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東亞甚至是整個亞洲的中心,最起碼在明朝的時候是這樣的。</p>
一直以來,大明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很多國家,這次得到新糧種的事情無疑是將這種情況又加深了不少。</p>
一時之間,不管是暹羅、朝鮮、滿剌加亦或者是其他國家,隻要是得到消息的都派人出使大明了。</p>
秋天已經近在眼前,馬上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元旦),就算是距離再遠,這個時候派出使者等年前也能到大明了。</p>
這些國家的想法都很簡單,而且很是統一,那就是趁著這次朝貢得到新糧的種子。</p>
不過他們並不是傻子,也沒有自大到認為大明就一定會給他們種子,畢竟大明也是第一次得到這些種子,就算是會分肯定也不會分太多出去。</p>
可正所謂事在人為,隻要努力那就有可能,若是不努力那就一丁點兒的可能都沒有。</p>
如今正在上元忙碌的朱瞻垶並不知道這件事情,而且他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會在乎,反正主動權是掌握在大明手中的,給與不給那都是大明說了算的。</p>
況且,朱瞻垶也不傻,他也猜到了那些人會有這種舉動,因此早做好了應對的策略。</p>
不過此時此刻的他可沒心思管這件事情,他是一門心思都撲在了新糧上麵。</p>
</p>
紅薯在最低十五度的時候就會停止生長,這就代表著暖房是一定要建成的,而且要快。</p>
南方可以無視這一條,但不管是朱瞻垶還是朱棣都不會放心讓這些種子離開應天府,甚至就算是在應天府他們也不是很放心。</p>
不然的話哪裏會讓兵部和五軍營協同看守?</p>
然而現在沒人關心這個,他們都被暖房本身給吸引住了。</p>
在明時期,種植反季節作物用的一般都是火坑和火道,雖然也有暖房,但很少很少,可朱瞻垶這次建的就是暖房。</p>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暖房。</p>
上元這裏除了之前英烈家屬遷移的時候外,可能這是有史以來最熱鬧的一陣子了,每天都有人來到新糧種植基地的外圍轉悠。</p>
這裏麵有那種抱著某種目的的,也有來往的大明將士和官員,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好奇而被吸引來的大明百姓。</p>
他們可從未見過閃著光的暖房啊!</p>
“殿下,這是不是有些……”夏原吉看著已經初步成型的暖房,下意識地咋了咂舌。</p>
“怎麽?奢侈?”朱瞻垶笑著瞥了夏原吉一眼。</p>
“唔……是有點兒……”很少見的,夏原吉竟然露出了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來。</p>
以往的夏原吉給人的印象從來都是油鹽不進的夏老摳兒,他甚至敢在朱棣的麵前強硬地表示戶部沒錢,但卻不敢在朱瞻垶的麵前這樣。</p>
並不是因為在肉眼可見的未來中朱瞻垶會掌控大明很長一段時間,他夏原吉不怕這個,而且他不敢在朱瞻垶麵前橫是因為不好意思,而不是其他的。</p>
一直以來,朱瞻垶幾乎沒怎麽跟戶部伸手要錢,唯一的一次就是為了安頓英烈家屬的那一次,其他跟朱瞻垶有關的其實都是朝廷需要用錢,隻不過計劃是朱瞻垶提出來的。</p>
英烈家屬這事兒其實本來也是這樣,不過有點兒區別,那就是朝廷本身沒打算安排這一項支出,不像其他的例如北征、北巡或者是賑災那樣都是不能不花的錢。</p>
而且就算是英烈家屬那一次,朱瞻垶也是很快就把錢給補上了。</p>
不僅補上了,還在後續的賑災中貼補了朝廷不少錢,再加上之前的羊毛、口蘑以及山貨所賺的錢,朱瞻垶給戶部增收的數量是遠遠大於支出數量的。</p>
在這樣的情況下,夏原吉哪有臉跟朱瞻垶橫?</p>
“奢侈算不上,你之所以覺得奢侈是因為不了解,但實際上這些東西花不了多少錢。”</p>
朱瞻垶並不知道夏原吉在想些什麽,隻是實事求是地解釋了一下。</p>
用玻璃來弄大棚實在是無奈之舉,因為朱瞻垶沒有別的辦法。</p>
這一批種子是大明的第一批新糧種子,也是截至目前唯一的一批,由不得朱瞻垶不慎重,因此他索性重啟了玻璃的製造。</p>
用玻璃製作大棚頂棚,有史以來朱瞻垶是獨一份兒,也難怪夏原吉如此驚訝了。</p>
要知道,在這個時期的玻璃,尤其是無色透明的玻璃是很值錢的。</p>
“話雖如此,但別人怕是不會這麽認為啊……”夏原吉不知道朱瞻垶說的話是真還是假,但他下意識的相信了。</p>
可就算是相信,也改變不了無色玻璃在這個時代值錢的現實。</p>
“這樣一來,不知道要給兵部和五軍營施加多大的壓力啊……”</p>
“無所謂了。”朱瞻垶擺了擺手,看著工匠們已經開始燒火試驗,臉上滿是不在乎的表情。</p>
“這些料器丟不丟無所謂,隻要糧種不丟就行了,而且用這料器做頂反而會讓內部更亮堂一些,無論是白天的陽光還是夜晚的燈火都會照亮暖房內部。”</p>
“這樣一來,其實算是對兵部的一種減負,畢竟經過這麽一照,裏麵就算是有隻狗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更別說是人了。”</p>
“殿下說的也對……”夏原吉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p>
用玻璃做頂,這是因為朱瞻垶最開始為了考慮光照的原因,畢竟他是為了育種又不是種植蒜黃和韭黃,不可能不考慮光照的問題。</p>
所以說與其說他做的是個大棚,倒不如說是陽光房那種的。</p>
除此之外,朱瞻垶還有另外一種想法。</p>
應天皇宮,乾清宮。</p>
“你小子,也不提前知會爺爺一聲,你知不知道爺爺在聽到夏原吉的稟告之後差點兒沒被你給嚇死!?”</p>
看著有些疲憊的大孫子,朱棣是又好氣又心疼。</p>
氣的是大孫子用玻璃做暖房的事情沒有提前告訴他,心疼的是大孫子這段時間為了新糧真的是費盡了心思和精力。</p>
“害!孫兒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啊,反正您早晚都是會知道的,擔心啥嘛……”</p>
朱瞻垶疲憊地打了個哈欠。</p>
連著一旬,他早上宵禁之後出宮,晚上宵禁之前回宮,為了新糧的事情著實是給他累得不輕。</p>
肉體上的累還是次要的,主要還是精神上的累。</p>
戶部和工部對新糧的了解幾乎為零,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朱瞻垶親自監督,這才是累的真正源頭。</p>
“那你說說,你用這麽多料器是為了什麽?還有你哪來的那麽多料器?”</p>
朱棣看著大孫子疲憊的樣子,心疼地給大孫子倒了一杯茶。</p>
“那個啊,孫兒讓人做的,就在水泥窯那邊。”朱瞻垶接過了老爺子遞過來的茶杯,並沒有太過在意。</p>
料器,其實就是玻璃,跟唐時將玻璃稱作琉璃一樣,明朝時玻璃也有特有的稱呼,那就是料器。</p>
“這個孫兒很早就弄出來了,您忘了孫兒之前弄的那幾副千裏眼啦?”</p>
“千裏眼!?”朱棣這才醒悟過來。</p>
“那是你自己做的!?”</p>
“嗯啊。”朱瞻垶好像是完全沒看到老爺子的驚訝一般。</p>
之前做的單筒望遠鏡不多,而且大多數都被朱瞻垶自己收起來了,隻給了張輔以及鄭和他們一些,因此老爺子也不知道詳情。</p>
就因為這,一直以來朱棣都以為朱瞻垶是用西洋玻璃做的,而非是自己燒製玻璃。</p>
這裏麵的差距可大了,要知道這個時期的明朝還不具備燒製這種完全透明的玻璃技術,但是卻有通過其他國家進貢以及商業途徑進來的。</p>
“啊對了。”說到這裏,朱瞻垶突然想起來了一件事兒。</p>
“爺爺,孫兒打算特招鄭義入朝為官,司掌孫兒之前搞出來的水泥以及這料器的生產。”</p>
“鄭義?”朱棣原本還想追問一下玻璃的事情,但被大孫子這麽一打斷就給轉移了注意力。</p>
“不好。”</p>
“唔……啥?”朱瞻垶還有些疲憊,再加上他以為老爺子不會反對這件事情,所以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p>
“爺爺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不太妥當。”朱棣笑看著大孫子那驚愕的樣子,繼而拍了拍大孫子的肩膀。</p>
“鄭和此次遠洋可以說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就算是爺爺故意壓著他,他也一樣會名垂青史。”</p>
“爺爺知道你這是在給他們一點安慰,爺爺也不反對,但你安排的這個位置不太好。”</p>
“官不大不小,這個沒問題,影響力幾乎沒有,也沒問題,名聲大,這也可以理解,唯一的問題就是跟錢沾邊的太多了。”</p>
“這還多?”朱瞻垶不可思議地看著老爺子。</p>
不給人大官,也不給人家影響力大的職位,就空有名望……</p>
啊呸!名望這東西鄭和不缺,隨著這次遠洋歸來,他馬三寶的名字肯定會傳遍大明上下,所以說這次朱瞻垶給的封賞意見其實就是錦上添花,沒有什麽實際作用。</p>
就這還不讓人家撈點兒好處?老爺子你也太無情了吧!?</p>
“嗬嗬,你想多了。”朱棣一看就知道大孫子是想岔了,便開口解釋道。</p>
“你既然提到了鄭義,那就說明你是了解他的,而不僅限於他是馬寶養子的這個身份。”</p>
“你既然知道,那就不知道這鄭義的性子?”</p>
一直以來,大明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很多國家,這次得到新糧種的事情無疑是將這種情況又加深了不少。</p>
一時之間,不管是暹羅、朝鮮、滿剌加亦或者是其他國家,隻要是得到消息的都派人出使大明了。</p>
秋天已經近在眼前,馬上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元旦),就算是距離再遠,這個時候派出使者等年前也能到大明了。</p>
這些國家的想法都很簡單,而且很是統一,那就是趁著這次朝貢得到新糧的種子。</p>
不過他們並不是傻子,也沒有自大到認為大明就一定會給他們種子,畢竟大明也是第一次得到這些種子,就算是會分肯定也不會分太多出去。</p>
可正所謂事在人為,隻要努力那就有可能,若是不努力那就一丁點兒的可能都沒有。</p>
如今正在上元忙碌的朱瞻垶並不知道這件事情,而且他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會在乎,反正主動權是掌握在大明手中的,給與不給那都是大明說了算的。</p>
況且,朱瞻垶也不傻,他也猜到了那些人會有這種舉動,因此早做好了應對的策略。</p>
不過此時此刻的他可沒心思管這件事情,他是一門心思都撲在了新糧上麵。</p>
</p>
紅薯在最低十五度的時候就會停止生長,這就代表著暖房是一定要建成的,而且要快。</p>
南方可以無視這一條,但不管是朱瞻垶還是朱棣都不會放心讓這些種子離開應天府,甚至就算是在應天府他們也不是很放心。</p>
不然的話哪裏會讓兵部和五軍營協同看守?</p>
然而現在沒人關心這個,他們都被暖房本身給吸引住了。</p>
在明時期,種植反季節作物用的一般都是火坑和火道,雖然也有暖房,但很少很少,可朱瞻垶這次建的就是暖房。</p>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暖房。</p>
上元這裏除了之前英烈家屬遷移的時候外,可能這是有史以來最熱鬧的一陣子了,每天都有人來到新糧種植基地的外圍轉悠。</p>
這裏麵有那種抱著某種目的的,也有來往的大明將士和官員,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好奇而被吸引來的大明百姓。</p>
他們可從未見過閃著光的暖房啊!</p>
“殿下,這是不是有些……”夏原吉看著已經初步成型的暖房,下意識地咋了咂舌。</p>
“怎麽?奢侈?”朱瞻垶笑著瞥了夏原吉一眼。</p>
“唔……是有點兒……”很少見的,夏原吉竟然露出了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來。</p>
以往的夏原吉給人的印象從來都是油鹽不進的夏老摳兒,他甚至敢在朱棣的麵前強硬地表示戶部沒錢,但卻不敢在朱瞻垶的麵前這樣。</p>
並不是因為在肉眼可見的未來中朱瞻垶會掌控大明很長一段時間,他夏原吉不怕這個,而且他不敢在朱瞻垶麵前橫是因為不好意思,而不是其他的。</p>
一直以來,朱瞻垶幾乎沒怎麽跟戶部伸手要錢,唯一的一次就是為了安頓英烈家屬的那一次,其他跟朱瞻垶有關的其實都是朝廷需要用錢,隻不過計劃是朱瞻垶提出來的。</p>
英烈家屬這事兒其實本來也是這樣,不過有點兒區別,那就是朝廷本身沒打算安排這一項支出,不像其他的例如北征、北巡或者是賑災那樣都是不能不花的錢。</p>
而且就算是英烈家屬那一次,朱瞻垶也是很快就把錢給補上了。</p>
不僅補上了,還在後續的賑災中貼補了朝廷不少錢,再加上之前的羊毛、口蘑以及山貨所賺的錢,朱瞻垶給戶部增收的數量是遠遠大於支出數量的。</p>
在這樣的情況下,夏原吉哪有臉跟朱瞻垶橫?</p>
“奢侈算不上,你之所以覺得奢侈是因為不了解,但實際上這些東西花不了多少錢。”</p>
朱瞻垶並不知道夏原吉在想些什麽,隻是實事求是地解釋了一下。</p>
用玻璃來弄大棚實在是無奈之舉,因為朱瞻垶沒有別的辦法。</p>
這一批種子是大明的第一批新糧種子,也是截至目前唯一的一批,由不得朱瞻垶不慎重,因此他索性重啟了玻璃的製造。</p>
用玻璃製作大棚頂棚,有史以來朱瞻垶是獨一份兒,也難怪夏原吉如此驚訝了。</p>
要知道,在這個時期的玻璃,尤其是無色透明的玻璃是很值錢的。</p>
“話雖如此,但別人怕是不會這麽認為啊……”夏原吉不知道朱瞻垶說的話是真還是假,但他下意識的相信了。</p>
可就算是相信,也改變不了無色玻璃在這個時代值錢的現實。</p>
“這樣一來,不知道要給兵部和五軍營施加多大的壓力啊……”</p>
“無所謂了。”朱瞻垶擺了擺手,看著工匠們已經開始燒火試驗,臉上滿是不在乎的表情。</p>
“這些料器丟不丟無所謂,隻要糧種不丟就行了,而且用這料器做頂反而會讓內部更亮堂一些,無論是白天的陽光還是夜晚的燈火都會照亮暖房內部。”</p>
“這樣一來,其實算是對兵部的一種減負,畢竟經過這麽一照,裏麵就算是有隻狗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更別說是人了。”</p>
“殿下說的也對……”夏原吉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p>
用玻璃做頂,這是因為朱瞻垶最開始為了考慮光照的原因,畢竟他是為了育種又不是種植蒜黃和韭黃,不可能不考慮光照的問題。</p>
所以說與其說他做的是個大棚,倒不如說是陽光房那種的。</p>
除此之外,朱瞻垶還有另外一種想法。</p>
應天皇宮,乾清宮。</p>
“你小子,也不提前知會爺爺一聲,你知不知道爺爺在聽到夏原吉的稟告之後差點兒沒被你給嚇死!?”</p>
看著有些疲憊的大孫子,朱棣是又好氣又心疼。</p>
氣的是大孫子用玻璃做暖房的事情沒有提前告訴他,心疼的是大孫子這段時間為了新糧真的是費盡了心思和精力。</p>
“害!孫兒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啊,反正您早晚都是會知道的,擔心啥嘛……”</p>
朱瞻垶疲憊地打了個哈欠。</p>
連著一旬,他早上宵禁之後出宮,晚上宵禁之前回宮,為了新糧的事情著實是給他累得不輕。</p>
肉體上的累還是次要的,主要還是精神上的累。</p>
戶部和工部對新糧的了解幾乎為零,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朱瞻垶親自監督,這才是累的真正源頭。</p>
“那你說說,你用這麽多料器是為了什麽?還有你哪來的那麽多料器?”</p>
朱棣看著大孫子疲憊的樣子,心疼地給大孫子倒了一杯茶。</p>
“那個啊,孫兒讓人做的,就在水泥窯那邊。”朱瞻垶接過了老爺子遞過來的茶杯,並沒有太過在意。</p>
料器,其實就是玻璃,跟唐時將玻璃稱作琉璃一樣,明朝時玻璃也有特有的稱呼,那就是料器。</p>
“這個孫兒很早就弄出來了,您忘了孫兒之前弄的那幾副千裏眼啦?”</p>
“千裏眼!?”朱棣這才醒悟過來。</p>
“那是你自己做的!?”</p>
“嗯啊。”朱瞻垶好像是完全沒看到老爺子的驚訝一般。</p>
之前做的單筒望遠鏡不多,而且大多數都被朱瞻垶自己收起來了,隻給了張輔以及鄭和他們一些,因此老爺子也不知道詳情。</p>
就因為這,一直以來朱棣都以為朱瞻垶是用西洋玻璃做的,而非是自己燒製玻璃。</p>
這裏麵的差距可大了,要知道這個時期的明朝還不具備燒製這種完全透明的玻璃技術,但是卻有通過其他國家進貢以及商業途徑進來的。</p>
“啊對了。”說到這裏,朱瞻垶突然想起來了一件事兒。</p>
“爺爺,孫兒打算特招鄭義入朝為官,司掌孫兒之前搞出來的水泥以及這料器的生產。”</p>
“鄭義?”朱棣原本還想追問一下玻璃的事情,但被大孫子這麽一打斷就給轉移了注意力。</p>
“不好。”</p>
“唔……啥?”朱瞻垶還有些疲憊,再加上他以為老爺子不會反對這件事情,所以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p>
“爺爺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不太妥當。”朱棣笑看著大孫子那驚愕的樣子,繼而拍了拍大孫子的肩膀。</p>
“鄭和此次遠洋可以說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就算是爺爺故意壓著他,他也一樣會名垂青史。”</p>
“爺爺知道你這是在給他們一點安慰,爺爺也不反對,但你安排的這個位置不太好。”</p>
“官不大不小,這個沒問題,影響力幾乎沒有,也沒問題,名聲大,這也可以理解,唯一的問題就是跟錢沾邊的太多了。”</p>
“這還多?”朱瞻垶不可思議地看著老爺子。</p>
不給人大官,也不給人家影響力大的職位,就空有名望……</p>
啊呸!名望這東西鄭和不缺,隨著這次遠洋歸來,他馬三寶的名字肯定會傳遍大明上下,所以說這次朱瞻垶給的封賞意見其實就是錦上添花,沒有什麽實際作用。</p>
就這還不讓人家撈點兒好處?老爺子你也太無情了吧!?</p>
“嗬嗬,你想多了。”朱棣一看就知道大孫子是想岔了,便開口解釋道。</p>
“你既然提到了鄭義,那就說明你是了解他的,而不僅限於他是馬寶養子的這個身份。”</p>
“你既然知道,那就不知道這鄭義的性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