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卻是突然笑了一聲,而後又問道:“汪大人,不知道戶部打算製作俸鈔發放,可曾研究過防偽技術?”</p>
“防偽技術?”汪廣林皺眉不解。</p>
李洪則笑著說道:“不管是元俸鈔,還是戶部打算發放的俸鈔,說到底不過是就是一張紙,又不是金銀銅鐵,彷製起來那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汪大人你覺得若是不做好防偽手段,會發生什麽事?”</p>
“汪大人總不會寄希望於那些見利忘義之人,會放棄掉這一口大肥肉吧?”</p>
汪廣林不說話了,而李洪卻是依舊沒有放過他,又說道:“戶部既然打算製造俸鈔,可選好了準備金?”</p>
金本位,作為貨幣製度的一種形式,也是最為穩定的一種形式。</p>
為了穩定紙幣的價格已經流通性,將紙幣的價值與一些貴重的金屬掛鉤,隻有這樣,才能讓紙幣在市場上流通,畢竟封建時期的政府公信力遠達不到讓百姓們信服的程度,可若是紙幣真的能兌出等價的金銀,那就兩說了。</p>
元朝一開始發放俸鈔時,便想到了這一點,施行的是“絲銀本位”製,規定俸鈔每千兩,可以兌換五十兩銀,而元廷主要以銀及少數的金,還有其它具有價值的物品作為準備金,以供持鈔者兌換。</p>
隻不過即便如此,元廷的俸鈔也因為民間流傳的打量假鈔走向了名存實亡的地步。</p>
而未來的大明寶鈔可謂是更加離譜,直接違背了最基礎的金融規律,甚至到了違背人性的地步,發行的紙幣不但沒有與貴金屬掛鉤,而是異想天開的隻是依據政府信用來維持寶鈔的價值。</p>
而當發現百姓們不吃這一套的時候,直接試圖禁止民間使用金、銀及銅作為貨幣以鞏固寶鈔的價值,使寶鈔成為單一本位。</p>
其結果那就不言而喻了,大明那本就脆弱的金融體係,直接崩塌,知道明朝滅亡都沒緩過來。</p>
因此,發行紙幣並不是不行,但是最起初需要有兩點,其一是搞清楚金融運行的基礎本質,其二便是防偽技術。</p>
而現在的大明,似乎無論那一點都沒有達到。</p>
麵對李洪的問詢,汪廣林的眼神中明顯閃過一絲迷茫之色,下意識的重複了一遍李洪的問題:“準備金?”</p>
一旁的楊憲看的心中冷笑,朱元章的臉上也有些怒色,畢竟汪廣林身為戶部尚書,不求他能有什麽高明的見解,畢竟朱元章已經將他帶到李洪麵前,便是想著李洪能點撥他,將李洪的想法成功實施。</p>
可誰知道,堂堂戶部尚書竟然如此不堪,隨便兩個問題就被難住了。</p>
準備金的概念自元時便有,不然俸鈔也不會與銀子掛鉤,而汪廣林卻是連這個都不知道。</p>
可實際上,汪廣林剛剛進戶部還沒有幾天,具體的工作流程尚且還未熟悉,又怎麽會特意去了解準備金這種事情。</p>
但汪廣林也知道自己的表現恐怕是已經讓朱元章不滿了,心中焦急,想要往回找補,想了半天方才幹巴巴的說了一句道:“那既然俸鈔不能發,總不能全都給大明官員發職田吧,大明官員不知幾何,這麽多的官員,再多的公田也不夠分!”</p>
職田,便是官員在任職時方才有擁有所有權的田產,卸任了之後,這職田便複又歸為下一任官員所有。</p>
</p>
此製度自晉時便有,待到唐宋時期便已經廢除,元朝時則又撿了回來,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有些過時的製度。</p>
“為何不能折換成錢糧?”說話的是朱標,汪廣林自然不能怠慢,隻得歎息一聲道:“發糧多有損耗,至於直接現銀,若是像現在這般低廉的話,倒是還好,可若是漲俸,這國庫裏一時間也掏不出這些錢。”</p>
大明缺錢,這也是為何曆史上朱元章發了瘋一樣的定要推廣他的大明寶鈔的緣故。</p>
朱元章聞言也是幽幽的歎息了一口氣,元朝統治不過百年,卻也將宋時那還算發達的經濟體係給毀了個七七八八,朱元章他雖然坐穩了江山,卻也同樣接手了元朝留下來的爛攤子。</p>
如今的朱元章居住的皇宮,自至正二十六年才開始修建,可就是因錢糧不夠,隻能斷斷續續的修,如今也才修好了幾座內殿,其餘地方還是一片廢墟。</p>
曆史上這座皇宮足足耗費了二十六年方才完工,一個皇帝的居所都修的這麽費勁,可見大明財政狀況到底有多麽困難。</p>
而後朱元章便將目光投向了李洪,他也有些好奇,漲官俸是李洪提出來的,如今國庫裏有沒有這麽多銀子,他也想要知道李洪如何能解決這個難題。</p>
李洪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彷佛這根本算不得一個難題一般,隨口說道:“國庫缺錢,那便征稅啊。”</p>
汪廣洋卻是冷哼一聲,言道:“說的容易,橫征暴斂誰不會,可聖上愛民如子,又怎會行這種事情?”</p>
李洪卻是回給汪廣洋一個看蠢貨的眼神言道:“誰說要征百姓的稅,自然是征有錢人的稅!”</p>
“恰好聖上除了想要漲俸以外,還想要改革商稅的稅製,何不便從此處下手?”</p>
聽見李洪此言,汪廣洋竟然十分認同的點了點頭,說道:“商戶不興農事,卻占據萬貫家財,確實該施以重稅,再輔以打壓。”</p>
卻未想到,李洪竟然搖了搖頭說道:“非也,商戶應該加稅,卻不該打壓,反而應該扶持。”</p>
“荒謬,商賈外積,小民內困者,國恒亡,這種道理你難道沒聽過,怎麽可能不打壓,反而給予扶持?”</p>
汪廣林說話間有些激動,甚至都差點忘了朱元章就在一旁。</p>
而朱元章同樣皺眉,卻沒有開口,他早就習慣了李洪多有驚人之語,但每每還都能說服他,因此他也學會了在李洪的話還未說完前,最好不要過早的發表看法,否則容易打臉,此乃是經驗之談……</p>
而朱標明顯單純了許多,尚還未總結出這個經驗,因此也是幫腔道:“沒錯,李兄,這商賈不事生產,卻隻會壓榨百姓,縱觀古今,重農抑商都乃國策,不可更改!”</p>
“防偽技術?”汪廣林皺眉不解。</p>
李洪則笑著說道:“不管是元俸鈔,還是戶部打算發放的俸鈔,說到底不過是就是一張紙,又不是金銀銅鐵,彷製起來那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汪大人你覺得若是不做好防偽手段,會發生什麽事?”</p>
“汪大人總不會寄希望於那些見利忘義之人,會放棄掉這一口大肥肉吧?”</p>
汪廣林不說話了,而李洪卻是依舊沒有放過他,又說道:“戶部既然打算製造俸鈔,可選好了準備金?”</p>
金本位,作為貨幣製度的一種形式,也是最為穩定的一種形式。</p>
為了穩定紙幣的價格已經流通性,將紙幣的價值與一些貴重的金屬掛鉤,隻有這樣,才能讓紙幣在市場上流通,畢竟封建時期的政府公信力遠達不到讓百姓們信服的程度,可若是紙幣真的能兌出等價的金銀,那就兩說了。</p>
元朝一開始發放俸鈔時,便想到了這一點,施行的是“絲銀本位”製,規定俸鈔每千兩,可以兌換五十兩銀,而元廷主要以銀及少數的金,還有其它具有價值的物品作為準備金,以供持鈔者兌換。</p>
隻不過即便如此,元廷的俸鈔也因為民間流傳的打量假鈔走向了名存實亡的地步。</p>
而未來的大明寶鈔可謂是更加離譜,直接違背了最基礎的金融規律,甚至到了違背人性的地步,發行的紙幣不但沒有與貴金屬掛鉤,而是異想天開的隻是依據政府信用來維持寶鈔的價值。</p>
而當發現百姓們不吃這一套的時候,直接試圖禁止民間使用金、銀及銅作為貨幣以鞏固寶鈔的價值,使寶鈔成為單一本位。</p>
其結果那就不言而喻了,大明那本就脆弱的金融體係,直接崩塌,知道明朝滅亡都沒緩過來。</p>
因此,發行紙幣並不是不行,但是最起初需要有兩點,其一是搞清楚金融運行的基礎本質,其二便是防偽技術。</p>
而現在的大明,似乎無論那一點都沒有達到。</p>
麵對李洪的問詢,汪廣林的眼神中明顯閃過一絲迷茫之色,下意識的重複了一遍李洪的問題:“準備金?”</p>
一旁的楊憲看的心中冷笑,朱元章的臉上也有些怒色,畢竟汪廣林身為戶部尚書,不求他能有什麽高明的見解,畢竟朱元章已經將他帶到李洪麵前,便是想著李洪能點撥他,將李洪的想法成功實施。</p>
可誰知道,堂堂戶部尚書竟然如此不堪,隨便兩個問題就被難住了。</p>
準備金的概念自元時便有,不然俸鈔也不會與銀子掛鉤,而汪廣林卻是連這個都不知道。</p>
可實際上,汪廣林剛剛進戶部還沒有幾天,具體的工作流程尚且還未熟悉,又怎麽會特意去了解準備金這種事情。</p>
但汪廣林也知道自己的表現恐怕是已經讓朱元章不滿了,心中焦急,想要往回找補,想了半天方才幹巴巴的說了一句道:“那既然俸鈔不能發,總不能全都給大明官員發職田吧,大明官員不知幾何,這麽多的官員,再多的公田也不夠分!”</p>
職田,便是官員在任職時方才有擁有所有權的田產,卸任了之後,這職田便複又歸為下一任官員所有。</p>
</p>
此製度自晉時便有,待到唐宋時期便已經廢除,元朝時則又撿了回來,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有些過時的製度。</p>
“為何不能折換成錢糧?”說話的是朱標,汪廣林自然不能怠慢,隻得歎息一聲道:“發糧多有損耗,至於直接現銀,若是像現在這般低廉的話,倒是還好,可若是漲俸,這國庫裏一時間也掏不出這些錢。”</p>
大明缺錢,這也是為何曆史上朱元章發了瘋一樣的定要推廣他的大明寶鈔的緣故。</p>
朱元章聞言也是幽幽的歎息了一口氣,元朝統治不過百年,卻也將宋時那還算發達的經濟體係給毀了個七七八八,朱元章他雖然坐穩了江山,卻也同樣接手了元朝留下來的爛攤子。</p>
如今的朱元章居住的皇宮,自至正二十六年才開始修建,可就是因錢糧不夠,隻能斷斷續續的修,如今也才修好了幾座內殿,其餘地方還是一片廢墟。</p>
曆史上這座皇宮足足耗費了二十六年方才完工,一個皇帝的居所都修的這麽費勁,可見大明財政狀況到底有多麽困難。</p>
而後朱元章便將目光投向了李洪,他也有些好奇,漲官俸是李洪提出來的,如今國庫裏有沒有這麽多銀子,他也想要知道李洪如何能解決這個難題。</p>
李洪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彷佛這根本算不得一個難題一般,隨口說道:“國庫缺錢,那便征稅啊。”</p>
汪廣洋卻是冷哼一聲,言道:“說的容易,橫征暴斂誰不會,可聖上愛民如子,又怎會行這種事情?”</p>
李洪卻是回給汪廣洋一個看蠢貨的眼神言道:“誰說要征百姓的稅,自然是征有錢人的稅!”</p>
“恰好聖上除了想要漲俸以外,還想要改革商稅的稅製,何不便從此處下手?”</p>
聽見李洪此言,汪廣洋竟然十分認同的點了點頭,說道:“商戶不興農事,卻占據萬貫家財,確實該施以重稅,再輔以打壓。”</p>
卻未想到,李洪竟然搖了搖頭說道:“非也,商戶應該加稅,卻不該打壓,反而應該扶持。”</p>
“荒謬,商賈外積,小民內困者,國恒亡,這種道理你難道沒聽過,怎麽可能不打壓,反而給予扶持?”</p>
汪廣林說話間有些激動,甚至都差點忘了朱元章就在一旁。</p>
而朱元章同樣皺眉,卻沒有開口,他早就習慣了李洪多有驚人之語,但每每還都能說服他,因此他也學會了在李洪的話還未說完前,最好不要過早的發表看法,否則容易打臉,此乃是經驗之談……</p>
而朱標明顯單純了許多,尚還未總結出這個經驗,因此也是幫腔道:“沒錯,李兄,這商賈不事生產,卻隻會壓榨百姓,縱觀古今,重農抑商都乃國策,不可更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