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糧食的李少峰頓時感覺輕鬆了不少,一大早剛起來,就帶著衙役們押送著糧食,親往窯淮而去。
到窯淮之後,李少峰先挨著查看了一下流民們食住情況,每到一家,噓寒問暖,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他知道,這時候隻要官府能給流民一點希望,流民就能堅強的活下去。之前,李少峰在窯淮的一個多月裏與一些流民深有接觸,當他們問聽李縣令駕臨窯淮,趕緊聚眾尋找李少峰,一則是想感謝縣令大人的收留之恩,二則是感謝縣令大人的活命之恩,三則是想這位活菩薩的縣令能不能再接濟接濟他們。當李少峰還在蘇老漢的家與蘇老漢交談的時候,一幫流民蜂擁而至。
“你們這是要幹什麽?縣令大人在裏麵,你們是想圍攻縣令大人嗎?你們這些人還有沒有王法?”王大力已經見慣了流民鬧事,他以為這些流明是來鬧事的,站在人群前厲聲嗬斥道。一幫子衙役趕緊在蘇老漢的家裏布成一圈,將李少峰牢牢的圈在裏麵。
“王大力,不用這樣,你們太小心了,他們是不會傷害我的,都退下吧,讓他們有什麽事過來說。”李少峰說道。
“大人!”王大力還想說什麽,被李少峰打斷了。“不要多說了,都退下。”“鄉親們,你們先退出院子裏,我們在院子外邊說吧。這裏地方狹窄,容不下太多人,我看門外邊還有許多的人,我出去一起見見大家,好不好?”
李少峰說完,一群人嘩啦啦向蘇老漢家的院子外邊退去。
“我說了吧,你現在信不信?”李少峰望著王大力說道。“別站著了,一起去外邊。”
“鄉親們,你們最近生活怎麽樣?有沒有什麽困難?說出來,我們一起想辦法。”李少峰說道。
一個為首的老漢說道:“鄉親們,我們一起給大人磕個頭,要不是大人收留我們,給我們蓋房子,給我們吃的,我們恐怕早就餓死、凍死了,來,大家一起給大人磕個頭。“說著,老腿一彎,撲通一下就跪了下去,後麵的眾人也跟著這個老漢跪了下去。
“鄉親們,快點起來,不要跪了,這都是本縣應該做的,我們這些人食朝廷俸祿,就是要讓老百姓好好地活下去,都起來,快點起來。”看著眾人沒有起來的意思,李少峰快步走向為首的老漢,說道:“老人家,趕緊起來,你這不是這我的壽嗎?”
“大人,你就讓大家跪著給你磕幾個頭,我們這些人幫不了您什麽忙,盡給您添麻煩了,這一拜,你受得。”說著,把李少峰的攙扶的手輕輕的挪開,又帶頭磕了一個頭。眾人見他磕了一個頭,也跟著再次磕了一個。三磕頭之後,老漢站了起來,眾人也跟著站了起來。“縣令大人,您是我們的再生父母,有了您,我們才有了這棲身之所。我們眾人在前麵的大槐樹下給您造了個生祠,您要是有空,還望撥冗前往一觀。”
“我的個乖乖,我王大力在房陵縣還沒有聽過有人享受過生祠,您可是第一個啊!”王大力說道。
李少峰對建生祠不甚了解,這還是第一次聽說,心裏感覺挺雷的。低聲問王大力道:“這個建生祠有什麽名堂?我還沒聽過給活人建祭祠的,這不是詛咒活人死嗎?”
“大人,建生祠是好事,好多人想有個生祠還得不到呢。他們這是希望您年壽綿延啊,咋們趕緊去看看。”王大力說道。
“還有這個講究啊!看來是我孤陋寡聞了。”李少峰說道。說完,對著老漢說道:“先不急,我有一件事要向大家宣布,等這件事說完了,我們再去看看不遲。”
李少峰麵向眾人說道:“鄉親們,你們可能發現了,本官今天來的時候,還帶來了幾輛大車,就是前麵的那幾輛,車上都是糧食,待會兒,我計議一下之後,再給你們發下去。以後每個月,我還會給你們送糧食過來,一直到明年春天播種的時候。這幾天,我會安排人為你們每家每戶丈量土地,讓你們春天有播種的土地。大家放心,播種所需要的種子,本官也會免費提供給你們的。至於春播之後,大家可能就要出來勞動,才能換取糧食了。本官計劃明年春播之後將全縣所有的河道進行加寬加固,同時,對縣內的道路要進行整修,希望每家每戶都能出勞力來勞作。到時候,糧食每天一兌現,保證每個勞力一天所獲的糧食足夠一家三口吃食。另外,對於一些沒有勞力的孤寡老幼之戶,本官依然會發給足夠的糧食,保證老人安享晚年,幼兒安度童年。也希望你們能對一些無人照顧的孤寡老幼予以關照,本官先在這裏謝謝你們了。”說著,腰身彎曲,給一幫流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縣令大人這樣待我們,真是我們八輩子修來的福分,大夥兒,我們是不是應該給縣令大人再磕個頭呢?”前麵帶頭的那個老漢說道。
李少峰趕緊製止,說道:“大家不必了,不要再磕頭了,我們去前邊再重新找個更加寬闊的地方,趕緊計議一下,把糧食給大家發下去才是正事。”
“大人,前麵的大槐樹下正是最開闊的地方,我們去哪兒吧?”為首的那個老漢說道。
“好,那這就走。”李少峰說道。
為首的老漢看見李少峰步伐開始移動,趕緊走上前,指著前麵說道:“大人,就在前麵,小老兒這就在前麵給您引路。”
李少峰今天初見這位老漢,從他的談吐,明顯感覺到這位老漢不是一般人,遂邊走邊問道:“老人家,不知道您今年貴庚啊?”
“小老兒叫童修文,到今年,已經虛活五十七年了。”為首的那個老漢說道。
“哦,原來是童老叔。我看你談吐不俗,定是詩書禮儀之家了?”李少峰說道。
“什麽詩書禮儀,又不能當飯吃,最後還不是被迫流落。”童修文老人說道。
“詩書禮儀是不能當飯吃,但是卻比吃飯還要重要。我有一個想法,想在這裏建一所孩子們可以讀書的學堂,讓孩子們可以在裏麵安心的讀書識字明理。不知老人家意下如何?”
到窯淮之後,李少峰先挨著查看了一下流民們食住情況,每到一家,噓寒問暖,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他知道,這時候隻要官府能給流民一點希望,流民就能堅強的活下去。之前,李少峰在窯淮的一個多月裏與一些流民深有接觸,當他們問聽李縣令駕臨窯淮,趕緊聚眾尋找李少峰,一則是想感謝縣令大人的收留之恩,二則是感謝縣令大人的活命之恩,三則是想這位活菩薩的縣令能不能再接濟接濟他們。當李少峰還在蘇老漢的家與蘇老漢交談的時候,一幫流民蜂擁而至。
“你們這是要幹什麽?縣令大人在裏麵,你們是想圍攻縣令大人嗎?你們這些人還有沒有王法?”王大力已經見慣了流民鬧事,他以為這些流明是來鬧事的,站在人群前厲聲嗬斥道。一幫子衙役趕緊在蘇老漢的家裏布成一圈,將李少峰牢牢的圈在裏麵。
“王大力,不用這樣,你們太小心了,他們是不會傷害我的,都退下吧,讓他們有什麽事過來說。”李少峰說道。
“大人!”王大力還想說什麽,被李少峰打斷了。“不要多說了,都退下。”“鄉親們,你們先退出院子裏,我們在院子外邊說吧。這裏地方狹窄,容不下太多人,我看門外邊還有許多的人,我出去一起見見大家,好不好?”
李少峰說完,一群人嘩啦啦向蘇老漢家的院子外邊退去。
“我說了吧,你現在信不信?”李少峰望著王大力說道。“別站著了,一起去外邊。”
“鄉親們,你們最近生活怎麽樣?有沒有什麽困難?說出來,我們一起想辦法。”李少峰說道。
一個為首的老漢說道:“鄉親們,我們一起給大人磕個頭,要不是大人收留我們,給我們蓋房子,給我們吃的,我們恐怕早就餓死、凍死了,來,大家一起給大人磕個頭。“說著,老腿一彎,撲通一下就跪了下去,後麵的眾人也跟著這個老漢跪了下去。
“鄉親們,快點起來,不要跪了,這都是本縣應該做的,我們這些人食朝廷俸祿,就是要讓老百姓好好地活下去,都起來,快點起來。”看著眾人沒有起來的意思,李少峰快步走向為首的老漢,說道:“老人家,趕緊起來,你這不是這我的壽嗎?”
“大人,你就讓大家跪著給你磕幾個頭,我們這些人幫不了您什麽忙,盡給您添麻煩了,這一拜,你受得。”說著,把李少峰的攙扶的手輕輕的挪開,又帶頭磕了一個頭。眾人見他磕了一個頭,也跟著再次磕了一個。三磕頭之後,老漢站了起來,眾人也跟著站了起來。“縣令大人,您是我們的再生父母,有了您,我們才有了這棲身之所。我們眾人在前麵的大槐樹下給您造了個生祠,您要是有空,還望撥冗前往一觀。”
“我的個乖乖,我王大力在房陵縣還沒有聽過有人享受過生祠,您可是第一個啊!”王大力說道。
李少峰對建生祠不甚了解,這還是第一次聽說,心裏感覺挺雷的。低聲問王大力道:“這個建生祠有什麽名堂?我還沒聽過給活人建祭祠的,這不是詛咒活人死嗎?”
“大人,建生祠是好事,好多人想有個生祠還得不到呢。他們這是希望您年壽綿延啊,咋們趕緊去看看。”王大力說道。
“還有這個講究啊!看來是我孤陋寡聞了。”李少峰說道。說完,對著老漢說道:“先不急,我有一件事要向大家宣布,等這件事說完了,我們再去看看不遲。”
李少峰麵向眾人說道:“鄉親們,你們可能發現了,本官今天來的時候,還帶來了幾輛大車,就是前麵的那幾輛,車上都是糧食,待會兒,我計議一下之後,再給你們發下去。以後每個月,我還會給你們送糧食過來,一直到明年春天播種的時候。這幾天,我會安排人為你們每家每戶丈量土地,讓你們春天有播種的土地。大家放心,播種所需要的種子,本官也會免費提供給你們的。至於春播之後,大家可能就要出來勞動,才能換取糧食了。本官計劃明年春播之後將全縣所有的河道進行加寬加固,同時,對縣內的道路要進行整修,希望每家每戶都能出勞力來勞作。到時候,糧食每天一兌現,保證每個勞力一天所獲的糧食足夠一家三口吃食。另外,對於一些沒有勞力的孤寡老幼之戶,本官依然會發給足夠的糧食,保證老人安享晚年,幼兒安度童年。也希望你們能對一些無人照顧的孤寡老幼予以關照,本官先在這裏謝謝你們了。”說著,腰身彎曲,給一幫流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縣令大人這樣待我們,真是我們八輩子修來的福分,大夥兒,我們是不是應該給縣令大人再磕個頭呢?”前麵帶頭的那個老漢說道。
李少峰趕緊製止,說道:“大家不必了,不要再磕頭了,我們去前邊再重新找個更加寬闊的地方,趕緊計議一下,把糧食給大家發下去才是正事。”
“大人,前麵的大槐樹下正是最開闊的地方,我們去哪兒吧?”為首的那個老漢說道。
“好,那這就走。”李少峰說道。
為首的老漢看見李少峰步伐開始移動,趕緊走上前,指著前麵說道:“大人,就在前麵,小老兒這就在前麵給您引路。”
李少峰今天初見這位老漢,從他的談吐,明顯感覺到這位老漢不是一般人,遂邊走邊問道:“老人家,不知道您今年貴庚啊?”
“小老兒叫童修文,到今年,已經虛活五十七年了。”為首的那個老漢說道。
“哦,原來是童老叔。我看你談吐不俗,定是詩書禮儀之家了?”李少峰說道。
“什麽詩書禮儀,又不能當飯吃,最後還不是被迫流落。”童修文老人說道。
“詩書禮儀是不能當飯吃,但是卻比吃飯還要重要。我有一個想法,想在這裏建一所孩子們可以讀書的學堂,讓孩子們可以在裏麵安心的讀書識字明理。不知老人家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