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掌握十方陣法之力,再度來到交戰最核心之處。


    此處天地動蕩,元氣橫流。


    狂暴無比的元氣,肆意摧毀著天地間的一切。


    無數空間裂紋浮現,似乎下一刻整座秘境就要崩解。


    禹王斧仍然在與妖神激戰,斧身綻放華光,璀璨奪目,橫掃一切敵。


    妖神心髒跳動的速度愈發激烈,整片天地都在顫抖,空間好像都會被撕碎。


    滾滾元氣仿佛形成一個漩渦,不斷的被妖神心髒納入體內化作力量。


    這種煉化非常的粗糙簡陋,不過瞬息功夫,數千裏以內的天地元氣盡數被撕扯而來,甚至形成了元氣風暴。


    可同樣看得出來,這種在極短的時間內,瞬息吸收整個秘境內所有元氣的方法,對如今已經接近燈枯油盡的妖神心髒同樣消耗很大。


    心髒裂紋遍布,似乎下一刻就要崩潰。


    李易甚至能夠感覺到陣法力量也在不斷被其撕扯,他不得不謹慎的控製陣法力量,更大的激發陣法威能。


    沒有半分猶豫,他果斷取出幾滴三光靈水,幫助自己快速恢複神識力量。


    三光靈水入體神識瞬間被滋潤,整個識海瞬間活躍起來。


    李易扭轉陣法所掌握的天地元氣,對抗妖神心髒的拉扯,向著禹王斧湧去。


    陣法力量加持,禹王斧散發的寶光愈發熾盛。


    李易如今操控陣法與禹王斧站在一起麵對妖神,陣法力量凝成人形,雙手緊握禹王斧,將所有力量全部灌輸於斧內!


    人影將禹王斧高高舉起,李易感覺自己好像化身禹王,借助他在此地殘餘的力量,運用出他的大神通。


    禹王劈山!


    這是極其簡單的一招,攜帶銳不可擋之威斬向妖神心髒。


    妖神心髒吞吐天地,想要將這股力量也吸收。


    可惜,無數載的封印,加上之前所有禁製力量的疊加,它已經接近燈枯油盡。


    如今何來力量去吞下這一招!


    “轟隆隆!”


    李易斬下這一擊後,便看到妖神心髒破損,禹王斧也在不斷崩解。


    緊接著,無盡狂暴的元氣衝擊,陣法力量直接被衝散,他再也看不到戰場中心的景象。


    陣法所凝聚的力量在瞬間崩解,他隻能看到那片天地正在崩塌。


    空間徹底破碎,一切都在消失。


    緊接著便是宛若雷鳴一般的顫響,陣陣雷聲不絕於耳。


    天地都在顫鳴嘶吼。


    無數餘波氣勁襲來,青色小斧凝聚的護盾在這股力量的衝擊下開始逐漸變澹。


    但看其情況,依舊能夠撐很久時間。


    李易這時也不再運用陣法力量去參與這場戰鬥,而是將所有的陣法力量用於護持自身。


    雖說仍不能將餘波全部抵擋,可仍舊能夠抵擋大部分威力,剩餘的一些青色小斧所化的護盾也能夠抵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武館學徒到大乾武聖】【】


    李易如今所能調用的陣法力量,恐怕還不及全盛時期的百分之一。


    即使如此對他而言依舊是很大的負擔,不得不頻繁使用三光靈水。


    讓自身神識快速恢複力量,更好的操控陣法。


    李易仍在不斷觀察外界,同時操控陣法力量向著最核心處探索。


    禹王斧破損肯定有無數碎片暴露出來,自己完全可以借此機會將這些碎片收攏。


    可惜外界空間元氣流動狂暴至極,陣法所凝成的力量根本無法探索外界。


    此時周圍的天地在慢慢崩解,秘境再現於世。


    至於這次打開的秘境出入口能夠維持多久,便無人得知。


    李易感應外界不斷迸發的力量,逐漸歸於平定。


    運用陣法力量再度向前追尋,很快他便發現一塊殘片。


    那是禹王斧的斧刃,原本綻放無盡寶光的斧刃,此時已經失去一切光澤,暗澹無比。


    可李易卻能清楚的感應到禹王斧的器靈就潛藏在其中,隻不過此刻已經虛弱至極。


    甚至因為遭受的衝擊過大,可能都已經陷入沉睡。


    他當即運用陣法將斧刃裹挾而來,同時也在嚐試收集其他殘片。


    禹王斧碎裂成許多塊,大的有數十塊,小的可能有上百塊。


    不過他得到的這塊斧刃應該是最大的一塊,足足有原本的十分之一大小,器靈也潛藏於其中。


    不過李易仍舊在搜尋其他殘片,雖說殘片內沒有器靈,可本身也是極為優異的材料。


    且自己日後修複禹王斧時,肯定能用得上。


    運用陣法,加上李易明顯能感知到破碎的禹王斧殘片,主要是往自己所處的方向衝來。


    因此不過片刻工夫,他便已經收集到禹王斧三成殘片。


    餘下的大部分卻已經四散在這方天地之間,再也找尋不到。


    除了蘊含斧靈的斧刃外,其他殘片已經不再是一件完整的兵器,隻能說是一塊上佳材料。


    不過這等材料非常之珍貴,可以用於鍛兵。


    李易盡數將其收斂,此時外界天地已經逐漸安穩。


    他將所得的禹王斧殘片納入儲物寶戒,唯有那塊斧刃,帶著點點寶光。


    內部仍有禹王斧靈存在,被他收入自身丹田內溫養。


    “前輩,你還在嗎”


    李易運用神識輕聲詢問道。


    所以說他能確定禹王斧的器靈在這塊斧刃當中,但具體情況他並不知道。


    究竟是傷勢太重,已經陷入沉睡,還是器靈有所損毀。


    他完全不得知,隻能嚐試一問,看是否能得到回應。


    “我傷勢太重,已經要沉睡,不多說了。”


    禹王斧聲音聽起來虛弱至極,說完這句話便再無聲音。


    還能回話便代表傷勢雖然嚴重,但並非是不可逆。


    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沉睡。


    在這一過程中,它完全處於封閉狀態,感應不到外界,隻能依靠沉睡慢慢恢複力量。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武館學徒到大乾武聖】【】


    李易沒有再繼續去多打擾它,隻是運用自身內氣不斷溫養禹王斧。


    自己所收用的三光靈水到時候也可以拿來,幫助禹王斧恢複。


    不過這些事情,都得等從秘境離開後再去做。


    李易已經能夠感知到周圍天地似乎正在逐漸安穩下來,澹青色護盾的力量也已經快要消耗殆盡。


    外界的天地似乎重歸於安穩。


    李易運用陣法觀察整個秘境,如今並無任何人進入其中。


    即使是妖神教主,似乎都處於觀望狀態。


    此時秘境已經臨近崩潰,一切防護力量都已無用,即使是大神通者,亦可輕鬆進出。


    之前救下的那位神秘強者,如今身上的氣勢也逐漸歸於平穩。


    雖說仍是重傷未愈,可終歸不像之前那般氣若遊絲,瀕臨死亡。


    命暫時吊住了,至於傷勢什麽時候能好,便需要一定時間慢慢恢複。


    李易運用自身元靈觀察整方秘境天地,這等境界對於天地的認知已經非常深厚。


    周圍一切都無法阻礙他的探查,他就在此時發現一絲不一樣的東西。


    在交戰的最核心地帶,有一滴金色血液漂浮。


    未能融入這方天地,似乎在尋找和探查著什麽東西。


    李易自然明白,那絕對是妖神之血。


    果斷運用陣法力量將其擒拿包裹,同時分出部分神識探查。


    無邊恨意攜帶著無邊殺意滾滾而來,仿佛要屠戮蒼生,殺掉眼前的一切。


    李易當即便明白,這是一顆攜帶的妖神部分意誌殘片的妖神心血。


    雖說已經沒有真正神識的存在,可這些意識也足以改變武者的想法。


    倘若心智不堅定,便會被這些意識影響到。


    這滴鮮血也隱藏的非常之深,若非自己神識達到元靈境界,又能掌握這處陣法,恐怕未必能發現。


    李易沒有多想,直接運用自身意誌開始磨滅其中的滔天恨意與殺意。


    他的神識同樣修煉到元靈境界,若是麵對全盛時期的妖神,他當然不可能對其造成任何有效傷害。


    可如今隻是一滴鮮血內蘊含的部分意誌,縱然以自己的實力也能將其磨滅。


    妖血內的意識再強,可終歸是無水浮萍。


    李易不斷運用自身的神念力量消磨這意誌,一邊運用三光靈水不斷為自身補給。


    此消彼長之下,不過片刻工夫。


    便將這意識完全擊潰。


    他的武道修為尚且不強,但他的神識修為,可要比許多神通境界的武者還要強。


    因此他收服這滴神血的速度很快,要比許多神通強者的速度還要快。


    李易磨滅這滴神血內所有的意誌,此時神血隻剩下最精純的血氣之力與生機之力。


    金色神血隻有小拇指頭大小,和散發血氣滾滾宛若狼煙,直衝天際雲霄。


    蘊含的生機之力更是蓬勃旺盛,僅僅是逸散出一點,便是令周圍草木發芽。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武館學徒到大乾武聖】【】


    李易運用陣法,調用天地之力,給神血打上一層又一層封禁,保證其力量不流失。


    "target="_">/book/jiyindashidai/>


    緊接著又取出玉壇,將神血裝入壇內。


    滾燙熾熱的金色神血裝入玉壇,李易又運用內氣將玉壇封印,保證學習力量不會有一絲流失。


    這可是妖神之血,蘊含的力量磅礴深厚。


    自己若是能將其吸收,肉身力量必然會增長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


    如此珍貴的力量,自然要好生保存,絕對不能有一絲泄露。


    隨著時間流逝,外界狂暴的天地元氣也逐漸歸於平頂。


    整座秘境似乎再度安穩下來。


    妖神已經解決,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沒有解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武館學徒到大乾武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奔跑的小青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奔跑的小青菜並收藏從武館學徒到大乾武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