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大事兒,因此並沒有就直接決定好。</p>
背井離鄉,而且極有可能此生都不再可能回來,這種事情總歸是得給人家時間去考慮的,雖然朱高煦和朱高燧很早就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事到臨頭又是一回事。</p>
而且也沒有人有立場去逼他們現在就做決定。</p>
對於朱棣來說,朱高煦和朱高燧同樣都是他的兒子,而且也是嫡子,他也是心疼的,不然的話也不可能讓他們拖了這麽多年還不去就藩。</p>
對於朱高熾來說,那也是自己的親兄弟,而且不是封建時代那種同父異母的,是真正的一個父母生的,再加上他本就是屬於後發製人的那種人,自然不可能咄咄逼人。</p>
這一點從曆史上他對宣德皇帝的教育上就能看出來一二,在麵對自家的兩個弟弟的問題時,他總是教育朱瞻基寧可讓他們先造反,也不能自己先動手。</p>
雖然因為朱瞻垶的原因朱高熾的思想已經改變很多了,但有些地方也還是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的,而且這涉及到親情的問題,就不那麽容易下決定了。</p>
至於朱瞻垶就更無所謂了。</p>
他之前雖然很是著急的讓鄭和等人出海尋找種子,但並不是為了早早地把自己的兩個叔叔給趕走,而是真真正正的去尋找種子。</p>
尋找糧種,那是為了穩固人心,大明這兩年征戰不休,雖然實力雄厚,但也抵不住編寫永樂大典、修建應天以及戰爭的三重消耗,更別說還時不時地有天災了。</p>
三種高產的糧種能夠很好的穩固民心,讓百姓們安定下來,最起碼讓他們的生活有個盼頭。</p>
但朱瞻垶最重視的卻不是這個,或者說現階段他最重視的並不是糧食本身。</p>
對於糧食,他注重的是高產糧種所帶來的影響力,因為哪怕是鄭和他們帶回來再多的糧種,也不可能立即滿足整個大明的所需。</p>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也是為什麽朱瞻垶提議先由朝廷接手的原因。</p>
相比糧食,他更注重的是鄭和他們帶回來的其他種子,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橡膠樹的種子。</p>
有了橡膠樹,那蒸汽機就有著落了。</p>
所以,對於自家的兩個叔叔到底去不去海外就藩,朱瞻垶是無所謂的,他不想背上逼迫親族遠走海外的名聲。</p>
當然了,若是人家自願去那就最好不過了,因為朱瞻垶對糧食戰爭的構想並非隻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打算就那麽執行的。</p>
“垶兒,苦了你了。”</p>
吃完飯,老爺子特意把朱瞻垶父子倆留了下來。</p>
作為儲君,他們得到的資源無疑是最為頂級的,但與此同時也要擔負更多的東西。</p>
“爺爺哪裏的話。”朱瞻垶坐在老爺子的身邊,看著滿天星辰,並沒有任何的不滿。</p>
“說得好聽點兒,那是為了天下百姓,是為了我們大明的江山,但若是說得實際點兒,垶兒也隻不過是想要後顧無憂罷了。”</p>
“雖然說當藩王遠比當儲君輕鬆,但若是在一個問題不斷的王朝做藩王,那或許還不如做儲君呢,最起碼做儲君還能夠解決問題,不至於明明有法子但卻隻能幹著急。”</p>
“你能有這樣的想法,爺爺很欣慰。”朱棣輕輕地拍了拍朱瞻垶的肩膀,但隻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p>
聽過今天大孫子的言論之後,朱棣是有些後怕的,因為他發現自己險些錯過了一個這麽出色的繼承人。</p>
從大孫子的話來看,他是想過當一個閑散藩王的,但是感覺他的兩個叔叔難堪大任,所以才決定站了出來。</p>
朱棣雖然心疼他的兩個兒子,但卻也是明是非的,他很清楚在做太平皇帝這一點上,自己的那兩個兒子是比不上大兒子的,不然的話朱高熾這個皇太子也不可能看起來風雨飄搖實則巋然不動。</p>
他很清楚,大明的江山在大兒子的手中會走得更遠,最起碼眼下是這樣的。</p>
可若是朱瞻垶選擇躺平,那他在看到大孫子“並不出色”之後極有可能改變初衷,到時候大明朝不說是走上歪路了,但也肯定不如現在。</p>
“對了爺爺,有件事還是得跟您說一下。”朱瞻垶並不知道老爺子在想什麽,隻是按照自己的計劃說起了另一件事。</p>
“嗯?什麽事兒?”思緒被打斷,朱棣愣了一下。</p>
“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沒有,相較於去年出發的時候,這次馬寶帶回來的人要少了很多很多。”</p>
“哦?”朱棣眉毛一挑。</p>
“這裏麵有說法嗎?爺爺在外城迎接你們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不過隻是覺得此行路途遙遠,再加上是從未去過的地方,所以並沒有在意。”</p>
“再說了,你在去年提起這個計劃的時候不就說過麽,那些地方危機四伏,疫病、毒蟲猛獸遍布,所以爺爺隻當是正常的損耗。”</p>
“不過現在你這麽一說,應該是有別的說法?讓我想想……”</p>
“能被你特意提起來的……是遭了別人的算計了?”</p>
早在遠洋計劃實行之前,朱瞻垶就曾經三令五申地強調過這次遠洋的風險,對於像什麽食人魚、黑凱門鱷以及森蚺等危險更是從來都沒有避諱過。</p>
遠洋本就危險,在加上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航線,以及這麽多的毒蟲猛獸,因此朱棣在看到回來的人數不多時也沒有想多。</p>
要知道,鄭和前三次下西洋走得都不是很遠,就這樣每次還都會折損一定的人數,這次走得路已經相當於是之前的兩倍左右了,而且還是新航線,折損過大也可以理解。</p>
但這也隻是朱棣的想法。</p>
“嗯,是這個樣子。”朱瞻垶點了點頭,開始給老爺子解釋了起來。</p>
“其實去的路上雖然小有波折,但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的,哪怕是在任務完成開始返航的時候,人員的折損也不到三成而已。”</p>
“問題出在後半段路上。”</p>
朱瞻垶從來都不是什麽會忍氣吞聲的人,恰恰相反,他是個睚眥必報的人,每每吃虧他肯定會想辦法給報複回去,雖然可能會因為不可抗力的因素而推遲,但絕對不會落下。</p>
</p>
就好像這次帖木兒帝國人前稱臣,人後卻想要斷絕大明的後路一樣,朱瞻垶是不可能因為大明暫時抽不出身以及路途遙遠就放棄的。</p>
“之前孫兒跟沙哈魯的王子定好了援助他們的計劃,這次馬寶他們在返程路上去忽魯謨斯補給的時候順便就給完成了。”</p>
“但沒曾想……”</p>
其實後續已經沒必要聽了,朱棣是個皇帝,而且還是個有野心的皇帝,他是能夠猜到帖木兒帝國打的是什麽主意的。</p>
“好!很好!”朱棣的表情陰沉了下來,可以說是咬牙切齒地從牙縫裏擠出來了這句話。</p>
“想要斷我大明的後路,獨享這畝產超過千斤的糧種?”</p>
“帖木兒帝國,很有膽子啊!”</p>
朱棣很是惱火,已經有多少年沒人敢觸他的黴頭了?朱棣記不清了,但是他知道,哪怕是瓦剌和韃靼也不敢這麽做。</p>
馬哈木隻是背地裏搞搞小動作,從來都不敢在正麵上跟大明鬧翻,韃靼的本雅失裏雖然直接掀桌子了,但大明受損的也隻是十萬將士。</p>
帖木兒帝國呢?他們此舉已經不是想要將遠洋船隊留下那麽簡單了,這是想要斷掉大明騰飛的翅膀!</p>
惡毒之心,昭然若揭!</p>
“垶兒你怎麽想?”朱棣很憤怒,但也沒有失去了理智。</p>
他若是這麽簡單就沒了理智,那他也不配做大明的皇帝了,更不會是曆史上的那個永樂大帝。</p>
“雖然很不情願,但孫兒不得不說,我們暫時沒心思搭理他們。”朱瞻垶實話實說。</p>
“不過我們大明雖然不能直接出手,但別的法子還是有的。”</p>
“哦?說來聽聽!”朱棣一下子就來了興致。</p>
其實他也沒什麽好辦法,他是皇帝,整個大明帝國的內況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了。</p>
從永樂七年到現在先後三次跟草原發動戰爭,中間還穿插著對安南的戰爭,再加上黃河決堤、浙江水患等緣故,大明的口袋的確是已經沒什麽東西了。</p>
哪怕是之前提高了商稅,也有羊毛等新興貿易增加了稅收,但別忘了大明也降低了農稅,整體稅收較之往年雖有提高,但也很有限。</p>
最起碼支持不了這麽頻繁的戰爭和天災光顧。</p>
所以朱棣也沒什麽好辦法,他所能想出來的最好辦法也不過是等待新糧產生它們應該有的作用,等大明的身子骨壯實起來之後再動手。</p>
“說簡單不是很簡單,但也算不上是太難。”</p>
朱瞻垶知道老爺子的想法,也大體了解大明的內況,所以他對自己的法子還是有信心的。</p>
“咱們不能動手,但卻能讓別人替咱們出手。”</p>
“比如呢?哈裏勒?”朱棣說出了一個名字。</p>
哈裏勒,就是當初在帖木兒帝國第一任大汗帖木兒死後起兵造反的那一位,也就是劫了大明寶船隊的那個沙哈魯的敵人。</p>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哈裏勒就是最簡單也最明顯的答桉了。</p>
背井離鄉,而且極有可能此生都不再可能回來,這種事情總歸是得給人家時間去考慮的,雖然朱高煦和朱高燧很早就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事到臨頭又是一回事。</p>
而且也沒有人有立場去逼他們現在就做決定。</p>
對於朱棣來說,朱高煦和朱高燧同樣都是他的兒子,而且也是嫡子,他也是心疼的,不然的話也不可能讓他們拖了這麽多年還不去就藩。</p>
對於朱高熾來說,那也是自己的親兄弟,而且不是封建時代那種同父異母的,是真正的一個父母生的,再加上他本就是屬於後發製人的那種人,自然不可能咄咄逼人。</p>
這一點從曆史上他對宣德皇帝的教育上就能看出來一二,在麵對自家的兩個弟弟的問題時,他總是教育朱瞻基寧可讓他們先造反,也不能自己先動手。</p>
雖然因為朱瞻垶的原因朱高熾的思想已經改變很多了,但有些地方也還是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的,而且這涉及到親情的問題,就不那麽容易下決定了。</p>
至於朱瞻垶就更無所謂了。</p>
他之前雖然很是著急的讓鄭和等人出海尋找種子,但並不是為了早早地把自己的兩個叔叔給趕走,而是真真正正的去尋找種子。</p>
尋找糧種,那是為了穩固人心,大明這兩年征戰不休,雖然實力雄厚,但也抵不住編寫永樂大典、修建應天以及戰爭的三重消耗,更別說還時不時地有天災了。</p>
三種高產的糧種能夠很好的穩固民心,讓百姓們安定下來,最起碼讓他們的生活有個盼頭。</p>
但朱瞻垶最重視的卻不是這個,或者說現階段他最重視的並不是糧食本身。</p>
對於糧食,他注重的是高產糧種所帶來的影響力,因為哪怕是鄭和他們帶回來再多的糧種,也不可能立即滿足整個大明的所需。</p>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也是為什麽朱瞻垶提議先由朝廷接手的原因。</p>
相比糧食,他更注重的是鄭和他們帶回來的其他種子,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橡膠樹的種子。</p>
有了橡膠樹,那蒸汽機就有著落了。</p>
所以,對於自家的兩個叔叔到底去不去海外就藩,朱瞻垶是無所謂的,他不想背上逼迫親族遠走海外的名聲。</p>
當然了,若是人家自願去那就最好不過了,因為朱瞻垶對糧食戰爭的構想並非隻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打算就那麽執行的。</p>
“垶兒,苦了你了。”</p>
吃完飯,老爺子特意把朱瞻垶父子倆留了下來。</p>
作為儲君,他們得到的資源無疑是最為頂級的,但與此同時也要擔負更多的東西。</p>
“爺爺哪裏的話。”朱瞻垶坐在老爺子的身邊,看著滿天星辰,並沒有任何的不滿。</p>
“說得好聽點兒,那是為了天下百姓,是為了我們大明的江山,但若是說得實際點兒,垶兒也隻不過是想要後顧無憂罷了。”</p>
“雖然說當藩王遠比當儲君輕鬆,但若是在一個問題不斷的王朝做藩王,那或許還不如做儲君呢,最起碼做儲君還能夠解決問題,不至於明明有法子但卻隻能幹著急。”</p>
“你能有這樣的想法,爺爺很欣慰。”朱棣輕輕地拍了拍朱瞻垶的肩膀,但隻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p>
聽過今天大孫子的言論之後,朱棣是有些後怕的,因為他發現自己險些錯過了一個這麽出色的繼承人。</p>
從大孫子的話來看,他是想過當一個閑散藩王的,但是感覺他的兩個叔叔難堪大任,所以才決定站了出來。</p>
朱棣雖然心疼他的兩個兒子,但卻也是明是非的,他很清楚在做太平皇帝這一點上,自己的那兩個兒子是比不上大兒子的,不然的話朱高熾這個皇太子也不可能看起來風雨飄搖實則巋然不動。</p>
他很清楚,大明的江山在大兒子的手中會走得更遠,最起碼眼下是這樣的。</p>
可若是朱瞻垶選擇躺平,那他在看到大孫子“並不出色”之後極有可能改變初衷,到時候大明朝不說是走上歪路了,但也肯定不如現在。</p>
“對了爺爺,有件事還是得跟您說一下。”朱瞻垶並不知道老爺子在想什麽,隻是按照自己的計劃說起了另一件事。</p>
“嗯?什麽事兒?”思緒被打斷,朱棣愣了一下。</p>
“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沒有,相較於去年出發的時候,這次馬寶帶回來的人要少了很多很多。”</p>
“哦?”朱棣眉毛一挑。</p>
“這裏麵有說法嗎?爺爺在外城迎接你們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不過隻是覺得此行路途遙遠,再加上是從未去過的地方,所以並沒有在意。”</p>
“再說了,你在去年提起這個計劃的時候不就說過麽,那些地方危機四伏,疫病、毒蟲猛獸遍布,所以爺爺隻當是正常的損耗。”</p>
“不過現在你這麽一說,應該是有別的說法?讓我想想……”</p>
“能被你特意提起來的……是遭了別人的算計了?”</p>
早在遠洋計劃實行之前,朱瞻垶就曾經三令五申地強調過這次遠洋的風險,對於像什麽食人魚、黑凱門鱷以及森蚺等危險更是從來都沒有避諱過。</p>
遠洋本就危險,在加上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航線,以及這麽多的毒蟲猛獸,因此朱棣在看到回來的人數不多時也沒有想多。</p>
要知道,鄭和前三次下西洋走得都不是很遠,就這樣每次還都會折損一定的人數,這次走得路已經相當於是之前的兩倍左右了,而且還是新航線,折損過大也可以理解。</p>
但這也隻是朱棣的想法。</p>
“嗯,是這個樣子。”朱瞻垶點了點頭,開始給老爺子解釋了起來。</p>
“其實去的路上雖然小有波折,但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的,哪怕是在任務完成開始返航的時候,人員的折損也不到三成而已。”</p>
“問題出在後半段路上。”</p>
朱瞻垶從來都不是什麽會忍氣吞聲的人,恰恰相反,他是個睚眥必報的人,每每吃虧他肯定會想辦法給報複回去,雖然可能會因為不可抗力的因素而推遲,但絕對不會落下。</p>
</p>
就好像這次帖木兒帝國人前稱臣,人後卻想要斷絕大明的後路一樣,朱瞻垶是不可能因為大明暫時抽不出身以及路途遙遠就放棄的。</p>
“之前孫兒跟沙哈魯的王子定好了援助他們的計劃,這次馬寶他們在返程路上去忽魯謨斯補給的時候順便就給完成了。”</p>
“但沒曾想……”</p>
其實後續已經沒必要聽了,朱棣是個皇帝,而且還是個有野心的皇帝,他是能夠猜到帖木兒帝國打的是什麽主意的。</p>
“好!很好!”朱棣的表情陰沉了下來,可以說是咬牙切齒地從牙縫裏擠出來了這句話。</p>
“想要斷我大明的後路,獨享這畝產超過千斤的糧種?”</p>
“帖木兒帝國,很有膽子啊!”</p>
朱棣很是惱火,已經有多少年沒人敢觸他的黴頭了?朱棣記不清了,但是他知道,哪怕是瓦剌和韃靼也不敢這麽做。</p>
馬哈木隻是背地裏搞搞小動作,從來都不敢在正麵上跟大明鬧翻,韃靼的本雅失裏雖然直接掀桌子了,但大明受損的也隻是十萬將士。</p>
帖木兒帝國呢?他們此舉已經不是想要將遠洋船隊留下那麽簡單了,這是想要斷掉大明騰飛的翅膀!</p>
惡毒之心,昭然若揭!</p>
“垶兒你怎麽想?”朱棣很憤怒,但也沒有失去了理智。</p>
他若是這麽簡單就沒了理智,那他也不配做大明的皇帝了,更不會是曆史上的那個永樂大帝。</p>
“雖然很不情願,但孫兒不得不說,我們暫時沒心思搭理他們。”朱瞻垶實話實說。</p>
“不過我們大明雖然不能直接出手,但別的法子還是有的。”</p>
“哦?說來聽聽!”朱棣一下子就來了興致。</p>
其實他也沒什麽好辦法,他是皇帝,整個大明帝國的內況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了。</p>
從永樂七年到現在先後三次跟草原發動戰爭,中間還穿插著對安南的戰爭,再加上黃河決堤、浙江水患等緣故,大明的口袋的確是已經沒什麽東西了。</p>
哪怕是之前提高了商稅,也有羊毛等新興貿易增加了稅收,但別忘了大明也降低了農稅,整體稅收較之往年雖有提高,但也很有限。</p>
最起碼支持不了這麽頻繁的戰爭和天災光顧。</p>
所以朱棣也沒什麽好辦法,他所能想出來的最好辦法也不過是等待新糧產生它們應該有的作用,等大明的身子骨壯實起來之後再動手。</p>
“說簡單不是很簡單,但也算不上是太難。”</p>
朱瞻垶知道老爺子的想法,也大體了解大明的內況,所以他對自己的法子還是有信心的。</p>
“咱們不能動手,但卻能讓別人替咱們出手。”</p>
“比如呢?哈裏勒?”朱棣說出了一個名字。</p>
哈裏勒,就是當初在帖木兒帝國第一任大汗帖木兒死後起兵造反的那一位,也就是劫了大明寶船隊的那個沙哈魯的敵人。</p>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哈裏勒就是最簡單也最明顯的答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