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朝議,平叛大元帥王離
諸天人皇:開局召喚東廠督主 作者:無憂1無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皇宮蒼天殿。</p>
文武百官看著四周,發現隊列中,又多了幾個新麵孔。</p>
尤其是六部尚書身後的位置,幾乎每個人身後都站著一個新人。</p>
而且武將行列中,禁軍統領張元身前,也站著一個黑甲將軍。</p>
看來神威王府的勢力又龐大了不少,這些新麵孔基本上都是楚淵安排的親信。</p>
察覺到這點,很多官員開始忐忑不安,心生寒意。</p>
前幾日楚淵剛命王離為左羽衛大將軍,難道今日又要如此?</p>
眾臣心裏都在犯嘀咕,楚淵這麽大肆的安插親信在朝堂,難道是不滿足於攝政王之位?</p>
大蒼皇朝立國也有三千多年了,他們還從未見過有如此權勢的王爺!</p>
在群臣思緒翻飛的時候,楚淵開口了。</p>
“諸位現在一定很疑惑,疑惑本王今天為什麽來上朝。”</p>
“本王也不想囉唆,就直接告訴你們。”</p>
“本王得到消息,說鎮山王聯合靖州、平州刺史謀反,而今天本王上朝也正是為了此事。”</p>
“鎮山王等三州之地全部謀反,本王欲出兵陵州,討伐不臣,爾等有何諫言,又有何人願意領兵啊?”</p>
此言一出,群臣皆顫。</p>
謀反!</p>
這二字是何等的沉重?</p>
更何況謀反的是當朝鎮山王,乃是先皇皇叔。</p>
這種事可不能開玩笑,若是真的,就算鎮山王身份尊貴,依舊逃不了被討伐的命運。</p>
隻見丞相張元博上前一步,恭敬道:“王爺,鎮山王謀反一事,滋事體大,萬萬不可出現差錯。”</p>
</p>
“如若要戰,當以雷霆之勢迅速掃平逆王,否則各地的藩王恐怕都會有所異動,致使皇朝動蕩,國體不穩啊。”</p>
“張相深謀遠慮,一心為國,本王內心甚慰。”</p>
楚淵讚許一聲,然後語氣陡變,“但如今鎮山王聚集數百萬大軍向京城逼近,事態已經迫在眉睫,諸位可有應對之策啊?”</p>
雖然楚淵不怕鎮山王謀反,但他好歹也掌握著天子,如不以天子之勢堂堂正正的壓向反王。</p>
那楚淵不就白挾天子了!</p>
起碼現在他是站在大義的一方!</p>
下方文武百官交頭接耳,議論紛紛。</p>
楚淵注意到,有些膽小怕事的官員,臉上已經浮現恐慌之色。</p>
張元博出聲道:“老臣以為,王爺當集重兵討伐,以示我朝軍威!”</p>
“丞相言之有理,微臣附議!”</p>
禮部尚書周琦大聲說道。</p>
“臣也附議,丞相大人言之有理。”</p>
“鎮山王目無天子,請陛下、王爺出兵剿滅...”</p>
“......”</p>
一時之間,請戰之言紛紛響起。</p>
“那不知眾位臣公覺得,當派何人出兵平叛啊?”</p>
楚淵環顧眾臣,沉聲問道。</p>
“回陛下、王爺,末將願意領兵出征!”</p>
響亮的聲音在蒼天殿中響起,左羽衛大將軍王離向前一步,大聲道:“鎮山王起兵謀反,罔顧聖恩。”</p>
“臣願率領百萬將士平叛,生擒敵首獻於王爺!”</p>
“好!”</p>
楚淵大喝一聲,道:“王離將軍精通兵法,戰功赫赫,由你領兵,最為合適。”</p>
“左羽衛大將軍王離聽令!”</p>
“末將在!”</p>
“本王封你為平叛大元帥,領百戰穿甲兵、二十萬禁軍、合各州府兵共計兩百萬將士即刻啟程,發兵陵州,不得有誤。”</p>
“本王賜你朝廷兵符,有權調動各州兵馬,以為援兵。”</p>
“遇事有便宜行事之權,可先斬後奏!”</p>
帝台旁邊的曹正淳將聖旨,兵符放入王離手中,被他接過。</p>
王離跪地行禮大喝:“末將領旨謝恩,叩謝王爺!”</p>
楚淵環視眾人一眼,再度開口,“戶部尚書王海何在?”</p>
“回王爺,微臣在!”</p>
王海從隊列中站出,恭敬應答。</p>
“本王命你負責為王離元帥大軍供應糧草。”</p>
“微臣遵旨!”</p>
隨後,楚淵又道:“蘇信何在?”</p>
蘇信從隊列中站出,大聲應答:“末將在。”</p>
“本王命你率十萬城衛軍,與王海共同負責押運糧草。”</p>
“在押運糧草的同時,你也是平叛大軍的後援,要隨時準備協助王離元帥,上陣殺敵!”</p>
“末將遵旨!”</p>
鎮山王手中至少有三州大軍三百八十萬,所以楚淵也派出了二百萬大軍。</p>
再加上暗中行動的錦衣衛和已經返回的王重陽坐鎮,此次平息亂黨,應該不會有失敗的可能。</p>
為了讓王離能和錦衣衛聯係上,楚淵還暗中交給了王離一封密旨,將錦衣衛各地的密站告訴了他。</p>
相信以王離的領軍經驗,他能和錦衣衛達成緊密配合,確保萬無一失。</p>
............</p>
京城九門封禁,城外大軍集結。</p>
左羽衛大將軍王離站在點將台上,左右兩側各站著一個威武挺拔的將軍,正是禁軍統領張元和神武營主將蘇信。</p>
除各州府兵會在沿途加入以外,此時台下已有數十萬大軍集結,旌旗烈烈。</p>
點將台上王離揚聲高喊,一道道軍令下達,指揮數十萬大軍如同臂使。</p>
同時還有一個個叛軍的密諜被拖到軍旗下麵,幾個士兵上前,將其斬首。</p>
血柱噴湧,染紅軍旗。</p>
大軍出征之前,斬敵祭旗。</p>
數十萬大軍齊聲怒吼,士氣高漲。</p>
濃烈的血氣與殺氣衝天而起,在大軍頭頂天空集結,好似凝聚成一隻恐怖的猙獰巨獸。</p>
隨後,大軍出征,掀起滾滾黃沙。</p>
楚淵站在城牆最高城樓上,也能清晰的看見那衝天而起的狼煙。</p>
“王爺放心,有王離將軍出征,必能打敗叛軍,活捉反王。”</p>
楚淵身後,曹正淳拱手說道。</p>
“有王離將軍出馬,本王當然放心。”</p>
............</p>
王離精通兵法,智而不暴、勇而多謀,乃是不可多得的上將之才。</p>
此次出征,王離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p>
故而,大軍出征之後,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到達了距離京城八千裏外的陵州、武州與京都府交界處。</p>
陵武城是兩州與京都府之間唯一能駐軍且易守難攻的城池,鎮山王與靖、平二州的大軍也是在這裏匯合。</p>
如今,王離以聖旨和尚方寶劍率先打開陵武城大門,暫時接管了駐守在城內的三萬大軍。</p>
至此,勝利的天平已經傾斜。</p>
王離拿下陵武城,鎮山王再想強攻已經晚了。</p>
而他晚的這一步,就足以讓他兵敗,最終導致數百萬大軍一朝盡喪!</p>
文武百官看著四周,發現隊列中,又多了幾個新麵孔。</p>
尤其是六部尚書身後的位置,幾乎每個人身後都站著一個新人。</p>
而且武將行列中,禁軍統領張元身前,也站著一個黑甲將軍。</p>
看來神威王府的勢力又龐大了不少,這些新麵孔基本上都是楚淵安排的親信。</p>
察覺到這點,很多官員開始忐忑不安,心生寒意。</p>
前幾日楚淵剛命王離為左羽衛大將軍,難道今日又要如此?</p>
眾臣心裏都在犯嘀咕,楚淵這麽大肆的安插親信在朝堂,難道是不滿足於攝政王之位?</p>
大蒼皇朝立國也有三千多年了,他們還從未見過有如此權勢的王爺!</p>
在群臣思緒翻飛的時候,楚淵開口了。</p>
“諸位現在一定很疑惑,疑惑本王今天為什麽來上朝。”</p>
“本王也不想囉唆,就直接告訴你們。”</p>
“本王得到消息,說鎮山王聯合靖州、平州刺史謀反,而今天本王上朝也正是為了此事。”</p>
“鎮山王等三州之地全部謀反,本王欲出兵陵州,討伐不臣,爾等有何諫言,又有何人願意領兵啊?”</p>
此言一出,群臣皆顫。</p>
謀反!</p>
這二字是何等的沉重?</p>
更何況謀反的是當朝鎮山王,乃是先皇皇叔。</p>
這種事可不能開玩笑,若是真的,就算鎮山王身份尊貴,依舊逃不了被討伐的命運。</p>
隻見丞相張元博上前一步,恭敬道:“王爺,鎮山王謀反一事,滋事體大,萬萬不可出現差錯。”</p>
</p>
“如若要戰,當以雷霆之勢迅速掃平逆王,否則各地的藩王恐怕都會有所異動,致使皇朝動蕩,國體不穩啊。”</p>
“張相深謀遠慮,一心為國,本王內心甚慰。”</p>
楚淵讚許一聲,然後語氣陡變,“但如今鎮山王聚集數百萬大軍向京城逼近,事態已經迫在眉睫,諸位可有應對之策啊?”</p>
雖然楚淵不怕鎮山王謀反,但他好歹也掌握著天子,如不以天子之勢堂堂正正的壓向反王。</p>
那楚淵不就白挾天子了!</p>
起碼現在他是站在大義的一方!</p>
下方文武百官交頭接耳,議論紛紛。</p>
楚淵注意到,有些膽小怕事的官員,臉上已經浮現恐慌之色。</p>
張元博出聲道:“老臣以為,王爺當集重兵討伐,以示我朝軍威!”</p>
“丞相言之有理,微臣附議!”</p>
禮部尚書周琦大聲說道。</p>
“臣也附議,丞相大人言之有理。”</p>
“鎮山王目無天子,請陛下、王爺出兵剿滅...”</p>
“......”</p>
一時之間,請戰之言紛紛響起。</p>
“那不知眾位臣公覺得,當派何人出兵平叛啊?”</p>
楚淵環顧眾臣,沉聲問道。</p>
“回陛下、王爺,末將願意領兵出征!”</p>
響亮的聲音在蒼天殿中響起,左羽衛大將軍王離向前一步,大聲道:“鎮山王起兵謀反,罔顧聖恩。”</p>
“臣願率領百萬將士平叛,生擒敵首獻於王爺!”</p>
“好!”</p>
楚淵大喝一聲,道:“王離將軍精通兵法,戰功赫赫,由你領兵,最為合適。”</p>
“左羽衛大將軍王離聽令!”</p>
“末將在!”</p>
“本王封你為平叛大元帥,領百戰穿甲兵、二十萬禁軍、合各州府兵共計兩百萬將士即刻啟程,發兵陵州,不得有誤。”</p>
“本王賜你朝廷兵符,有權調動各州兵馬,以為援兵。”</p>
“遇事有便宜行事之權,可先斬後奏!”</p>
帝台旁邊的曹正淳將聖旨,兵符放入王離手中,被他接過。</p>
王離跪地行禮大喝:“末將領旨謝恩,叩謝王爺!”</p>
楚淵環視眾人一眼,再度開口,“戶部尚書王海何在?”</p>
“回王爺,微臣在!”</p>
王海從隊列中站出,恭敬應答。</p>
“本王命你負責為王離元帥大軍供應糧草。”</p>
“微臣遵旨!”</p>
隨後,楚淵又道:“蘇信何在?”</p>
蘇信從隊列中站出,大聲應答:“末將在。”</p>
“本王命你率十萬城衛軍,與王海共同負責押運糧草。”</p>
“在押運糧草的同時,你也是平叛大軍的後援,要隨時準備協助王離元帥,上陣殺敵!”</p>
“末將遵旨!”</p>
鎮山王手中至少有三州大軍三百八十萬,所以楚淵也派出了二百萬大軍。</p>
再加上暗中行動的錦衣衛和已經返回的王重陽坐鎮,此次平息亂黨,應該不會有失敗的可能。</p>
為了讓王離能和錦衣衛聯係上,楚淵還暗中交給了王離一封密旨,將錦衣衛各地的密站告訴了他。</p>
相信以王離的領軍經驗,他能和錦衣衛達成緊密配合,確保萬無一失。</p>
............</p>
京城九門封禁,城外大軍集結。</p>
左羽衛大將軍王離站在點將台上,左右兩側各站著一個威武挺拔的將軍,正是禁軍統領張元和神武營主將蘇信。</p>
除各州府兵會在沿途加入以外,此時台下已有數十萬大軍集結,旌旗烈烈。</p>
點將台上王離揚聲高喊,一道道軍令下達,指揮數十萬大軍如同臂使。</p>
同時還有一個個叛軍的密諜被拖到軍旗下麵,幾個士兵上前,將其斬首。</p>
血柱噴湧,染紅軍旗。</p>
大軍出征之前,斬敵祭旗。</p>
數十萬大軍齊聲怒吼,士氣高漲。</p>
濃烈的血氣與殺氣衝天而起,在大軍頭頂天空集結,好似凝聚成一隻恐怖的猙獰巨獸。</p>
隨後,大軍出征,掀起滾滾黃沙。</p>
楚淵站在城牆最高城樓上,也能清晰的看見那衝天而起的狼煙。</p>
“王爺放心,有王離將軍出征,必能打敗叛軍,活捉反王。”</p>
楚淵身後,曹正淳拱手說道。</p>
“有王離將軍出馬,本王當然放心。”</p>
............</p>
王離精通兵法,智而不暴、勇而多謀,乃是不可多得的上將之才。</p>
此次出征,王離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p>
故而,大軍出征之後,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到達了距離京城八千裏外的陵州、武州與京都府交界處。</p>
陵武城是兩州與京都府之間唯一能駐軍且易守難攻的城池,鎮山王與靖、平二州的大軍也是在這裏匯合。</p>
如今,王離以聖旨和尚方寶劍率先打開陵武城大門,暫時接管了駐守在城內的三萬大軍。</p>
至此,勝利的天平已經傾斜。</p>
王離拿下陵武城,鎮山王再想強攻已經晚了。</p>
而他晚的這一步,就足以讓他兵敗,最終導致數百萬大軍一朝盡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