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都不想決戰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作者:狠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錢謙益的表現讓多爾滾很失望,但畢竟可以以此來打擊明朝的士氣,讓其寫了一篇貶低明朝,辱罵朱慈烺的文章後,便也留在了身邊,做了一個謀士。</p>
但那待遇和洪承疇完全沒法比,顯然軟骨頭,無論在哪裏都是被人看不起的。</p>
而錢謙益之前之所以死不投降,主要還是現在的局勢和曆史上大為不同,曆史上明朝幾乎氣數已盡,可現在卻是蒸蒸日上,加上朱慈烺對漢奸的態度又十分的痛恨狠毒,所以才讓錢謙益不敢投降。</p>
害怕連累家人族人,更怕被朱慈烺樹碑立像,將名聲搞臭遺臭萬年,直至麵對死亡威脅,才拋棄那諸多的顧慮。</p>
可見其本質便就是一個自私自利,貪生怕死的小人,為了自己的小命兒,什麽親人族人通通都管不了了。</p>
看著洋洋灑灑數百字的文章,多爾滾非常滿意,一邊命細作在大明境內大肆傳播,一邊開始起寨拔營。</p>
三十萬馬步兵加上十萬朝鮮仆從,整整四十萬人,戰馬騾馬車輛無數,跨過遼河,便浩浩蕩蕩向西殺去。</p>
幾十萬人馬所到之處,黑壓壓的簡直鋪天蓋地,當真是投鞭可斷河,箭失可遮日月。</p>
</p>
規模如此龐大的馬步兵,實力確實要遠超當年的突厥和匈奴。</p>
但如今明軍的實力,同樣也不遜色於當年的唐軍和漢軍,某些方麵還要更甚之。</p>
建奴大軍一動,三日後,遠在宣府的朱慈烺便收到了消息,同樣便立即下令大軍出關,先是騎兵,後是步兵,最後是輜重兵戰車兵和火器兵。</p>
加上青壯,同樣達到了三十多萬人,浩浩蕩蕩的出了張家口向著北麵殺去。</p>
不過除了騎兵營外,吳三輔和劉芳亮的兩個鎮,仍然留在了宣府大同,戰車同樣也在繼續打造。</p>
就連土默特部的五萬騎兵,暫時都依然留在了大同北部待命,沒有向東會和明軍。</p>
因為朱慈烺根本就沒打算和建奴決戰,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那麽多人馬。</p>
中軍,左軍,右軍加上2萬禦林軍,共二十萬人馬,防守綽綽有餘了,完全沒必要將大軍都拉到草原上去。</p>
大軍出了長城,也隻是向西北方走了三日,便依托河流由北向南紮下了三座大營,每座大營相距二十裏,三軍各自防守一座。</p>
最南邊的大營,離張家口也隻有四十餘裏。</p>
三座營寨加固完後,又等了十日,建奴的大軍才殺到,多爾袞同樣謹慎到了極致,大軍在百裏外便停了下來,開始紮營。</p>
顯然上次在通州吃了虧,多爾袞已經吸取了教訓,不在給明軍直搗大營的機會。</p>
“報,陛下,娘娘,建奴送來了戰書!”</p>
朱慈烺接過戰書,也是嗬嗬一笑,將戰書遞給了紅娘子,望著一眾將領道:“那多爾袞相邀朕和貴妃三日後,兩軍決戰於北麵孟山下。”</p>
“陛下,建奴太無恥了,簡直將我軍當傻子,那孟山附近地勢起伏,卻平緩,極其利於騎兵衝鋒,不利於步兵結陣,以臣之見根本無需理會。”</p>
“不錯,就是要決戰也得換個地方。”</p>
朱慈烺說完,一眾將領都是氣的破口大罵。</p>
而這時紅娘子也正好看完了戰書,又遞給了英國公,望著朱慈烺說道:“陛下,以臣妾之見,那多爾袞分明就是沒想真的決戰,這才故意挑個破地方,但正所謂輸人不輸陣,咱們也給他們下封戰書好了,將地點選在南麵四十裏外的河畔好了,那裏水深戰馬越不過去。”</p>
“嗯,那就如此吧。”朱慈烺點點頭,然後也命人起草了一封戰書,交給了建奴使者。</p>
結果,多爾袞和一眾韃子看過後,同樣氣得破口大罵,因為建奴對這一帶的地形同樣非常熟悉。</p>
知道明軍挑的地方,那段河水非常的深,幾乎都淹過了戰馬的大腿,嚴重影響騎兵迂回,而對方卻可以背河而戰,打死多爾袞都不會將大軍帶到那裏去決戰。</p>
結果就這般雙方互派使者,你來我往扯皮了大半月,竟然都無法敲定決戰的地方,雙方都不同意對方選擇決戰之地。</p>
其實雙方若是想要決戰,哪裏需要另選地方,隻需兩軍各自向前推進三十裏便可,那裏地勢開闊,既沒有山坡,也沒有河流,上百萬人都能施展得開,但雙方卻都默契的沒有提。</p>
顯然都不想打,但又不想弱了氣勢,所以才默契的互相刁難,給對方一個不戰理由。</p>
畢竟多爾袞要是正正規規的給朱慈烺下戰書,事關大明尊嚴和三軍將士的士氣,哪怕再不想打,朱慈烺也會選擇與建奴拚個兩敗俱傷。</p>
多爾袞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沒敢真的給明軍下戰書,因為明軍一旦真的來戰,到時若不戰,丟臉事小,則損士氣事大,畢竟有著大量的蒙古部落依附大清。</p>
可要是真的和明軍如通州之戰那般來過一場,結局如何,會死多少人,誰都無法預料,這種硬仗多爾袞也是不願意打的,也打不起。</p>
因為步兵和八旗兵都是死一個少一個,蒙古騎兵一旦死多了,更是會離心離德,搞不好會直接倒戈。</p>
所以多爾袞的打算是將明軍吸引到草原深處去,最好是吸引到科爾沁草原上去。</p>
但朱慈烺是大明的神武皇帝,而不是大明戰神皇帝,自然不會幹那種蠢事。</p>
莫說戰車還未打造出足夠的數量,哪怕數量足夠,他也不會現在就遠征。</p>
哪怕有九成的勝算,隻有一成的失敗,朱慈烺也不會打,因為完全沒必要冒險。</p>
暫時隻要和建奴對峙就可以了,拖到建奴糧草不濟,自動退兵,他反手便能輕易滅了兩大反王,然後再集中全力遠征也不遲。</p>
那時那怕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全部葬送在了草原也沒關係,隻要他這個皇帝逃回大明就行。</p>
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總有一次能將建奴和蒙古人滅掉。</p>
當然,要是多爾袞不甘心退兵,主動來攻打他的大營,他舉雙手讚成,熱烈歡迎。</p>
眼看都到了七月,期間多爾袞將大營挪了幾次窩,一會兒做出進軍的架勢,一會兒又做出要退兵的樣子,可明軍卻始終沒有絲毫反應,無論是多爾袞,還是洪承疇,臉色都是凝重無比。</p>
“先生,那小皇帝簡直無恥之極,手握數十萬強軍,竟然還學那司馬懿龜縮不出,我軍該當如何?”</p>
多爾袞也是恨得牙癢癢,恨不得直接給朱慈烺下戰書,兩軍決戰,但怒火終究還是戰勝了理智。</p>
“攝政王,明軍的大營不好啃,不如讓奴才率領一支騎兵直接繞道殺往河套,將土默特部殺他個翻天覆地,看那小皇帝還坐不坐得住。”</p>
洪承疇還未回答,鼇拜就起身道。</p>
“你個蠢貨,土默特部的那五萬騎兵至今仍留在大同以北,你以為他們會看著你率兵去屠殺他們的牛羊老弱嗎?”</p>
多爾袞本來就在氣頭上,見他還出這種主意,頓時破口罵道。</p>
“明軍和土默特部早有防備,繞道並不可取,人少了打不過土默特部的騎兵,而騎兵派多了,明軍主力一旦前壓,恐難已抵擋,如今也隻能靜觀其變,希望那八大王和闖王能夠突入河南,山西,扭轉局勢。”</p>
洪承疇搖了搖頭,然後緩緩說道。</p>
論騎射遊鬥蒙古騎兵並不遜色於八旗女真人,想要繞道洗擾土默特部,起碼也得派出同等規模的騎兵。</p>
這樣一來,主力大軍的整體實力必定減弱,一旦明軍前壓沒打過,不但主力大軍會損失慘重,繞道的五萬騎兵也將麵臨險境。</p>
所以這個時候分兵,將力量分散,絕對是愚蠢的行為,畢竟他們同樣有著大量的步卒和糧草輜重,行動上同樣受到了極大的限製,不像全騎兵來去如風,想走就走,想追就追。</p>
“唉,也隻能如此了,希望那闖王和八大王爭口氣吧,本王將明軍的精銳全部拖在了此處,若是他們還打不贏,那也隻能活該被小皇帝滅掉。”</p>
多爾袞也是無奈的歎息了一句。</p>
麵對朱慈烺這種皇帝,他是真的有些力不從心。</p>
但那待遇和洪承疇完全沒法比,顯然軟骨頭,無論在哪裏都是被人看不起的。</p>
而錢謙益之前之所以死不投降,主要還是現在的局勢和曆史上大為不同,曆史上明朝幾乎氣數已盡,可現在卻是蒸蒸日上,加上朱慈烺對漢奸的態度又十分的痛恨狠毒,所以才讓錢謙益不敢投降。</p>
害怕連累家人族人,更怕被朱慈烺樹碑立像,將名聲搞臭遺臭萬年,直至麵對死亡威脅,才拋棄那諸多的顧慮。</p>
可見其本質便就是一個自私自利,貪生怕死的小人,為了自己的小命兒,什麽親人族人通通都管不了了。</p>
看著洋洋灑灑數百字的文章,多爾滾非常滿意,一邊命細作在大明境內大肆傳播,一邊開始起寨拔營。</p>
三十萬馬步兵加上十萬朝鮮仆從,整整四十萬人,戰馬騾馬車輛無數,跨過遼河,便浩浩蕩蕩向西殺去。</p>
幾十萬人馬所到之處,黑壓壓的簡直鋪天蓋地,當真是投鞭可斷河,箭失可遮日月。</p>
</p>
規模如此龐大的馬步兵,實力確實要遠超當年的突厥和匈奴。</p>
但如今明軍的實力,同樣也不遜色於當年的唐軍和漢軍,某些方麵還要更甚之。</p>
建奴大軍一動,三日後,遠在宣府的朱慈烺便收到了消息,同樣便立即下令大軍出關,先是騎兵,後是步兵,最後是輜重兵戰車兵和火器兵。</p>
加上青壯,同樣達到了三十多萬人,浩浩蕩蕩的出了張家口向著北麵殺去。</p>
不過除了騎兵營外,吳三輔和劉芳亮的兩個鎮,仍然留在了宣府大同,戰車同樣也在繼續打造。</p>
就連土默特部的五萬騎兵,暫時都依然留在了大同北部待命,沒有向東會和明軍。</p>
因為朱慈烺根本就沒打算和建奴決戰,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那麽多人馬。</p>
中軍,左軍,右軍加上2萬禦林軍,共二十萬人馬,防守綽綽有餘了,完全沒必要將大軍都拉到草原上去。</p>
大軍出了長城,也隻是向西北方走了三日,便依托河流由北向南紮下了三座大營,每座大營相距二十裏,三軍各自防守一座。</p>
最南邊的大營,離張家口也隻有四十餘裏。</p>
三座營寨加固完後,又等了十日,建奴的大軍才殺到,多爾袞同樣謹慎到了極致,大軍在百裏外便停了下來,開始紮營。</p>
顯然上次在通州吃了虧,多爾袞已經吸取了教訓,不在給明軍直搗大營的機會。</p>
“報,陛下,娘娘,建奴送來了戰書!”</p>
朱慈烺接過戰書,也是嗬嗬一笑,將戰書遞給了紅娘子,望著一眾將領道:“那多爾袞相邀朕和貴妃三日後,兩軍決戰於北麵孟山下。”</p>
“陛下,建奴太無恥了,簡直將我軍當傻子,那孟山附近地勢起伏,卻平緩,極其利於騎兵衝鋒,不利於步兵結陣,以臣之見根本無需理會。”</p>
“不錯,就是要決戰也得換個地方。”</p>
朱慈烺說完,一眾將領都是氣的破口大罵。</p>
而這時紅娘子也正好看完了戰書,又遞給了英國公,望著朱慈烺說道:“陛下,以臣妾之見,那多爾袞分明就是沒想真的決戰,這才故意挑個破地方,但正所謂輸人不輸陣,咱們也給他們下封戰書好了,將地點選在南麵四十裏外的河畔好了,那裏水深戰馬越不過去。”</p>
“嗯,那就如此吧。”朱慈烺點點頭,然後也命人起草了一封戰書,交給了建奴使者。</p>
結果,多爾袞和一眾韃子看過後,同樣氣得破口大罵,因為建奴對這一帶的地形同樣非常熟悉。</p>
知道明軍挑的地方,那段河水非常的深,幾乎都淹過了戰馬的大腿,嚴重影響騎兵迂回,而對方卻可以背河而戰,打死多爾袞都不會將大軍帶到那裏去決戰。</p>
結果就這般雙方互派使者,你來我往扯皮了大半月,竟然都無法敲定決戰的地方,雙方都不同意對方選擇決戰之地。</p>
其實雙方若是想要決戰,哪裏需要另選地方,隻需兩軍各自向前推進三十裏便可,那裏地勢開闊,既沒有山坡,也沒有河流,上百萬人都能施展得開,但雙方卻都默契的沒有提。</p>
顯然都不想打,但又不想弱了氣勢,所以才默契的互相刁難,給對方一個不戰理由。</p>
畢竟多爾袞要是正正規規的給朱慈烺下戰書,事關大明尊嚴和三軍將士的士氣,哪怕再不想打,朱慈烺也會選擇與建奴拚個兩敗俱傷。</p>
多爾袞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沒敢真的給明軍下戰書,因為明軍一旦真的來戰,到時若不戰,丟臉事小,則損士氣事大,畢竟有著大量的蒙古部落依附大清。</p>
可要是真的和明軍如通州之戰那般來過一場,結局如何,會死多少人,誰都無法預料,這種硬仗多爾袞也是不願意打的,也打不起。</p>
因為步兵和八旗兵都是死一個少一個,蒙古騎兵一旦死多了,更是會離心離德,搞不好會直接倒戈。</p>
所以多爾袞的打算是將明軍吸引到草原深處去,最好是吸引到科爾沁草原上去。</p>
但朱慈烺是大明的神武皇帝,而不是大明戰神皇帝,自然不會幹那種蠢事。</p>
莫說戰車還未打造出足夠的數量,哪怕數量足夠,他也不會現在就遠征。</p>
哪怕有九成的勝算,隻有一成的失敗,朱慈烺也不會打,因為完全沒必要冒險。</p>
暫時隻要和建奴對峙就可以了,拖到建奴糧草不濟,自動退兵,他反手便能輕易滅了兩大反王,然後再集中全力遠征也不遲。</p>
那時那怕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全部葬送在了草原也沒關係,隻要他這個皇帝逃回大明就行。</p>
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總有一次能將建奴和蒙古人滅掉。</p>
當然,要是多爾袞不甘心退兵,主動來攻打他的大營,他舉雙手讚成,熱烈歡迎。</p>
眼看都到了七月,期間多爾袞將大營挪了幾次窩,一會兒做出進軍的架勢,一會兒又做出要退兵的樣子,可明軍卻始終沒有絲毫反應,無論是多爾袞,還是洪承疇,臉色都是凝重無比。</p>
“先生,那小皇帝簡直無恥之極,手握數十萬強軍,竟然還學那司馬懿龜縮不出,我軍該當如何?”</p>
多爾袞也是恨得牙癢癢,恨不得直接給朱慈烺下戰書,兩軍決戰,但怒火終究還是戰勝了理智。</p>
“攝政王,明軍的大營不好啃,不如讓奴才率領一支騎兵直接繞道殺往河套,將土默特部殺他個翻天覆地,看那小皇帝還坐不坐得住。”</p>
洪承疇還未回答,鼇拜就起身道。</p>
“你個蠢貨,土默特部的那五萬騎兵至今仍留在大同以北,你以為他們會看著你率兵去屠殺他們的牛羊老弱嗎?”</p>
多爾袞本來就在氣頭上,見他還出這種主意,頓時破口罵道。</p>
“明軍和土默特部早有防備,繞道並不可取,人少了打不過土默特部的騎兵,而騎兵派多了,明軍主力一旦前壓,恐難已抵擋,如今也隻能靜觀其變,希望那八大王和闖王能夠突入河南,山西,扭轉局勢。”</p>
洪承疇搖了搖頭,然後緩緩說道。</p>
論騎射遊鬥蒙古騎兵並不遜色於八旗女真人,想要繞道洗擾土默特部,起碼也得派出同等規模的騎兵。</p>
這樣一來,主力大軍的整體實力必定減弱,一旦明軍前壓沒打過,不但主力大軍會損失慘重,繞道的五萬騎兵也將麵臨險境。</p>
所以這個時候分兵,將力量分散,絕對是愚蠢的行為,畢竟他們同樣有著大量的步卒和糧草輜重,行動上同樣受到了極大的限製,不像全騎兵來去如風,想走就走,想追就追。</p>
“唉,也隻能如此了,希望那闖王和八大王爭口氣吧,本王將明軍的精銳全部拖在了此處,若是他們還打不贏,那也隻能活該被小皇帝滅掉。”</p>
多爾袞也是無奈的歎息了一句。</p>
麵對朱慈烺這種皇帝,他是真的有些力不從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