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洪兒既然這麽說,那我便姑且先信了你!”</p>


    朱元章看著李洪如此回答,頓時也有了些信心,大笑著說著,隻是突然臉色一正,似乎是回想起什麽,急忙問道:“練兵一事暫且隔議,你剛剛說賑災,你有上中下三策,如今中下已經說完,卻不知這上策又是如何呢?”</p>


    “你剛剛說賑災,你有上中下三策,如今中下已經說完,卻不知這上策又是如何呢?”</p>


    朱元章說完之後十分期待的看著李洪,此時實則已經不是很擔憂淮南旱災一事了,剛剛李洪所言的下策和中策,似乎都是可行之法。</p>


    可既然這中策和下策,便已經如此令人驚豔,朱元章自然想知道,能被李洪定義為上策的計策,到底又該能有多麽精妙。</p>


    而李洪聞言,卻是微微一笑,張嘴隻是輕輕說了四個字。</p>


    “以工代賑!”</p>


    朱元章聞言,猛地一怔,這四個字彷佛有著難以言說的魔力一般,瞬間將其的心思吸引進去。</p>


    以工代賑,雖然是個新奇的詞匯,並未在曆史上出現過,但這個在後世多次運用過的賑災策略,實則在這片土地上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了。</p>


    早在春秋戰國時便有記載,如《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所書:“景公之時饑,晏子請為民發粟,公不許,當為路寢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賃,遠其兆,徐其日,而不趨。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說乎遊,民足乎食。君子曰:“政則晏子欲發粟與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則依物而偶於政。”</p>


    其中所記載之事,便是說齊景公執政時期,天下發生大饑荒,齊國大夫晏嬰諫言,請當時的國君開糧倉賑濟災民。</p>


    而齊景公算不得明君,不是很想管這些百姓死活,因此便拒絕了他的請求,隻是恰好齊景公給自己修建一座處理政務的“路寢之台”,也就是一座新宮殿。</p>


    </p>


    於是晏嬰被逼得沒辦法看不得災民受苦,就假借為國君修宮殿的名義,雇傭災民施工,並故意延長工期,硬生生把一座宮殿修了三年……</p>


    知道把災情撐了過去,才算是修完。</p>


    雖然晏嬰此事做的不是很地道,但這其實也是一個以工代賑的典範。</p>


    所以說,其實這個政策並不是很難想,從來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曆史書上將‘以工代賑’發揚光大的便是羅斯福,可實際上在幾千年前,這片土地上便已經有人用過這個辦法。</p>


    而之所以此方法沒有在後世所流傳開來,自然也是有原因的。</p>


    這其中自有封建王朝道路不通和底層官員的組織能力不夠強的原因所在,但其實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原因。</p>


    當需要賑災之時,大多都已經是一個王朝的末期,而末期的王朝除了大宋這個奇葩以外大多都有一個共性,那便是缺錢缺糧。</p>


    即便是想要以工代賑,卻掏不出那麽多的糧食,畢竟單純的賑災隻需要給出勉強飽腹餓不死人的糧食即可,可若是想讓災民幹活,那需要的糧食卻是不可能少的。</p>


    這第二個原因便是古代是有徭役的,其中包含力役和兵役兩部分,而力役便是強迫百姓承擔的無償勞動,甚至於這種力役還需要民眾自備糧食,因此對於統治者而言,既然有免費的勞動力,又何必多此一舉行那以工代賑之事。</p>


    明朝也是有徭役的,隻不過很輕,或者說是在朱元章在位的時期很輕,洪武十八年的時候,朱元章曾下詔:“命天下府州縣官,民戶上中丁等為賦役冊,貯於廳事,凡遇徭役,發冊驗其輕重而役之。”</p>


    也就是說朱元章即便是迫不得已征召了徭役,卻也將民戶分了三六九等,真正貧苦之人,大概隻需要出幾天的工。</p>


    隻不過這政策到了明朝中葉之時,也便的名存實亡了,大量的土地兼並,導致大量百姓民不聊生遍地是貧農,隻招輕役根本完不成任務。</p>


    但至少現在來說,朱元章甚至還沒有開始征召徭役,不然他的皇宮也不至於到現在都沒修完。</p>


    所以說李洪覺得,以工代賑,在這個時代還是很有可行之處的。</p>


    而朱元章同樣覺得眼前一亮,可是深思了半天之後,眉頭卻皺了起來,言道:“洪兒之策,確實精妙,隻是賑工之法,自古有之,但想要施行,卻好像有些困難。”</p>


    李洪聞言,也不心急,笑著問道:“為何?”</p>


    朱元章心中搖頭,隻覺得李洪還是太年輕,或許常有奇策,但卻不知具體的情況往往很複雜。</p>


    隻不過朱元章也沒有什麽太多的負麵情緒,畢竟李洪的下中兩策已經可以解了朱元章的燃眉之急,隻是這對他頗為期待的上策沒有達到預期而感到失望而已,因此本著指教的想法,朱元章耐著性子說道。</p>


    “洪兒所言,以工代賑,卻未曾想過這道路崎區,若是想要將災民輸送到需要施工之地,徒費人力,這一路上又不知需要消耗多少的糧食,而且處理不當,很容易便會激起民憤,這件事若是鬧大了,可不僅僅是賑災之事了。”</p>


    李洪聽朱元章講完,沒有反應,隻是笑著問道:“那為何不能讓災民們就在故土修建些工事呢?”</p>


    朱元章也是笑著搖了搖頭,以為李洪一直生長在京師附近,根本沒有出過應天,不知外麵世界,解釋著說道:“江南之地,自古繁華,曆朝曆代不知在這江南地區修建了多少水利或是運河工程,一切皆以完善,還有什麽工事可以修建的呢?”</p>


    李洪笑答:“剛剛四爺說道路崎區,此時又說無物可建?”</p>


    朱元章一愣,疑惑的問道:“修路?”</p>


    李洪言道:“沒錯就是修路,江南之地雖水運繁華,但依然隻是局限在江南各地,若有陸運相輔,總不會有壞處。”</p>


    頓了頓後,李洪見朱元章似乎並沒有被自己說動,於是又言道:“如今聖上已經將北元殘餘清除大半,所剩下的那些也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p>


    朱元章不懂,李洪說著修路,為何又開始講起戰事,但也沒有打斷,靜靜的聽著李洪說話。</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能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裏天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裏天和並收藏大明第一能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