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君臣議策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作者:狠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京師。</p>
隨著城中設置了幾處流民救濟點,每日施粥兩次後,四麵八方的流民就匯聚而來。</p>
短短十餘日,湧入京師的流民就高達數十萬,這使得本來就非常混亂的外城,變得更加擁堵混亂。</p>
盡管朱慈烺下了嚴令,讓錦衣衛抽出一些人手聯合兵馬司維持秩序,可依然無濟於事,幾乎每日都有大量偷竊,搶掠殲銀之事發生。</p>
不得已,隻得下令將一部分流民遷移至內城安置,情況這才得到好轉。</p>
不過也惹得內城中的達官勳貴們強烈不滿。</p>
………</p>
“罪臣周遇吉,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p>
“周愛卿快快請起!”</p>
朱慈烺有些激動的起身離開龍椅,來到堂下,親自將周遇吉扶起。</p>
不由得他不激動,如今城中兵馬錢糧都不缺,唯獨缺一個知兵善戰的守城大將。</p>
那些勳貴都是半吊子,讓他們守一麵城牆還行,可能總攬全局的卻無一人。</p>
吳湘和唐通雖然也是久經戰爭的老將,但卻又不夠忠心,他是萬萬不敢將守城重任,托付於兩人的。</p>
至於他自己,前世從電視劇或者小說新聞中,雖然也懂得不少軍事常識,但畢竟屬於紙上談兵。</p>
加上古代和現代戰爭的區別,若真讓他統攬全局,負責調度大軍,堅守一座周長達到五十餘裏的城池,那也是半點底氣都沒有的。</p>
而這周遇吉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其能力和忠心曆史上早已證明。</p>
憑借區區萬把來人,就將號稱百萬的闖軍,擋在寧武關下十餘日,並殺傷十餘萬賊軍。</p>
最後若非兵盡糧竭,主動開關決戰,說不定還真能堅守住寧武關,逼退闖軍,可見其組織指揮能力的強大。</p>
所以朱慈烺對他是非常有信心。</p>
“陛下,臣有負聖恩,未能堅守住寧武關,擋住賊軍,請陛下降罪!”</p>
周遇吉見朱慈烺如此待他,心裏更加的愧疚,再次跪下請罪道。</p>
“愛卿何罪之有?”</p>
“愛卿以弱少之兵,不但擋住賊軍十餘日,為朕爭取了半月時間,還大量殺傷賊軍,挫其銳氣。</p>
所以不但無罪,反而有大功,何況也並非是愛卿沒有堅守住寧武關,而是朕下令讓你放棄寧武關,回京入衛,若說有罪,那也是朕之罪過,非是愛卿呀!”</p>
朱慈烺再次將他扶起,抓著他的手,一臉認真的說道。</p>
曆史上周遇吉可是戰死在寧武關前,死狀還極其悲壯,家卷也都跟著殉國,可謂是滿門忠義。</p>
自然不會讓他背上一個棄城的汙點。</p>
“陛下…”</p>
這一刻,周遇吉一個鐵骨錚錚的將軍,竟也老淚縱橫,哽咽的說不出話來。</p>
顯然也明白朱慈烺的良苦用心。</p>
待他情緒穩定後,朱慈烺又介紹了一下京城如今的形勢,這才問道:</p>
“周愛卿,你與闖賊大戰半月有餘,應該對闖賊非常了解吧,不知你對接下來的局勢有何高見?”</p>
“陛下抬愛了,高見談不上,臣確實有一些愚見!”</p>
“愛卿不必謙虛,盡管暢所欲言!”</p>
“陛下,闖賊雖人數眾多,號稱百萬之軍,但實際最多不過五十萬,且良莠不齊,除少數精銳,餘下大多戰力不高,比之我軍,更有不如。</p>
如今距臣棄關已有六日,賊軍想必已兵臨大同,兩鎮雖有將士十餘萬,卻無險可守。</p>
臣意料,不出五日,賊軍恐將徹底占領宣府大同兩地,兵鋒將直指居庸關,而居庸關若失,則京師再無屏障。</p>
所以臣鬥膽請求陛下,讓臣駐守居庸關,臣隻需兩萬兵馬,誓死也要守住,不讓賊軍越過居庸關半步。”</p>
周遇吉說到最後,一臉決然的再次跪拜下去。</p>
“愛卿請起,朕自然相信以愛卿之能,定能守住居庸關,然賊軍還有南路,已至保定。</p>
到時必然會切斷京城與居庸關的聯係,那時愛卿腹背受敵,外無援軍,內無兵器糧末,恐難持久啊。</p>
與其如此,還不如索性集中兵力固守京師一城,以賊周旋,以待轉機。”</p>
朱慈烺知道,讓周遇吉去守居庸關,最多也就再給他爭取一月時間,以大局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p>
“陛下,賊軍南路不過一偏師,寧遠總兵吳三桂驍勇善戰,麾下關寧鐵騎足以擊退賊軍南路。”</p>
</p>
周遇吉一抱拳,再次建議道。</p>
“唉!若是如此,朕有何須…隻可惜我大明不是所有將領都如愛卿這般忠義啊!”</p>
朱慈烺長歎一句,有些無奈的說道。</p>
如果吳三桂真的率領關寧鐵騎來援,讓周遇吉去守居庸關,確實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打退闖軍的最佳方桉。</p>
可恨都半個月過去了,吳三桂那狗東西至今未見蹤影,也不知道那家夥接到聖旨後,有沒有遵照他的命令,將兵馬人口全部撤回山海關,放棄寧遠城,回援京師。</p>
周遇吉對明末武將的德性自是清楚了解,太上皇在位時,各地武將大多都陰奉陽違,如今陛下登基不久,情況恐怕隻會更加嚴重。</p>
現在見陛下這般說,心中雖然憤恨那吳三桂竟不遵旨意,卻也隻得沉默不語,也沒再提去守居庸關。</p>
因為他知道,如果無法擊敗南路賊軍,也確實會如陛下所說的那般。</p>
而放眼整個大明,如今恐怕也隻有吳三桂麾下的關寧鐵騎,能在野戰之中,擊敗賊軍南路三十餘萬大軍。</p>
“周愛卿,若朕讓你擔任守城大將,你可有把握守住京師?”</p>
朱慈烺也沒在糾結這個話題。</p>
他同樣清楚,想要打退闖軍,最終多半還得依靠吳三桂的關寧鐵騎。</p>
但想要完全靠那家夥救命,也是不現實的。</p>
“陛下,臣何德何能…?”</p>
“唉,愛卿不必謙虛,京城之中除愛卿能擔當此重任外,別無他人。”</p>
朱慈烺一擺手。</p>
周遇吉見陛下如此信任也沒再矯情。</p>
“回陛下,若城中糧草充足,想要守住應不難,不過臣今日剛到,對京營將士不甚了解,也不敢妄下定論。”</p>
“糧草不必擔心,朕這半月來派錦衣衛東廠四處收糧,截止今日,囤積的糧草已高達百萬石。</p>
愛卿一路勞累,今日且先回去好好歇息一夜,明日隨朕檢閱過京營各部後再議如何?”</p>
“多謝陛下!”</p>
周遇吉趕忙謝恩,然後告退離去。</p>
這五日來,他與將士們一路急馳,也確實早已疲憊到了極點。</p>
隨著城中設置了幾處流民救濟點,每日施粥兩次後,四麵八方的流民就匯聚而來。</p>
短短十餘日,湧入京師的流民就高達數十萬,這使得本來就非常混亂的外城,變得更加擁堵混亂。</p>
盡管朱慈烺下了嚴令,讓錦衣衛抽出一些人手聯合兵馬司維持秩序,可依然無濟於事,幾乎每日都有大量偷竊,搶掠殲銀之事發生。</p>
不得已,隻得下令將一部分流民遷移至內城安置,情況這才得到好轉。</p>
不過也惹得內城中的達官勳貴們強烈不滿。</p>
………</p>
“罪臣周遇吉,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p>
“周愛卿快快請起!”</p>
朱慈烺有些激動的起身離開龍椅,來到堂下,親自將周遇吉扶起。</p>
不由得他不激動,如今城中兵馬錢糧都不缺,唯獨缺一個知兵善戰的守城大將。</p>
那些勳貴都是半吊子,讓他們守一麵城牆還行,可能總攬全局的卻無一人。</p>
吳湘和唐通雖然也是久經戰爭的老將,但卻又不夠忠心,他是萬萬不敢將守城重任,托付於兩人的。</p>
至於他自己,前世從電視劇或者小說新聞中,雖然也懂得不少軍事常識,但畢竟屬於紙上談兵。</p>
加上古代和現代戰爭的區別,若真讓他統攬全局,負責調度大軍,堅守一座周長達到五十餘裏的城池,那也是半點底氣都沒有的。</p>
而這周遇吉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其能力和忠心曆史上早已證明。</p>
憑借區區萬把來人,就將號稱百萬的闖軍,擋在寧武關下十餘日,並殺傷十餘萬賊軍。</p>
最後若非兵盡糧竭,主動開關決戰,說不定還真能堅守住寧武關,逼退闖軍,可見其組織指揮能力的強大。</p>
所以朱慈烺對他是非常有信心。</p>
“陛下,臣有負聖恩,未能堅守住寧武關,擋住賊軍,請陛下降罪!”</p>
周遇吉見朱慈烺如此待他,心裏更加的愧疚,再次跪下請罪道。</p>
“愛卿何罪之有?”</p>
“愛卿以弱少之兵,不但擋住賊軍十餘日,為朕爭取了半月時間,還大量殺傷賊軍,挫其銳氣。</p>
所以不但無罪,反而有大功,何況也並非是愛卿沒有堅守住寧武關,而是朕下令讓你放棄寧武關,回京入衛,若說有罪,那也是朕之罪過,非是愛卿呀!”</p>
朱慈烺再次將他扶起,抓著他的手,一臉認真的說道。</p>
曆史上周遇吉可是戰死在寧武關前,死狀還極其悲壯,家卷也都跟著殉國,可謂是滿門忠義。</p>
自然不會讓他背上一個棄城的汙點。</p>
“陛下…”</p>
這一刻,周遇吉一個鐵骨錚錚的將軍,竟也老淚縱橫,哽咽的說不出話來。</p>
顯然也明白朱慈烺的良苦用心。</p>
待他情緒穩定後,朱慈烺又介紹了一下京城如今的形勢,這才問道:</p>
“周愛卿,你與闖賊大戰半月有餘,應該對闖賊非常了解吧,不知你對接下來的局勢有何高見?”</p>
“陛下抬愛了,高見談不上,臣確實有一些愚見!”</p>
“愛卿不必謙虛,盡管暢所欲言!”</p>
“陛下,闖賊雖人數眾多,號稱百萬之軍,但實際最多不過五十萬,且良莠不齊,除少數精銳,餘下大多戰力不高,比之我軍,更有不如。</p>
如今距臣棄關已有六日,賊軍想必已兵臨大同,兩鎮雖有將士十餘萬,卻無險可守。</p>
臣意料,不出五日,賊軍恐將徹底占領宣府大同兩地,兵鋒將直指居庸關,而居庸關若失,則京師再無屏障。</p>
所以臣鬥膽請求陛下,讓臣駐守居庸關,臣隻需兩萬兵馬,誓死也要守住,不讓賊軍越過居庸關半步。”</p>
周遇吉說到最後,一臉決然的再次跪拜下去。</p>
“愛卿請起,朕自然相信以愛卿之能,定能守住居庸關,然賊軍還有南路,已至保定。</p>
到時必然會切斷京城與居庸關的聯係,那時愛卿腹背受敵,外無援軍,內無兵器糧末,恐難持久啊。</p>
與其如此,還不如索性集中兵力固守京師一城,以賊周旋,以待轉機。”</p>
朱慈烺知道,讓周遇吉去守居庸關,最多也就再給他爭取一月時間,以大局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p>
“陛下,賊軍南路不過一偏師,寧遠總兵吳三桂驍勇善戰,麾下關寧鐵騎足以擊退賊軍南路。”</p>
</p>
周遇吉一抱拳,再次建議道。</p>
“唉!若是如此,朕有何須…隻可惜我大明不是所有將領都如愛卿這般忠義啊!”</p>
朱慈烺長歎一句,有些無奈的說道。</p>
如果吳三桂真的率領關寧鐵騎來援,讓周遇吉去守居庸關,確實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打退闖軍的最佳方桉。</p>
可恨都半個月過去了,吳三桂那狗東西至今未見蹤影,也不知道那家夥接到聖旨後,有沒有遵照他的命令,將兵馬人口全部撤回山海關,放棄寧遠城,回援京師。</p>
周遇吉對明末武將的德性自是清楚了解,太上皇在位時,各地武將大多都陰奉陽違,如今陛下登基不久,情況恐怕隻會更加嚴重。</p>
現在見陛下這般說,心中雖然憤恨那吳三桂竟不遵旨意,卻也隻得沉默不語,也沒再提去守居庸關。</p>
因為他知道,如果無法擊敗南路賊軍,也確實會如陛下所說的那般。</p>
而放眼整個大明,如今恐怕也隻有吳三桂麾下的關寧鐵騎,能在野戰之中,擊敗賊軍南路三十餘萬大軍。</p>
“周愛卿,若朕讓你擔任守城大將,你可有把握守住京師?”</p>
朱慈烺也沒在糾結這個話題。</p>
他同樣清楚,想要打退闖軍,最終多半還得依靠吳三桂的關寧鐵騎。</p>
但想要完全靠那家夥救命,也是不現實的。</p>
“陛下,臣何德何能…?”</p>
“唉,愛卿不必謙虛,京城之中除愛卿能擔當此重任外,別無他人。”</p>
朱慈烺一擺手。</p>
周遇吉見陛下如此信任也沒再矯情。</p>
“回陛下,若城中糧草充足,想要守住應不難,不過臣今日剛到,對京營將士不甚了解,也不敢妄下定論。”</p>
“糧草不必擔心,朕這半月來派錦衣衛東廠四處收糧,截止今日,囤積的糧草已高達百萬石。</p>
愛卿一路勞累,今日且先回去好好歇息一夜,明日隨朕檢閱過京營各部後再議如何?”</p>
“多謝陛下!”</p>
周遇吉趕忙謝恩,然後告退離去。</p>
這五日來,他與將士們一路急馳,也確實早已疲憊到了極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