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來,等蘇回到家裏,已經是晚上近十一點的事情了。實在是太困了,洗澡的時候站著都差點睡著。這會的蘇,躺在床上,想著一天的經理,意識卻異常的清醒,她開始拿出白天走訪各大商場時,順路買的書,書名是《中國刺繡的起源》:


    中國刺繡起源於3000多年前,傳說古代蘇州有一位聰穎漂亮的姑娘,在結婚前正在趕製一件新嫁妝,在製作過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個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絨繡了一朵小花,不僅將破洞掩蓋住,而且還顯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首次啟發,聰明的蘇州人從此就開始喜歡穿繡花衣服了。根據西漢劉向所撰的《說苑》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吳人就開始把刺繡工藝應用於美化生活。到了三國時期,蘇繡已發展到較高水平,據說三國時期的趙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畫又能繡的特長,為孫權作的一幅“畫繡“,被時人堪稱“針絕“,從而趙夫人便成為“畫繡“的鼻祖。


    刺繡起源很早。黼黻絺繡之文,見於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繡。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繡。三國吳孫權使趙夫人繡山川地勢軍陣圖,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盧眉娘以法華經七卷,繡於尺絹之上,因刺繡聞名,見於前者著錄。自漢以來,刺繡逐漸成為閨中絕藝,有名刺繡家在美術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繡,為戰國時期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兩件繡品.觀其針法,完全用辮子股針法(即鎖繡)繡成於帛和羅上,針腳整齊,配色清雅,線條流暢,將圖案龍遊鳳舞,猛虎瑞獸,表現得自然生動,活潑有力,充分顯示出楚國刺繡藝術之成就。


    漢代繡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內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批種類繁多而完整的繡品,更有助於了解漢代刺繡風格。從這些繡品看,漢繡圖案主題,多為波狀之雲紋,翱翔之鳳鳥、奔馳之神獸,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幾何圖案等。刺繡新采用的底本質材,則為當時流行的織品,如織成“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長樂光明”等吉祥文字之絲綢錦絹。其技法以鎖繡為主,將圖案填滿,構圖緊密,針法整齊,線條極為流暢。


    東晉到北朝的絲織物,出土於甘肅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魯番等地,所見殘片繡品無論圖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細密的鎖繡全部繡出,成為滿地施繡的特色。


    傳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繡,與唐代宗教藝術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有不少唐繡佛像,如大英博物館藏有東方敦煌千佛洞發現之繡帳靈鷲山釋迦說經圖,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釋迦說法圖等,都與當對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關聯。此時刺繡技法仍沿襲漢代鎖繡,但針法已開始轉變運用平繡為主,並采用多種不同針法,多種色線。所用繡底質料亦不限於錦帛和平絹。刺繡所用圖案,與繪畫有密切關係,唐代繪畫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鳥也漸興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花卉禽鳥,也成為刺繡圖樣,構圖活潑,設色明亮。使用微細平繡之繡法,以各種色線和針法之運用,替代顏料描寫之繪畫形成一門特殊的藝術,也是唐繡獨特的風格。至於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加強實物之立體感,更可視為唐代刺繡的一項創新。


    唐以前之繡品,多為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繡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繡之作,除為實用品外,尤致力於繡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並及於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於絲繡,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繡之作風。曆代迄清各時代之繡畫與繪畫應有不可分離之關係。


    宋代刺繡之發達,由於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據《宋史·職官誌》載,宮中文繡院掌纂繡。徽宗年間又設繡畫專科,使繡畫分類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繡工相繼輩出,使繪畫發展至最高境界,並由實用進而為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刺繡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繡作。為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繡前需先有計劃,繡時需度其形勢,乃趨於精巧。構圖必須簡單化,紋樣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之滿地施繡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軒秘錄》載:“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待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說明了宋繡之特色。


    元代繡品傳世極少,台灣雇故宮博物院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觀之,仍承繼宋代遺風。元人用絨稍粗,落針不密,不如宋繡之精工。


    明代的染織工藝,至宣德間始變發達。刺繡始於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以繡傳家,名媛輩出。至顧名世次孫顧壽潛及其妻韓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繡之真傳。摹繡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繡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繡,蓋所謂畫繡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繡。


    顧繡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繡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撚線,絲細如發,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繡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繡繪並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鬥雞尾毛,薄金、頭發均可入繡別創新意,尤其利用發繡完成繪畫之製作,於世界染織史上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繡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繡技術。


    清代刺繡,宮廷禦用的刺繡品,大部分均由宮中造辦處如意館的畫人繪製花樣,經批核後再發送江南織造管轄的三個織繡作坊,照樣繡製,繡品極工整精美。除了禦用的宮廷刺繡,同時在民間先後出現了許多地方繡,著名的有魯繡、粵繡、湘繡等、京繡、蘇繡、蜀繡等,各具地方特色。蘇、蜀、粵、湘四種地方繡,後又稱為“四大名繡”,其中蘇繡最負盛名。蘇繡全盛時期,流派繁衍,名手競秀,刺繡運用普及於日常生活,造成刺繡針法的多種變化,繡工更為精細,繡線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圖案多為喜慶、長壽、吉祥之意,尤其花鳥繡品,深受人們喜愛,享盛名的刺繡大家相繼而出,如丁佩、沈壽等。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蘇繡出現了創新作品。光緒年間,餘覺之妻沈雲芝繡技精湛,聞名蘇州繡壇。沈氏30歲時,逢慈嬉太後70壽辰,沈氏繡了“八仙慶壽”的八幀作品祝壽,獲賜贈“福”“壽”兩字,因而改名沈壽。沈繡以新意運舊法,顯光弄色,參用寫實,將西畫肖神仿真的特點表現於刺繡之中,新創“仿真繡”,或稱“藝術繡”,針法多變,富立體感。


    隨著蘇繡的發達與創新,延至今日,又形成許多新的刺繡,如亂針繡、束繡、雙麵繡、雙麵異色繡、精微繡、彩錦繡等。另外還有許多邊疆少數民族的織繡,亦充分表現原始風格的自然美與拙樸之美。刺繡最早多為實用,及至宋元廣及書畫之製作,漸乃成為藝術珍賞之用。故宮所藏之刺繡,多屬此類。時代最早者為五代,而用品最多者為清代。經曆代的創新發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幾乎皆為精品,繡工勻整,針線細密,設色精妙,深得書法精髓,且均裱裝成冊軸卷,使觀賞者往往誤以為書畫,欣賞珍藏藝術價值極高。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紡織品的國家之一。被世人譽為“衣冠王朝“。中華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服飾文化。人們常常利用刺繡來裝飾衣、裙、衾、枕等成活用品,美化生活,創造美的世界。


    中國的刺繡源遠流長,在世界服飾文化寶庫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行業中頗有影響,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百花園中瑰麗多姿的一朵越開越豔麗的奇葩。在刺繡行業中,蘇繡、湘繡、蜀繡、粵繡是中國的四大名繡,享譽國內外。此外,還有京繡、甌繡、顧繡、苗繡、卡繡、榕繡、漢繡、發繡、機繡、絨繡、剪絨繡、抽紗刺繡等等,都自成一派,使中國古老的刺繡業繁榮似錦,大放異彩。


    ……


    蘇開始思考,為什麽自己上學期間不懂得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及傳統工藝方麵的知識?那時候的自己,整天要麽是陪著徐薇薇看學校的帥哥,要麽就是宅在宿舍看韓劇、看小說,大好的時光就這麽給浪費了。原來,中國傳統文化及傳統工藝也有這麽多有趣的知識,相識恨晚呀!


    睡覺時,天已經開始泛白。鬧鈴響的時候,蘇菜發現,原來就是剩下的那幾個鍾頭,自己躺在床上,也沒有完全熟睡。她的大腦一直在工作著,思考著……給彭城晏打掃完辦公室、送完早餐,來到單位,也才不到八點,離上班還有一段時間。蘇打開背包,拿出昨天晚上看的書,繼續接下來的閱讀——


    ……


    中午休息時間,青青端了杯咖啡給她——


    “喝點吧,提提神!昨天晚上是不是及沒好好休息?”


    蘇笑了,“我忽然覺得自己上學時候的時間,就完全是種浪費,即使是上完研究生,也沒學到多少東西。還記得我昨天買的那幾本書嗎?”


    青青點點頭,啜了口咖啡。


    “其中有一本叫做《中國刺繡的起源》,真的很好看。我現在才發現,原來中國傳統文化跟傳統工藝,是那麽有文化內涵,那麽有趣的東西。”


    “看來小丫頭為了工作也是拚了,下了很大的功夫呦!嗬嗬!”


    “其實,買這本書的時候的確是這麽想的,就是想為做好方案打定基礎,但是我現在才發現,這已經慢慢開始成為我的一種樂趣,學習的樂趣……”


    “嗯,喜歡就好。不過,我得提醒你,學習歸學習,但是呢,不能看到很晚。你看看你,兩隻眼睛跟兔子似的!這還怎麽工作?!”


    “嘻嘻!青青姐教訓的是,我以後會注意的。”


    “那就好!我先忙了,你慢慢喝。”


    “謝謝青青姐!”


    “你幹嘛老是那麽客氣,下次不許了哈。”


    “是,青青姐!”


    “看看,又來了吧?!”青青笑著搖了搖頭,向自己的辦公桌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剩女的陰晴時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彼岸的沫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彼岸的沫沫並收藏剩女的陰晴時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