:“你覺得我搞錄音帶怎麽樣?”</p>
“錄音帶?”宋援朝頓時一愣,疑惑地看著羅陽。</p>
錄音帶宋援朝當然知道,現在滿大街小巷都是提著四喇叭、八喇叭的年輕人,錄音機裏放著不是從南邊傳來的錄音帶,就是拿著空白TDK帶子自己翻錄的錄音帶。</p>
難道羅陽準備搞盜版不成?話說目前國內流行的錄音帶90%都是盜版貨,正版的極少,靠著這種東西南邊的確有不少了在這上麵賺了不少錢,可羅陽這麽搞他就不怕羅延華知道了揍他個生活不能自理?這和在大柵欄那邊做買賣有什麽區別?何況這樣做雖然目前沒有法律法規的限製,但以後傳出去名聲可不好聽。</p>
宋援朝直接問羅陽怎麽會有這個想法的?並且提醒他搞盜版錄音帶有些不合適。</p>
“你想哪去了,我什麽時候說要搞這玩意了?”羅陽白了宋援朝一眼:“我說搞錄音帶可沒說要搞這個,我的意思是做專門的音像製品,做正式的那種錄音帶。”</p>
“你不會要弄音像公司吧?”羅陽的話讓宋援朝頓時一驚,他沒想到羅陽居然打的是這個主意。</p>
音像公司在中國實際上並不屬於什麽稀罕物,這樣的公司尤其是唱片公司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了。那時候百代、勝利、白光三大公司赫赫有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中小型唱片公司。</p>
在那時代,這些公司發行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唱片,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金嗓子周璿等舊時代明星為代表的歌星作品了,同時也捧出了許多紅極一時至今流傳的歌曲。</p>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公司在國內早就不複存在了,國內的音像製品也全部由國家有關部門來進行經營,外資、私人的公司已沒了生存的土壤。</p>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這種情況再一次發生了變化。</p>
1979年在燕京和羊城分別成立了燕京音像公司和太平洋音像公司,1981年也就是今年滬海音像公司也開始成立,隨著這三家音像公司成立後,國內的音像製品產業開始打破原來的部門壟斷,開始向市場發展。</p>
這三家音像公司中,燕京和滬海的兩家公司依舊帶有濃鬱的國企氣息,他們在麵對市場的情況下依舊大多依賴上級部門的製品銷售和渠道,所以在發展上並不怎麽樣。</p>
而發展最好的太平洋卻是不同,太平洋公司依靠南邊臨近香江的便利,整個公司在經營上更接近香江的商業手段,在短時間內從三家公司中脫穎額出,發展勢頭極其迅猛。</p>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中期,是太平洋音像公司發展最好的十年時間,這家公司旗下擁有國內一大批頂尖優秀歌手,並為這些歌手打造了許多發行量巨大的專輯,在中國音像製品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p>
九十年代末期,隨著國外同類公司進入內地市場再加上燕京和滬海這邊外來資本的湧入和許多新的民營音像公司的誕生,開始打破了太平洋一家獨大的局麵,在內外激烈的競爭下,太平洋雖然勉強渡過難關,卻在2000年後已不複之前的輝煌。</p>
宋援朝打量著羅陽,他不知道羅陽為什麽會突然想搞這個了,而且要搞音像公司可不容易,先說能不能注冊公司的問題,現在在燕京、滬海和羊城的三家音像公司可都是國企,分別屬於相關部門的下屬企業,對於民間進入這個行業國家還沒有任何政策。</p>
此外,音像公司可不是在大柵欄擺攤那麽容易,掛個牌子就能經營的。做音像製品需要許多專業設備,這些設備許多國內根本沒有,全部要從國外采購。先不談能不能買到,就算能買到這個價格也不普通人能接受的。</p>
別看羅陽之前賺了不少錢,可靠他目前的身價估計連一個專業的錄音棚都搞不起來,更不用說弄一家專業的音像公司了。</p>
“這個不容易做吧?”宋援朝微皺眉頭道:“我記得目前還沒有個人成立音像公司的政策,另外你計算過搞音像公司的投入成本麽?這可不是小數,你那些錢恐怕丟進去連水花都濺不起來。再說了,你搞這個也要有人呀,沒專業的人才和銷售渠道你怎麽弄?”</p>
羅陽一愣,接著就哈哈大笑起來。</p>
“你小子笑什麽?難道我說的不對?”</p>
“沒沒沒,你說的都對,就是誤會我的意思了。”羅陽樂不可支道:“我可沒那麽大的心,要直接開個音像公司什麽的,你以為我是誰呀?我可沒這個能耐。你也說了,現在還沒這個政策,再說我那些錢也根本不夠,真要撲進去沒幾下就得活活淹死,我可沒那麽傻。”</p>
“那你……?”</p>
羅陽笑著搖頭,拍拍宋援朝的肩膀道:“我說老宋,剛才說了,我就是搞搞錄音帶什麽的,充其量再找些合適的人錄點歌兒什麽的,至於其他的都由專業的音像公司來操作這總沒問題吧?”</p>
羅陽這麽一說宋援朝馬上就明白過來了,鬧了半天羅陽所謂的搞錄音帶就是這個意思。他的操作方式和後世的個人工作室差不多,又類似於經濟人公司,直接掛靠在正規的音像公司下麵,擁有自己的歌手,但在專輯和發售等渠道依舊由音像公司來進行操作。</p>
這倒是一個避開目前遊戲規則的好辦法,而且這樣的操作也不會占用太多的資金,充其量就是設備使用的費用和一些專輯銷售自我承擔的風險罷了。</p>
可奇怪的是羅陽怎麽會突然想到搞這個了,宋援朝心裏這個念頭轉了兩下,試探地詢問是不是這事和羅琳有關。</p>
當宋援朝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輪到羅陽愣住了,他神色古怪地看看宋援朝反問他怎麽知道的。</p>
“這還不容易,你小子平時又不唱歌又不跳舞的,全身上下也沒見著有半點音樂細胞,好端端地其他事不幹突然琢磨起這個事來,沒點由頭根本不可能。”宋援朝笑道:“你們老羅家也就是你姐在這方麵是專業人士,如果不是為了她你會這麽起勁?老實交代,是不是這樣?”</p>
</p>
撓撓腦袋,羅陽無奈承認宋援朝猜的沒錯,他起這個念頭的主要原因還真是因為羅琳。</p>
春節時候羅琳退伍回到燕京,春節剛過就直接分配到了歌舞團工作。</p>
作為曾經是軍區文工團的一員,羅琳這樣的分配算得上是專業對口了,相比她那些同樣退伍的戰友來說,羅琳的工作安排是極好的。</p>
要知道許多從文工團退伍的戰友們大多數都回到老家成了一名普通工人甚至農民,好些的也不過在國有企業任職,空餘時間順帶幫著企業內部做些文藝表演工作。</p>
而羅琳不一樣,直接就從文工團進入了歌舞團,而且還是燕京歌舞團這樣的大單位,如此的安置足以讓許多戰友私下羨慕不已。當然這裏麵也有羅家本身的原因,如果不是羅延華的身份地位不同,哪怕羅琳在專業上更優秀,歌舞團那邊也不會如此爽快接受一個退伍的文工團成員。</p>
可接受是一回事,工作又是另一回事。</p>
原本羅琳以為去了歌舞團後能夠憑自己的能力在歌舞團裏站穩腳,同時跟著歌舞團裏的老師們更好的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和表演能力。</p>
可她怎麽都沒想到,歌舞團的風氣和她之前呆的文工團根本不一樣,相比後者,歌舞團內部的競爭極為激烈,人際關係更為複雜。雖然許多人表麵上礙於羅琳的背景對她客客氣氣,可實際上羅琳一進去就感覺到了她們對自己私下的強烈排斥。</p>
一個蘿卜一個坑,新入歌舞團的羅琳在專業上不如那些前輩,畢竟她以前呆的文工團在專業水準上是遠比不上正規的歌舞團的,再加上羅琳本就不是科班出身,她的專業技能都是入伍後再文工團培養出來的,說起來算是“野路子”。</p>
況且歌舞團不是部隊,是單位,相互的競爭和防備讓羅琳之前美好的期望成了泡影,就連向一些前輩求教人家也隻是表麵客氣,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打算點撥和教她的任何想法。</p>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p>
大家心裏都清楚,歌舞團的演出節目是有限的,往往一個節目的競爭者就有好幾個,本來內部的競爭就激烈的很,再來一個羅琳就更不用說了,假如教會了她,讓她的專業水準更上一層樓的話,那麽自己怎麽辦?</p>
人都有自保心理,歌舞團這樣的單位也是一樣,就這樣羅琳在歌舞團裏的日子並不好過,轉眼就好幾個月過去了,在羅琳卻一直都沒有撈到出場表演的機會,每天在團裏無所事事幹著打雜的活,還要忍受被人排斥的現實。</p>
羅陽看了眼宋援朝,想了想試探地問:“你覺得我搞錄音帶怎麽樣?”</p>
“錄音帶?”宋援朝頓時一愣,疑惑地看著羅陽。</p>
錄音帶宋援朝當然知道,現在滿大街小巷都是提著四喇叭、八喇叭的年輕人,錄音機裏放著不是從南邊傳來的錄音帶,就是拿著空白TDK帶子自己翻錄的錄音帶。</p>
難道羅陽準備搞盜版不成?話說目前國內流行的錄音帶90%都是盜版貨,正版的極少,靠著這種東西南邊的確有不少了在這上麵賺了不少錢,可羅陽這麽搞他就不怕羅延華知道了揍他個生活不能自理?這和在大柵欄那邊做買賣有什麽區別?何況這樣做雖然目前沒有法律法規的限製,但以後傳出去名聲可不好聽。</p>
宋援朝直接問羅陽怎麽會有這個想法的?並且提醒他搞盜版錄音帶有些不合適。</p>
“你想哪去了,我什麽時候說要搞這玩意了?”羅陽白了宋援朝一眼:“我說搞錄音帶可沒說要搞這個,我的意思是做專門的音像製品,做正式的那種錄音帶。”</p>
“你不會要弄音像公司吧?”羅陽的話讓宋援朝頓時一驚,他沒想到羅陽居然打的是這個主意。</p>
音像公司在中國實際上並不屬於什麽稀罕物,這樣的公司尤其是唱片公司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了。那時候百代、勝利、白光三大公司赫赫有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中小型唱片公司。</p>
在那時代,這些公司發行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唱片,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金嗓子周璿等舊時代明星為代表的歌星作品了,同時也捧出了許多紅極一時至今流傳的歌曲。</p>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公司在國內早就不複存在了,國內的音像製品也全部由國家有關部門來進行經營,外資、私人的公司已沒了生存的土壤。</p>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這種情況再一次發生了變化。</p>
1979年在燕京和羊城分別成立了燕京音像公司和太平洋音像公司,1981年也就是今年滬海音像公司也開始成立,隨著這三家音像公司成立後,國內的音像製品產業開始打破原來的部門壟斷,開始向市場發展。</p>
這三家音像公司中,燕京和滬海的兩家公司依舊帶有濃鬱的國企氣息,他們在麵對市場的情況下依舊大多依賴上級部門的製品銷售和渠道,所以在發展上並不怎麽樣。</p>
而發展最好的太平洋卻是不同,太平洋公司依靠南邊臨近香江的便利,整個公司在經營上更接近香江的商業手段,在短時間內從三家公司中脫穎額出,發展勢頭極其迅猛。</p>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中期,是太平洋音像公司發展最好的十年時間,這家公司旗下擁有國內一大批頂尖優秀歌手,並為這些歌手打造了許多發行量巨大的專輯,在中國音像製品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p>
九十年代末期,隨著國外同類公司進入內地市場再加上燕京和滬海這邊外來資本的湧入和許多新的民營音像公司的誕生,開始打破了太平洋一家獨大的局麵,在內外激烈的競爭下,太平洋雖然勉強渡過難關,卻在2000年後已不複之前的輝煌。</p>
宋援朝打量著羅陽,他不知道羅陽為什麽會突然想搞這個了,而且要搞音像公司可不容易,先說能不能注冊公司的問題,現在在燕京、滬海和羊城的三家音像公司可都是國企,分別屬於相關部門的下屬企業,對於民間進入這個行業國家還沒有任何政策。</p>
此外,音像公司可不是在大柵欄擺攤那麽容易,掛個牌子就能經營的。做音像製品需要許多專業設備,這些設備許多國內根本沒有,全部要從國外采購。先不談能不能買到,就算能買到這個價格也不普通人能接受的。</p>
別看羅陽之前賺了不少錢,可靠他目前的身價估計連一個專業的錄音棚都搞不起來,更不用說弄一家專業的音像公司了。</p>
“這個不容易做吧?”宋援朝微皺眉頭道:“我記得目前還沒有個人成立音像公司的政策,另外你計算過搞音像公司的投入成本麽?這可不是小數,你那些錢恐怕丟進去連水花都濺不起來。再說了,你搞這個也要有人呀,沒專業的人才和銷售渠道你怎麽弄?”</p>
羅陽一愣,接著就哈哈大笑起來。</p>
“你小子笑什麽?難道我說的不對?”</p>
“沒沒沒,你說的都對,就是誤會我的意思了。”羅陽樂不可支道:“我可沒那麽大的心,要直接開個音像公司什麽的,你以為我是誰呀?我可沒這個能耐。你也說了,現在還沒這個政策,再說我那些錢也根本不夠,真要撲進去沒幾下就得活活淹死,我可沒那麽傻。”</p>
“那你……?”</p>
羅陽笑著搖頭,拍拍宋援朝的肩膀道:“我說老宋,剛才說了,我就是搞搞錄音帶什麽的,充其量再找些合適的人錄點歌兒什麽的,至於其他的都由專業的音像公司來操作這總沒問題吧?”</p>
羅陽這麽一說宋援朝馬上就明白過來了,鬧了半天羅陽所謂的搞錄音帶就是這個意思。他的操作方式和後世的個人工作室差不多,又類似於經濟人公司,直接掛靠在正規的音像公司下麵,擁有自己的歌手,但在專輯和發售等渠道依舊由音像公司來進行操作。</p>
這倒是一個避開目前遊戲規則的好辦法,而且這樣的操作也不會占用太多的資金,充其量就是設備使用的費用和一些專輯銷售自我承擔的風險罷了。</p>
可奇怪的是羅陽怎麽會突然想到搞這個了,宋援朝心裏這個念頭轉了兩下,試探地詢問是不是這事和羅琳有關。</p>
當宋援朝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輪到羅陽愣住了,他神色古怪地看看宋援朝反問他怎麽知道的。</p>
“這還不容易,你小子平時又不唱歌又不跳舞的,全身上下也沒見著有半點音樂細胞,好端端地其他事不幹突然琢磨起這個事來,沒點由頭根本不可能。”宋援朝笑道:“你們老羅家也就是你姐在這方麵是專業人士,如果不是為了她你會這麽起勁?老實交代,是不是這樣?”</p>
</p>
撓撓腦袋,羅陽無奈承認宋援朝猜的沒錯,他起這個念頭的主要原因還真是因為羅琳。</p>
春節時候羅琳退伍回到燕京,春節剛過就直接分配到了歌舞團工作。</p>
作為曾經是軍區文工團的一員,羅琳這樣的分配算得上是專業對口了,相比她那些同樣退伍的戰友來說,羅琳的工作安排是極好的。</p>
要知道許多從文工團退伍的戰友們大多數都回到老家成了一名普通工人甚至農民,好些的也不過在國有企業任職,空餘時間順帶幫著企業內部做些文藝表演工作。</p>
而羅琳不一樣,直接就從文工團進入了歌舞團,而且還是燕京歌舞團這樣的大單位,如此的安置足以讓許多戰友私下羨慕不已。當然這裏麵也有羅家本身的原因,如果不是羅延華的身份地位不同,哪怕羅琳在專業上更優秀,歌舞團那邊也不會如此爽快接受一個退伍的文工團成員。</p>
可接受是一回事,工作又是另一回事。</p>
原本羅琳以為去了歌舞團後能夠憑自己的能力在歌舞團裏站穩腳,同時跟著歌舞團裏的老師們更好的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和表演能力。</p>
可她怎麽都沒想到,歌舞團的風氣和她之前呆的文工團根本不一樣,相比後者,歌舞團內部的競爭極為激烈,人際關係更為複雜。雖然許多人表麵上礙於羅琳的背景對她客客氣氣,可實際上羅琳一進去就感覺到了她們對自己私下的強烈排斥。</p>
一個蘿卜一個坑,新入歌舞團的羅琳在專業上不如那些前輩,畢竟她以前呆的文工團在專業水準上是遠比不上正規的歌舞團的,再加上羅琳本就不是科班出身,她的專業技能都是入伍後再文工團培養出來的,說起來算是“野路子”。</p>
況且歌舞團不是部隊,是單位,相互的競爭和防備讓羅琳之前美好的期望成了泡影,就連向一些前輩求教人家也隻是表麵客氣,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打算點撥和教她的任何想法。</p>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p>
大家心裏都清楚,歌舞團的演出節目是有限的,往往一個節目的競爭者就有好幾個,本來內部的競爭就激烈的很,再來一個羅琳就更不用說了,假如教會了她,讓她的專業水準更上一層樓的話,那麽自己怎麽辦?</p>
人都有自保心理,歌舞團這樣的單位也是一樣,就這樣羅琳在歌舞團裏的日子並不好過,轉眼就好幾個月過去了,在羅琳卻一直都沒有撈到出場表演的機會,每天在團裏無所事事幹著打雜的活,還要忍受被人排斥的現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