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知道。”朱瞻基打起精神,很是自信的點了點頭。</p>
“那你有沒有發現什麽特點?”看著自信的弟弟,朱瞻垶的臉上滿是嚴肅,沒有任何玩世不恭的表情。</p>
這和以前的他很是不像,朱瞻基有些發懵。</p>
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的哥哥是個悶葫蘆,整天整天的待在書房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每天的生活就是讀書。</p>
但在兩年前,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哥哥變了,知識雖然算不上是淵博但也遠超同齡人,然後他看著備受父親誇讚的哥哥,他感覺自己受到了刺激。</p>
自那之後,他變成了他哥哥的模樣,每天都沉浸在書籍的海洋裏,而他的哥哥卻宛如變了一個人一樣。</p>
變得跳脫,變得活力四射,變得玩世不恭。</p>
但唯獨,他沒見過今天的這個樣子。</p>
“其實,王朝的命運大體都是相似的。”沒有等自己弟弟的回答,朱瞻垶好似自顧自的說了起來。</p>
“每個王朝的軌跡大約都是從建立開始到興盛,再到衰敗,最後滅亡。”</p>
“這其中也有一些王朝會在中期重新發力,比如漢宣帝的時候,我們將這種情況稱之為一個王朝的中興。”</p>
“其實一個王朝的中興是很難的,縱觀曆史,真正能夠被承認為中興的也就隻有少康中興、昭宣中興和光武中興這三個而已。”</p>
“按理來說,既然已經建立起來了,那麽就順著製度走下去便好了,為什麽每個王朝都會走向衰敗呢?”</p>
“因為人心的變化和製度的腐朽。”朱瞻基很有自信的回答道。</p>
“王朝建立的時候雖然是最難的,但人心也是最齊的,但等到王朝建立之後,有些人就開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奮鬥,甚至枉顧朝廷的利益。”</p>
“還有製度,製度不可能是亙古不變的,即便是同一個王朝也是一樣,比如唐朝就曾經實行過租庸調製和兩稅法前後兩種稅收政策。”</p>
</p>
“沒錯。”朱瞻垶點了點頭,看向弟弟的目光中帶著讚許。</p>
這讓朱瞻基大受鼓舞,但沒等他高興起來,他的哥哥就給他澆了一盆冷水。</p>
“但是不全麵。”</p>
“瞻基,在我看來,你其實要更像爹一些,我不行,我的性格和爹相差很遠。”</p>
“就拿爺爺北征這件事來說吧,爹他曾經極力阻止過爺爺,不僅是因為北征會耗費大量的錢財,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大明財政雪上加霜,也有性格的原因。”</p>
“爹這一生為之奮鬥的是讓天下萬民過上好日子,如果說的難聽一點,這和趙宋的路子有些像,就是先富國強民,再打對外戰爭。”</p>
“你也別著急。”看著自己弟弟想要開口,朱瞻垶擺手製止了他。</p>
“不是說爹想的這條路就不對,相反,我認為這很對,但爺爺也沒有錯。”</p>
“爺爺想的是先把外敵都打疼了打怕了,讓他們不敢再對我們大明有任何覬覦之心,到時候再去富國強民。”</p>
“而爹想的正好相反,但卻是殊途同歸。”</p>
“但是,你知道我為什麽支持爺爺,甚至是偷著跟爺爺去了草原嗎?”</p>
朱瞻基聞言抬起頭,一臉的迷茫,但也多少有點兒明悟。</p>
“哥,你是覺得爹的想法萬一失敗了那就是又一次的……”說到一半,朱瞻基沒有再說下去。</p>
那個詞他不想說出口。</p>
但是,朱瞻垶卻接了他的話說了下去。</p>
“靖康之恥,是嗎?”</p>
朱瞻基麵色赧然,似乎是為自己這種想法而覺得不好意思。</p>
“其實倒也不至於。”朱瞻垶笑了笑,表情很是輕鬆。</p>
“咱大明的文人還是有風骨的,最起碼現在是,再加上我們大明也輕賦稅,所以一時半會兒的到不了那個程度。”</p>
“不過,若是時間長了,瓦剌和韃靼壯大了,甚至是跟朵顏三衛攪和在一起了,那麽我們大明被壓在長城以內是遲早的事情。”</p>
“所以哥你才要跟著爺爺去北征嗎?”朱瞻基似懂非懂的看著他的哥哥。</p>
“也不盡然。”朱瞻垶搖了搖頭。</p>
“其實爺爺的想法也不完全對。”</p>
這話若是讓旁人聽去了,那可能少不了一陣腥風血雨了,但此刻四下無人,就算是老爺子的人聽去了也沒什麽。</p>
“爺爺心氣兒很高,他想的是他自己把這一切都扛下來,想把三代人的事情在他這一代都做完了,但殊不知正是因為這種想法才是最大的錯誤。”</p>
“啊?”朱瞻基驚訝出聲,臉上滿是不理解。</p>
“這怎麽還錯了呢?”</p>
“因為啊,一個王朝可以不打仗,但卻不能不會打仗。”朱瞻垶笑了笑,朝著乾清宮的方向看了過去。</p>
“若是爺爺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那我們就沒有事情做了,就成了隻能理政不能打仗的朱家人,就成了籠子裏的家雀兒。”</p>
“但草原遼闊,我們不可能滅掉所有的草原人,他們遲早有一天會卷土重來的,到時候我們朱家就真的完了。”</p>
“所以,大哥你是想做一個……”朱瞻基的話說到一半卡殼了,似乎是不知道該用什麽詞去形容。</p>
“沒錯。”朱瞻垶點了點頭,他明白自己弟弟的意思。</p>
“我不想做一個籠中雀,最起碼也得能在我大明遭遇外敵入侵的時候拿起爺爺留下來的馬刀。”</p>
“但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p>
朱瞻基的臉上又浮現出了迷茫之色。</p>
他還太小,也不是嫡長孫,所以很多的事情他都不像是曆史上的那個他一樣經曆過。</p>
“爹想讓大明的百姓都富起來,最起碼也得吃飽飯,但是他似乎忘了,邊關的百姓也是我們大明的百姓。”</p>
“邊關總是需要人去的,倘若邊關的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我們還是要從別的地方調集百姓去邊關,因為邊關離不了將士,也離不了百姓。”</p>
“可他們給我們大明繳納賦稅,在遭遇劫掠的時候我們卻為了所謂的國富民強而不去替他們報仇,那時間長了,有誰還會相信我們朱家人?”</p>
朱瞻基的臉上終於是浮現了了然的神色。</p>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的天下,若是失去了民心,那也就是失去了天下。</p>
“那你有沒有發現什麽特點?”看著自信的弟弟,朱瞻垶的臉上滿是嚴肅,沒有任何玩世不恭的表情。</p>
這和以前的他很是不像,朱瞻基有些發懵。</p>
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的哥哥是個悶葫蘆,整天整天的待在書房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每天的生活就是讀書。</p>
但在兩年前,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哥哥變了,知識雖然算不上是淵博但也遠超同齡人,然後他看著備受父親誇讚的哥哥,他感覺自己受到了刺激。</p>
自那之後,他變成了他哥哥的模樣,每天都沉浸在書籍的海洋裏,而他的哥哥卻宛如變了一個人一樣。</p>
變得跳脫,變得活力四射,變得玩世不恭。</p>
但唯獨,他沒見過今天的這個樣子。</p>
“其實,王朝的命運大體都是相似的。”沒有等自己弟弟的回答,朱瞻垶好似自顧自的說了起來。</p>
“每個王朝的軌跡大約都是從建立開始到興盛,再到衰敗,最後滅亡。”</p>
“這其中也有一些王朝會在中期重新發力,比如漢宣帝的時候,我們將這種情況稱之為一個王朝的中興。”</p>
“其實一個王朝的中興是很難的,縱觀曆史,真正能夠被承認為中興的也就隻有少康中興、昭宣中興和光武中興這三個而已。”</p>
“按理來說,既然已經建立起來了,那麽就順著製度走下去便好了,為什麽每個王朝都會走向衰敗呢?”</p>
“因為人心的變化和製度的腐朽。”朱瞻基很有自信的回答道。</p>
“王朝建立的時候雖然是最難的,但人心也是最齊的,但等到王朝建立之後,有些人就開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奮鬥,甚至枉顧朝廷的利益。”</p>
“還有製度,製度不可能是亙古不變的,即便是同一個王朝也是一樣,比如唐朝就曾經實行過租庸調製和兩稅法前後兩種稅收政策。”</p>
</p>
“沒錯。”朱瞻垶點了點頭,看向弟弟的目光中帶著讚許。</p>
這讓朱瞻基大受鼓舞,但沒等他高興起來,他的哥哥就給他澆了一盆冷水。</p>
“但是不全麵。”</p>
“瞻基,在我看來,你其實要更像爹一些,我不行,我的性格和爹相差很遠。”</p>
“就拿爺爺北征這件事來說吧,爹他曾經極力阻止過爺爺,不僅是因為北征會耗費大量的錢財,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大明財政雪上加霜,也有性格的原因。”</p>
“爹這一生為之奮鬥的是讓天下萬民過上好日子,如果說的難聽一點,這和趙宋的路子有些像,就是先富國強民,再打對外戰爭。”</p>
“你也別著急。”看著自己弟弟想要開口,朱瞻垶擺手製止了他。</p>
“不是說爹想的這條路就不對,相反,我認為這很對,但爺爺也沒有錯。”</p>
“爺爺想的是先把外敵都打疼了打怕了,讓他們不敢再對我們大明有任何覬覦之心,到時候再去富國強民。”</p>
“而爹想的正好相反,但卻是殊途同歸。”</p>
“但是,你知道我為什麽支持爺爺,甚至是偷著跟爺爺去了草原嗎?”</p>
朱瞻基聞言抬起頭,一臉的迷茫,但也多少有點兒明悟。</p>
“哥,你是覺得爹的想法萬一失敗了那就是又一次的……”說到一半,朱瞻基沒有再說下去。</p>
那個詞他不想說出口。</p>
但是,朱瞻垶卻接了他的話說了下去。</p>
“靖康之恥,是嗎?”</p>
朱瞻基麵色赧然,似乎是為自己這種想法而覺得不好意思。</p>
“其實倒也不至於。”朱瞻垶笑了笑,表情很是輕鬆。</p>
“咱大明的文人還是有風骨的,最起碼現在是,再加上我們大明也輕賦稅,所以一時半會兒的到不了那個程度。”</p>
“不過,若是時間長了,瓦剌和韃靼壯大了,甚至是跟朵顏三衛攪和在一起了,那麽我們大明被壓在長城以內是遲早的事情。”</p>
“所以哥你才要跟著爺爺去北征嗎?”朱瞻基似懂非懂的看著他的哥哥。</p>
“也不盡然。”朱瞻垶搖了搖頭。</p>
“其實爺爺的想法也不完全對。”</p>
這話若是讓旁人聽去了,那可能少不了一陣腥風血雨了,但此刻四下無人,就算是老爺子的人聽去了也沒什麽。</p>
“爺爺心氣兒很高,他想的是他自己把這一切都扛下來,想把三代人的事情在他這一代都做完了,但殊不知正是因為這種想法才是最大的錯誤。”</p>
“啊?”朱瞻基驚訝出聲,臉上滿是不理解。</p>
“這怎麽還錯了呢?”</p>
“因為啊,一個王朝可以不打仗,但卻不能不會打仗。”朱瞻垶笑了笑,朝著乾清宮的方向看了過去。</p>
“若是爺爺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那我們就沒有事情做了,就成了隻能理政不能打仗的朱家人,就成了籠子裏的家雀兒。”</p>
“但草原遼闊,我們不可能滅掉所有的草原人,他們遲早有一天會卷土重來的,到時候我們朱家就真的完了。”</p>
“所以,大哥你是想做一個……”朱瞻基的話說到一半卡殼了,似乎是不知道該用什麽詞去形容。</p>
“沒錯。”朱瞻垶點了點頭,他明白自己弟弟的意思。</p>
“我不想做一個籠中雀,最起碼也得能在我大明遭遇外敵入侵的時候拿起爺爺留下來的馬刀。”</p>
“但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p>
朱瞻基的臉上又浮現出了迷茫之色。</p>
他還太小,也不是嫡長孫,所以很多的事情他都不像是曆史上的那個他一樣經曆過。</p>
“爹想讓大明的百姓都富起來,最起碼也得吃飽飯,但是他似乎忘了,邊關的百姓也是我們大明的百姓。”</p>
“邊關總是需要人去的,倘若邊關的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我們還是要從別的地方調集百姓去邊關,因為邊關離不了將士,也離不了百姓。”</p>
“可他們給我們大明繳納賦稅,在遭遇劫掠的時候我們卻為了所謂的國富民強而不去替他們報仇,那時間長了,有誰還會相信我們朱家人?”</p>
朱瞻基的臉上終於是浮現了了然的神色。</p>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的天下,若是失去了民心,那也就是失去了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