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明初的文官多少還是有些血性的,最起碼不至於像趙宋那樣。</p>
在得知倭寇再次寇邊並且還在嘉興府一代登陸的消息,滿朝上下皆是無比的憤怒,不隻是武官,就連文臣都有些忍不住了。</p>
不過當知道此次帶隊的將會是朱瞻垶這個皇太孫之後,朝堂上一時之間就安靜了下來。</p>
其實從心底裏來說,朱瞻垶此次率軍前去剿滅寇邊的倭寇這事兒是不管文臣還是武將都想要看到的。</p>
對於武將來說,皇太孫好武那是最好的事情了,這段時間太子爺時不時地就監國,哪怕是皇上在應天府呆著也經常會把很多的事情都推給太子爺。</p>
但太子爺一向都是跟文官比較親近,而且還在無形之中有意無意的疏遠他們武將,雖然他們也知道這是避嫌,是讓皇上安心,但他們還是覺得有些憋屈。</p>
現如今皇太孫好武,而且還是經過正兒八經冊封的皇太孫,不僅在北征之中大放異彩,還用什麽考成法和替補法治得那些個文官沒脾氣,這是武將們最想要看到的。</p>
而對於文臣來說,這也是好事兒。</p>
他們一向都是跟太子爺親近的,前兩年因為漢王的關係他們沒少覺得憋屈,因為皇上經常表現出看好漢王的意思,這就讓他們多少覺得有些忐忑難安。</p>
但現在不一樣了,皇太孫可是太子爺的嫡長子,現在經過了正兒八經的冊封,那就證明太子爺的地位愈發的穩固了,這對於他們這種親近太子爺的文官集團自然就是好事兒了。</p>
什麽?皇太孫繼位之後?那得多久之後了?</p>
這些個文官可沒有上帝視角,不知道朱高熾在曆史上的命運和生卒年月,他們隻知道太子爺才剛過而立之年,還有很多的時間呢。</p>
不過這話也沒錯,就算是讓朱瞻垶來看,他也認為自家老爹還有很多年頭好活呢。</p>
有了老爺子的施壓,朱瞻垶覺得自家老爹在飲食這方麵是絕對不會有什麽問題了,等以後再給老爺子吹吹耳邊風,讓老爹去鍛煉鍛煉,或許就能讓老爹多活兩年。</p>
扯遠了。</p>
文臣武將雖然都沒有發話,但這也在另一方麵說明了這件事情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p>
畢竟,雖然沒有人支持,但也沒有人反對不是?</p>
在這種誰都不說話的時候,那拍板做決定的自然就是皇帝了。</p>
於是,三日之後,朱瞻垶帶著柳升以及鄭亨,再加上兩萬五軍營將士、一萬神機營將士以及火銃一千把、大將軍炮三門,於應天府外上新河口出發。</p>
對於一個剿滅不足三百人的倭奴任務,這個陣仗無疑是太過豪華了,但朱瞻垶要做的卻並不止於此。</p>
浙江沿海一直抽調備倭軍賑災總不是個事兒,還是需要人手的。</p>
“這不是你第一次帶兵了,雖然你在北征之時的帶兵多多少少有些兒戲的意思,但也是立下大功的。”</p>
碼頭上,朱棣難得的穿上了一身冕服,嚴肅的叮囑著大孫子朱瞻垶。</p>
“你在北征中取得過首功,將士們是服你的,但這也不代表著你就可以肆意妄為,打仗不是兒戲,要多聽聽其他將領的意思。”</p>
“倭奴騷擾我大明沿海已經有些年頭了,爺爺不指望你能一次性解決倭寇的隱患,這不現實,但最起碼,爺爺希望你能在短時間內震住他們。”</p>
“孫兒,定然不負皇爺爺所托!”朱瞻垶身著一身有些不太合身的鎧甲,一臉的肅穆。</p>
“好了,時間不早了,登船吧。”</p>
看著大孫子的樣子,朱棣的心中多少有些欣慰,擺了擺手示意大孫子該啟程了。</p>
朱瞻垶聞言走到了父母的麵前,單膝跪地行了個禮,然後就拖著弟弟轉身登上了船。</p>
此行,真的算不上是什麽打仗。</p>
在三萬兵力下,不足三百人的倭奴根本就是不堪一擊的,就算朱瞻垶再怎麽不懂再怎麽胡鬧,在一百比一的情況下要是還輸了,那他也就沒臉活著了。</p>
要知道,土木堡戰神雖然號稱是帶了五十萬大軍,但實際上也就二十萬人,就算是引用《否泰錄》中的記載,也就是也先是帶了兩萬騎兵擊潰了土木堡戰神率領的二十萬大軍,那也隻是十比一罷了。</p>
朱瞻垶看過不少的兵書,雖然隻能說是紙上談兵,但他卻不是那個聽信太監讒言而忽略武將勸諫的土木堡戰神。</p>
更何況,此行還征用了鄭和下西洋所用的一些船隻。</p>
福船雖然沒有,但也足夠了。</p>
“感覺怎麽樣?”站在船頭上,看著岸邊送行人的身影變得越來越微不可見,朱瞻垶朝著自己的弟弟發問。</p>
“有些奇怪,但又說不上是不好的感覺。”朱瞻基如實的回答了自己哥哥的問題。</p>
</p>
“哥,當初你跟隨爺爺出征,也是這種感覺嗎?”</p>
“那可不一樣。”朱瞻垶微微笑了笑,轉身背靠著船舷。</p>
“當初我是躲進放置輜重的箱子裏才混上了船的,而且爺爺早就知道我混上了船,在船隊離開應天港口之後就讓人將我藏身的箱子抬到了他老人家麵前。”</p>
“所以,我其實是在爺爺的注視下混進了北征的隊伍裏,當時被當麵揭穿,我光顧著尷尬了,哪還有什麽別的感覺。”</p>
“這樣嗎?”這件事朱瞻垶可沒跟別人說起過,其他的將士自然也不會嚼舌根子,所以對於朱瞻基來說很是新奇。</p>
“是啊,當時沒什麽感覺,要說有,那也是長時間坐船的不適應罷了,要知道從應天到順天的距離可是不短,就算是走水路也得半個多月。”</p>
朱瞻垶看著微有風浪的長江水麵,有一種回憶的感覺湧上心頭。</p>
“這次有些不太一樣,雖然隻是麵對幾百人的倭奴,但也算是哥哥自己帶兵了。”</p>
“瞻基,不光是我,你也要多學,這也是我帶上你的原因。”</p>
“我不想我們變成爹和二叔那樣,我希望我們兄弟倆,也包括瞻墉,都把心思放在大明的壯大上。”</p>
“就如同漢時陳湯說的那樣,讓大明在我們這一代真正的做到威震天下。”</p>
說到這裏,朱瞻垶的眼神微微有些迷離。</p>
“讓所有人都知道,明犯大明天威者,雖遠必誅!”</p>
在得知倭寇再次寇邊並且還在嘉興府一代登陸的消息,滿朝上下皆是無比的憤怒,不隻是武官,就連文臣都有些忍不住了。</p>
不過當知道此次帶隊的將會是朱瞻垶這個皇太孫之後,朝堂上一時之間就安靜了下來。</p>
其實從心底裏來說,朱瞻垶此次率軍前去剿滅寇邊的倭寇這事兒是不管文臣還是武將都想要看到的。</p>
對於武將來說,皇太孫好武那是最好的事情了,這段時間太子爺時不時地就監國,哪怕是皇上在應天府呆著也經常會把很多的事情都推給太子爺。</p>
但太子爺一向都是跟文官比較親近,而且還在無形之中有意無意的疏遠他們武將,雖然他們也知道這是避嫌,是讓皇上安心,但他們還是覺得有些憋屈。</p>
現如今皇太孫好武,而且還是經過正兒八經冊封的皇太孫,不僅在北征之中大放異彩,還用什麽考成法和替補法治得那些個文官沒脾氣,這是武將們最想要看到的。</p>
而對於文臣來說,這也是好事兒。</p>
他們一向都是跟太子爺親近的,前兩年因為漢王的關係他們沒少覺得憋屈,因為皇上經常表現出看好漢王的意思,這就讓他們多少覺得有些忐忑難安。</p>
但現在不一樣了,皇太孫可是太子爺的嫡長子,現在經過了正兒八經的冊封,那就證明太子爺的地位愈發的穩固了,這對於他們這種親近太子爺的文官集團自然就是好事兒了。</p>
什麽?皇太孫繼位之後?那得多久之後了?</p>
這些個文官可沒有上帝視角,不知道朱高熾在曆史上的命運和生卒年月,他們隻知道太子爺才剛過而立之年,還有很多的時間呢。</p>
不過這話也沒錯,就算是讓朱瞻垶來看,他也認為自家老爹還有很多年頭好活呢。</p>
有了老爺子的施壓,朱瞻垶覺得自家老爹在飲食這方麵是絕對不會有什麽問題了,等以後再給老爺子吹吹耳邊風,讓老爹去鍛煉鍛煉,或許就能讓老爹多活兩年。</p>
扯遠了。</p>
文臣武將雖然都沒有發話,但這也在另一方麵說明了這件事情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p>
畢竟,雖然沒有人支持,但也沒有人反對不是?</p>
在這種誰都不說話的時候,那拍板做決定的自然就是皇帝了。</p>
於是,三日之後,朱瞻垶帶著柳升以及鄭亨,再加上兩萬五軍營將士、一萬神機營將士以及火銃一千把、大將軍炮三門,於應天府外上新河口出發。</p>
對於一個剿滅不足三百人的倭奴任務,這個陣仗無疑是太過豪華了,但朱瞻垶要做的卻並不止於此。</p>
浙江沿海一直抽調備倭軍賑災總不是個事兒,還是需要人手的。</p>
“這不是你第一次帶兵了,雖然你在北征之時的帶兵多多少少有些兒戲的意思,但也是立下大功的。”</p>
碼頭上,朱棣難得的穿上了一身冕服,嚴肅的叮囑著大孫子朱瞻垶。</p>
“你在北征中取得過首功,將士們是服你的,但這也不代表著你就可以肆意妄為,打仗不是兒戲,要多聽聽其他將領的意思。”</p>
“倭奴騷擾我大明沿海已經有些年頭了,爺爺不指望你能一次性解決倭寇的隱患,這不現實,但最起碼,爺爺希望你能在短時間內震住他們。”</p>
“孫兒,定然不負皇爺爺所托!”朱瞻垶身著一身有些不太合身的鎧甲,一臉的肅穆。</p>
“好了,時間不早了,登船吧。”</p>
看著大孫子的樣子,朱棣的心中多少有些欣慰,擺了擺手示意大孫子該啟程了。</p>
朱瞻垶聞言走到了父母的麵前,單膝跪地行了個禮,然後就拖著弟弟轉身登上了船。</p>
此行,真的算不上是什麽打仗。</p>
在三萬兵力下,不足三百人的倭奴根本就是不堪一擊的,就算朱瞻垶再怎麽不懂再怎麽胡鬧,在一百比一的情況下要是還輸了,那他也就沒臉活著了。</p>
要知道,土木堡戰神雖然號稱是帶了五十萬大軍,但實際上也就二十萬人,就算是引用《否泰錄》中的記載,也就是也先是帶了兩萬騎兵擊潰了土木堡戰神率領的二十萬大軍,那也隻是十比一罷了。</p>
朱瞻垶看過不少的兵書,雖然隻能說是紙上談兵,但他卻不是那個聽信太監讒言而忽略武將勸諫的土木堡戰神。</p>
更何況,此行還征用了鄭和下西洋所用的一些船隻。</p>
福船雖然沒有,但也足夠了。</p>
“感覺怎麽樣?”站在船頭上,看著岸邊送行人的身影變得越來越微不可見,朱瞻垶朝著自己的弟弟發問。</p>
“有些奇怪,但又說不上是不好的感覺。”朱瞻基如實的回答了自己哥哥的問題。</p>
</p>
“哥,當初你跟隨爺爺出征,也是這種感覺嗎?”</p>
“那可不一樣。”朱瞻垶微微笑了笑,轉身背靠著船舷。</p>
“當初我是躲進放置輜重的箱子裏才混上了船的,而且爺爺早就知道我混上了船,在船隊離開應天港口之後就讓人將我藏身的箱子抬到了他老人家麵前。”</p>
“所以,我其實是在爺爺的注視下混進了北征的隊伍裏,當時被當麵揭穿,我光顧著尷尬了,哪還有什麽別的感覺。”</p>
“這樣嗎?”這件事朱瞻垶可沒跟別人說起過,其他的將士自然也不會嚼舌根子,所以對於朱瞻基來說很是新奇。</p>
“是啊,當時沒什麽感覺,要說有,那也是長時間坐船的不適應罷了,要知道從應天到順天的距離可是不短,就算是走水路也得半個多月。”</p>
朱瞻垶看著微有風浪的長江水麵,有一種回憶的感覺湧上心頭。</p>
“這次有些不太一樣,雖然隻是麵對幾百人的倭奴,但也算是哥哥自己帶兵了。”</p>
“瞻基,不光是我,你也要多學,這也是我帶上你的原因。”</p>
“我不想我們變成爹和二叔那樣,我希望我們兄弟倆,也包括瞻墉,都把心思放在大明的壯大上。”</p>
“就如同漢時陳湯說的那樣,讓大明在我們這一代真正的做到威震天下。”</p>
說到這裏,朱瞻垶的眼神微微有些迷離。</p>
“讓所有人都知道,明犯大明天威者,雖遠必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