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夏,可謂是人滿為患。


    哪怕是才剛剛修建完畢沒過多長時間的山城,此時也已經住得是滿滿當當。


    隻怕再這樣下去,許多人連住的地方都要沒了。


    好在,那五座城池已經修建完畢。


    夏啟當機立斷,直接將一部分百姓遷徙了過去。


    從今往後,他們便要與一部分蠻族居住在一起了。


    不過這部分蠻族多是婦女、老人以及孩子。


    而這,也是為了加快蠻族完全融入大夏的速度。


    同時,夏啟還會在這些城池中開設學堂,進一步地加快他們這一融入的速度。


    當然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雖然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但是好消息也是有的。


    就比如說前幾年征不到並的問題,現在就已經得到了解決。


    盡管,現在的大夏已經不需要征兵了......


    南方,城池依然在修建著,現在修建的是第三批次,第十一到第十五座城池。


    不過很明顯,足足三十萬的人,修建城池根本不需要這麽多的人。


    於是夏啟大手一揮,決定修建道路。


    修建馳道以後,再在上麵鋪上一層厚厚的混凝土,以此來增加道路的使用壽命。


    這無疑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若不是夏水實在是太寬了一下,夏啟甚至還想要在上麵架一座橋,將兩岸的道路完全連接起來。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大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大夏僅是人類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七百萬,疆域麵積也已經達到了華夏的將近兩個海嵐省。


    一個海嵐省的人口居住量就將近一千萬,按道理來說,以大夏這將近兩個海嵐省的疆域,這七百多萬人的百姓,怎麽也是能夠住下的。


    但是現在的大夏怎麽能夠與華夏比呢?


    那時候的華夏,已經處於現代社會,科技發達農業發達。


    其同樣的耕種麵積,同樣的農作物,最終的收獲卻相差了好幾倍。


    所以,單是耕田麵積都要預留很大的一塊。


    除此之外,這些疆域也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居住的。


    就好像是北邊的苦寒之地、東邊的獸人聯盟、西邊的竹海、南邊的玉山山脈。


    這些地方,全部都不適合人類生存,隻適合一些種族、民族居住生活。


    所以夏啟一般隻會挑適合居住的土地建城。


    另外還有一個最為中原的原因就是,在現代社會的華夏,就是一座小縣城,其中二三十層的樓房也比比皆是。


    一塊原本隻能住下二三十人的土地,在蓋成樓房後卻能住下數百甚至是上千人。


    所以,現在社會的華夏,之所以一座稍微大點的城市就能夠容納上百萬的人口,並不是因為它的占地麵積大,而是因為它的高度高。


    而現在,夏啟就要用這個辦法了。


    再有了充足的水泥之後,夏啟尋思將居民樓的層數控製在十層以下還是可以的。


    在往上就不考慮了,一是建築的承重,二是建得太高住在高層的人也不方麵。


    畢竟,現在的大夏可沒有電梯這玩意兒。


    樓房建得太高,住在高層的人,每天光是上樓下樓的隻怕都會鬱悶死。


    叫來了建築工程部的部長,在將整個建設計劃確認完畢之後,最先開始動工的,無疑就是作為大夏第一大城的大夏城。


    根據今年最新的人口統計,如今的大夏城,總人口數量已經突破到了五十萬。


    在現代,一座人口五十萬的城市,頂死就是一座十八線小縣城。


    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一座不得了的城市了。


    想想之前的施瓦卡,僅僅有著十幾萬的百姓,就足以在草原上麵作威作福稱王稱霸的了。


    夏啟完全可以想象,再過幾年,大夏城會擁擠到什麽程度。


    他必須要搶在發展到那種地步之前,先一步進行準備。


    皇帝陛下親自吩咐下來的建築工程,自然是具有一定優先度的,各項資源和建築工人很快集結完畢,並且於當月火速開工。


    此時的大夏城,除了街道之外到處都是建築,所以,必須要拆掉一部分現有的建築。


    至於原有的百姓,也自然按是要安排妥當的。


    用現代的話來說,這就是拆遷。


    若是在現代社會的華夏,位於首都的城市拆遷,位於拆遷區的百姓隻怕都要喜極而泣喜大普奔了。


    畢竟分分鍾就躋身千萬、億萬富翁行列了!


    但可惜的是,這裏是大夏,現在的大夏不要說房地產了,就是連一點影子都木有。


    所以,大夏朝廷隻需要支付一小筆拆遷費用以及與以前的住宅麵積相等的住宅即可。


    而在新公寓建成之前,為了解決這批居民的住處問題,他也是費了一番手段,就最終結果而言,是全部安排好了。


    因此,這項工程也並沒有遭到人民們的抗議,甚至大家都表現的非常配合。


    接下來的幾年,大夏的發展非常的快速。


    在這期間,考慮到大夏下一代人的大量出生,夏啟又有了一係列的新動作。


    他在各個城市或多或少的都新增了一些學堂,並將學堂正式該名為小學。


    畢竟學堂這個能夠增加識字效率的功用,還是很香的。


    除此之外,夏啟還新增了中學這麽一個教育製度。


    這樣,小學、中學、大學(高等學院),這麽一個教育體係就算是相對的完善了。


    小學的每一棟教學樓,最基本都有五層樓高,能夠容納大量的學生上課學習。


    在這同時,他又幹脆的推出了一條名為“三年義務教育”的新政策。


    夏啟一直以來都很注重文化這一塊的發展,畢竟,文明想要發展,就不能指望一幫文盲。


    但是那麽多年發展下來,大夏的文化普及率依舊隻能維持在四成。


    並且隨著這幾年來人口數量的提高,這個普及率還在不斷下降著。


    為了下一代人至少能夠達到識文斷字的程度,於是,他頒布了這一條新政策。


    年齡在六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去各城的學校進行報名。而這三年製義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教導孩子識字和基本的常識知識為主,同時還有定期的進行忠於君主、忠於國家的思想灌輸。


    三年義務教育的政策一經推出,自然是引起了劇烈的反響,無數人民高呼陛下仁厚,尤其是那些早年負擔不起學費,供不起孩子去學堂上課的家庭,無一不是對此感激涕零。


    夏啟這位皇帝陛下在人民中的聲望,早就已經是如日中天,高到不能再高了,算是已經達到了一種巔峰。


    而學生們正式報名的時間,則是定在了來年開春。


    但即使如此,前來詢問具體細節的學生家長,依舊是把各城學校的大門都快踏破了。


    同時,一整個大夏的大街小巷、酒樓茶館裏,也都在議論著這一件事情。


    對內,夏啟大力發展。


    對外,夏啟也是沒有停止過入侵其他玩家的步伐。


    依仗著全新品質的武器,大夏的軍隊可謂是戰無不勝。


    此時的夏啟,在青銅段位的排名已經來到了前一千名。


    並不是他不想再提升了,實際上他距離滿積分的一千分,隻差了五分而已。


    隻要再打上最多兩場入侵戰,夏啟就能夠晉級下一段位了。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前麵的那些玩家,他們的積分已經停滯很久了。


    隻不過擔心打不過下一段位的玩家,所以遲遲沒有打那最後的一場戰爭。


    也就是說,夏啟與排名第一的玩家,實際上就隻差了四分而已。


    之所以造成了如今的這一局麵,說白了,還是積分數相同的玩家數量太多而導致的。


    去年的時候,大夏全境的城市之間都已經有道路相連通。


    之後夏啟連忙將這批人力調去幫忙對邊境城牆進行加厚、加高、加固,內部更是填入了類似於鋼筋的替代物,作為支撐架。


    在升到白銀段位之後,對麵入侵方玩家的攻城火力必定遠要超過青銅段位的玩家,為了避免自己的城牆不被對方的攻城火力轟塌,加厚和加固是必須的。


    同時高度方麵,夏啟直接要求提升到二十米,這樣才足夠保險。


    而這項大工程,他在幾年前就吩咐下去了,隻不過這工作量實在是太過龐大,直到半月前,才算是初步告一段落了。


    而如今,地精工程兵們,正忙著往牆頭上安置守城器械呢。


    這事情倒是並不麻煩,隻要動作夠快,不需要一周的時間,就能全部安排完畢。


    同時,數年的修生養息,再加上滾雪球似的人口暴漲,讓大夏正規軍的兵力也是直線上升,目前各座邊境城池的守城兵力為五千!


    而後方幾座負責隨時支援邊境的城池,也都分別部署了兩千兵力。


    倉庫裏的糧草和守城資源,也全部都填滿了。


    夏啟琢磨著,這樣一份力量擺在那兒,就算是正式對上白銀段位的對手,他也應該是無所畏懼的才對。


    用力的做了兩個深呼吸,整個人意外的還是有點小緊張。


    然後忍不住將整個兵力部署圖重新攤開,他要將各個環節再確認一遍,以保萬無一失。


    隨後,夏啟發動了入侵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部落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橘子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橘子舟並收藏從部落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