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鬱悶的吳三桂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作者:狠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將軍,那賊首孫可望和艾能奇帶著一部分殘兵向著東麵逃走了。”</p>
“他們身邊還剩多少人嗎?”</p>
吳三桂眉頭一皺,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恐怕無法盡全功,但依然有些失望。</p>
“這…稟大將軍,賊軍渡河的具體兵力不詳,實在不太好判斷,但如此大敗,想來最多不過兩三千人跟隨逃走。”</p>
“逃走的必定都是經驗豐富老賊,人少了反而不好圍剿,一旦真讓他們竄入大別山,摸到江南,陛下和太後那裏恐怕不好交代呀!”</p>
吳三桂有些頭痛的揉了揉額頭,對那孫可望簡直恨之入骨,打仗不行,逃跑惡心人倒是一把好手。</p>
最終吳三桂也隻得下令東岸的大軍繼續追擊,又命隨州的各地駐軍嚴防死守,防止賊軍殘部竄入大別山。</p>
下達完命令後,前往襄陽招降的使者也回來了。</p>
“城中還剩多少賊軍?主帥是何人,都提了什麽條件?”</p>
“回大將軍,應該還有一兩萬左右,主將是那蜀王張獻忠的義子劉文秀,那劉文秀提出要看見皇帝赦免他們的聖旨,才肯開城投降,否則寧願放火與襄陽城玉石俱焚。”</p>
使者是南漳知縣,小心的回答道。</p>
聞言,吳三桂的眉頭都皺成了川字,雖然極度惱怒這幫困獸竟然還敢提條件,但萬一真逼的他們一把火將襄陽城燒了,自己也是兜不住的。</p>
隻得沉聲道:“依你看那劉文秀是否在虛張聲勢?”</p>
“回大將軍,那劉文秀的態度頗為決絕,確實有玉石俱焚的準備,不像是虛張聲勢,此事還是先上報太後吧!”</p>
“多嘴,本侯如何處置,還輪不到你一個小小的七品知縣擦手。”</p>
吳三桂臉色一沉,大將軍威嚴盡顯無疑,顯然想要狠狠的教訓這個小小文官一番,出一出當年被文官欺負的惡氣。</p>
“下官公務繁忙,告退!”</p>
知縣同樣也來了脾氣,拱拱手便直接拂袖而去。</p>
顯然也不怕吳三桂這個大將軍。</p>
吳三桂倒也沒在意,是越想越煩悶,越想越惱怒。</p>
原本打算快速解決大西軍後,回師北上,去滅掉闖王,將功補過。</p>
可如今那劉文秀死守在襄陽強攻也不是,談判上報又耗時太久,恐怕等聖旨抵達,闖賊都被高傑和劉澤清那兩個龜孫子活捉了。</p>
還有逃走的孫可望殘部,也不能不管,當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p>
雖然心中鬱悶到了極點,但吳三桂終究還是不敢強攻襄陽,隻得派快船和快馬分別前往南京北京。</p>
沒辦法,襄陽屬於南方,按照陛下南北分治的旨意,如何處置襄陽的問題,必須得先報到南京。</p>
三日後,在明軍的追捕下,孫可望最終還是帶著殘部,穿過隨州逃進了大別山。</p>
這將吳三桂氣的是暴跳如雷,在大帳中狠狠地發泄了一番,不得不又派快船前往南京,同時讓左夢庚抽掉一些兵馬駐守在大別山的北部,防止賊軍竄入河南。</p>
至於江南二省,不是吳三桂不想調兵去圍堵,而是沒有陛下的聖旨和大都督府的調令,他根本就不敢擅自調兵入江南,進入湖廣已經是極限了,畢竟唐通的兵馬,原本就駐紮在勳陽和襄陽一帶。</p>
其實在襄陽被賊軍偷襲五日後,消息便傳至南京,當時著實將朝野上下震動的不輕,張嫣更是嚇得六神無主。</p>
沒辦法,自古便有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襄的說法。</p>
襄陽天下第一城池的美譽,絕不是無地放失,而是實實在在的重要。</p>
好在有左良玉這個老將在,一番分析,便得出了賊軍偷襲襄陽的兵力不多,八成是一支小股部隊,偷襲襄陽後不可能再有其他作為。</p>
而賊軍的主力大軍,也很難在吳三桂的眼皮底下南下襄陽,所以襄陽雖然被偷襲,但影響並不大。</p>
聽了左良玉的分析後,張嫣和馬士英等一眾文官這才安下心來。</p>
“太後,那吳三桂簡直飯桶一個,幾十萬大軍讓他指揮,竟然還讓賊軍竄入湖廣,偷襲了襄陽,簡直無能之極!”</p>
左良玉自然不忘趁機上眼藥,狠狠的編排吳三桂。</p>
那吳三桂算個什麽狗東西,論資曆根本無法和他比,不就是走了狗屎運,憑什麽又是封侯,又是封大將軍,位列大明第一武將?</p>
若是換他去指揮,早將闖王和八大王那幾十萬烏合之眾滅掉了,那裏會讓他們有機會竄入湖廣?</p>
張嫣聞言秀眉微蹙,對吳三桂顯然也非常的不滿,卻也隻得擺擺手說道:“此事哀家倒也不好下旨訓斥,陛下日後自有定奪,雖說襄陽的兵力不多,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要做出應對的,不知左愛卿有何高見?”</p>
“太後所言極是,臣願請戰,率軍去收複襄陽,隻需三萬人馬,一月內必收複襄陽,剿滅南下的賊軍。”</p>
左良玉知道立功的機會來了,趕緊請戰道。</p>
賊軍不入湖廣,他不好請戰,如今賊軍連襄陽都攻占了,南方派兵去收複,名正言順。</p>
張嫣卻是麵露猶豫,雖然烺兒已經給了她南方所有的軍政大權,襄陽屬於南方,她派兵去收複理所應當,也不算越權。</p>
可要是讓左良玉去了必定會和吳三桂起衝突,兩人恐怕誰也不會聽誰的,到時反而會適得其反。</p>
於是想了想道:“難得左愛卿有此報國之心,不過襄陽還是讓吳三桂去收複吧,將第十鎮調往武昌防守賊軍南下即可。”</p>
“太後聖明!”</p>
左良玉隻得答道,臉上的失望卻是怎麽也掩藏不住。</p>
而馬士英和一眾文官從始至終都未發一言,就像政務上左良玉也從來不多嘴一樣。</p>
馬士英和左良玉也從不往來,話都很少說,顯然兩人心裏都跟明鏡似的,知道一旦他們插手軍事和政務,恐怕離死期也就不遠了。</p>
</p>
陛下在南京還好,陛下如今不在,兩人都是更為小心謹慎,生怕多說兩句話,就會讓陛下誤會猜忌。</p>
南京除了第十鎮,還有十萬招募的新兵,加上各地的駐軍和重慶的第九第八鎮加起來足有三十萬人馬。</p>
這是朱慈烺為了以防萬一,留給張嫣和坤興公主防守南方的本錢。</p>
可以說哪怕北方的明軍全軍覆沒,局勢崩潰,憑借這三十萬大軍,也能牢牢的守住南方半壁江山。</p>
所以第十鎮被調往武昌後,江南並沒有出現什麽大的波動。</p>
隻是第十鎮抵達武昌後沒多久,吳三桂派遣的快船便也抵達了南京。</p>
得知大西軍已經大敗,襄陽的賊軍也被包圍,馬士英和張嫣都是鬆了口氣。</p>
“他們身邊還剩多少人嗎?”</p>
吳三桂眉頭一皺,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恐怕無法盡全功,但依然有些失望。</p>
“這…稟大將軍,賊軍渡河的具體兵力不詳,實在不太好判斷,但如此大敗,想來最多不過兩三千人跟隨逃走。”</p>
“逃走的必定都是經驗豐富老賊,人少了反而不好圍剿,一旦真讓他們竄入大別山,摸到江南,陛下和太後那裏恐怕不好交代呀!”</p>
吳三桂有些頭痛的揉了揉額頭,對那孫可望簡直恨之入骨,打仗不行,逃跑惡心人倒是一把好手。</p>
最終吳三桂也隻得下令東岸的大軍繼續追擊,又命隨州的各地駐軍嚴防死守,防止賊軍殘部竄入大別山。</p>
下達完命令後,前往襄陽招降的使者也回來了。</p>
“城中還剩多少賊軍?主帥是何人,都提了什麽條件?”</p>
“回大將軍,應該還有一兩萬左右,主將是那蜀王張獻忠的義子劉文秀,那劉文秀提出要看見皇帝赦免他們的聖旨,才肯開城投降,否則寧願放火與襄陽城玉石俱焚。”</p>
使者是南漳知縣,小心的回答道。</p>
聞言,吳三桂的眉頭都皺成了川字,雖然極度惱怒這幫困獸竟然還敢提條件,但萬一真逼的他們一把火將襄陽城燒了,自己也是兜不住的。</p>
隻得沉聲道:“依你看那劉文秀是否在虛張聲勢?”</p>
“回大將軍,那劉文秀的態度頗為決絕,確實有玉石俱焚的準備,不像是虛張聲勢,此事還是先上報太後吧!”</p>
“多嘴,本侯如何處置,還輪不到你一個小小的七品知縣擦手。”</p>
吳三桂臉色一沉,大將軍威嚴盡顯無疑,顯然想要狠狠的教訓這個小小文官一番,出一出當年被文官欺負的惡氣。</p>
“下官公務繁忙,告退!”</p>
知縣同樣也來了脾氣,拱拱手便直接拂袖而去。</p>
顯然也不怕吳三桂這個大將軍。</p>
吳三桂倒也沒在意,是越想越煩悶,越想越惱怒。</p>
原本打算快速解決大西軍後,回師北上,去滅掉闖王,將功補過。</p>
可如今那劉文秀死守在襄陽強攻也不是,談判上報又耗時太久,恐怕等聖旨抵達,闖賊都被高傑和劉澤清那兩個龜孫子活捉了。</p>
還有逃走的孫可望殘部,也不能不管,當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p>
雖然心中鬱悶到了極點,但吳三桂終究還是不敢強攻襄陽,隻得派快船和快馬分別前往南京北京。</p>
沒辦法,襄陽屬於南方,按照陛下南北分治的旨意,如何處置襄陽的問題,必須得先報到南京。</p>
三日後,在明軍的追捕下,孫可望最終還是帶著殘部,穿過隨州逃進了大別山。</p>
這將吳三桂氣的是暴跳如雷,在大帳中狠狠地發泄了一番,不得不又派快船前往南京,同時讓左夢庚抽掉一些兵馬駐守在大別山的北部,防止賊軍竄入河南。</p>
至於江南二省,不是吳三桂不想調兵去圍堵,而是沒有陛下的聖旨和大都督府的調令,他根本就不敢擅自調兵入江南,進入湖廣已經是極限了,畢竟唐通的兵馬,原本就駐紮在勳陽和襄陽一帶。</p>
其實在襄陽被賊軍偷襲五日後,消息便傳至南京,當時著實將朝野上下震動的不輕,張嫣更是嚇得六神無主。</p>
沒辦法,自古便有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襄的說法。</p>
襄陽天下第一城池的美譽,絕不是無地放失,而是實實在在的重要。</p>
好在有左良玉這個老將在,一番分析,便得出了賊軍偷襲襄陽的兵力不多,八成是一支小股部隊,偷襲襄陽後不可能再有其他作為。</p>
而賊軍的主力大軍,也很難在吳三桂的眼皮底下南下襄陽,所以襄陽雖然被偷襲,但影響並不大。</p>
聽了左良玉的分析後,張嫣和馬士英等一眾文官這才安下心來。</p>
“太後,那吳三桂簡直飯桶一個,幾十萬大軍讓他指揮,竟然還讓賊軍竄入湖廣,偷襲了襄陽,簡直無能之極!”</p>
左良玉自然不忘趁機上眼藥,狠狠的編排吳三桂。</p>
那吳三桂算個什麽狗東西,論資曆根本無法和他比,不就是走了狗屎運,憑什麽又是封侯,又是封大將軍,位列大明第一武將?</p>
若是換他去指揮,早將闖王和八大王那幾十萬烏合之眾滅掉了,那裏會讓他們有機會竄入湖廣?</p>
張嫣聞言秀眉微蹙,對吳三桂顯然也非常的不滿,卻也隻得擺擺手說道:“此事哀家倒也不好下旨訓斥,陛下日後自有定奪,雖說襄陽的兵力不多,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要做出應對的,不知左愛卿有何高見?”</p>
“太後所言極是,臣願請戰,率軍去收複襄陽,隻需三萬人馬,一月內必收複襄陽,剿滅南下的賊軍。”</p>
左良玉知道立功的機會來了,趕緊請戰道。</p>
賊軍不入湖廣,他不好請戰,如今賊軍連襄陽都攻占了,南方派兵去收複,名正言順。</p>
張嫣卻是麵露猶豫,雖然烺兒已經給了她南方所有的軍政大權,襄陽屬於南方,她派兵去收複理所應當,也不算越權。</p>
可要是讓左良玉去了必定會和吳三桂起衝突,兩人恐怕誰也不會聽誰的,到時反而會適得其反。</p>
於是想了想道:“難得左愛卿有此報國之心,不過襄陽還是讓吳三桂去收複吧,將第十鎮調往武昌防守賊軍南下即可。”</p>
“太後聖明!”</p>
左良玉隻得答道,臉上的失望卻是怎麽也掩藏不住。</p>
而馬士英和一眾文官從始至終都未發一言,就像政務上左良玉也從來不多嘴一樣。</p>
馬士英和左良玉也從不往來,話都很少說,顯然兩人心裏都跟明鏡似的,知道一旦他們插手軍事和政務,恐怕離死期也就不遠了。</p>
</p>
陛下在南京還好,陛下如今不在,兩人都是更為小心謹慎,生怕多說兩句話,就會讓陛下誤會猜忌。</p>
南京除了第十鎮,還有十萬招募的新兵,加上各地的駐軍和重慶的第九第八鎮加起來足有三十萬人馬。</p>
這是朱慈烺為了以防萬一,留給張嫣和坤興公主防守南方的本錢。</p>
可以說哪怕北方的明軍全軍覆沒,局勢崩潰,憑借這三十萬大軍,也能牢牢的守住南方半壁江山。</p>
所以第十鎮被調往武昌後,江南並沒有出現什麽大的波動。</p>
隻是第十鎮抵達武昌後沒多久,吳三桂派遣的快船便也抵達了南京。</p>
得知大西軍已經大敗,襄陽的賊軍也被包圍,馬士英和張嫣都是鬆了口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