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朱元章如此狠心,也情有可原。</p>
畢竟不管怎麽說,朱棣隻懷胎七個月便出生,因此碽妃確實有私通的嫌疑,敢問世上又有那個男人能忍受自己的女人和別的男人廝混,並且這個孩子還不一定是自己的,更何況朱元章當時已經基本平定了戰局,距離稱帝便也隻差最後一步。</p>
九五之尊的身份,卻有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若非馬皇後一直庇佑,朱棣小命都不一定能保住。</p>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朱棣七歲之時,剛從前線打仗歸來的朱元章突然發現了和朱標一起玩耍的朱棣。</p>
那個時候的朱棣已然長開,並且和親兄弟朱標長相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p>
直到這個時候朱元章才知道,朱棣確實是他親生的,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朱棣才算是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p>
其待遇也總算是恢複了其他皇子相同的地步。</p>
可是卻也僅此而已了,因為朱元章即便認下了朱棣,卻也並未過多的關注他,或者說,其他的皇子,朱元章同樣也沒有特殊在意過。</p>
畢竟朱元章的心思全在朱標的身上。</p>
而且當時正是爭霸最後的階段,朱元章幾乎絕大部分時間都要放在前線的戰局上,一年都回不了幾次應天,因此,眾多皇子們,除了早早立為太子的朱標以外,其他皇子幾乎都是處於放養的姿態。</p>
這也導致朱棣自小便和那些與朱元章同樣再前線打仗而將家室仍在應天的將領的子嗣們廝混在一起,從而導致沒有接受過什麽特別正式和係統的儒學教育。</p>
從某種角度上講,朱樉能養成今日這般性子,朱元章其實難逃其咎。</p>
隻不過朱棣終究還是要比朱樉要爭氣的多,雖然相比於自幼便被當成儲君培養,身邊有眾多名師大儒教導的朱標而言,朱棣幾乎便是一個文盲。</p>
當然,這並非是說朱棣他不識字,而是他幾乎不通文采。</p>
甚至這一點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依舊沒有得到太多的改善,甚至於還曾因批改奏折之時,寫的錯字太多還被當時的給事中糾錯,導致當時的朱棣說了這番話;“為治貴得大體。比爾等疏駁奏牘,一字之誤,皆喋喋以言,瑣碎甚矣。吏治文書,叢脞積累,其精力有時而敝,豈免錯謬?”</p>
大概的意識便是,你有時間喋喋不休的糾結我寫錯了幾個字,不如研究一下怎麽辦正事。</p>
隻不過朱棣雖然文采不行,但卻對領兵打仗十分有興趣,甚至主動去營中與各將領學習,這也是為何其餘藍玉相識且十分熟絡的原因。</p>
其實可以說,朱棣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比朱標和朱元章還要相像。</p>
朱標儒雅仁善,善於內政,而朱棣和朱元章的性格確是完全相反,不說暴虐殘忍,但是殺起人來卻皆都是毫不手軟,而且都有著近乎於天賦異稟的軍事天賦。</p>
隻可惜,朱元章因不重視朱棣,所以也沒有過多的關注他的天賦。</p>
曆史上,洪武元年,朱標正式被立為皇太子,確認了儲君的身份,也表明,有朱標在,其他皇子再無可能染指皇位,因此隻要年紀一到便紛紛被立為藩王。</p>
也就在洪武三年,朱棣年僅十歲的時候,朱元章便將其封為燕王。</p>
洪武九年,朱棣十七歲,迎娶了淮西二十四將之一,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的徐達,徐魏公的長女為妻。</p>
洪武一十三年,年僅十九歲的朱棣便被朱元章趕出應天府,來往北平燕京就蕃,若無意外,甚至可能終生在無法踏出藩地一步。</p>
隻不過同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脫離了朱元章桎梏的朱棣,便在這北平苦寒之地第一次展露出了驚人的能力。</p>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章因曾經投降於大明的元朝將領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再次反叛,且屢次進犯大明邊疆,朱元章便下令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再一次對蒙元殘部進攻作戰。</p>
這一次出征以潁國公,傅友德為征虜前將軍,南雄侯,趙庸、懷遠侯,曹興為左右副將軍,定遠侯王弼、全寧侯孫恪為左右參將,督兵從征。</p>
令號稱雙刀王的王弼及其部下聽從晉王朱棡的號令,而其餘一幹將領軍隊皆都跟隨燕王朱棣。</p>
當時年滿三十歲的朱棣,在那一刻才終於第一次成為可以發號施令的大軍主帥。</p>
朱棣就蕃的藩地北平,在朱棣尚未接手之前可是屬於戰亂之地,封地位於這裏,足可見朱元章對於朱棣是真的不過於重視。</p>
隻不過這一次,無論是傅友德,還是趙庸、曹興皆都是朱元章征討北元,爭霸天下時立下赫赫戰功的在世猛將,而如今卻皆都歸朱棣所指揮。</p>
若是旁人,說不得便要被這榮譽衝昏了頭腦,開始剛愎自負,可燕王朱棣卻是不然,對於朱棣來說,這些早已經證明過自己的名將,皆都是他朱棣心中的崇拜者,因此幾乎每已次的戰役,朱棣都向他們悉心學習。</p>
甚至於身先士卒,禦駕親征,絲毫沒有主帥和藩王的架子。</p>
也正是這份用心,這些名將麵對燕王的請教,自然而然也是傾囊相授。</p>
也就是這兩次北征,朱棣幾乎沒有耗費太多的兵力,便輕易擊破了蒙元好不容易糾集起來的殘部,順便生擒了北元太尉乃兒不花,並成功招降。</p>
</p>
而作為負責接應和打援護的晉王部隊,卻是連蒙元腹地都不太敢深入進去。</p>
這樣一來,卻是更加顯得燕王朱棣的戰功愈發卓越。</p>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朱元章才第一次意識到朱棣的軍事才能,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立此大功,自然是要獎賞的。</p>
可是獎了什麽呢?</p>
朱棣的第一次大規模禦駕親征,大獲全勝招降了叛逃敵將,而朱元章十分大方的賞賜一張麵額一百萬錠的大明寶鈔。</p>
是的,就是那個朱元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上麵的麵額想寫多大就寫多大,並且到處亂發的大明寶鈔……</p>
朱元章小氣麽?</p>
這是肯定的,但是朱棣卻是沒有絲毫的想法,因為即便是這一張大明寶鈔,甚至也可以說是朱元章至今為止唯一賞賜給他的一件東西。</p>
從某種角度上講,朱元章毫無疑問是有些對不起朱棣的,畢竟即便是自己再爭氣,在朱元章的眼中,他都比不上朱標的一根汗毛。</p>
畢竟不管怎麽說,朱棣隻懷胎七個月便出生,因此碽妃確實有私通的嫌疑,敢問世上又有那個男人能忍受自己的女人和別的男人廝混,並且這個孩子還不一定是自己的,更何況朱元章當時已經基本平定了戰局,距離稱帝便也隻差最後一步。</p>
九五之尊的身份,卻有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若非馬皇後一直庇佑,朱棣小命都不一定能保住。</p>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朱棣七歲之時,剛從前線打仗歸來的朱元章突然發現了和朱標一起玩耍的朱棣。</p>
那個時候的朱棣已然長開,並且和親兄弟朱標長相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p>
直到這個時候朱元章才知道,朱棣確實是他親生的,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朱棣才算是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p>
其待遇也總算是恢複了其他皇子相同的地步。</p>
可是卻也僅此而已了,因為朱元章即便認下了朱棣,卻也並未過多的關注他,或者說,其他的皇子,朱元章同樣也沒有特殊在意過。</p>
畢竟朱元章的心思全在朱標的身上。</p>
而且當時正是爭霸最後的階段,朱元章幾乎絕大部分時間都要放在前線的戰局上,一年都回不了幾次應天,因此,眾多皇子們,除了早早立為太子的朱標以外,其他皇子幾乎都是處於放養的姿態。</p>
這也導致朱棣自小便和那些與朱元章同樣再前線打仗而將家室仍在應天的將領的子嗣們廝混在一起,從而導致沒有接受過什麽特別正式和係統的儒學教育。</p>
從某種角度上講,朱樉能養成今日這般性子,朱元章其實難逃其咎。</p>
隻不過朱棣終究還是要比朱樉要爭氣的多,雖然相比於自幼便被當成儲君培養,身邊有眾多名師大儒教導的朱標而言,朱棣幾乎便是一個文盲。</p>
當然,這並非是說朱棣他不識字,而是他幾乎不通文采。</p>
甚至這一點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依舊沒有得到太多的改善,甚至於還曾因批改奏折之時,寫的錯字太多還被當時的給事中糾錯,導致當時的朱棣說了這番話;“為治貴得大體。比爾等疏駁奏牘,一字之誤,皆喋喋以言,瑣碎甚矣。吏治文書,叢脞積累,其精力有時而敝,豈免錯謬?”</p>
大概的意識便是,你有時間喋喋不休的糾結我寫錯了幾個字,不如研究一下怎麽辦正事。</p>
隻不過朱棣雖然文采不行,但卻對領兵打仗十分有興趣,甚至主動去營中與各將領學習,這也是為何其餘藍玉相識且十分熟絡的原因。</p>
其實可以說,朱棣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比朱標和朱元章還要相像。</p>
朱標儒雅仁善,善於內政,而朱棣和朱元章的性格確是完全相反,不說暴虐殘忍,但是殺起人來卻皆都是毫不手軟,而且都有著近乎於天賦異稟的軍事天賦。</p>
隻可惜,朱元章因不重視朱棣,所以也沒有過多的關注他的天賦。</p>
曆史上,洪武元年,朱標正式被立為皇太子,確認了儲君的身份,也表明,有朱標在,其他皇子再無可能染指皇位,因此隻要年紀一到便紛紛被立為藩王。</p>
也就在洪武三年,朱棣年僅十歲的時候,朱元章便將其封為燕王。</p>
洪武九年,朱棣十七歲,迎娶了淮西二十四將之一,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的徐達,徐魏公的長女為妻。</p>
洪武一十三年,年僅十九歲的朱棣便被朱元章趕出應天府,來往北平燕京就蕃,若無意外,甚至可能終生在無法踏出藩地一步。</p>
隻不過同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脫離了朱元章桎梏的朱棣,便在這北平苦寒之地第一次展露出了驚人的能力。</p>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章因曾經投降於大明的元朝將領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再次反叛,且屢次進犯大明邊疆,朱元章便下令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再一次對蒙元殘部進攻作戰。</p>
這一次出征以潁國公,傅友德為征虜前將軍,南雄侯,趙庸、懷遠侯,曹興為左右副將軍,定遠侯王弼、全寧侯孫恪為左右參將,督兵從征。</p>
令號稱雙刀王的王弼及其部下聽從晉王朱棡的號令,而其餘一幹將領軍隊皆都跟隨燕王朱棣。</p>
當時年滿三十歲的朱棣,在那一刻才終於第一次成為可以發號施令的大軍主帥。</p>
朱棣就蕃的藩地北平,在朱棣尚未接手之前可是屬於戰亂之地,封地位於這裏,足可見朱元章對於朱棣是真的不過於重視。</p>
隻不過這一次,無論是傅友德,還是趙庸、曹興皆都是朱元章征討北元,爭霸天下時立下赫赫戰功的在世猛將,而如今卻皆都歸朱棣所指揮。</p>
若是旁人,說不得便要被這榮譽衝昏了頭腦,開始剛愎自負,可燕王朱棣卻是不然,對於朱棣來說,這些早已經證明過自己的名將,皆都是他朱棣心中的崇拜者,因此幾乎每已次的戰役,朱棣都向他們悉心學習。</p>
甚至於身先士卒,禦駕親征,絲毫沒有主帥和藩王的架子。</p>
也正是這份用心,這些名將麵對燕王的請教,自然而然也是傾囊相授。</p>
也就是這兩次北征,朱棣幾乎沒有耗費太多的兵力,便輕易擊破了蒙元好不容易糾集起來的殘部,順便生擒了北元太尉乃兒不花,並成功招降。</p>
</p>
而作為負責接應和打援護的晉王部隊,卻是連蒙元腹地都不太敢深入進去。</p>
這樣一來,卻是更加顯得燕王朱棣的戰功愈發卓越。</p>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朱元章才第一次意識到朱棣的軍事才能,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立此大功,自然是要獎賞的。</p>
可是獎了什麽呢?</p>
朱棣的第一次大規模禦駕親征,大獲全勝招降了叛逃敵將,而朱元章十分大方的賞賜一張麵額一百萬錠的大明寶鈔。</p>
是的,就是那個朱元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上麵的麵額想寫多大就寫多大,並且到處亂發的大明寶鈔……</p>
朱元章小氣麽?</p>
這是肯定的,但是朱棣卻是沒有絲毫的想法,因為即便是這一張大明寶鈔,甚至也可以說是朱元章至今為止唯一賞賜給他的一件東西。</p>
從某種角度上講,朱元章毫無疑問是有些對不起朱棣的,畢竟即便是自己再爭氣,在朱元章的眼中,他都比不上朱標的一根汗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