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其實已經龍體欠安, 卻是兀自強撐著, 千叟宴讓康熙的精神很是好了不少。與民同樂,聽到那些耆老讚揚自己堪比堯舜的時候,康熙心裏頭不是一般的得意。
在他看來, 大清在他的治理下堪比盛世,尤其到了這個時候, 康熙越發的重名聲重麵子。
隻是康熙不斷的想著聽到的幾句話,自古中原帝王雖然有禪讓的皇帝, 但是幾乎都是被逼無奈做出的選擇, 若是他能主動的禪讓的話,他千古一帝更加的名副其實。
隻是康熙是個權力欲望極強烈的人,若是真的禪讓皇位, 他偏偏又覺得有些不甘心。一個有名無實的太上皇與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帝, 這樣的選擇真的是一目了然的事兒。
不過那名聲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康熙耳邊又響起那老人說得話, 縱使給兒子當家做主, 兒子也得敬著他,供著他,誰讓他是老子呢。
康熙穿著一件竹青色的實地紗袍,和衣臥在軟榻上閉目養神,這些日子內心過於糾結, 又病痛纏身,讓康熙著實瘦了不少,屋子裏燒著地龍, 矮榻旁的黃金雕龍熏爐清香嫋嫋。
半響之後,康熙睜開眼有些吃力的問李德全道:“李德全,折子還有多少?”
李德全眼圈一紅,忙招呼兩個小太監在軟榻上擺上炕幾,又小心的把奏折抱了過來,堆滿了炕幾。康熙有些歎息的望著奏折,唏噓良久,方才道:“宣禦醫。”
禦醫來的快,小心翼翼的替康熙診脈,脊背都瞧瞧的叫汗水濕透了,康熙這身子若是好好的養著,還有一年半載的活頭,但是這實話怎麽敢同康熙說呢。
康熙見了禦醫的神色,歎息道:“朕怕是時日無多了吧。”一句話就唬得禦醫跪在地上,額頭上的汗珠墜落在地。
“罷了,下去吧。”康熙擺擺手,輕咳了一聲,李德全忙端著茶盞喂了康熙一口溫水。
康熙望著窗外,石板路的縫隙處不知道什麽時候露出了一棵小小的雜草,細細弱弱的泛著一點綠色。在看看自己的手背,消瘦的青筋暴露,上麵還有著青黑色的斑點,果然是老了啊。
最終康熙拿定了主意,下了決心的康熙心裏頭居然覺得心裏頭輕鬆了不少。
第二日早朝的時候,官員們被引進了乾清宮,康熙高高的坐在龍椅上,望著跪在地上的官員,抬了抬手,一旁的小太監忙開口:“平身。”
康熙終於開口說了一句話:“李德全,宣旨吧。”
剛剛站起來的官員又跪了下去,靜心的聽李德全宣讀聖旨,沒想到這個聖旨卻把所有人給炸的魂不附體。
聖旨的開頭很平常,略微講述了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的功業,但是接下來便讓人覺得幻聽了一般。禪位?這個節骨眼上居然禪位。
康熙望著這些人,又咳嗽起來,略帶點虛弱的說道:“禮部準備禪位大典吧。”
而四阿哥還一陣恍惚,禪讓?自己就這樣成了皇帝,皇阿瑪病糊塗了?雖然這般想,動作卻不慢的磕頭忙說道:“還請皇阿瑪三思。”
“朕心意已決。”康熙輕輕的擺擺手,盯著四阿哥的樣子,一直盯得四阿哥有些誠惶誠恐方打起精神說道。
滿朝文武跪在地上三呼萬歲,其他的幾個阿哥被還沒有回過神來,康熙竟然放權了?居然是四阿哥做皇帝,相互間看了看,俱是麵色慘淡,怎麽可能,老四不是還被康熙罵過刻薄寡恩嗎?
縱使滿心不願意,康熙卻是金口玉言的宣了旨,其他阿哥已經是無力回天。
四阿哥回府的時候,腳下都是飄著的,坐在主位上的時候,四阿哥其實還沒有回過神來。他現在能商議的人隻有三個兒子,尤其現在這個時刻,幾乎讓四阿哥有一種草木皆兵的感覺。
這道聖旨也仿佛地動一般的讓親王府裏的女眷有些不知所措,四阿哥竟然要當皇帝了?她們以後都會成為妃嬪入住紫禁城?
“皇阿瑪禪位給爺。”四阿哥見到宋芷嵐的第一句話便是如此。
“這……”宋芷嵐有些狐疑的望著四阿哥,康熙居然舍得,不是說康熙已經病重了嗎?開口道:“這倒是天大的喜事。”
“確實是喜事。”四阿哥揉了揉額頭,隻是這喜事背後卻是讓他有些忐忑,頭腦越發清醒的四阿哥坐在炕上,滿心狂喜中壓抑不住的是煩惱。
“這,可有章程,這樣改如何做也好有個條理。”宋芷嵐遞給四阿哥一杯熱茶。四阿哥喝了一口把心中的激動壓抑一些,卻是凝神想到下一步該怎麽做。
“禮部正吵吵嚷嚷的,大清自立國以來尚未有先例,內務府也沒有個頭緒,但是皇阿瑪讓咱們先搬進紫禁城。”能搬進皇宮是件好事,但是康熙怎麽辦,讓康熙挪位,且不說現在禪讓大典還未開始,名不正言不順的,該怎麽辦。
“搬進紫禁城?”宋芷嵐呢喃道,康熙對權力的欲望非常大,雖然不知道為何康熙做出這麽一個讓人驚愕的決定,但是起碼現在四阿哥不能輕舉妄動,因為大禮未成,他還不是名正言順的皇帝,想了一想道:“妾身記得萬歲爺身子骨欠安,若是咱們搬進紫禁城的話,難道要讓萬歲爺遷宮嗎?會不會太急切了些。”
“確實皇阿瑪身子不好,這事兒我另有考量。”四阿哥深吸了一口氣,看起來暫且還得忍下去。
“那咱們還搬嗎?”宋芷嵐皺了皺眉頭,清亮的眸子望著四阿哥。
“搬,自然得搬,這可是皇阿瑪親自下的旨意,不過弘暉、弘昀和弘s年紀大了,也該出府了,爺去找皇阿瑪討個章程,到時候沒必要住進紫禁城。”四阿哥輕聲說道,口中帶著兩分安撫。
宋芷嵐聽著四阿哥的安撫,有些同情,這康熙還在,定然不會把權力立刻移給四阿哥,四阿哥還得畢恭畢敬的捧著康熙,這皇帝當著可真不是滋味。卻也有些不以為然,康熙確實時日無多了,為了名聲,連禪位都親口說了出來,真是臨死了還整這些幺蛾子。
不管如何,這一天,輪到北京城裏的多少人輾轉反複,夜不能寐了。
康熙確實存了試探四阿哥的意思,四阿哥求見的時候,康熙見四阿哥穿的是親王的蟒袍,雖然心裏滿意,康熙卻還是故作大方的說道:“怎麽還穿這一身袍子呢?”
“兒子得皇阿瑪厚愛,但是規矩不能破,兒子現在還是親王,理當穿親王蟒袍才是。”四阿哥一本正經。
康熙心下熨帖,指著一旁的炕命四阿哥坐了,溫聲問道:“你今兒進宮有何事?”
“皇阿瑪命兒子搬入紫禁城,但是現在還未成大禮,這樣於理不合。”四阿哥一臉的坦然,完全不見任何的情緒。
“這旨意是朕下的,你便搬進來吧。”康熙眼神輕輕的眯起來,端著茶碗的手捏著碗蓋刮了刮沫子。
“皇阿瑪厚愛,兒子琢磨著,不若把寧壽宮收拾出來,這地兒寬敞,離乾清宮也近,兒子若有要事,從寧壽宮到乾清宮也好找皇阿瑪商議,兒子後宅女眷不多,住在寧壽宮也清淨,離南三所也近,到時候弘時、弘曆和弘晝住進南三所,也方便。”四阿哥忙提議道。
康熙剛開始聽見四阿哥說要收拾出寧壽宮的時候,滿心的不是滋味,沒想到這麽迫不及待,卻不想原來是四阿哥自己住,這番舉動自然表示著四阿哥還是聽康熙的吩咐,天下的大權依然在康熙手中,頓時康熙覺得心裏頭舒坦的很。
表情越發和緩的康熙要求自然答應了四阿哥的提議,兩人又父慈子孝的說了不少的話。
雖說搬進了紫禁城,但是四阿哥更顯得壓抑了,或許是見麵的增多,康熙每次見到四阿哥又都是吹胡子瞪眼,禮部、內務府吵吵嚷嚷的把禪位大典的章程呈給康熙,被康熙諸多挑剔,四阿哥每日都身著親王服,與康熙相處頗有幾分伏低做小的姿態。
其他的皇子阿哥見到四阿哥那憋屈的樣子,都壓抑住心底的幸災樂禍,該。
每每回到寧壽宮的時候,四阿哥麵色都陰沉的嚇人,縱使康熙還略帶有兩分不願意,九月金秋的時候,欽天監算了一個吉利的日子,禪位大典還是舉行了。
大典那日,碧藍的天空中不見一絲雲彩,豔陽照亮了整座紫禁城,午門上鍾鼓齊鳴,丹陛大樂奏響,乾清宮裏康熙坐在龍椅上,雖說滿是不舍,卻仍親手把皇帝玉璽交給了跪在地上的四阿哥。四阿哥掩飾住複雜的心思,雙手接過玉璽。
禪讓大典之後,康熙還宮,四阿哥在乾清宮接受群臣的朝賀,這個登基典禮卻是比之方才的禪讓大典要簡單的許多。
坐在金鑾寶座上,四阿哥握著拳頭,望著跪在地下的朝臣,他終於登上了這個至高無上的位子,可惜……四阿哥眼神一暗,隨即又振作起來。
雖說已經登基,但是除了烏拉那拉氏是鐵板釘釘的皇後,四阿哥後宅的女眷還未分封,年號也沒有定下,為了討康熙的歡心,今年仍然沿用康熙年曆,到時候命禮部再擬年號才是。而這些日子裏,朝堂的政事仍是康熙把持著,任何事情都得康熙點頭才行。
不過才過了兩個月,康熙便重病,不能起身,四阿哥親自侍疾,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重病駕崩,午門鍾聲再一次的敲響,這次卻是喪鍾。
次日,胤g命貝勒胤t、十三阿哥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同日,封胤t、胤祥為親王,胤i之子弘皙為郡王,命召胤_回京。
乾清宮裏早已掛起了白帆素布,康熙皇帝的葬禮遵循舊例,次日大殮,大駕鹵簿全設,諸王公大臣、公主王妃皆入乾清門內齊集,瞻仰梓宮,盡禮舉哀,截發成服,大駕鹵簿,每日三奠。
一直到二十七日除服之後,方才鬆快許多,而這個時候,住在寧壽宮的四阿哥的女眷也開始遷宮。不知曉什麽原因,四阿哥並沒有住進乾清宮,而是搬進了乾清宮一旁的養心殿。
四阿哥從禮部呈上的年號中,獨獨挑中的“雍正”二字,和諧安洽是為雍,端正光明是為正,皆是寓意極好之詞。
但宋芷嵐卻略有些不安,正字有一止之象,這並不是什麽吉兆。
很快朝堂的目光便被四阿哥分封後宮而吸引了過去。
在他看來, 大清在他的治理下堪比盛世,尤其到了這個時候, 康熙越發的重名聲重麵子。
隻是康熙不斷的想著聽到的幾句話,自古中原帝王雖然有禪讓的皇帝, 但是幾乎都是被逼無奈做出的選擇, 若是他能主動的禪讓的話,他千古一帝更加的名副其實。
隻是康熙是個權力欲望極強烈的人,若是真的禪讓皇位, 他偏偏又覺得有些不甘心。一個有名無實的太上皇與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帝, 這樣的選擇真的是一目了然的事兒。
不過那名聲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康熙耳邊又響起那老人說得話, 縱使給兒子當家做主, 兒子也得敬著他,供著他,誰讓他是老子呢。
康熙穿著一件竹青色的實地紗袍,和衣臥在軟榻上閉目養神,這些日子內心過於糾結, 又病痛纏身,讓康熙著實瘦了不少,屋子裏燒著地龍, 矮榻旁的黃金雕龍熏爐清香嫋嫋。
半響之後,康熙睜開眼有些吃力的問李德全道:“李德全,折子還有多少?”
李德全眼圈一紅,忙招呼兩個小太監在軟榻上擺上炕幾,又小心的把奏折抱了過來,堆滿了炕幾。康熙有些歎息的望著奏折,唏噓良久,方才道:“宣禦醫。”
禦醫來的快,小心翼翼的替康熙診脈,脊背都瞧瞧的叫汗水濕透了,康熙這身子若是好好的養著,還有一年半載的活頭,但是這實話怎麽敢同康熙說呢。
康熙見了禦醫的神色,歎息道:“朕怕是時日無多了吧。”一句話就唬得禦醫跪在地上,額頭上的汗珠墜落在地。
“罷了,下去吧。”康熙擺擺手,輕咳了一聲,李德全忙端著茶盞喂了康熙一口溫水。
康熙望著窗外,石板路的縫隙處不知道什麽時候露出了一棵小小的雜草,細細弱弱的泛著一點綠色。在看看自己的手背,消瘦的青筋暴露,上麵還有著青黑色的斑點,果然是老了啊。
最終康熙拿定了主意,下了決心的康熙心裏頭居然覺得心裏頭輕鬆了不少。
第二日早朝的時候,官員們被引進了乾清宮,康熙高高的坐在龍椅上,望著跪在地上的官員,抬了抬手,一旁的小太監忙開口:“平身。”
康熙終於開口說了一句話:“李德全,宣旨吧。”
剛剛站起來的官員又跪了下去,靜心的聽李德全宣讀聖旨,沒想到這個聖旨卻把所有人給炸的魂不附體。
聖旨的開頭很平常,略微講述了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的功業,但是接下來便讓人覺得幻聽了一般。禪位?這個節骨眼上居然禪位。
康熙望著這些人,又咳嗽起來,略帶點虛弱的說道:“禮部準備禪位大典吧。”
而四阿哥還一陣恍惚,禪讓?自己就這樣成了皇帝,皇阿瑪病糊塗了?雖然這般想,動作卻不慢的磕頭忙說道:“還請皇阿瑪三思。”
“朕心意已決。”康熙輕輕的擺擺手,盯著四阿哥的樣子,一直盯得四阿哥有些誠惶誠恐方打起精神說道。
滿朝文武跪在地上三呼萬歲,其他的幾個阿哥被還沒有回過神來,康熙竟然放權了?居然是四阿哥做皇帝,相互間看了看,俱是麵色慘淡,怎麽可能,老四不是還被康熙罵過刻薄寡恩嗎?
縱使滿心不願意,康熙卻是金口玉言的宣了旨,其他阿哥已經是無力回天。
四阿哥回府的時候,腳下都是飄著的,坐在主位上的時候,四阿哥其實還沒有回過神來。他現在能商議的人隻有三個兒子,尤其現在這個時刻,幾乎讓四阿哥有一種草木皆兵的感覺。
這道聖旨也仿佛地動一般的讓親王府裏的女眷有些不知所措,四阿哥竟然要當皇帝了?她們以後都會成為妃嬪入住紫禁城?
“皇阿瑪禪位給爺。”四阿哥見到宋芷嵐的第一句話便是如此。
“這……”宋芷嵐有些狐疑的望著四阿哥,康熙居然舍得,不是說康熙已經病重了嗎?開口道:“這倒是天大的喜事。”
“確實是喜事。”四阿哥揉了揉額頭,隻是這喜事背後卻是讓他有些忐忑,頭腦越發清醒的四阿哥坐在炕上,滿心狂喜中壓抑不住的是煩惱。
“這,可有章程,這樣改如何做也好有個條理。”宋芷嵐遞給四阿哥一杯熱茶。四阿哥喝了一口把心中的激動壓抑一些,卻是凝神想到下一步該怎麽做。
“禮部正吵吵嚷嚷的,大清自立國以來尚未有先例,內務府也沒有個頭緒,但是皇阿瑪讓咱們先搬進紫禁城。”能搬進皇宮是件好事,但是康熙怎麽辦,讓康熙挪位,且不說現在禪讓大典還未開始,名不正言不順的,該怎麽辦。
“搬進紫禁城?”宋芷嵐呢喃道,康熙對權力的欲望非常大,雖然不知道為何康熙做出這麽一個讓人驚愕的決定,但是起碼現在四阿哥不能輕舉妄動,因為大禮未成,他還不是名正言順的皇帝,想了一想道:“妾身記得萬歲爺身子骨欠安,若是咱們搬進紫禁城的話,難道要讓萬歲爺遷宮嗎?會不會太急切了些。”
“確實皇阿瑪身子不好,這事兒我另有考量。”四阿哥深吸了一口氣,看起來暫且還得忍下去。
“那咱們還搬嗎?”宋芷嵐皺了皺眉頭,清亮的眸子望著四阿哥。
“搬,自然得搬,這可是皇阿瑪親自下的旨意,不過弘暉、弘昀和弘s年紀大了,也該出府了,爺去找皇阿瑪討個章程,到時候沒必要住進紫禁城。”四阿哥輕聲說道,口中帶著兩分安撫。
宋芷嵐聽著四阿哥的安撫,有些同情,這康熙還在,定然不會把權力立刻移給四阿哥,四阿哥還得畢恭畢敬的捧著康熙,這皇帝當著可真不是滋味。卻也有些不以為然,康熙確實時日無多了,為了名聲,連禪位都親口說了出來,真是臨死了還整這些幺蛾子。
不管如何,這一天,輪到北京城裏的多少人輾轉反複,夜不能寐了。
康熙確實存了試探四阿哥的意思,四阿哥求見的時候,康熙見四阿哥穿的是親王的蟒袍,雖然心裏滿意,康熙卻還是故作大方的說道:“怎麽還穿這一身袍子呢?”
“兒子得皇阿瑪厚愛,但是規矩不能破,兒子現在還是親王,理當穿親王蟒袍才是。”四阿哥一本正經。
康熙心下熨帖,指著一旁的炕命四阿哥坐了,溫聲問道:“你今兒進宮有何事?”
“皇阿瑪命兒子搬入紫禁城,但是現在還未成大禮,這樣於理不合。”四阿哥一臉的坦然,完全不見任何的情緒。
“這旨意是朕下的,你便搬進來吧。”康熙眼神輕輕的眯起來,端著茶碗的手捏著碗蓋刮了刮沫子。
“皇阿瑪厚愛,兒子琢磨著,不若把寧壽宮收拾出來,這地兒寬敞,離乾清宮也近,兒子若有要事,從寧壽宮到乾清宮也好找皇阿瑪商議,兒子後宅女眷不多,住在寧壽宮也清淨,離南三所也近,到時候弘時、弘曆和弘晝住進南三所,也方便。”四阿哥忙提議道。
康熙剛開始聽見四阿哥說要收拾出寧壽宮的時候,滿心的不是滋味,沒想到這麽迫不及待,卻不想原來是四阿哥自己住,這番舉動自然表示著四阿哥還是聽康熙的吩咐,天下的大權依然在康熙手中,頓時康熙覺得心裏頭舒坦的很。
表情越發和緩的康熙要求自然答應了四阿哥的提議,兩人又父慈子孝的說了不少的話。
雖說搬進了紫禁城,但是四阿哥更顯得壓抑了,或許是見麵的增多,康熙每次見到四阿哥又都是吹胡子瞪眼,禮部、內務府吵吵嚷嚷的把禪位大典的章程呈給康熙,被康熙諸多挑剔,四阿哥每日都身著親王服,與康熙相處頗有幾分伏低做小的姿態。
其他的皇子阿哥見到四阿哥那憋屈的樣子,都壓抑住心底的幸災樂禍,該。
每每回到寧壽宮的時候,四阿哥麵色都陰沉的嚇人,縱使康熙還略帶有兩分不願意,九月金秋的時候,欽天監算了一個吉利的日子,禪位大典還是舉行了。
大典那日,碧藍的天空中不見一絲雲彩,豔陽照亮了整座紫禁城,午門上鍾鼓齊鳴,丹陛大樂奏響,乾清宮裏康熙坐在龍椅上,雖說滿是不舍,卻仍親手把皇帝玉璽交給了跪在地上的四阿哥。四阿哥掩飾住複雜的心思,雙手接過玉璽。
禪讓大典之後,康熙還宮,四阿哥在乾清宮接受群臣的朝賀,這個登基典禮卻是比之方才的禪讓大典要簡單的許多。
坐在金鑾寶座上,四阿哥握著拳頭,望著跪在地下的朝臣,他終於登上了這個至高無上的位子,可惜……四阿哥眼神一暗,隨即又振作起來。
雖說已經登基,但是除了烏拉那拉氏是鐵板釘釘的皇後,四阿哥後宅的女眷還未分封,年號也沒有定下,為了討康熙的歡心,今年仍然沿用康熙年曆,到時候命禮部再擬年號才是。而這些日子裏,朝堂的政事仍是康熙把持著,任何事情都得康熙點頭才行。
不過才過了兩個月,康熙便重病,不能起身,四阿哥親自侍疾,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重病駕崩,午門鍾聲再一次的敲響,這次卻是喪鍾。
次日,胤g命貝勒胤t、十三阿哥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同日,封胤t、胤祥為親王,胤i之子弘皙為郡王,命召胤_回京。
乾清宮裏早已掛起了白帆素布,康熙皇帝的葬禮遵循舊例,次日大殮,大駕鹵簿全設,諸王公大臣、公主王妃皆入乾清門內齊集,瞻仰梓宮,盡禮舉哀,截發成服,大駕鹵簿,每日三奠。
一直到二十七日除服之後,方才鬆快許多,而這個時候,住在寧壽宮的四阿哥的女眷也開始遷宮。不知曉什麽原因,四阿哥並沒有住進乾清宮,而是搬進了乾清宮一旁的養心殿。
四阿哥從禮部呈上的年號中,獨獨挑中的“雍正”二字,和諧安洽是為雍,端正光明是為正,皆是寓意極好之詞。
但宋芷嵐卻略有些不安,正字有一止之象,這並不是什麽吉兆。
很快朝堂的目光便被四阿哥分封後宮而吸引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