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李世民都不敢如此猖狂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作者:狠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報,大將軍,昨日闖軍已出潼關,人馬從上午一直延綿不斷,至黃昏仍未完全出關!”</p>
“哼!一群草寇也妄想逐鹿中原,簡直不知死活!”</p>
前軍的帥帳內,聽聞探子來報,吳三桂不屑的冷哼一聲。</p>
似乎對這種情況早有預料,說完便衝著傳令兵又下令道:“命令高傑那龜孫子死守洛陽,最低也得給本侯堅持半月,否則老子要扒他的皮。”</p>
“是,大將軍。”</p>
傳令兵一抱拳,閃身出了大帳。</p>
一旁負責記錄吳三桂命令的一名尉官則是眉頭微皺,停下筆提醒的道:“大將軍,剛才的命令是否要更改一下?若是不改,末將便如實記錄了。”</p>
“嗯…”</p>
吳三桂也反應了過來,知道如今不比以前,若是讓陛下和貴妃娘娘看了剛才的命令,難免不會多想,於是擺擺手,道:“將高傑龜孫子改成第二鎮,將扒皮改成軍法從事吧!”</p>
說完,心裏也是哀歎一句,這大明的將軍如今是真的越來越不好當了,不但條條框框一大堆要遵守,現在更是連主將的一言一行都要記錄在桉,當真是渾身都不舒服,卻又不得不小心慎言。</p>
因為誰都不知道,這檔桉陛下會不會真的看。</p>
這種情況,別說他給高傑和劉澤清那兩個雜碎挖個坑,將其弄死,就是連稍微出格的命令都不敢下。</p>
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p>
負責記錄的校尉自然是講武堂畢業的學員,再次提筆記錄了起來。</p>
“大將軍,闖軍來勢洶洶,看情況恐怕不下二三十萬,第二鎮隻有三萬人,是否從其他各鎮抽掉一些兵力增援一下?”</p>
說話的同樣是一名講武堂的學員,不過是一名上校尉,軍銜雖低,職位卻很重,負責整個前軍的日常訓練和思想工作。</p>
對這些講武堂的學員,包括吳三桂在內的前軍所有將領都是敬而遠之,都是抱著既不得罪,也不親近的態度。</p>
畢竟誰都不知道,萬一和這些學員喝酒時,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會不會被偷偷上報到陛下那裏去。</p>
所以此刻吳三桂雖然心中有些不快,但還是解釋道:“洛陽城高池厚,糧草軍械充沛,第二鎮三萬人堅守住半月綽綽有餘,待到敵軍久攻不下,士氣受挫,大軍再合圍上去即可。”</p>
原本計劃是要主動進攻潼關的,所以前軍是駐紮在洛陽城下的,接到朱慈烺轉攻為守的命令後,吳三桂便將前軍後撤至一百裏,留下高傑率領第二鎮單獨駐守洛陽。</p>
為的就是吸引闖軍兵出潼關直接攻擊洛陽,然後各鎮一起合圍,在洛陽城下一舉全殲闖軍和大西軍。</p>
對於高傑能不能守住洛陽,這點吳三桂毫不懷疑。</p>
其實吳三桂根本就沒將闖軍和大西軍的那三四十萬人馬放在眼中。</p>
在他看來,根本不需要這般麻煩保守,隻要對方大軍敢出潼關,以他的前軍六萬人馬,再加上高傑,劉澤清,左夢庚的三鎮,十五萬大軍直接迎上去,不殺的對方一個屁股尿流,他吳字倒提過來。</p>
</p>
奈何陛下謹慎過了頭,硬要先將大軍分散駐守各地,他也隻得遵命而行。</p>
本來闖軍和大西軍的主力已經出了潼關,吳三桂完全無需等半個月,而是可以立即就讓各鎮圍過來,但私心作祟,還是想讓高傑吃點苦頭。</p>
畢竟堅守半月,大軍在上,勝算要大得多,誰都無法說什麽。</p>
提出建議的上校尉,見吳三桂這般說,也沒再多言,他也不過是以請教的態度,詢問一下罷了,因為對於戰事,他是無權幹涉的。</p>
高傑接到吳三桂的命令,也隻是冷哼一聲,對於守住洛陽他同樣信心十足。</p>
別說半月,就是半年,他都有把握,至於見死不救,借吳三桂十個狗膽,量他都不敢。</p>
兩王三十萬聯軍,加上大量的糧草輜重,硬是足足花了三天才全部出潼關。</p>
一出關孫可望和李過便發生了分歧。</p>
按照孫可望的意思,大軍沿著官道直撲洛陽,無需耗時耗力去攻打沿途的各州縣。</p>
可李過卻覺得不先將沿途州縣拔掉,就直接去攻打洛陽,實在太猖狂,也太冒險了。</p>
當初唐太宗李世民都不敢如此猖狂。</p>
潼關距離洛陽也是有三四百裏的,雖說途中一馬平川,但沿途還是有許多州縣關隘的,就這般繞過直接去攻打洛陽,也確實是犯了兵家大忌。</p>
“李兄,我也想穩紮穩打,可情況是咱們別無選擇,必須孤注一擲,如果咱們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打過去,等到了洛陽城下,明軍的各路大軍恐怕早就圍過來了。”</p>
“話雖如此,可大軍就這般直接繞過,一旦在洛陽受阻,久攻不下,平陽府的劉澤清部必定會南渡黃河,切斷我軍的歸路,一個不好,我數十萬大軍恐怕很難再回潼關。”李過沉聲道。</p>
“嗬嗬,李兄,如果此次咱們敗了,就算讓你帶著大軍退回潼關,難不成闖王還能憑借潼關繼續割據西北?”</p>
孫可望冷笑一聲,都到了這個時候,竟然還妄想吃了敗仗退回西北。</p>
以為西北是西南嗎?</p>
“也罷,孫兄都不懼,我又還能說什麽?不勝則亡吧!”</p>
李過也知道,大軍竟然出了潼關,就算打不贏退回去,人心也必散,想要繼續守住西北也是千難萬難,所以還不如破釜沉舟,孤注一擲。</p>
孫可望見他同意,也是讚賞的點點頭,如果這家夥還畏首畏尾,那這仗就真的不用打了。</p>
兩人意見統一後,大軍便浩浩蕩蕩的沿著官道,直撲洛陽而去。</p>
隻是五天,大軍便源源不斷的抵達了洛陽城下,然後一邊安營紮寨,一邊打造攻城器械,忙的是不亦樂乎。</p>
洛陽這座古都,注定要再次迎來一場大戰。</p>
而見闖軍和大西軍已抵達洛陽城下,吳三桂也沒在繼續等候,開始調兵遣將。</p>
先是讓唐通從勳陽抽調兩萬大軍北上南陽,然後匯合左夢庚經汝州北上洛陽,共計五萬大軍。</p>
又讓劉良左抽調兩萬大軍南下平陽,匯合劉澤清後,大軍從弘農渡河,切斷敵軍退往潼關的道路。</p>
如此一來,西麵,南麵皆有五萬明軍,加上東麵的六萬前軍,和北麵的黃河天險,闖軍和大西軍一旦攻不下洛陽,必定是插翅難逃。</p>
“哼!一群草寇也妄想逐鹿中原,簡直不知死活!”</p>
前軍的帥帳內,聽聞探子來報,吳三桂不屑的冷哼一聲。</p>
似乎對這種情況早有預料,說完便衝著傳令兵又下令道:“命令高傑那龜孫子死守洛陽,最低也得給本侯堅持半月,否則老子要扒他的皮。”</p>
“是,大將軍。”</p>
傳令兵一抱拳,閃身出了大帳。</p>
一旁負責記錄吳三桂命令的一名尉官則是眉頭微皺,停下筆提醒的道:“大將軍,剛才的命令是否要更改一下?若是不改,末將便如實記錄了。”</p>
“嗯…”</p>
吳三桂也反應了過來,知道如今不比以前,若是讓陛下和貴妃娘娘看了剛才的命令,難免不會多想,於是擺擺手,道:“將高傑龜孫子改成第二鎮,將扒皮改成軍法從事吧!”</p>
說完,心裏也是哀歎一句,這大明的將軍如今是真的越來越不好當了,不但條條框框一大堆要遵守,現在更是連主將的一言一行都要記錄在桉,當真是渾身都不舒服,卻又不得不小心慎言。</p>
因為誰都不知道,這檔桉陛下會不會真的看。</p>
這種情況,別說他給高傑和劉澤清那兩個雜碎挖個坑,將其弄死,就是連稍微出格的命令都不敢下。</p>
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p>
負責記錄的校尉自然是講武堂畢業的學員,再次提筆記錄了起來。</p>
“大將軍,闖軍來勢洶洶,看情況恐怕不下二三十萬,第二鎮隻有三萬人,是否從其他各鎮抽掉一些兵力增援一下?”</p>
說話的同樣是一名講武堂的學員,不過是一名上校尉,軍銜雖低,職位卻很重,負責整個前軍的日常訓練和思想工作。</p>
對這些講武堂的學員,包括吳三桂在內的前軍所有將領都是敬而遠之,都是抱著既不得罪,也不親近的態度。</p>
畢竟誰都不知道,萬一和這些學員喝酒時,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會不會被偷偷上報到陛下那裏去。</p>
所以此刻吳三桂雖然心中有些不快,但還是解釋道:“洛陽城高池厚,糧草軍械充沛,第二鎮三萬人堅守住半月綽綽有餘,待到敵軍久攻不下,士氣受挫,大軍再合圍上去即可。”</p>
原本計劃是要主動進攻潼關的,所以前軍是駐紮在洛陽城下的,接到朱慈烺轉攻為守的命令後,吳三桂便將前軍後撤至一百裏,留下高傑率領第二鎮單獨駐守洛陽。</p>
為的就是吸引闖軍兵出潼關直接攻擊洛陽,然後各鎮一起合圍,在洛陽城下一舉全殲闖軍和大西軍。</p>
對於高傑能不能守住洛陽,這點吳三桂毫不懷疑。</p>
其實吳三桂根本就沒將闖軍和大西軍的那三四十萬人馬放在眼中。</p>
在他看來,根本不需要這般麻煩保守,隻要對方大軍敢出潼關,以他的前軍六萬人馬,再加上高傑,劉澤清,左夢庚的三鎮,十五萬大軍直接迎上去,不殺的對方一個屁股尿流,他吳字倒提過來。</p>
</p>
奈何陛下謹慎過了頭,硬要先將大軍分散駐守各地,他也隻得遵命而行。</p>
本來闖軍和大西軍的主力已經出了潼關,吳三桂完全無需等半個月,而是可以立即就讓各鎮圍過來,但私心作祟,還是想讓高傑吃點苦頭。</p>
畢竟堅守半月,大軍在上,勝算要大得多,誰都無法說什麽。</p>
提出建議的上校尉,見吳三桂這般說,也沒再多言,他也不過是以請教的態度,詢問一下罷了,因為對於戰事,他是無權幹涉的。</p>
高傑接到吳三桂的命令,也隻是冷哼一聲,對於守住洛陽他同樣信心十足。</p>
別說半月,就是半年,他都有把握,至於見死不救,借吳三桂十個狗膽,量他都不敢。</p>
兩王三十萬聯軍,加上大量的糧草輜重,硬是足足花了三天才全部出潼關。</p>
一出關孫可望和李過便發生了分歧。</p>
按照孫可望的意思,大軍沿著官道直撲洛陽,無需耗時耗力去攻打沿途的各州縣。</p>
可李過卻覺得不先將沿途州縣拔掉,就直接去攻打洛陽,實在太猖狂,也太冒險了。</p>
當初唐太宗李世民都不敢如此猖狂。</p>
潼關距離洛陽也是有三四百裏的,雖說途中一馬平川,但沿途還是有許多州縣關隘的,就這般繞過直接去攻打洛陽,也確實是犯了兵家大忌。</p>
“李兄,我也想穩紮穩打,可情況是咱們別無選擇,必須孤注一擲,如果咱們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打過去,等到了洛陽城下,明軍的各路大軍恐怕早就圍過來了。”</p>
“話雖如此,可大軍就這般直接繞過,一旦在洛陽受阻,久攻不下,平陽府的劉澤清部必定會南渡黃河,切斷我軍的歸路,一個不好,我數十萬大軍恐怕很難再回潼關。”李過沉聲道。</p>
“嗬嗬,李兄,如果此次咱們敗了,就算讓你帶著大軍退回潼關,難不成闖王還能憑借潼關繼續割據西北?”</p>
孫可望冷笑一聲,都到了這個時候,竟然還妄想吃了敗仗退回西北。</p>
以為西北是西南嗎?</p>
“也罷,孫兄都不懼,我又還能說什麽?不勝則亡吧!”</p>
李過也知道,大軍竟然出了潼關,就算打不贏退回去,人心也必散,想要繼續守住西北也是千難萬難,所以還不如破釜沉舟,孤注一擲。</p>
孫可望見他同意,也是讚賞的點點頭,如果這家夥還畏首畏尾,那這仗就真的不用打了。</p>
兩人意見統一後,大軍便浩浩蕩蕩的沿著官道,直撲洛陽而去。</p>
隻是五天,大軍便源源不斷的抵達了洛陽城下,然後一邊安營紮寨,一邊打造攻城器械,忙的是不亦樂乎。</p>
洛陽這座古都,注定要再次迎來一場大戰。</p>
而見闖軍和大西軍已抵達洛陽城下,吳三桂也沒在繼續等候,開始調兵遣將。</p>
先是讓唐通從勳陽抽調兩萬大軍北上南陽,然後匯合左夢庚經汝州北上洛陽,共計五萬大軍。</p>
又讓劉良左抽調兩萬大軍南下平陽,匯合劉澤清後,大軍從弘農渡河,切斷敵軍退往潼關的道路。</p>
如此一來,西麵,南麵皆有五萬明軍,加上東麵的六萬前軍,和北麵的黃河天險,闖軍和大西軍一旦攻不下洛陽,必定是插翅難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