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後,一家名叫泛通科技的公司在滬海很低調地成立。


    這家公司老板有兩位,一個是孫耀良,另一個就是陸海榮,公司主要業務分為兩塊,一塊是投資,另一塊是再生資源利用。


    前者很容易理解,這塊業務和盛華的投資公司基本類似,主要尋求合適的企業進行天使投資。


    天使投資起源於美國,於1978年誕生,雖然誕生的時間不長,但這些年的發展速度很快,而且天使投資如今已逐步取代最初的傳統投資,漸漸成為了投資界的主流,而宋援朝的盛華投資和盛華投資下屬的幾家投資公司,目前也主要從事同樣的投資工作。


    至於後者,聽起來有些高大上,但實際真要論起來卻不怎麽樣。


    再生資源利用,從字麵上來理解無非就是把那些可以再生利用的資源進行收購和整合利用出售,從而獲取利益。可實際上,這種聽起來高大上的產業用一個通俗易懂的名稱來形容,就是「收破爛」。


    收破爛,這對於普通人來說並不是新鮮事,平日裏家裏積攢的報紙、牙膏皮、玻璃瓶、金屬件等等,等積攢到一定程度送到廢品站去回收,又或者在家聽到外麵有人搖鈴吆喝,騎著板車(三輪車)走街串巷收破爛的人來後,把這些東西給對方換錢。


    收破爛的人收集到這些東西,然後把它們分門別類,然後再賣到需要原料的工廠去,從差價中獲取,這樣的流程就屬於再生資源利用。


    孫耀良和陸海榮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孫耀良曾經在司特任職,不僅是銷售公司的總經理,還是司特集團的副總。而陸海榮呢,作為改革開放後出國留學的大學生,在海外獲得了博士學位,如今又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是商學院最年輕的華裔教授。


    這兩個人一個是商界精英,一個是名副其實的學者專家,他們一起創業偏偏選擇了這個行業,不能不讓人大為意外,甚至跌碎了一地眼鏡。


    這樣的兩個人幹什麽不好?偏偏幹收破爛的行當?簡直無法想象?按理說以他們的經驗和人脈就算不搞房地產也搞搞國際貿易什麽的呀?收破爛?就不怕跌了自己身份?


    不過別人怎麽看管不著,宋援朝卻非常看好他們的選擇。宋援朝不得不承認孫耀良和陸海榮從這個角度入手開創事業是有獨到之處的,而且他們的選擇在如今也是最有可行性和成功性的。


    別小看收破爛這個行當,實際上每一個行業都有行業的優勢,當把所做的行業幹到尖端的時候就不簡單了。


    隨著這些年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極快,各行業的發展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絲毫不為過。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城市的建設,和十多年前相比,如今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也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變化。


    各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後世的世界工廠已經有了稚形,出口數額不斷增長,內需也在連番上漲。


    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國內各行業生產對於原材料的需求量極大,而許多原材料僅僅靠國內的供應根本無法滿足,所以大部分隻能依靠原材料進口,但原材料進口價格高昂,再加上國內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導致許多原材料的國際價格一直在不斷上升,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再生資源的利用就成了這方麵需求的替代品。在許多原料使用中,再生資源利用可以占有極大比例,其中包括金屬類再生資源,比如廢舊鋼鐵等。


    此外,快速消費品的飲料包裝方麵,也就是塑料瓶的生產中再生資源也占有極大比例,塑料瓶的生產原料是塑料粒子,但在生產中全部使用塑料粒子生產成本太高,按照工藝可以適當地添加一定比例的回收塑料瓶打碎的塑料片作為補充,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當然了,所提及的這兩類再生資源僅僅隻是一小部分,再生資源利用範圍極廣,除去這些外還包括其他各種行業各種產品的再生資源利用,比如紙類、玻璃等等。


    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其蘊含的商機可不小,在國外再生資源利用已經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但在國內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國內的再生資源利用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具有專業性和科技性的結構,孫耀良他們從這個角度入手,不得不承認眼光獨到。


    在原本曆史上,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在國內形成規模要在兩三年後才開始,其高峰在2000年左右達到了一個峰值。而在2004年左右,鑒於再生資源產業的不斷擴大,從而導致一些商人為了牟利在經營再生資源業務中從海外直接把「洋垃圾」拉到國內填埋處理,從而造成了環保方麵的惡化。


    考慮到這方麵因素,政策對這個行業進行了限製,對經營這行業的企業提出了注冊和準入製度,並對經營設置了審批門檻,這才遏製住了這行業的無序發展,剔除了一大批打著再生資源利用實際上卻是做洋垃圾回收牟利業務的公司,確保對環保不受影響。


    泛通科技的再生資源業務暫時以廢舊金屬和廢舊塑料為主,這兩個業務是目前國內資源需求最大的。


    前者,隨著房地產和地方建設的興起,各地的鋼鐵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再加上民營資本已經開始進入這個行業,更造就了鋼廠鐵廠的興旺,使得對礦石原料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缺口。


    中國的鐵礦石資源豐富,從礦石擁有儲存量來說可以是數一數二的,但因為礦石品質的含量不高,再加上礦石含有其他元素較多,提煉使用成本不太樂觀。從這個角度來說,使用國產礦石在冶煉中僅僅隻能作為一個補充,而使用進口的高品質礦石生產對生產效率和成本而言更為合適,這就造就了這方麵資源對海外的需求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在生產中部分使用再生資源進行回爐利用是最佳的選擇,而在國外因為西方國家發展較早,資源回收也較完善,尤其是美國更是號稱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擁有比例是全世界最高,每年報廢和處理的車輛數字驚人。


    這些車輛報廢後通常是直接用專用的液壓機壓成鐵塊,然後堆放在一起。甚至因為地方政府經費的不足導致直接疊放,在許多這樣的地方被稱為「汽車墳場」絲毫不為過,看過去一片密密麻麻見不到頭全是各式各樣的報廢汽車日曬雨淋。


    此外就是老大哥的分家了,隨著老大哥家裏的出事,世界原本兩極成了一極,之前的對抗也成為了曆史,從而導致國際形勢變化下的許多轉變,一些軍用設備和報廢汽車一樣成了廢品,放在那邊無人問津,就連軍艦和郵輪也大量地拆卸處理,從而使得類似的物資數不勝數。


    在國外,這些東西處理起來成本太高,生產的飽和對於回收利用也沒多少價值。可在國內就不同了,這些在國外沒人要的東西在國內卻成了寶貝,隻要花極小的代價購入,然後打包運回國內,就是極好的再利用資源,其中的利益非常巨大。


    後者的廢舊塑料也是類似的原因,別說歐美發達國家了,僅僅說隔海相望的日本吧,日本一年產生的廢舊塑料瓶數量極大,但在處理和回收利用中卻沒那麽多的需求,所以日本每年都會為不斷累積的廢舊塑料犯愁。


    而在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快速消費品市場的不斷增長,對於這類原料的需求量極大。從日本和其他國家把這些他們所不需要,而且急需處理的東西運到國內作為再生資源利用,同樣具有巨大的商業利益。


    公司注冊完成後,孫耀良的辦公室直接設立在滬海,不過目前的辦公室僅僅隻是一個過渡,等盛華在江東的大廈建成後,公司就會搬遷到盛華大廈內,宋援朝給了孫耀良他們


    一個極為優厚的價格,基本就是以成本價給泛通科技留了一層樓,孫耀良和陸海榮也不矯情,對於他們來說,這隻是一件小事,何況在泛通科技成立的時候,宋援朝作為股東也在公司投了一點錢,說起來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陸海榮很快回了美國,他這次回去要辭去哥倫比亞大學的工作,同時會在美國開設一家分公司,作為泛通科技在美國的分支機構,主要負責後期的業務工作。


    孫耀良也沒閑著,招聘安排好了公司人員,組建了公司結構後,就帶著幾個人去了日本,洽談日本方麵廢舊塑料和其他再生資源的業務。


    一切進行的非常順利,泛通的業務正式展開,僅僅到6月份,泛通科技的再生資源利用業務就有了非常不錯的起色,靠著歐美和日本等地的幾批貿易巨大獲利,泛通科技不僅打開了局麵,還獲取了一大筆利潤,整個公司蒸蒸日上,使得孫耀良躊躇滿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歸黃金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並收藏重歸黃金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