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正感慨間,突然聽見了一陣十分爽朗的聲音。</p>


    “我的好侄兒,竟然還真是你,聖上竟然如此信任你,叫你小小年紀就擔任巡撫?”</p>


    李洪聽見聲音,急忙回頭望去,就見國字臉的中年壯漢一臉驚喜從朝著他走來。</p>


    “李將軍!”</p>


    李洪先是恭敬施禮,反倒是李文忠確是一把將他拉過來,說道:“叫什麽將軍,你乃是我侄兒,你自當叫我叔叔!”</p>


    李洪聞言頓時一臉無奈,他和李文忠絕對稱不上是熟絡,但是卻也當真是見過幾麵。</p>


    當然,是在李善長的引薦下。</p>


    李文忠雖為武將,但是身份卻很特殊,他乃是朱元章的外甥,也正是因此,李文忠其實是遊離於武將集團之外的。</p>


    如果說文官裏有孤臣的話,那麽李文忠的身份大概便是孤將。</p>


    但同樣,也因為李文忠乃是朱元章外甥的這個身份,也讓李文忠雖然沒有和淮西武將集團抱團,但那些武將也不太可能去主動針對李文忠。</p>


    也正是因此,李文忠雖為武將,卻並不想其餘人那般,與李善長的關係勢同水火。</p>


    甚至於,二人之間的相處還十分融洽,交情倒也不算淺,朝著李洪叫一聲‘侄兒’也絲毫不為過。</p>


    這也是為何李文忠與李洪相見時,表現的這麽熱情,與湯和、孫贛之流一概不同的原因。</p>


    李文忠雖為武將,卻並不想其餘人那般,與李善長的關係勢同水火。</p>


    甚至於,二人之間的相處還十分融洽,交情倒也不算淺,朝著李洪叫一聲‘侄兒’也絲毫不為過。</p>


    這也是為何李文忠與李洪相見時,表現的這麽熱情,與湯和、孫贛之流一概不同的原因。</p>


    李文忠的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縣,後來李文忠的父親李貞搬家到濠州東鄉,娶了娶朱元章的姐姐朱氏,生下了李文忠。</p>


    自此,李家便和朱家成了親戚,並且還是唯一算是比較富裕的親戚,經常接濟朱元章,所以朱元章對李貞一家格外親厚。</p>


    再之後,東鄉鬧災,瘟疫加上旱災和兵災,可以說天災人禍,全都趕上了,這其實也是元末時絕大多數百姓的寫照。</p>


    東鄉百姓死的死,走的走,就連李文忠的母親,朱元章的姐姐也病死,不得已之下,李文忠的父親便隻得變賣家產,救濟了一部分鄉民之後,便跑到了除州,投奔已經成了一個小將領的舅舅朱元章。</p>


    老李家仁厚,家風如此,李文忠自然也是養成了一副老好人的性格。</p>


    可以說,在這些開國將領中,能稱之為儒將的,大概隻有李文忠一人。</p>


    曆史上清朝的內閣首輔,張廷玉在修建《明史》時,對於李文忠的評價格外高。</p>


    說其:“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其臨陣踔厲曆風發,遇大敵益壯。頗好學問,常師事金華範祖幹、胡翰,通曉經義,為詩歌雄駿可觀。”</p>


    《明史紀事本末》一書中對李文忠同樣多加讚賞,說其:“至若徐中山之忠誌無疵,李岐陽之好學飭行,湯信公之聽命唯謹,沐西平之居貴不驕,並皆攀龍鱗而有功,履虎尾而不咥。嗚呼!與畢、散之徒爭烈矣。”</p>


    而事實上,李文忠也確實配的上這些讚賞,身為一個儒將,它不僅僅會帶兵打仗,同樣也是個極有才幹的行政官員,根據史籍所載,他擅長搞錢糧和刑名事務,也善於搞大項目公共工程。</p>


    而最讓李洪欣賞李文忠的一點便是,在明初開國幾大名將之中,隻有李文忠治兵最嚴。</p>


    </p>


    徐達和常遇春手下將士或許作戰勇猛,悍不畏死,但依然有著一些小毛病,但是在這二人眼中,隻要能打勝仗,這些並不算什麽。</p>


    但是李文忠確是個眼裏揉不得沙子的存在,當時在打下杭州的時候,一群泥腿子出身的苦命人,再見到杭州繁華之後,很快便有些得意忘形。</p>


    唯有李文忠十分清醒,下令嚴格約束部卒,並言明:“擅入民居者死”,且還在城牆口擺了一口大鍋,犯了忌諱的士卒直接拉到城門下,砍頭示眾然後將頭顱扔進那大鍋裏開煮。</p>


    不得不說,這種聽起來有些反人性的做法,卻比李洪這砍完了頭直接掛在旗杆上等風幹好來的更加震懾十足,還真就把這群將士們給鎮住了。</p>


    朱元章知道此事後,立刻將其任命為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算是開了武將代行文官的先河。</p>


    毫無疑問,李文忠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隻可惜,他的這一世英名,基本上全被他的兒子給敗掉了。</p>


    說起來,李洪其實對於李文忠的兒子,未來的‘大明戰神’李景隆更加的熟悉一些……</p>


    因李文忠對待李洪的態度尚好,因此這期間也並沒有發生什麽特殊的事情。</p>


    李洪將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隨後先是惹得李文忠震驚和反對。</p>


    無他,理由其實和孫贛的差不太多,那便是並不相信李洪的兵在化整為零之後,還能聽從命令,在預計好的埋伏地點集合。</p>


    而李洪勸說的方法也很簡單,那便是三千老兵已經散下去了,想召回來也沒那麽容易。</p>


    並且李洪再三言明,他對自己帶出來的士兵十分有信心。</p>


    如此,才算是打消了李文忠的顧慮,同時也交代好,若是真有什麽岔子,比如到了地方,發現尊崇命令集合的士卒不夠,萬萬不可冒險行事,要第一時間退回來。</p>


    且若是出了什麽岔子,也定然要和蘭州求援。</p>


    李洪一一答應,隨後便帶著王二等人出了蘭州,化妝成行商,來到了陝西的地界。</p>


    ……</p>


    關隘,特別在冷兵器時代,具要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p>


    好的關隘易守難攻,可禦敵於外,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p>


    隨著曆史的發展,在陝西這塊土地上,先後崛起了秦漢和盛唐,整個關中平原成為了中國最早開發的地區。由於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發展需要,關中這塊兵家必爭之地少不得曆代統治者陸續修建關隘。單單是關中地區便有古關四十餘座,</p>


    而這其中,潼關更是大名鼎鼎,算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官方要隘。</p>


    《山海關誌》載:“畿內之險,唯潼關與山海為首。”潼關建關後,最初以黃河由北向南衝擊關山而取名“衝關”,後因關西有潼水更名為“潼關”。</p>


    這麽一個關隘,不知道見證了多少的血雨腥風以及金戈鐵馬的歲月。</p>


    反正李洪此時立於關前,不知道自己大概要填多少人命,才能把這座關給打下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能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裏天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裏天和並收藏大明第一能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