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卻不成想李肇基如此認可自己的工作,有些不好意思的說:“到底還沒出絲呢。”</p>


    李肇基製止了她繼續說話,問:“你且告訴我,為何別人養不出蠶來,你卻可以。”</p>


    自來到淡水,甘蔗種植和養蠶繅絲就是李肇基最重視的兩種經濟作物,這是因為在淡水城左近的山林之中,人們發現了野生的桑樹林,而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就從廣州運來桑樹苗種植,生長的非常旺盛。</p>


    在經過蠶農尋訪調查之後,發現周圍桑林實在很多,隨即就有人圈野桑林。隻不過野生桑樹葉小、汁水也少,於養蠶來說,稍顯不足。</p>


    但蠶農桑農是有辦法的,那就是嫁接,桑樹苗種下去,第二年才能出桑葉養蠶,但嫁接之後,當年就可以養蠶。劉明德因此下達指令,直接圈林,商社並不承認,隻有嫁接成活,可用養蠶,商社便承認是嫁接者所有。</p>


    而年底是桑樹苗種植時期,嫁接和種植進去高峰期,隻不過開春後的養蠶卻隨即告吹,從各地引入的蠶種大批死亡。</p>


    因此李肇基才下了懸賞令,誰人能找到養蠶的辦法,便有五十兩或者五十畝好桑林。</p>


    田氏似乎不想說,保持秘密,但轉念一想,這法子別人早晚也會知道,而且她已經告訴了唐沐,興許自己不說,唐沐也會說出去,以此擴大養蠶規模,來討李肇基的歡心。</p>


    “大掌櫃,我是在野桑林裏找來蠶種和浙江的蠶種進行雜交,讓那些蠶得以存活下來。”田氏不無得意的說道。</p>


    李肇基攤手:“養蠶能手不少,怎麽偏偏你會呢?”</p>


    田氏說:“早年在澳門時候,老田收了個學徒,是一個湖州客商的兒子,來廣東進洋貨,死在了海裏,他兒子做了老田的學徒,女人便是跟著我過活,我們一起養蠶。</p>


    說起這養蠶,江浙的技術最好。我是從她那裏學到用石灰水、鹽鹵誰淘汰低劣蠶種的。也是她交給我,用早雄配晚雌,出上佳蠶種。在澳門時候,我就開始嚐試雜交蠶種,用一二化性蠶蛾,雜交出來的蠶種體強絲多。</p>


    看別人養蠶失敗,我就覺得,家蠶不適應這裏的水土氣候,但野蠶是本就在這裏的,於是就試著雜交,沒想到還真的成了。”</p>


    李肇基對養蠶是一竅不通,但聽田氏說的頭頭是道,連雜交都知道,對她的成果就很信任了。</p>


    “田師傅,你當真是有一個好妻子。”李肇基攙扶起田大典,解了他身上背負的荊條,說道:“你的妻子為淡水的農桑做了巨大的貢獻,你對我不敬的事,就此揭過了。</p>


    那賭約,不提也罷。唐沐,你記下,待田氏養的蠶產出絲來,你要親自把五十兩銀子送府上去。”</p>


    “是,大掌櫃。”唐沐應下。</p>


    田氏立刻說道:“大掌櫃,老田粗笨的很,他要是在家裏,還耽誤我養蠶,不如就讓他鑄炮車間幹下去,不用給他工錢,給口吃的就行。”</p>


    “哈哈,也罷,田師傅職差待遇照舊,繼續做下去吧。”李肇基說。</p>


    這下田氏的目的真正達到了,歡天喜地的離開,離開前還摁著田大典,衝著李肇基好好磕頭才放過他,田大典倒是沒有離開,而是專心呆在鑄炮車間看鐵範鑄炮。</p>


    鑄炮車間內,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在地坑裏,鐵範已經被倒著豎起來,炮口朝上,炮工細細的對立麵刷了一層漿液,防止火炮與鐵範粘連,但他是第一次幹這種活,幹完之後,看向</p>


    萬貴,萬貴用火把照了照裏麵,感覺各個角落都刷到了,不會有問題,但他也拿不準,因為他也是第一次鐵範鑄炮。</p>


    於是,萬貴的眼看向了李肇基,李肇基尷尬一笑,說:“繼續吧。”</p>


    人家雖然沒有用過鐵範,但到底都是鑄炮的老師傅,自己呢,鑄炮都是第一次,又能給出什麽建議呢?</p>


    接著就是安放炮芯,這炮芯是用一根長短適中的鐵棍製成,卻隻有火炮直徑的一半,其餘被泥包裹,外層打磨到最平整,炮芯是萬貴親自製的,盯著陰幹,他安放完畢,用卡榫固定,上麵則是固定在木架子上,有一蓋蓋住炮口,隻有一眼,是注入鐵水所用。</p>


    “開爐,注入鐵水。”萬貴也是發現,李肇基當起了甩手掌櫃,不過他也不怕,接下來的流程與泥範鑄炮大體相當,隨著鐵範模具調整了位置,注水口正對著化鐵爐的出料口。</p>


    隨著萬貴的發號施令,炮工打開了出料口,熾黃鐵水滾滾而下,注入了鐵範之中,不一會便是注滿了。</p>


    隨即鑄炮車間裏進入了安靜的等待,鐵範鑄炮的好處之一就是散熱特別快,因此火炮很快就鑄造成型,萬貴不斷觀察著,並且與鍾誠、田大典商議,畢竟是第一次鐵範鑄炮,不敢有絲毫的怠慢。</p>


    取出炮芯,解下鐵範的時機很重要,若是早了,火炮會因為失去支撐發生形變,若是晚了,冷卻太多,炮眼就鑽不出來了。</p>


    “應該是可以了。”萬貴三人商議之後,得出了統一的意見,於是模具被吊了上來,炮芯裏的那根鐵棍率先被取出,然後清理裏麵的泥巴,外層靠榫卯固定的鐵範也被揭開,一門大炮的炮身出現在了眾人麵前,當即便是有人上前開鑽引火的炮眼。</p>


    “退後,讓出位置來。”萬貴喝令下,無關人等退開。</p>


    幾個人上前,點評起來。萬貴說:“鑄造是很成功的,炮耳和炮尾珠完整。”</p>


    “是,就連銘文都清晰可見,你們看內膛,很平整,至少大部分泥範鑄出的炮,沒有這麽平整。”田大典也湊趣說道,現在他是一句壞話都不敢說。</p>


    鍾誠更是個馬屁高手,連連稱讚。</p>


    李肇基問:“如此說來,鑄炮成功了?”</p>


    “應該算成功了。”萬貴說。</p>


    “對,這樣就算成了。”鍾誠點頭。</p>


    李肇基在這些人嘴裏聽到了算這個字,但這群人的評價,鐵範鑄炮都比泥範鑄出來的要好很多,不應該用算成功這類說法。</p>


    </p>


    李肇基知道,這些人有難言之隱,於是說道:“鑄炮成功,皆大歡喜,鑄炮車間,每人賞一個銀幣,讓鹿鳴館往這裏送菜,今日不限飲酒。”</p>


    眾人都是歡呼,隨即一哄而散,去吃肉喝酒了,李肇基蹲在地上,看著那還散發著餘溫的大炮,說道:“現在也沒有旁人了,有話可以直說。”</p>


    鍾誠咧嘴一笑,說道:“大掌櫃,這門炮鑄的已經相當成功了。”</p>


    李肇基知道這廝最會拍馬屁,不會直言,於是看向田大典說道:“田師傅,你有錯在先,若非你妻子求情,我不饒你,你若真的感恩,當說實情給我。”</p>


    田大典知道自己擺不脫,看向何良燾。</p>


    李肇基眼見如此,說道:“這鐵範鑄炮法,是聽一個朋友說的,可那朋友也說了,鐵範鑄炮,雖然耗費少,出炮快,但也有諸多劣勢,是何劣勢,當時我們都不知將來用的上,因此他沒有說。</p>


    諸位</p>


    都是行家裏手,給我交個底吧。”</p>


    說這話,就是讓他們清楚,火炮有瑕疵,是鐵範鑄炮的痼疾,不是他們的手藝問題,更與態度無關。</p>


    “老田,大掌櫃如此看重你,你便直說吧,說實話在大掌櫃這裏,隻有功沒有過。”何良燾也對田大典鼓勵說。</p>


    李肇基點頭,田大典說:“大掌櫃,可否讓我在這炮尾珠上劈一斧子。”</p>


    李肇基對此沒有意見,炮尾珠位於火炮尾部,是吊運方便所用,被砍一斧子也沒什麽。</p>


    田大典拿來斧子,砍在了炮尾珠上,形成了一點切痕,深入炮尾珠。田大典說:“大掌櫃且看,這切痕發白,現在是火炮未曾散熱完,散熱完了,會更白,我們管這種鐵叫白口鐵。”</p>


    李肇基微微點頭,而田大典繼續說道:“其實萬爐頭和鍾誠也看出來了,這鐵範鑄炮,確實快,鑄出來的炮也比泥範鑄炮光滑,能節約不少加工的功夫,但因為是白口鐵,脆性比較大。”</p>


    “那這炮能用嗎,能避免成白口鐵嗎?”李肇基問。</p>


    田大典說:“成白口鐵是因為散熱太快了,但這炮確實能用,隻不過.......。”</p>


    對於金相學,田大典和李肇基都不清楚,其實這主要是鐵模散熱太快,導致鐵水在冷卻中存在冷度太大的問題,鐵水裏的滲碳體來不及析出,也就是石墨化來不及進行,石墨就已經凝固了,因此鐵中的滲碳體以碳化鐵的形勢存在,這也就是白口鐵。</p>


    卻也因為鐵水在凝固過程中冷度較大,因此表層的金屬結晶微粒密集,倒是身管比較光滑。</p>


    這些道理,田大典說不清楚,但他知道這樣的炮會出現什麽情況。</p>


    “因為白口化,所以這門炮不能像正常的炮那樣使用,必須減裝藥,如果想按照原裝藥,就要增加炮身的厚度才行。”田大典對李肇基說道,這個時候,他表現出一個炮匠應有的豐富知識和專業素養。</p>


    李肇基緩緩點頭,說道:“如此,鑄鐵白口化就是不能解決的了?”</p>


    “嗯,至少在使用鐵範的時候無法解決。”田大典說。</p>


    李肇基嗬嗬一笑,緩解了尷尬的氣氛,他說道:“諸位師傅,不用往心裏去,我之所以力主鐵範鑄炮,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製造出可用的火炮,至少現在我們是成功的。</p>


    其實鐵範鑄炮不會成為我們兵工廠的技術主流,這隻是一時之選。”</p>


    眾人紛紛點頭,李肇基又說:“隻不過,大家也不要沉迷於泥範鑄炮,鐵範鑄炮所鑄火炮可以用來作為商品出售,而日後商社所用的火炮,還是要追求更高的水準。”</p>


    “鐵範鑄炮質量低,大掌櫃又說不要隻是泥範,那還有其他辦法嗎?”</p>


    李肇基說:“此外還有砂型鑄炮法,據說,用這個鑄炮辦法鑄造出來的火炮,比泥範和鐵範的都要好。而且其技術流程,與泥範差不多,隻不過就是把泥換成了鑄造砂,日後大家可以嚐試一下。”</p>


    泥範鑄炮是大明傳統,如果能適應氣候,可以製造出這個時代最優秀的火炮,鐵範鑄炮則可以廉價高效的大批量製造火炮,但說起來,砂型鑄炮法才算是鑄炮的未來。</p>


    這種技術是十八世紀末的技術,一開始流程與泥範鑄炮別無二致,後來在英國佬那裏演變成,直接鑄一個實心炮體,然後用蒸汽機驅動的機械鏜孔修型,製造出最優秀的滑膛炮,並且開辟了線膛炮的技術路線。</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七海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威並收藏明末之七海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