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他們就被道友帶到了有第一名刹的龍山寺,經介紹,他們才知道,這座寺廟始建於清乾隆三年,當年艋舺剛開發,環境險惡,瘟疫頻傳,於是泉州三邑移民,就將福建泉州府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移至這裏,合資興建龍山寺。經過多次修建,現在所看到的是二戰之後所修的模樣,精巧的廟埕設計,堪稱台灣廟宇藝術的一大精華經過多次修建,他們也看到了,這座廟宇精巧的廟埕設計,堪稱台島廟宇藝術的一大精華。隨後,他們就進去參觀、禮佛,上了一些布施,請回了不少佛學資料,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當然,看到遊人如織,還聽遊人說這裏香火超級旺,求簽很靈。寺廟的建築造型和內部裝飾也都很漂亮、精致。這裏供奉的神像也比較多,佛祖、菩薩、月老、華佗等等各路大神,求啥都有對口管的。這時,就又手癢癢的,出了資費,抽簽,然後就各自看著自己手中的簽不敢打開,師傅或者生意人就幫他們打開,還巧妙地給予上佳的解答,抽簽者這才高興地離去。


    門外,道友就告誡他們不要抽簽玩耍,但還是有些人就是由不得地做那些事了,師家軒就說,別管了,隨緣罷了,無所謂的。


    第二站,他們一行去了聖嚴法師所在寺廟——法鼓山農禪寺。這次,隨行的道友給他們做了較為詳細的解說:該寺初建於1975年,東初老人圓寂後,由聖嚴法師繼嗣法統。聖嚴法師擴建的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於去年才正式啟用,由台灣著名建築師姚仁喜團隊打造。這裏的水月道場全為清水建築,整個佛堂沒有燒香的地方,僅以點燈替代,《金剛經》、《心經》等佛教經典鏤空雕刻在佛堂外牆上,莊嚴佛堂與山景融合一體,是台灣兼具“信仰觀光”與“宗教弘化”功能的佛教文化藝術新地標。


    道友繼續說,聖嚴法師大家知道吧?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他是一位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rb立正大學博士,也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台灣法鼓山的創辦人。法師所推動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教育完成關懷任務,以關懷達到教育目的。他以中、日、英三種語文在亞、美、歐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種。他的著作之中發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過三百萬冊,譯本最多的是《信心銘》,已有十種,係列冊數最多的是《寰遊自傳》及《禪修指引》,這些著述均受廣大讀者的歡迎。2009年2月3日下午四時,聖嚴法師圓寂,享壽78歲。


    他接著說,他還是我們歐洲佛學總會常年聘請的法師,其著述也是我們在歐洲、東南亞、澳洲和美洲弘法的基礎性書籍,多有請贈,請諸位回國後找國內分部選請一些,是很好的人佛學書籍。


    他說,聖嚴法師五十年代的著述大多匯集在《佛教文化與文學》一書中。稍後不久,他又接觸了太虛大師“人成即佛成“以及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也對於佛教的問題陸陸續續地寫了許多文章,並成為了日後對於佛學、佛教的主要理念。他還是鼓吹“人間佛學”的刊物《人生的主編》,而且一做就是兩年。1977年12月,聖嚴法師奉其師傅遺命承繼道場,成了中華佛教文化館的負責人,此後,便在美國和台灣兩地奔波、東西兼顧。之後,法師在紐約成立了禪中心,為了授課需要而編了一本《禪的體驗》,並陸續發行了兩種英文的定期刊物:《ch''anmagazine》(《禪雜誌》季刊)以及《ch''annewsletter》(《禪通訊》月刊),至1992年底為止《禪雜誌》已經發行了58期、《禪通訊》亦發行了96期。自1978年開始,在台島北投的中華佛教文化館以及農禪寺,舉行大專青年學生及一般社會人士的禪修活動,並陸陸續續地出版了關於禪的著作七種,包括《禪的生活》、《拈花微笑》、《禪與悟》等,因為對於禪修的鑿力頗深之故,所以在國內外許多人都把聖嚴法師當成了禪師,為佛學的弘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除了師家軒,這一行三十多人都是第一次上島,所以,他們聽得都很入迷,就像他們是來專門接受佛學洗禮一般,虔敬之心油然而生了。


    第三站,他們就去了鍾毓秀辦公的地方台島佛學院,觀看了一場先輩弘法的電影,有遊覽了佛學院的幾個經典,拜了幾位菩薩,各自選了一些從未見到的佛學著作,有的人還布施了一些錢財,去大廳磕頭拜佛,涵養了半個小時的佛心,才出來跟隨道友觀看歐洲佛學總會幾十年來的弘法曆史圖文介紹。


    最後,他們還聽了鍾師傅給他們講解的自己的工作事項和修行曆程。這才去了師家軒的島上寓所尊易園共進晚餐了。


    一來到這個小院裏,他們聽說這是鍾師傅跟師家軒的住所,都顯出了十二分的驚訝,他們怎麽也想不到,隨行者之中還有這麽一位凡俗與修行兩不誤的人士呢。於是就都互相揣測這二位的不凡經曆來,吃飯的心思早被這個疑問所左右了。


    這個問,老師,您是如何進到佛學之中的?我們都很好奇,能給我們講講嗎?他就說,那是兒時的一個機緣吧,也不是有意地,而是形勢所迫,才有機會學了佛的。


    那位又說,鍾師傅,你們供職的這個佛學總會還是不是待遇極高啊,怎麽還能買起這麽好的院落呀。她就笑笑說,哪有的事。我都做了二十多年了,月薪不過一萬多點,買不起的,這都是老師做生意給買的,憑我自己不行的。


    由於廚師都是預先請好的,他們吃的也很可口,除了北方菜,還做了南方的五、六個菜,這讓南方和北方的人都能吃好。既有米飯,也有麵食。這也是經過提前調查,才做到的。


    他們知曉後,就都很感慨修行人的細致和周到了。於是,就自然新生回家的自然和隨興的美感來。這樣成了他們返程時的一個談資了。


    第二天,他們就開始了台島文化之旅了。他們將會每天看到繁體字,孔廟之類中國管文化的各種遺跡和文物了。那將是另一種洗禮,懷古和現代化的思考,或許即將成為他們的一個新話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愛的拋物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真情歌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真情歌手並收藏愛的拋物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