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聖賢
模擬人生:我為眾生開仙路 作者:夜雨一場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下人說天下事罷了,一切隨心,絕假還真!”神秘的儒教真仙沉聲說道。
“絕假還真!哈哈哈,原來是你林宏甫,看來你們這幫人也是不甘寂寞啊!”道門的那位真仙聞言,終於確定了這位神秘儒教真仙的身份。
儒教一脈的真仙六重天強者,大儒林宏甫。
儒教之中如今唯有文昌帝君這一位證就道君境界的心聖,其餘的各方儒脈的強者最強的也不過是真仙六重天境界。
而在這諸多真仙六重天的儒脈強者中,有一位特別的出名,那就是號稱溫陵居士的林宏甫。
這林宏甫曾擺在心聖文昌帝君門下修行心學之道,可以說是文昌帝君門下最為出眾的弟子,沒有之一,其在心學之上的造詣非比尋常,乃是名傳天下的大儒,被譽為可以傳承文昌帝君衣缽的存在。
當然,這天地間的強者無數哪怕是道君親傳的弟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就算是作為道君弟子,聲名也不過是在小範圍內傳遞,想要真正的名傳天下,最終靠的還是自身。
而這位林宏甫就是如此,作為文昌帝君的嫡傳弟子,心學一脈的大儒,他卻並未如同許多人認為的一般按照心聖的道路走下去,反而走上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去。
文昌帝君出身大明神朝,在大明神朝真的是走到了人生巔峰,做到了位極人臣,所以他對於玉皇也是這哦傾盡所有的幫助。
哪怕是當初玉皇和巫門一脈的交易影響了儒教的祭祀權柄,但是這位文昌帝君依舊對此毫不在意,穩當的站在了玉皇的一方,成為玉皇身後堅定的支持者。
這些年來玉皇的勢力不斷的飛速發展除了自身的位置之外和文昌帝君這位道君級別的強者的鼎立支持也是離不開的。
可是作為文昌帝君的嫡傳弟子,乃至最為出色的一個弟子,在心學一脈足以開宗立派的大儒,卻並不認可文昌帝君的做法,認為文昌帝君沒有必要去繼續支持玉皇,認為他們完全可以獨立出來,不去依附皇權。
師徒兩人,理念完全背道而馳,雙方之間對於玉皇的態度根本是截然相反,根本不可調和。
最終,這位林宏甫離開心聖一脈,獨自遊走天地,成為了儒教之中獨樹一幟的存在,也是玉皇的反對者之一。
尤其是其在心學之上的造詣,不過短短時間就開辟了一方書院,培養了諸多門徒,在天地間都是屬於有名的儒門書院,出類拔萃弟子不知凡幾。
而且雖然說是與心聖的意見不合,但是這終歸隻是理念之爭,無論是文昌帝君還是這位林宏甫他們都不覺得影響了師徒關係。
因此有著文昌帝君這樣一位道君存在,也讓林宏甫無形中避開了許多的危險,快速的崛起,及至如今距離證就道君也不過是一步之遙。
這位道門的真仙強者在確認了林宏甫的身份之後,卻也不覺得對方有任何的意外了,因為這反而是理所應當。
不同於作為支持玉皇的儒教一脈,如同林宏甫他們這一些儒教強者更是認為要將儒教衍化成如今魔道佛三方道統的樣子,同樣是不再依附皇權,立身於人族,獨立自主。
那麽他們也就是屬於和魔道佛三方道統之間有了利益的爭鬥衝突,畢竟人族的生靈就算不少,但是他們所能夠選擇的道路也隻有一條。
人的精力終歸是有限的,每一個生靈能夠踏上修行,在修行上有所成就便已經是天之驕子了,能夠成就真仙的人可謂是萬萬中無一的存在。
的確是不少人真正做到了同修數道,每一條道路都能夠走到極致,但是這種人即便是真仙中都是十分罕有的存在,這般的存在也不是他們可以影響到的。
對於魔道佛儒而言,他們的立道根基還是在普通人,隻有這些普通人選擇他們的道,才能夠讓己身的道統在人族之中生根發芽不斷的發展下去,哪怕歲月流轉依舊長存於天地。
道統興盛,則氣運昌隆,這也會對道統中的強者反哺,氣運加身足以幫助他們攀登上更高更遠的境界。
所以,道統之爭才是真正的不死不休,這關乎著每一個修行者的利益,絕對不容許有絲毫的後退避讓。
換做別人可能是沒有資格,但是作為儒教心學一脈的強者,林宏甫他們本來和魔道佛就是競爭者,作為競爭者互相拆台算問題嗎?根本不算問題。
這是道統競爭中再常見不過的事情,隻要他們不故意的去挑釁道君,那麽在背後蛐蛐幾句,編排幾句,道君強者也隻是會莞爾一笑暗暗記在小本本上。
如果有一天林宏甫踏足的道君層次,足以讓諸多道君認真對待,那麽今日的事情就會被提出來。
當然如果他連道君都沒有證就,對於這樣的螻蟻之言,道君隻要不當麵遇到,根本就不會在意。
畢竟,一個真仙會在意一個凡人的言語麽。
可是諸多道君的大度是他們的仁慈,作為道門強者他們既然遇到了,自然不能夠允許對方胡言亂語,他們必然要出手維護道門的威嚴,否則將道門的威嚴置於何地。
“竟然是溫陵居士林宏甫,那位文昌帝君的嫡傳弟子!”有真仙聽問道神秘真仙的身份後,不禁輕呼。
“心學大儒,傳聞中在心聖所開辟的心學一道中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完全可以開宗立派著書立傳的存在。甚至有人傳言,這位隻差半步就能夠達到古來聖賢的境界,著下屬於自己的學說。”有真仙想起來林宏甫的一些傳聞,低聲輕語。
古之聖賢可不是單純的實力的劃分,更多的是一種境界和地位得到各方認可的存在。
即便是在如今的天地間,這無數的強者踏入真仙層次,哪怕是留下了自己的道統,門下弟子無數,但是距離被稱之為聖賢卻是差之遠矣。
聖賢所做的事情,不單單是為自身,更是為整個人族立下功勳,得到整個人族的擁戴和尊崇。
哪怕是真仙、道君能夠開辟一方仙門,弟子門徒無數,但是他們所能夠澤披的不過是一小部分人,他們根本無法影響到整個人族的生靈。
而一位聖賢的誕生,他們的學說,所修行的大道,是可以任由所有人族生靈修行,對於所有人族而言都是有益的存在。
就好比劍帝、玄天道君他們這般的老牌道君而言,單純以戰力而論,毫無疑問這兩位道君的實力都在天地巔峰,是足以問鼎前十的存在。
但是實力強橫卻不代表可以被稱之為聖賢,畢竟玄天道君的福澤也隻能夠庇佑玄天一脈,對於其他的人族無用。
劍帝稍微好點,劍宗作為整個天地間劍修的聖地,每過一段時間劍帝也會開壇演法,可是最終所能夠影響的也隻是劍修,對於其餘並非劍修的強者來說,這並未有太大的意義。
而如今的天地間的強者,真正能夠被稱尊稱為聖賢的存在,唯有兩位,一位是長生道君裴玄景,另一位則是心聖文昌帝君王伯安。
長生道君的功績自然不需要多言,單純道院的誕生為無數的人族開辟出了一條道路,給了他們一個向上攀登的機會,這一點就已經是造福整個人族了。
在加上這位長生道君他時常於道院降下化身講道說法,通曉萬方道法,能夠給不知道多少的強者指點修行,且毫無門戶之見,不知道多少的神通術法都能夠講解傳授,自然是被無數人尊稱為聖賢。
至於文昌帝君也是如此,這位文昌帝君雖然做的沒有如同長生道君那麽多,但是單單是開辟心學一脈,並且毫無門戶之見的傳授心學一道,就塑造出了不知道多少的強者。
修行亦是修真,並非是單純的評價堆積資源增強戰力就可以,除了那些魔道的極端存在之外,哪怕是諸多走極限之道的修士,他們在不知疲憊的提升自己的戰力境界的時候,也同樣要注意自己的心靈境界,隻有足夠的心靈境界才能確保他們掌握自身的力量,不會淪為力量的傀儡,最終迷失自身。
但是心靈力量的提升何其的艱難,對於許多的修士來說天材地寶就可以堆積自身的境界戰力,但是心靈力量的提升就真的需要日積月累的參悟天地,不斷強化。
然而心學一道的出現,卻給了他們一個新的方法,他們按照心聖所傳授的方法,固然不會說有太多的突飛猛進,但是僅僅憑借於此卻也完全可以慢慢的穩固自己的心靈,堅定自己的內心,不至於被沉淪。
是以,心學的出現,毫無疑問給天地間的修行者提供便利,這是有益於人族的。
除了這兩位之外,這人族之中的諸多道君強者,真仙強者,幾乎沒有任何一位能夠被尊稱為聖賢。
的確那些強者他們在人族的開拓道路上也做出了偌大的功績,為人族赴湯蹈火,他們足以被稱之為英雄,但是卻沒有被稱之為聖賢,因為這兩者之間的意義截然不同。
如今的這林宏甫在心學之上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若是他能夠在這個道路上更進一步,開創出澤被整個人族的術法神通亦或者是道路,那麽真的是有可能被稱之為聖賢的。
當然,這一步何其的艱難,不知道有多少的強者他們最終都是被困在了這一步,無法繼續完成自己的道路,走到最後的終點。
而同樣是因為稀有,林宏甫這般有可能達到的存在,才值得道君側目,真仙期待。
林宏甫注意到這些人的目光神色變化,但是卻也沒有多說什麽。
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曾經的他也認為這一步十分的艱難,但是經曆了萬年歲月的沉澱,他依舊還被困在這一步無法成功,就可以知道這是多麽艱難的一件事。
他清楚,自己的道路到了這一步已經沒有太多的前進可能了,哪怕自己的境界不斷的提升,可是想要將在這心學一道上推陳出新走出完全的道路,何其的艱難。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也清楚了自己的師尊當初能夠從儒教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來是何其的偉大,清楚自己當初的驕傲在師尊麵前是何其的渺小。
不過既然已經離開,他自然不肯輕易的回頭,尤其是自己雖然對於師尊而言是拜服了師尊的偉大,但是卻也依舊不能夠認可對方和玉皇的合作支持。
如果說想要於心學一道青出於藍勝於藍,開創新的道路,這是師徒之間的期待的話,那麽對於玉皇的認可與否其實才是他們走向歧路的真正原因。
“玄都觀雖然為道門,不過一向的風格不都是閑雲野鶴不理世事麽,現如今怎麽也管起來這些事情了。”林宏甫目光輕瞥,語氣幽幽的說道。
別人不認識這位道門真仙,以他而言怎麽可能不認識這位道門真仙的真正身份。
道門最為神秘且強大的頂級仙門·玄都觀,號稱每一代嫡傳不過三五人,最終隻有一人能夠承載衣缽。
雖然說真仙的誕生,讓玄都觀招收的弟子多了,曾經的先輩不會在有隕落的情況,但是如今這玄都觀中的每一代弟子的競爭依舊是最強的。
而最可怕的是玄都觀的強大,因為他們是頂級仙門中人數最少得,哪怕是平均下來每一位玄都觀的修士所獲得的修行資源都是其餘頂級仙門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且玄都觀的弟子每一位都是絕代天驕,沒有足夠的天賦根本連成為嫡傳弟子的資格都沒有,以這般的天賦和資源,培養出來的每一代玄都觀修士都是幾乎同境界無敵的存在。
但是玄都觀一向都是閑雲野鶴,不插手神州內部爭鬥,如今這位玄都觀真仙出聲,難道是代表著玄都觀的態度發生了改變?
如果真的如此的話,對於其他人是否有影響未必可知,但是對於他們儒教這一方的人來說,毫無疑問壓力倍增。
“絕假還真!哈哈哈,原來是你林宏甫,看來你們這幫人也是不甘寂寞啊!”道門的那位真仙聞言,終於確定了這位神秘儒教真仙的身份。
儒教一脈的真仙六重天強者,大儒林宏甫。
儒教之中如今唯有文昌帝君這一位證就道君境界的心聖,其餘的各方儒脈的強者最強的也不過是真仙六重天境界。
而在這諸多真仙六重天的儒脈強者中,有一位特別的出名,那就是號稱溫陵居士的林宏甫。
這林宏甫曾擺在心聖文昌帝君門下修行心學之道,可以說是文昌帝君門下最為出眾的弟子,沒有之一,其在心學之上的造詣非比尋常,乃是名傳天下的大儒,被譽為可以傳承文昌帝君衣缽的存在。
當然,這天地間的強者無數哪怕是道君親傳的弟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就算是作為道君弟子,聲名也不過是在小範圍內傳遞,想要真正的名傳天下,最終靠的還是自身。
而這位林宏甫就是如此,作為文昌帝君的嫡傳弟子,心學一脈的大儒,他卻並未如同許多人認為的一般按照心聖的道路走下去,反而走上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去。
文昌帝君出身大明神朝,在大明神朝真的是走到了人生巔峰,做到了位極人臣,所以他對於玉皇也是這哦傾盡所有的幫助。
哪怕是當初玉皇和巫門一脈的交易影響了儒教的祭祀權柄,但是這位文昌帝君依舊對此毫不在意,穩當的站在了玉皇的一方,成為玉皇身後堅定的支持者。
這些年來玉皇的勢力不斷的飛速發展除了自身的位置之外和文昌帝君這位道君級別的強者的鼎立支持也是離不開的。
可是作為文昌帝君的嫡傳弟子,乃至最為出色的一個弟子,在心學一脈足以開宗立派的大儒,卻並不認可文昌帝君的做法,認為文昌帝君沒有必要去繼續支持玉皇,認為他們完全可以獨立出來,不去依附皇權。
師徒兩人,理念完全背道而馳,雙方之間對於玉皇的態度根本是截然相反,根本不可調和。
最終,這位林宏甫離開心聖一脈,獨自遊走天地,成為了儒教之中獨樹一幟的存在,也是玉皇的反對者之一。
尤其是其在心學之上的造詣,不過短短時間就開辟了一方書院,培養了諸多門徒,在天地間都是屬於有名的儒門書院,出類拔萃弟子不知凡幾。
而且雖然說是與心聖的意見不合,但是這終歸隻是理念之爭,無論是文昌帝君還是這位林宏甫他們都不覺得影響了師徒關係。
因此有著文昌帝君這樣一位道君存在,也讓林宏甫無形中避開了許多的危險,快速的崛起,及至如今距離證就道君也不過是一步之遙。
這位道門的真仙強者在確認了林宏甫的身份之後,卻也不覺得對方有任何的意外了,因為這反而是理所應當。
不同於作為支持玉皇的儒教一脈,如同林宏甫他們這一些儒教強者更是認為要將儒教衍化成如今魔道佛三方道統的樣子,同樣是不再依附皇權,立身於人族,獨立自主。
那麽他們也就是屬於和魔道佛三方道統之間有了利益的爭鬥衝突,畢竟人族的生靈就算不少,但是他們所能夠選擇的道路也隻有一條。
人的精力終歸是有限的,每一個生靈能夠踏上修行,在修行上有所成就便已經是天之驕子了,能夠成就真仙的人可謂是萬萬中無一的存在。
的確是不少人真正做到了同修數道,每一條道路都能夠走到極致,但是這種人即便是真仙中都是十分罕有的存在,這般的存在也不是他們可以影響到的。
對於魔道佛儒而言,他們的立道根基還是在普通人,隻有這些普通人選擇他們的道,才能夠讓己身的道統在人族之中生根發芽不斷的發展下去,哪怕歲月流轉依舊長存於天地。
道統興盛,則氣運昌隆,這也會對道統中的強者反哺,氣運加身足以幫助他們攀登上更高更遠的境界。
所以,道統之爭才是真正的不死不休,這關乎著每一個修行者的利益,絕對不容許有絲毫的後退避讓。
換做別人可能是沒有資格,但是作為儒教心學一脈的強者,林宏甫他們本來和魔道佛就是競爭者,作為競爭者互相拆台算問題嗎?根本不算問題。
這是道統競爭中再常見不過的事情,隻要他們不故意的去挑釁道君,那麽在背後蛐蛐幾句,編排幾句,道君強者也隻是會莞爾一笑暗暗記在小本本上。
如果有一天林宏甫踏足的道君層次,足以讓諸多道君認真對待,那麽今日的事情就會被提出來。
當然如果他連道君都沒有證就,對於這樣的螻蟻之言,道君隻要不當麵遇到,根本就不會在意。
畢竟,一個真仙會在意一個凡人的言語麽。
可是諸多道君的大度是他們的仁慈,作為道門強者他們既然遇到了,自然不能夠允許對方胡言亂語,他們必然要出手維護道門的威嚴,否則將道門的威嚴置於何地。
“竟然是溫陵居士林宏甫,那位文昌帝君的嫡傳弟子!”有真仙聽問道神秘真仙的身份後,不禁輕呼。
“心學大儒,傳聞中在心聖所開辟的心學一道中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完全可以開宗立派著書立傳的存在。甚至有人傳言,這位隻差半步就能夠達到古來聖賢的境界,著下屬於自己的學說。”有真仙想起來林宏甫的一些傳聞,低聲輕語。
古之聖賢可不是單純的實力的劃分,更多的是一種境界和地位得到各方認可的存在。
即便是在如今的天地間,這無數的強者踏入真仙層次,哪怕是留下了自己的道統,門下弟子無數,但是距離被稱之為聖賢卻是差之遠矣。
聖賢所做的事情,不單單是為自身,更是為整個人族立下功勳,得到整個人族的擁戴和尊崇。
哪怕是真仙、道君能夠開辟一方仙門,弟子門徒無數,但是他們所能夠澤披的不過是一小部分人,他們根本無法影響到整個人族的生靈。
而一位聖賢的誕生,他們的學說,所修行的大道,是可以任由所有人族生靈修行,對於所有人族而言都是有益的存在。
就好比劍帝、玄天道君他們這般的老牌道君而言,單純以戰力而論,毫無疑問這兩位道君的實力都在天地巔峰,是足以問鼎前十的存在。
但是實力強橫卻不代表可以被稱之為聖賢,畢竟玄天道君的福澤也隻能夠庇佑玄天一脈,對於其他的人族無用。
劍帝稍微好點,劍宗作為整個天地間劍修的聖地,每過一段時間劍帝也會開壇演法,可是最終所能夠影響的也隻是劍修,對於其餘並非劍修的強者來說,這並未有太大的意義。
而如今的天地間的強者,真正能夠被稱尊稱為聖賢的存在,唯有兩位,一位是長生道君裴玄景,另一位則是心聖文昌帝君王伯安。
長生道君的功績自然不需要多言,單純道院的誕生為無數的人族開辟出了一條道路,給了他們一個向上攀登的機會,這一點就已經是造福整個人族了。
在加上這位長生道君他時常於道院降下化身講道說法,通曉萬方道法,能夠給不知道多少的強者指點修行,且毫無門戶之見,不知道多少的神通術法都能夠講解傳授,自然是被無數人尊稱為聖賢。
至於文昌帝君也是如此,這位文昌帝君雖然做的沒有如同長生道君那麽多,但是單單是開辟心學一脈,並且毫無門戶之見的傳授心學一道,就塑造出了不知道多少的強者。
修行亦是修真,並非是單純的評價堆積資源增強戰力就可以,除了那些魔道的極端存在之外,哪怕是諸多走極限之道的修士,他們在不知疲憊的提升自己的戰力境界的時候,也同樣要注意自己的心靈境界,隻有足夠的心靈境界才能確保他們掌握自身的力量,不會淪為力量的傀儡,最終迷失自身。
但是心靈力量的提升何其的艱難,對於許多的修士來說天材地寶就可以堆積自身的境界戰力,但是心靈力量的提升就真的需要日積月累的參悟天地,不斷強化。
然而心學一道的出現,卻給了他們一個新的方法,他們按照心聖所傳授的方法,固然不會說有太多的突飛猛進,但是僅僅憑借於此卻也完全可以慢慢的穩固自己的心靈,堅定自己的內心,不至於被沉淪。
是以,心學的出現,毫無疑問給天地間的修行者提供便利,這是有益於人族的。
除了這兩位之外,這人族之中的諸多道君強者,真仙強者,幾乎沒有任何一位能夠被尊稱為聖賢。
的確那些強者他們在人族的開拓道路上也做出了偌大的功績,為人族赴湯蹈火,他們足以被稱之為英雄,但是卻沒有被稱之為聖賢,因為這兩者之間的意義截然不同。
如今的這林宏甫在心學之上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若是他能夠在這個道路上更進一步,開創出澤被整個人族的術法神通亦或者是道路,那麽真的是有可能被稱之為聖賢的。
當然,這一步何其的艱難,不知道有多少的強者他們最終都是被困在了這一步,無法繼續完成自己的道路,走到最後的終點。
而同樣是因為稀有,林宏甫這般有可能達到的存在,才值得道君側目,真仙期待。
林宏甫注意到這些人的目光神色變化,但是卻也沒有多說什麽。
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曾經的他也認為這一步十分的艱難,但是經曆了萬年歲月的沉澱,他依舊還被困在這一步無法成功,就可以知道這是多麽艱難的一件事。
他清楚,自己的道路到了這一步已經沒有太多的前進可能了,哪怕自己的境界不斷的提升,可是想要將在這心學一道上推陳出新走出完全的道路,何其的艱難。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也清楚了自己的師尊當初能夠從儒教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來是何其的偉大,清楚自己當初的驕傲在師尊麵前是何其的渺小。
不過既然已經離開,他自然不肯輕易的回頭,尤其是自己雖然對於師尊而言是拜服了師尊的偉大,但是卻也依舊不能夠認可對方和玉皇的合作支持。
如果說想要於心學一道青出於藍勝於藍,開創新的道路,這是師徒之間的期待的話,那麽對於玉皇的認可與否其實才是他們走向歧路的真正原因。
“玄都觀雖然為道門,不過一向的風格不都是閑雲野鶴不理世事麽,現如今怎麽也管起來這些事情了。”林宏甫目光輕瞥,語氣幽幽的說道。
別人不認識這位道門真仙,以他而言怎麽可能不認識這位道門真仙的真正身份。
道門最為神秘且強大的頂級仙門·玄都觀,號稱每一代嫡傳不過三五人,最終隻有一人能夠承載衣缽。
雖然說真仙的誕生,讓玄都觀招收的弟子多了,曾經的先輩不會在有隕落的情況,但是如今這玄都觀中的每一代弟子的競爭依舊是最強的。
而最可怕的是玄都觀的強大,因為他們是頂級仙門中人數最少得,哪怕是平均下來每一位玄都觀的修士所獲得的修行資源都是其餘頂級仙門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且玄都觀的弟子每一位都是絕代天驕,沒有足夠的天賦根本連成為嫡傳弟子的資格都沒有,以這般的天賦和資源,培養出來的每一代玄都觀修士都是幾乎同境界無敵的存在。
但是玄都觀一向都是閑雲野鶴,不插手神州內部爭鬥,如今這位玄都觀真仙出聲,難道是代表著玄都觀的態度發生了改變?
如果真的如此的話,對於其他人是否有影響未必可知,但是對於他們儒教這一方的人來說,毫無疑問壓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