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三人回到李洪農莊時,佃戶們早就在路口等候,在看到李洪安然無恙的歸來時,頓時一陣歡呼。</p>
看著這一幕,李善長也頗為驚訝的說道:“你在這裏倒是頗得人心。”</p>
“有麽?”</p>
李洪略微有些尷尬,他是覺得自己並沒有多做什麽,隻是免了他們兩年租子,在多餘的就沒做過什麽了,可即便如此,在這些佃戶的眼中,李洪已經是不可多得世上第一等的好東家了。</p>
回到李洪小院,李洪先是急匆匆的進了一趟屋子,發現自己桌桉上的東西雖然被人翻亂了,卻並未丟失或是損壞後方才鬆了一口氣。</p>
“此是何物?”</p>
同樣進屋的李善長和朱標看了一眼那紙上寫的各種猶如鬼畫符的字符時問了一句。</p>
李洪不知道怎麽回答,因此隻好敷衍道:“胡亂畫的。”</p>
李善長倒是沒有過多關注而是問道:“你想要製鹽?”</p>
“是!”這件事李洪倒是沒有什麽好隱瞞的。</p>
李善長卻有些微怒的喝道:“你若當真不願出仕我也未曾逼你,為何還要去行那商賈之事?”</p>
“李大人還請息怒,這製鹽乃是格物致知,是在做學問,卻不是要賣錢的!”</p>
一旁的朱標見李善長生氣,急忙解釋。</p>
“你不懂,這小子想的什麽我難道還不知道麽?”麵對朱標,李善長雖不敢太過分,卻也是沒好氣的說道。</p>
朱標頓時一時語塞,反倒是李洪卻一副無所謂的模樣說道:“我製鹽確實是為了要賣。”</p>
說完這句話後,還不等李善長瞪眼睛,李洪反而又問了一句道:“爹,你覺得如今大明的鹽務如何?”</p>
李善長剛想要回答,卻又覺得李洪意有所指,不願在自己兒子麵前丟了麵子,因此皺眉思考了一番後才說道:“聖上開創的開中之法,極為英明,大大緩解我大明國庫空虛之狀,怎麽,你還對這聖上的開中法有意見?”</p>
</p>
“嗬嗬,何止是有意見,這開中之法,簡直是貽害萬年的政策,若是不及時製止,我看著大明國詐也存續不了多久!”</p>
大明將蒙元鐵騎趕出中原,卻也不得不防備對方有卷土重來的可能。</p>
因此,朱元章不得不在疆邊囤積大量兵馬,來防備蒙元殘部以及現在還未成氣候的建奴女真。</p>
可是邊境苦寒之地,又無糧食儲備,一應物資全部要有江南之地調撥,而這路途遙遠,這一來一回的損耗大的簡直超出想象,這對於大明本就不算好的財政狀況更是雪上加霜。</p>
也正是因此,朱元章靈機妙想,開創了開中之法,允許民間商人獲得鹽引,而代價就是原本需要朝廷負擔的邊疆物資,全部交由民間商隊去籌集和運送。</p>
其中開中法的具體措施大致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p>
報中就是鹽商按朝廷的招商榜文要求,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地糧倉,向朝廷換取鹽引。</p>
守支則是鹽商換取鹽引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而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p>
其實質乃是朝廷與民讓利,對於朱元章這位對商業活動一直非常打壓的皇帝手中,已經算是了不得的仁政了。</p>
此舉大大緩解了如今大明的財政狀況,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認為此乃是一項明策,對朱元章自然也是讚歎無比,可怎麽到李洪口中反而成了一個禍國害民的政策呢?</p>
麵對李洪詆毀朱元章的決策,朱標連一絲生氣反駁的情緒都沒有升起,反而是立刻豎起耳朵,打算聽一聽李洪的高見。</p>
李善長同樣皺眉,有心想好嗬斥李洪大膽,可朱標都沒說什麽,他自然也不好訓斥,而且無數次的前車之鑒,李洪既然敢開口,那必然是心中已有決策。</p>
“好,那我就聽聽你又有何高見。”</p>
李善長看似不屑的說著,實則與朱標同樣,聚精會神,不敢漏聽李洪一句話。</p>
“二位可知如今我大明一年可產出多少食鹽,又要開出多少鹽引?”</p>
朱標皺眉不語,李善長倒是思考一番後說道:“開中之法如今隻施行了一年,所開鹽引也不多,大概與鹽場所產的鹽大致相當。”</p>
李洪又笑著問道:“這是在這兩年並無打仗的情況下,可如今天下雖初定,但滇南之地尚未收複,聖上不知何時要動兵,父親大人覺得,若是動了兵戈,聖上會不會再次發出大量鹽引,以換得糧草支撐大軍平定滇南?”</p>
“這是自然。”說話的是朱標,他清楚朱元章的秉性,從某種角度上朱元章就像是一個占便宜沒夠的地主老財。</p>
“那你覺得以如今大明鹽場的產量可以跟得上聖上發出來的鹽引麽?”</p>
兩人不說話了,齊齊陷入了沉思。</p>
“有鹽引,卻無法從鹽場支取到鹽的鹽商會有什麽舉措?”</p>
“商人逐利,同時獲得鹽引又必須背上籌措糧草物資的職責,因此大概率會哄抬鹽價!”</p>
朱標一邊說,眼中莫名閃過一絲驚恐之色。</p>
他也認為開中之法乃是百利而無一害之策,卻全然未想到這一層麵。</p>
卻不料李洪竟然還未講完,繼續說道:“哄抬了鹽價,必然會有更多人想要獲得鹽引,而這些人中未必都是鹽商,更有可能是皇室,勳貴,官員等,聖上最恨貪腐,而這鹽引卻是可以明目張膽斂財的手段,二位覺得這些人會放過這個機會嗎?”</p>
“現在的鹽引是由聖上分發,可若是有朝一日聖上將發放鹽引的權利下放了呢?”</p>
李洪又是接連兩個問題,幾乎是直接讓朱標的背後生出了一身冷汗。</p>
鹽務對於封建王朝的重要性絲毫不弱於糧食,鹽務出了問題,就如同大明境內所有地方都鬧饑荒一般,不知道要死多少人。</p>
朱元章造反起家,那朱標自然也清楚當百姓們活不下去了之後又會用什麽辦法讓自己活下去……</p>
實際上李洪是有些危言聳聽的,曆史上朱元章的開中之法一直持續到了明朝滅亡,雖然有不少弊端,卻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p>
隻不過李洪所說的同樣也沒錯,開中之法也是明朝末亡的原因之一。</p>
鹽引隻是換得了邊疆軍餉糧草,卻令大明少了很大一部分鹽稅的收入。</p>
而這鹽也不是憑空變來的,鹽場製鹽的鹽戶們無法耕種,而朝廷卻也無多餘錢糧供養。</p>
看著這一幕,李善長也頗為驚訝的說道:“你在這裏倒是頗得人心。”</p>
“有麽?”</p>
李洪略微有些尷尬,他是覺得自己並沒有多做什麽,隻是免了他們兩年租子,在多餘的就沒做過什麽了,可即便如此,在這些佃戶的眼中,李洪已經是不可多得世上第一等的好東家了。</p>
回到李洪小院,李洪先是急匆匆的進了一趟屋子,發現自己桌桉上的東西雖然被人翻亂了,卻並未丟失或是損壞後方才鬆了一口氣。</p>
“此是何物?”</p>
同樣進屋的李善長和朱標看了一眼那紙上寫的各種猶如鬼畫符的字符時問了一句。</p>
李洪不知道怎麽回答,因此隻好敷衍道:“胡亂畫的。”</p>
李善長倒是沒有過多關注而是問道:“你想要製鹽?”</p>
“是!”這件事李洪倒是沒有什麽好隱瞞的。</p>
李善長卻有些微怒的喝道:“你若當真不願出仕我也未曾逼你,為何還要去行那商賈之事?”</p>
“李大人還請息怒,這製鹽乃是格物致知,是在做學問,卻不是要賣錢的!”</p>
一旁的朱標見李善長生氣,急忙解釋。</p>
“你不懂,這小子想的什麽我難道還不知道麽?”麵對朱標,李善長雖不敢太過分,卻也是沒好氣的說道。</p>
朱標頓時一時語塞,反倒是李洪卻一副無所謂的模樣說道:“我製鹽確實是為了要賣。”</p>
說完這句話後,還不等李善長瞪眼睛,李洪反而又問了一句道:“爹,你覺得如今大明的鹽務如何?”</p>
李善長剛想要回答,卻又覺得李洪意有所指,不願在自己兒子麵前丟了麵子,因此皺眉思考了一番後才說道:“聖上開創的開中之法,極為英明,大大緩解我大明國庫空虛之狀,怎麽,你還對這聖上的開中法有意見?”</p>
</p>
“嗬嗬,何止是有意見,這開中之法,簡直是貽害萬年的政策,若是不及時製止,我看著大明國詐也存續不了多久!”</p>
大明將蒙元鐵騎趕出中原,卻也不得不防備對方有卷土重來的可能。</p>
因此,朱元章不得不在疆邊囤積大量兵馬,來防備蒙元殘部以及現在還未成氣候的建奴女真。</p>
可是邊境苦寒之地,又無糧食儲備,一應物資全部要有江南之地調撥,而這路途遙遠,這一來一回的損耗大的簡直超出想象,這對於大明本就不算好的財政狀況更是雪上加霜。</p>
也正是因此,朱元章靈機妙想,開創了開中之法,允許民間商人獲得鹽引,而代價就是原本需要朝廷負擔的邊疆物資,全部交由民間商隊去籌集和運送。</p>
其中開中法的具體措施大致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p>
報中就是鹽商按朝廷的招商榜文要求,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地糧倉,向朝廷換取鹽引。</p>
守支則是鹽商換取鹽引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而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p>
其實質乃是朝廷與民讓利,對於朱元章這位對商業活動一直非常打壓的皇帝手中,已經算是了不得的仁政了。</p>
此舉大大緩解了如今大明的財政狀況,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認為此乃是一項明策,對朱元章自然也是讚歎無比,可怎麽到李洪口中反而成了一個禍國害民的政策呢?</p>
麵對李洪詆毀朱元章的決策,朱標連一絲生氣反駁的情緒都沒有升起,反而是立刻豎起耳朵,打算聽一聽李洪的高見。</p>
李善長同樣皺眉,有心想好嗬斥李洪大膽,可朱標都沒說什麽,他自然也不好訓斥,而且無數次的前車之鑒,李洪既然敢開口,那必然是心中已有決策。</p>
“好,那我就聽聽你又有何高見。”</p>
李善長看似不屑的說著,實則與朱標同樣,聚精會神,不敢漏聽李洪一句話。</p>
“二位可知如今我大明一年可產出多少食鹽,又要開出多少鹽引?”</p>
朱標皺眉不語,李善長倒是思考一番後說道:“開中之法如今隻施行了一年,所開鹽引也不多,大概與鹽場所產的鹽大致相當。”</p>
李洪又笑著問道:“這是在這兩年並無打仗的情況下,可如今天下雖初定,但滇南之地尚未收複,聖上不知何時要動兵,父親大人覺得,若是動了兵戈,聖上會不會再次發出大量鹽引,以換得糧草支撐大軍平定滇南?”</p>
“這是自然。”說話的是朱標,他清楚朱元章的秉性,從某種角度上朱元章就像是一個占便宜沒夠的地主老財。</p>
“那你覺得以如今大明鹽場的產量可以跟得上聖上發出來的鹽引麽?”</p>
兩人不說話了,齊齊陷入了沉思。</p>
“有鹽引,卻無法從鹽場支取到鹽的鹽商會有什麽舉措?”</p>
“商人逐利,同時獲得鹽引又必須背上籌措糧草物資的職責,因此大概率會哄抬鹽價!”</p>
朱標一邊說,眼中莫名閃過一絲驚恐之色。</p>
他也認為開中之法乃是百利而無一害之策,卻全然未想到這一層麵。</p>
卻不料李洪竟然還未講完,繼續說道:“哄抬了鹽價,必然會有更多人想要獲得鹽引,而這些人中未必都是鹽商,更有可能是皇室,勳貴,官員等,聖上最恨貪腐,而這鹽引卻是可以明目張膽斂財的手段,二位覺得這些人會放過這個機會嗎?”</p>
“現在的鹽引是由聖上分發,可若是有朝一日聖上將發放鹽引的權利下放了呢?”</p>
李洪又是接連兩個問題,幾乎是直接讓朱標的背後生出了一身冷汗。</p>
鹽務對於封建王朝的重要性絲毫不弱於糧食,鹽務出了問題,就如同大明境內所有地方都鬧饑荒一般,不知道要死多少人。</p>
朱元章造反起家,那朱標自然也清楚當百姓們活不下去了之後又會用什麽辦法讓自己活下去……</p>
實際上李洪是有些危言聳聽的,曆史上朱元章的開中之法一直持續到了明朝滅亡,雖然有不少弊端,卻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p>
隻不過李洪所說的同樣也沒錯,開中之法也是明朝末亡的原因之一。</p>
鹽引隻是換得了邊疆軍餉糧草,卻令大明少了很大一部分鹽稅的收入。</p>
而這鹽也不是憑空變來的,鹽場製鹽的鹽戶們無法耕種,而朝廷卻也無多餘錢糧供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