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重大,孫兒怎麽敢口出狂言?”朱瞻垶自然知道此刻的老爺子最想要聽到的是什麽話。</p>
這並不是妄言,而是他考慮了幾個月之後才得出來的答桉。</p>
談起種花家成立之後的成長史,紅薯無疑是在吃這個問題上占了很大的篇幅。</p>
前世朱瞻垶曾今聽村裏的老一輩說過那段時期,那時候真的就是紅薯救了種花家千百萬的人民。</p>
後世紅薯的產量極高能達到五千到七千斤,土豆的產量還要更高一些,輕鬆過萬。</p>
但那都是經過後世科研改良之後的品種,還有農藥化肥的輔助,以及眾多農用器械的深耕細作,想要在明朝這個時期達到後世的產量,那無異於是天方夜譚。</p>
但朱瞻垶知道,傳統土豆的產量就能夠達到三千到四千斤,就算是刨除了農藥化肥和農業器械的作用,給個一千斤應該是不算過分的。</p>
而且這個時代也不是沒有肥料,要知道,光是應天府內收夜香的就有大大小小十幾家,這些人甚至經常為了收夜香打起來。</p>
“爺爺,就算是您不相信孫兒,也得相信那位吧?”朱瞻垶看著老爺子仍舊沉浸在震驚之中回不過神來,不由得笑著指了指自己的腦袋。</p>
“相信!相信!爺爺相信!”朱棣回過神來,一臉狂喜的看著自家大孫子,宛如是看著一塊寶。</p>
此時,朱棣的腦海中又想起了那句他爹在夢裏說的話:傳世之孫,永世其昌!</p>
“爺爺,您就放心吧。”朱瞻垶笑著站起身走到了老爺子的背後,開始給老爺子理著氣。</p>
“隻要鄭和能夠順利的將東西帶回來,那孫兒保證之前說的都是真的,就算是考慮到橘生淮北的問題,但想要達到稻麥產量的兩倍是輕輕鬆鬆的。”</p>
在這個問題上朱瞻垶從來就沒有懷疑過。</p>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明朝的人口自建立時的六千餘萬增長到萬曆年間的一億六千萬,這裏麵有一個人的功勞。</p>
這個人就是紅薯之父,陳振龍。</p>
陳振龍本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名普通士子,但因為屢試不第,再加上當時家鄉貧苦又有天災侵擾,陳振龍不得不棄儒從商,跟著船隊出海經商。</p>
當時的陳振龍在菲律賓等地見到了紅薯,聯想到家鄉因為天災而吃不上飯的百姓,就想著把紅薯引進到大明栽種。</p>
但那個時候,西方已經開始了大航海時代,當時的菲律賓已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了,那時候的西班牙政府嚴禁將紅薯出口,一經發現就要被處死!</p>
陳振龍冒著身死的風險,將一株紅薯藤編進了船繩之中,這才將其帶回了大明。</p>
紅薯對於中原來說絕對是救世之糧,中原的人口在經曆了小冰河時期後還能在清朝重新增長到四億,這裏麵有朝廷治理的功勞,但紅薯的功勞也是不容埋沒的。</p>
是的,朱瞻垶很不喜歡滿清,但他依舊不得不承認,有些措施人家滿清做的的確是比明朝好。</p>
就算是他,不也一樣抄用了雍正的“即時替補”嗎?這還不止,後續“攤丁入畝”他也一樣得抄用。</p>
朱棣看著一臉自信的大孫子,感慨萬千,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麽。</p>
“爺爺,鄭和能不能成功尚且是未知數,咱們不能將希望都放在他一個人的身上。”</p>
朱瞻垶見狀趕忙拿過了小湖塗拿上來的那本書,翻開給朱棣看。</p>
“您看,那裏雖然是孕育出了高產的糧食,但也同樣孕育出了中原所不具備的猛獸。”</p>
在這本書上,朱瞻垶把他能想到的威脅都寫了進入,大到黑凱門鱷和森蚺這樣的獵食者,小到了子彈蟻、箭毒蛙這種小卻致命的生物。</p>
而且,他從未想過將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p>
“爺爺,咱們不能光靠著鄭和自己,雖然孫兒也很相信他,但孫兒認為我們要做好第二手準備。”</p>
“你說!”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看向大孫子的眼神堅定且嚴肅。</p>
“隻要你說,爺爺都盡量滿足你!”</p>
“爺爺,我想要王景弘!”朱瞻垶見老爺子終於是送了口,大喜道。</p>
“王景弘?”朱棣稍稍愣了一下。</p>
世人皆知鄭和七下西洋,但卻極少有人知道王景弘也是明朝的大航海家,與鄭和七下西洋的功績相比,六次下西洋的王景弘也是值得為人稱頌的。</p>
而且,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卒於古裏之後,正是王景弘帶領船隊返回大明的。</p>
“你想要王景弘做什麽?”朱棣心下大約知道了大孫子想要做什麽,但還是開口問了起來。</p>
他知道大孫子想讓王景弘出海,而且還不是跟隨鄭和一起出海,而是率領一隻新的船隊去別的地方,但他並不知道大孫子想要讓王景弘去哪裏。</p>
“爺爺,這裏。”朱瞻垶在地圖上點了一下。</p>
依然還是南美洲。</p>
“爺爺,就算是鄭和此次下西洋是帶著任務去的,但他也一樣要沿途將此次來大明朝貢的使臣送回國去,這一來二去的太耽誤時間了。”</p>
“而且,同一支船隊的話影響也很大,所以孫兒想要讓王景弘率領一支小船隊,就隻為那些東西而去。”</p>
“嗯……有道理。”朱棣沉吟了許久,點頭認同了大孫子的話。</p>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好聖孫想的可不隻是這樣。</p>
朱瞻垶並不想讓王景弘隨著鄭和的船隊一同出發,在他的設想中,給王景弘的路線是與鄭和完全相反的。</p>
也就是說,鄭和是向西而行最後到達南美,這途中要經曆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很多國家,而且如果蘇尹士運河在這個時代被廢棄的話還需要繞開非洲。</p>
但王景弘不需要,從大明出發,一路向東,直達南美!</p>
就算考慮到太平洋太大,途中無法補給,也可以讓王景弘順著東亞板塊北上,通過白令海峽,然後順著北美洲南下。</p>
這樣的路途也並不近,但好處在於王景弘的團隊不需要過多的停留,而且還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p>
要知道,此時的美洲,可還是印第安人的天下。</p>
有些事情在後世是那些白人做的,雖然朱瞻垶也曾經對此感到很不齒,但現如今的他換了個身份,想法也不一樣了。</p>
</p>
這並不是妄言,而是他考慮了幾個月之後才得出來的答桉。</p>
談起種花家成立之後的成長史,紅薯無疑是在吃這個問題上占了很大的篇幅。</p>
前世朱瞻垶曾今聽村裏的老一輩說過那段時期,那時候真的就是紅薯救了種花家千百萬的人民。</p>
後世紅薯的產量極高能達到五千到七千斤,土豆的產量還要更高一些,輕鬆過萬。</p>
但那都是經過後世科研改良之後的品種,還有農藥化肥的輔助,以及眾多農用器械的深耕細作,想要在明朝這個時期達到後世的產量,那無異於是天方夜譚。</p>
但朱瞻垶知道,傳統土豆的產量就能夠達到三千到四千斤,就算是刨除了農藥化肥和農業器械的作用,給個一千斤應該是不算過分的。</p>
而且這個時代也不是沒有肥料,要知道,光是應天府內收夜香的就有大大小小十幾家,這些人甚至經常為了收夜香打起來。</p>
“爺爺,就算是您不相信孫兒,也得相信那位吧?”朱瞻垶看著老爺子仍舊沉浸在震驚之中回不過神來,不由得笑著指了指自己的腦袋。</p>
“相信!相信!爺爺相信!”朱棣回過神來,一臉狂喜的看著自家大孫子,宛如是看著一塊寶。</p>
此時,朱棣的腦海中又想起了那句他爹在夢裏說的話:傳世之孫,永世其昌!</p>
“爺爺,您就放心吧。”朱瞻垶笑著站起身走到了老爺子的背後,開始給老爺子理著氣。</p>
“隻要鄭和能夠順利的將東西帶回來,那孫兒保證之前說的都是真的,就算是考慮到橘生淮北的問題,但想要達到稻麥產量的兩倍是輕輕鬆鬆的。”</p>
在這個問題上朱瞻垶從來就沒有懷疑過。</p>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明朝的人口自建立時的六千餘萬增長到萬曆年間的一億六千萬,這裏麵有一個人的功勞。</p>
這個人就是紅薯之父,陳振龍。</p>
陳振龍本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名普通士子,但因為屢試不第,再加上當時家鄉貧苦又有天災侵擾,陳振龍不得不棄儒從商,跟著船隊出海經商。</p>
當時的陳振龍在菲律賓等地見到了紅薯,聯想到家鄉因為天災而吃不上飯的百姓,就想著把紅薯引進到大明栽種。</p>
但那個時候,西方已經開始了大航海時代,當時的菲律賓已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了,那時候的西班牙政府嚴禁將紅薯出口,一經發現就要被處死!</p>
陳振龍冒著身死的風險,將一株紅薯藤編進了船繩之中,這才將其帶回了大明。</p>
紅薯對於中原來說絕對是救世之糧,中原的人口在經曆了小冰河時期後還能在清朝重新增長到四億,這裏麵有朝廷治理的功勞,但紅薯的功勞也是不容埋沒的。</p>
是的,朱瞻垶很不喜歡滿清,但他依舊不得不承認,有些措施人家滿清做的的確是比明朝好。</p>
就算是他,不也一樣抄用了雍正的“即時替補”嗎?這還不止,後續“攤丁入畝”他也一樣得抄用。</p>
朱棣看著一臉自信的大孫子,感慨萬千,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麽。</p>
“爺爺,鄭和能不能成功尚且是未知數,咱們不能將希望都放在他一個人的身上。”</p>
朱瞻垶見狀趕忙拿過了小湖塗拿上來的那本書,翻開給朱棣看。</p>
“您看,那裏雖然是孕育出了高產的糧食,但也同樣孕育出了中原所不具備的猛獸。”</p>
在這本書上,朱瞻垶把他能想到的威脅都寫了進入,大到黑凱門鱷和森蚺這樣的獵食者,小到了子彈蟻、箭毒蛙這種小卻致命的生物。</p>
而且,他從未想過將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p>
“爺爺,咱們不能光靠著鄭和自己,雖然孫兒也很相信他,但孫兒認為我們要做好第二手準備。”</p>
“你說!”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看向大孫子的眼神堅定且嚴肅。</p>
“隻要你說,爺爺都盡量滿足你!”</p>
“爺爺,我想要王景弘!”朱瞻垶見老爺子終於是送了口,大喜道。</p>
“王景弘?”朱棣稍稍愣了一下。</p>
世人皆知鄭和七下西洋,但卻極少有人知道王景弘也是明朝的大航海家,與鄭和七下西洋的功績相比,六次下西洋的王景弘也是值得為人稱頌的。</p>
而且,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卒於古裏之後,正是王景弘帶領船隊返回大明的。</p>
“你想要王景弘做什麽?”朱棣心下大約知道了大孫子想要做什麽,但還是開口問了起來。</p>
他知道大孫子想讓王景弘出海,而且還不是跟隨鄭和一起出海,而是率領一隻新的船隊去別的地方,但他並不知道大孫子想要讓王景弘去哪裏。</p>
“爺爺,這裏。”朱瞻垶在地圖上點了一下。</p>
依然還是南美洲。</p>
“爺爺,就算是鄭和此次下西洋是帶著任務去的,但他也一樣要沿途將此次來大明朝貢的使臣送回國去,這一來二去的太耽誤時間了。”</p>
“而且,同一支船隊的話影響也很大,所以孫兒想要讓王景弘率領一支小船隊,就隻為那些東西而去。”</p>
“嗯……有道理。”朱棣沉吟了許久,點頭認同了大孫子的話。</p>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好聖孫想的可不隻是這樣。</p>
朱瞻垶並不想讓王景弘隨著鄭和的船隊一同出發,在他的設想中,給王景弘的路線是與鄭和完全相反的。</p>
也就是說,鄭和是向西而行最後到達南美,這途中要經曆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很多國家,而且如果蘇尹士運河在這個時代被廢棄的話還需要繞開非洲。</p>
但王景弘不需要,從大明出發,一路向東,直達南美!</p>
就算考慮到太平洋太大,途中無法補給,也可以讓王景弘順著東亞板塊北上,通過白令海峽,然後順著北美洲南下。</p>
這樣的路途也並不近,但好處在於王景弘的團隊不需要過多的停留,而且還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p>
要知道,此時的美洲,可還是印第安人的天下。</p>
有些事情在後世是那些白人做的,雖然朱瞻垶也曾經對此感到很不齒,但現如今的他換了個身份,想法也不一樣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