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除非是特殊情況,不然的話武將在打完一場戰爭之後都是會休息一段時間的,這不是規定,但皇帝們都會這樣做。</p>
畢竟人都是血肉之軀,輪軸轉是不人道的。</p>
當然了,這隻是一般情況,如果是那種開國或者是亡國的特殊時期也就不講究這些了,能活著就不錯了。</p>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時期是會讓武將輪軸轉的,那就是當一個皇帝對這個武將起了殺心的時候。</p>
就好像現在的張輔,雖然事實就像是他嘴上說的那樣,這安南的平定最重要的就是朱瞻垶的計謀,沒有朱瞻垶的計謀那再給他張輔十年也平定不了安南。</p>
但是不管怎麽說張輔也是立下了大功的,而且在安南這麽多年,光憑著這一項說他一句勞苦功高也不為過。</p>
現如今大明雖然不完全太平,但也不至於讓這麽一個老將不停的上戰場。</p>
如果有,那就是想要他出點事兒了。</p>
張輔就是這樣想的,他在聽了朱棣的話後心裏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還是功高蓋主了,讓朱棣起了猜忌之心,想要找個機會除掉自己。</p>
但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p>
這句話不完全對,但最起碼在一個人心有牽掛的時候這句話是好用的。</p>
張輔很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做的就隻有“康慨赴死”,不然的話他的親人都會因此而死。</p>
他若是順著朱棣所說的去做了,那麽他的家人能得以保全不說,子孫後代甚至仍然會是大明的勳貴。</p>
“老臣……但憑陛下吩咐!”</p>
坦然赴死,這種事情雖然不是沒有人能夠做到,但也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就連張輔也是天人交戰了許久,才咬著牙做出了這個決定。</p>
隻不過,這次是他想岔了,也想多了。</p>
“好,好,好哇……”朱棣看著低著頭的張輔,心下很是安慰。</p>
“雖然你才從安南回來,但你應該也知道皇太孫今年北巡去了,畢竟我們大明才拿下韃靼不久,那些韃靼的舊民都是需要防著的,皇太孫北巡能夠極大地安定民心,也能讓藩王更加努力,讓他們知道朝廷仍然在心中牽掛著他們。”</p>
“隻是這本來沒什麽的北巡卻出了意外……”</p>
朱棣言簡意賅的給張輔簡單介紹了一下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現如今朱瞻垶所麵臨的情況。</p>
在這種情況下,朱棣是什麽意思就不言而喻了。</p>
張輔聞言心下大定。</p>
作為一個武將,打仗本來就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在他看來,隻要不是他功高蓋主讓朱棣心中起了猜忌,那一切就都好說。</p>
而且這次是去支援朱瞻垶這個皇太孫……</p>
不對,不能說是支援。</p>
直到現在,朱瞻垶的所有安排都沒什麽問題,甚至張輔也認為如果是他的話也隻能做到這個地步,或許還不如朱瞻垶……</p>
不說別的,朱瞻垶在瓦剌這件事上對瓦剌百姓的謀劃是他張輔做不出來的。</p>
</p>
這裏的做不出來是相對來說的,張輔是一個武將,而且是臣子,在遇到這種事情時的第一反應就是保全大明的利益,然後把消息傳回應天府,讓朱棣這個皇帝做決斷。</p>
雖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不是假的,但對於臣子來說,他能做的也隻是應急,而非是主動出擊。</p>
因此,朱瞻垶能做出來的那些事情是他不能做的。</p>
這對於張輔來說就是一件好事了,一件天大的好事。</p>
他本來就因為功高蓋主而擔憂不已,甚至還在暹羅做出了那種事情,雖然那是朱棣暗示的,但人家也沒明說不是?所以雖然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但張輔隻能自己抗下來。</p>
不過這無所謂,因為這也是張輔想要的,這樣做能夠極大地“影響”到他南征安南的功勞,使得他不會功高蓋主。</p>
現在,朱瞻垶北巡後所發生的的一係列的事情對於張輔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p>
朱棣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張輔去肯特汗山,去幫助朱瞻垶。</p>
朱瞻垶是什麽人?是皇太孫!</p>
是什麽樣的皇太孫?是在北征中立過大功的皇太孫!</p>
後來呢?後來還提出了考成法、替補法和攤丁入畝法!</p>
這樣的一個皇太孫,像內閣三楊那種人可能知道他的長處和短處都是什麽,但大部分的官員乃至於全天下的百姓都是不清楚的!</p>
在他們的心中,朱瞻垶幾乎就是一個與完美無異的人,這種人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勞那都是毫無問題的,甚至是本就應該是這樣的!</p>
在這樣的情況下,等這件事情解決之後,就算全都是張輔的功勞,百姓們也會將這份功勞給劃到朱瞻垶的身上,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p>
張輔沒了功勞,最起碼沒了明麵上的功勞,就不會有功高蓋主之嫌,他能不高興嘛?</p>
這還不止!</p>
張輔才剛剛回京,應天府附近的百姓是親眼看著他入京的,現在的這個時候是他風頭最盛的時候,因為連續打了幾年的安南終於平定了,這段時間他張輔毫無疑問就是最吸引眼球的人。</p>
如果他在這個時候去了草原,去幫助朱瞻垶,就能極大地減少他的曝光率,久而久之的人們就會把這件事情澹忘,等到瓦剌的問題解決了,不管成功與否,到時候他張輔就不是最吸引眼球的人了。</p>
而是朱瞻垶。</p>
到那個時候,他的事情就算是過了,知道的人心照不宣,不知道的人慢慢澹忘,他張輔依舊能夠好好的過日子。</p>
“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到了張輔的這個年紀和地位已經很少有能夠讓他激動的事情了,但現在的他卻激動了。</p>
其實也沒別的,主要是這種機會實在是太少了。</p>
前麵朱棣派他去平定安南的時候他就想過自己會不會有功高蓋主的一天,畢竟當時的張輔就已經是英國公了,隻不過君命難為,他不得不去。</p>
後來,朱棣禦駕親征並取得大勝,雖然在北征中功勞最大的是朱瞻垶這個皇太孫,但北征的大獲全勝仍舊是把朱棣的形象給硬生生的拔高了一截。</p>
當時的張輔就覺得沒事兒了,就算是他平定了交趾也不會有什麽問題了,畢竟馬上皇帝的份量還是夠的。</p>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p>
交趾並不是大明南征之路的終點,而是像如今這樣一直大到了暹羅,雖然在明麵上沒有直接言明,但實際上依舊是開疆拓土之功了,這就又把張輔給抬高了不少。</p>
在這種正發愁的時候,來了這麽一個機會,張輔怎麽能不高興?更別說這個忌諱還是朱棣親自給的了。</p>
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皇帝還是了解自己的,知道自己沒有功高蓋主的心,特意找了個台階讓自己下!</p>
這對於張輔來說比什麽都重要。</p>
此刻的張輔心中隻有一個想法:廉頗老矣,尚能飯否?</p>
廉頗能不能他不知道,但是他張輔能!</p>
瓦剌的事情似乎就這麽按照朱瞻垶,也是按照朱棣的想法繼續下去了,一切都好像是按照計劃那樣,雖然多少有些出入,但並不大。</p>
隻是現如今的當並非隻有這麽一件事是擺在麵前的。</p>
南洋,鄭和船隊。</p>
“到地方了。”鄭和看著遠處若隱若現的陸地,心中想著朱瞻垶的話,得出了一個結論。</p>
“就是這裏嗎?”朱清聞言一愣,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p>
“如無意外的話……”鄭和從懷中掏出了一份海圖,也不在意朱清就在麵前,直接攤開看了起來。</p>
“就是這裏了!”</p>
鄭和手持海圖,遙遙的望著遠處的陸地,麵色平靜,但此時此刻他的心中卻並不平靜。</p>
果然……真的有,太孫殿下雖不說是足不出戶,但最起碼沒有出過海,可在這樣的情況下仍舊拿出了一副沒有差錯的海圖,而且還是就連他鄭和也不知道的海圖。</p>
皇太孫……</p>
大明,果然是得位最正的,是有大氣運的!</p>
“接下來……我要做什麽?”朱清並不知道鄭和的心中所想,隻是怔怔的看著遠處的陸地,口中呢喃。</p>
“這個,就不歸我管了……”鄭和看著朱清,神色複雜。</p>
畢竟是老相識了,他對於這個和自己處在不同陣營的老朋友感到些許可惜。</p>
他在出發之前是聽朱瞻垶說過這裏的情況的,比江鼉大好幾倍的鼉、各種毒蛇,想也知道這裏不是什麽好地方。</p>
不過他並沒有覺得朱清不該來。</p>
在鄭和心中,真正不該來的是那些騰驤左衛,他們本是大明皇太孫的護衛,但卻為了趙王這個不安定因素不得不遠渡重洋,來到這個危機四伏的土地。</p>
“指揮使,這一路……多謝了。”騰驤左衛的副千戶走了上來,對著鄭和道謝。</p>
騰驤衛雖然順用了錦衣衛的製度,但朱瞻垶並沒有直接按照錦衣衛的製度來,騰驤衛目前除了朱銘、柳溥和劉正之外沒有什麽真正意義上的管事。</p>
這個副千戶還是朱瞻垶在出發之前臨時決定的,是為了一份安慰。</p>
在騰驤左、右兩衛遠離大明的這段時間,他們的俸祿會正常發放,而且是平時的兩倍。</p>
這些俸祿他們領不到,但是他們的家人可以。</p>
畢竟人都是血肉之軀,輪軸轉是不人道的。</p>
當然了,這隻是一般情況,如果是那種開國或者是亡國的特殊時期也就不講究這些了,能活著就不錯了。</p>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時期是會讓武將輪軸轉的,那就是當一個皇帝對這個武將起了殺心的時候。</p>
就好像現在的張輔,雖然事實就像是他嘴上說的那樣,這安南的平定最重要的就是朱瞻垶的計謀,沒有朱瞻垶的計謀那再給他張輔十年也平定不了安南。</p>
但是不管怎麽說張輔也是立下了大功的,而且在安南這麽多年,光憑著這一項說他一句勞苦功高也不為過。</p>
現如今大明雖然不完全太平,但也不至於讓這麽一個老將不停的上戰場。</p>
如果有,那就是想要他出點事兒了。</p>
張輔就是這樣想的,他在聽了朱棣的話後心裏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還是功高蓋主了,讓朱棣起了猜忌之心,想要找個機會除掉自己。</p>
但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p>
這句話不完全對,但最起碼在一個人心有牽掛的時候這句話是好用的。</p>
張輔很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做的就隻有“康慨赴死”,不然的話他的親人都會因此而死。</p>
他若是順著朱棣所說的去做了,那麽他的家人能得以保全不說,子孫後代甚至仍然會是大明的勳貴。</p>
“老臣……但憑陛下吩咐!”</p>
坦然赴死,這種事情雖然不是沒有人能夠做到,但也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就連張輔也是天人交戰了許久,才咬著牙做出了這個決定。</p>
隻不過,這次是他想岔了,也想多了。</p>
“好,好,好哇……”朱棣看著低著頭的張輔,心下很是安慰。</p>
“雖然你才從安南回來,但你應該也知道皇太孫今年北巡去了,畢竟我們大明才拿下韃靼不久,那些韃靼的舊民都是需要防著的,皇太孫北巡能夠極大地安定民心,也能讓藩王更加努力,讓他們知道朝廷仍然在心中牽掛著他們。”</p>
“隻是這本來沒什麽的北巡卻出了意外……”</p>
朱棣言簡意賅的給張輔簡單介紹了一下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現如今朱瞻垶所麵臨的情況。</p>
在這種情況下,朱棣是什麽意思就不言而喻了。</p>
張輔聞言心下大定。</p>
作為一個武將,打仗本來就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在他看來,隻要不是他功高蓋主讓朱棣心中起了猜忌,那一切就都好說。</p>
而且這次是去支援朱瞻垶這個皇太孫……</p>
不對,不能說是支援。</p>
直到現在,朱瞻垶的所有安排都沒什麽問題,甚至張輔也認為如果是他的話也隻能做到這個地步,或許還不如朱瞻垶……</p>
不說別的,朱瞻垶在瓦剌這件事上對瓦剌百姓的謀劃是他張輔做不出來的。</p>
</p>
這裏的做不出來是相對來說的,張輔是一個武將,而且是臣子,在遇到這種事情時的第一反應就是保全大明的利益,然後把消息傳回應天府,讓朱棣這個皇帝做決斷。</p>
雖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不是假的,但對於臣子來說,他能做的也隻是應急,而非是主動出擊。</p>
因此,朱瞻垶能做出來的那些事情是他不能做的。</p>
這對於張輔來說就是一件好事了,一件天大的好事。</p>
他本來就因為功高蓋主而擔憂不已,甚至還在暹羅做出了那種事情,雖然那是朱棣暗示的,但人家也沒明說不是?所以雖然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但張輔隻能自己抗下來。</p>
不過這無所謂,因為這也是張輔想要的,這樣做能夠極大地“影響”到他南征安南的功勞,使得他不會功高蓋主。</p>
現在,朱瞻垶北巡後所發生的的一係列的事情對於張輔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p>
朱棣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張輔去肯特汗山,去幫助朱瞻垶。</p>
朱瞻垶是什麽人?是皇太孫!</p>
是什麽樣的皇太孫?是在北征中立過大功的皇太孫!</p>
後來呢?後來還提出了考成法、替補法和攤丁入畝法!</p>
這樣的一個皇太孫,像內閣三楊那種人可能知道他的長處和短處都是什麽,但大部分的官員乃至於全天下的百姓都是不清楚的!</p>
在他們的心中,朱瞻垶幾乎就是一個與完美無異的人,這種人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勞那都是毫無問題的,甚至是本就應該是這樣的!</p>
在這樣的情況下,等這件事情解決之後,就算全都是張輔的功勞,百姓們也會將這份功勞給劃到朱瞻垶的身上,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p>
張輔沒了功勞,最起碼沒了明麵上的功勞,就不會有功高蓋主之嫌,他能不高興嘛?</p>
這還不止!</p>
張輔才剛剛回京,應天府附近的百姓是親眼看著他入京的,現在的這個時候是他風頭最盛的時候,因為連續打了幾年的安南終於平定了,這段時間他張輔毫無疑問就是最吸引眼球的人。</p>
如果他在這個時候去了草原,去幫助朱瞻垶,就能極大地減少他的曝光率,久而久之的人們就會把這件事情澹忘,等到瓦剌的問題解決了,不管成功與否,到時候他張輔就不是最吸引眼球的人了。</p>
而是朱瞻垶。</p>
到那個時候,他的事情就算是過了,知道的人心照不宣,不知道的人慢慢澹忘,他張輔依舊能夠好好的過日子。</p>
“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到了張輔的這個年紀和地位已經很少有能夠讓他激動的事情了,但現在的他卻激動了。</p>
其實也沒別的,主要是這種機會實在是太少了。</p>
前麵朱棣派他去平定安南的時候他就想過自己會不會有功高蓋主的一天,畢竟當時的張輔就已經是英國公了,隻不過君命難為,他不得不去。</p>
後來,朱棣禦駕親征並取得大勝,雖然在北征中功勞最大的是朱瞻垶這個皇太孫,但北征的大獲全勝仍舊是把朱棣的形象給硬生生的拔高了一截。</p>
當時的張輔就覺得沒事兒了,就算是他平定了交趾也不會有什麽問題了,畢竟馬上皇帝的份量還是夠的。</p>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p>
交趾並不是大明南征之路的終點,而是像如今這樣一直大到了暹羅,雖然在明麵上沒有直接言明,但實際上依舊是開疆拓土之功了,這就又把張輔給抬高了不少。</p>
在這種正發愁的時候,來了這麽一個機會,張輔怎麽能不高興?更別說這個忌諱還是朱棣親自給的了。</p>
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皇帝還是了解自己的,知道自己沒有功高蓋主的心,特意找了個台階讓自己下!</p>
這對於張輔來說比什麽都重要。</p>
此刻的張輔心中隻有一個想法:廉頗老矣,尚能飯否?</p>
廉頗能不能他不知道,但是他張輔能!</p>
瓦剌的事情似乎就這麽按照朱瞻垶,也是按照朱棣的想法繼續下去了,一切都好像是按照計劃那樣,雖然多少有些出入,但並不大。</p>
隻是現如今的當並非隻有這麽一件事是擺在麵前的。</p>
南洋,鄭和船隊。</p>
“到地方了。”鄭和看著遠處若隱若現的陸地,心中想著朱瞻垶的話,得出了一個結論。</p>
“就是這裏嗎?”朱清聞言一愣,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p>
“如無意外的話……”鄭和從懷中掏出了一份海圖,也不在意朱清就在麵前,直接攤開看了起來。</p>
“就是這裏了!”</p>
鄭和手持海圖,遙遙的望著遠處的陸地,麵色平靜,但此時此刻他的心中卻並不平靜。</p>
果然……真的有,太孫殿下雖不說是足不出戶,但最起碼沒有出過海,可在這樣的情況下仍舊拿出了一副沒有差錯的海圖,而且還是就連他鄭和也不知道的海圖。</p>
皇太孫……</p>
大明,果然是得位最正的,是有大氣運的!</p>
“接下來……我要做什麽?”朱清並不知道鄭和的心中所想,隻是怔怔的看著遠處的陸地,口中呢喃。</p>
“這個,就不歸我管了……”鄭和看著朱清,神色複雜。</p>
畢竟是老相識了,他對於這個和自己處在不同陣營的老朋友感到些許可惜。</p>
他在出發之前是聽朱瞻垶說過這裏的情況的,比江鼉大好幾倍的鼉、各種毒蛇,想也知道這裏不是什麽好地方。</p>
不過他並沒有覺得朱清不該來。</p>
在鄭和心中,真正不該來的是那些騰驤左衛,他們本是大明皇太孫的護衛,但卻為了趙王這個不安定因素不得不遠渡重洋,來到這個危機四伏的土地。</p>
“指揮使,這一路……多謝了。”騰驤左衛的副千戶走了上來,對著鄭和道謝。</p>
騰驤衛雖然順用了錦衣衛的製度,但朱瞻垶並沒有直接按照錦衣衛的製度來,騰驤衛目前除了朱銘、柳溥和劉正之外沒有什麽真正意義上的管事。</p>
這個副千戶還是朱瞻垶在出發之前臨時決定的,是為了一份安慰。</p>
在騰驤左、右兩衛遠離大明的這段時間,他們的俸祿會正常發放,而且是平時的兩倍。</p>
這些俸祿他們領不到,但是他們的家人可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