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你不該殺他的
模擬人生:我為眾生開仙路 作者:夜雨一場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北道彌勒教掀起暴亂,眨眼之間整個西北道烽煙四起,暴亂不斷。
揚州寧王朱宸濠起兵,聚起百萬之眾,一路攻城掠地似有做大之勢。
各方大小勢力有人惶恐,有人喜悅;有人堅守山門,閉門不出;有人渾水摸魚,謀奪利益。
這兩處突然爆發的叛亂,不管之前有沒有過任何預兆,任何的示警,但是顯然無論怎麽說,大明朝廷一時間麵對如此突然發生的暴亂,有些焦頭爛額,手足無措。
要知道之前的韃靼部落寇邊,讓整個大明朝廷就疲於應付,最後哪怕是在皇帝的一力強求之下,親自率兵出征,算是擊退了韃靼部落,讓邊境方才安穩下來。
可是朝廷之上的袞袞諸公怎麽也沒想到按下葫蘆浮起瓢,邊關剛穩,帝國內部就橫生波瀾。
如果是單單的彌勒教掀起暴亂,哪怕是遍布整個西北道,那對於那些高居廟堂的大人物也不算什麽,畢竟彌勒教鬧了這麽多年了,整出點事來不算什麽稀奇的事情。
再說了小民發如韭,剪複生。
死一些草民,又有何關係。
但是寧王朱宸濠於揚州殺官造反,聚百萬之眾順江而下,一路攻伐直奔南都應天而去,可就讓這些大人物不得不明白火燒眉毛,事情急不可緩了。
對於他們而言,寧王的造反的百萬大軍不可怕,哪怕攻占幾個州道之地也無所謂,但是卻唯獨不能讓其占據南都應天。
這不僅僅是因為南都應天是大明朝廷的都城所在,有著不可估量的名分,更是因為那南都應天有著一套和天都一模一樣的官員集團。
大明帝國雖然是以兩京製,號稱天都和南都並列,甚至南都的官員配置和天都朝廷官員配置一模一樣,就連品級也不差分毫。
可是就連大明帝國的市井小民都知道,這都是糊弄人用的。
南都的官員相比天都這個大明皇帝所在的京畿而言,可謂是天差地別。
天都可以號令天下,一道命令下來,各地都必須要遵守。
可是南都,別說天下,就連出南都應天城都困難。
如果真的兩都一樣,那麽為什麽那些天都的官員將到南都為官視為貶謫,哪怕是官階晉升。
可以說,南都應天城的那些官員,大多都是一群失敗者,一群不得誌者。
如果真的讓寧王朱宸濠攻陷南都,恐怕就會有人忍不住權力的誘惑,真的從了賊,成為附庸。
畢竟,大明帝國靖難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難保有人不想著搏一把。
所以,這些大人物最關注的是寧王這般的形勢。
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扯皮完畢,以皇帝親征,聚攏四方兵馬,率兵數十萬直奔揚州而來。
.........
王伯安雖然是一身普通的衣服,卻依然難掩他身上的儒雅淡然。
如果不是認識對方,恐怕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看起來儒生打扮的中年人,以十萬兵馬擊破百萬大軍,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正是此次平息寧王叛亂的最大功臣。
他就那樣站在遠處,有一股淵渟嶽峙的非凡氣質,說起話來猶如春風拂麵,讓人不禁心生好感。
裴玄景抱拳道:“裴玄景見過先生,一直以來對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久仰之至,隻是可惜卻未曾有緣相見,今日得見先生,又豈有故作不知之理。”
他口稱先生,卻不稱呼對方的官職,是因為裴玄景尊重的是對方的學識和做的一些事情。
而且自己曾拜托顧籍從對方手中獲得了一冊神州異聞誌,也算間接的受了一些人情。
於情於理,他都不能對對方視而不見。
“其實你剛才不應該殺他的!”王伯安對著裴玄景說道。
他,指的是寧王朱宸濠。
裴玄景笑著問道:“他難道不該死嗎?”
為一己私欲,掀起巨亂,造成無數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這般的罪孽,難道不該死嗎?
看著裴玄景的笑意,以王伯安的道德說不出任何否認的話,他說道:“該死!隻是,他不應該死在你的手上,你應該知道為什麽、”
哪怕以朱宸濠的罪惡該死,但是在大明朝廷看來,絕對不是應該死在裴玄景的手裏。
因為裴玄景的身份不同,他是被朝廷所通緝的神霄餘孽,他的出手,不但不會令朝廷感激,更會讓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羞辱。
裴玄景點頭道:“我知道,可是那又如何,既然我選擇了出手,那麽就不會有任何的後悔。”
他才不管這件事大明朝廷會有什麽看法,感激如何,惱火也罷,對於裴玄景而言,都無關緊要。
“哎!”王伯安輕歎一聲,有些惋惜的看著裴玄景:“真是可惜,你這般的人物竟然走到了朝廷的對立麵。”
雖然一直從未有裴玄景碰麵,但是王伯安對於裴玄景的大名也同樣是如雷貫耳。
而且與顧籍的交情,兩人在書信的來往之中,他也知曉了許多關羽裴玄景的事情,清楚所謂的神霄餘孽之說,也是牽強附會,無非是裴玄景身在局中,受人牽連罷了。
“沒有什麽可惜的。”裴玄景搖頭道。
他進入武院本就是為了借機觀閱其中所收藏的那些功法,以此來煉化積讚道韻,並沒有其他的想法。
經曆過上一世熏陶的裴玄景,可以漠視這個世界的王朝,也可以為了一時的利益選擇虛與委蛇,但是卻難以接受永遠的對著皇帝卑躬屈膝,特別是當自己擁有了強大的力量之後。
所以,他其實是很難理解那些一品武者,自身擁有強大的力量,卻選擇為人鷹犬,卑躬屈膝。
王伯安為之默然,他明白了雙方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裴玄景笑著道:“還忘了恭喜先生此次立下大功勳,自此平步青雲,一展心中抱負。”
王伯安搖頭道:“我擅自聚兵平亂,已經犯了許多人的忌諱,別說封賞了,能夠落得個功過相抵,都是幸運了。”
王伯安心中清楚,哪怕這一次自己事急從權,聚攏周圍各衛指揮使司的兵馬,平息了寧王造反的亂子,卻依舊是犯了忌諱。
揚州寧王朱宸濠起兵,聚起百萬之眾,一路攻城掠地似有做大之勢。
各方大小勢力有人惶恐,有人喜悅;有人堅守山門,閉門不出;有人渾水摸魚,謀奪利益。
這兩處突然爆發的叛亂,不管之前有沒有過任何預兆,任何的示警,但是顯然無論怎麽說,大明朝廷一時間麵對如此突然發生的暴亂,有些焦頭爛額,手足無措。
要知道之前的韃靼部落寇邊,讓整個大明朝廷就疲於應付,最後哪怕是在皇帝的一力強求之下,親自率兵出征,算是擊退了韃靼部落,讓邊境方才安穩下來。
可是朝廷之上的袞袞諸公怎麽也沒想到按下葫蘆浮起瓢,邊關剛穩,帝國內部就橫生波瀾。
如果是單單的彌勒教掀起暴亂,哪怕是遍布整個西北道,那對於那些高居廟堂的大人物也不算什麽,畢竟彌勒教鬧了這麽多年了,整出點事來不算什麽稀奇的事情。
再說了小民發如韭,剪複生。
死一些草民,又有何關係。
但是寧王朱宸濠於揚州殺官造反,聚百萬之眾順江而下,一路攻伐直奔南都應天而去,可就讓這些大人物不得不明白火燒眉毛,事情急不可緩了。
對於他們而言,寧王的造反的百萬大軍不可怕,哪怕攻占幾個州道之地也無所謂,但是卻唯獨不能讓其占據南都應天。
這不僅僅是因為南都應天是大明朝廷的都城所在,有著不可估量的名分,更是因為那南都應天有著一套和天都一模一樣的官員集團。
大明帝國雖然是以兩京製,號稱天都和南都並列,甚至南都的官員配置和天都朝廷官員配置一模一樣,就連品級也不差分毫。
可是就連大明帝國的市井小民都知道,這都是糊弄人用的。
南都的官員相比天都這個大明皇帝所在的京畿而言,可謂是天差地別。
天都可以號令天下,一道命令下來,各地都必須要遵守。
可是南都,別說天下,就連出南都應天城都困難。
如果真的兩都一樣,那麽為什麽那些天都的官員將到南都為官視為貶謫,哪怕是官階晉升。
可以說,南都應天城的那些官員,大多都是一群失敗者,一群不得誌者。
如果真的讓寧王朱宸濠攻陷南都,恐怕就會有人忍不住權力的誘惑,真的從了賊,成為附庸。
畢竟,大明帝國靖難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難保有人不想著搏一把。
所以,這些大人物最關注的是寧王這般的形勢。
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扯皮完畢,以皇帝親征,聚攏四方兵馬,率兵數十萬直奔揚州而來。
.........
王伯安雖然是一身普通的衣服,卻依然難掩他身上的儒雅淡然。
如果不是認識對方,恐怕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看起來儒生打扮的中年人,以十萬兵馬擊破百萬大軍,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正是此次平息寧王叛亂的最大功臣。
他就那樣站在遠處,有一股淵渟嶽峙的非凡氣質,說起話來猶如春風拂麵,讓人不禁心生好感。
裴玄景抱拳道:“裴玄景見過先生,一直以來對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久仰之至,隻是可惜卻未曾有緣相見,今日得見先生,又豈有故作不知之理。”
他口稱先生,卻不稱呼對方的官職,是因為裴玄景尊重的是對方的學識和做的一些事情。
而且自己曾拜托顧籍從對方手中獲得了一冊神州異聞誌,也算間接的受了一些人情。
於情於理,他都不能對對方視而不見。
“其實你剛才不應該殺他的!”王伯安對著裴玄景說道。
他,指的是寧王朱宸濠。
裴玄景笑著問道:“他難道不該死嗎?”
為一己私欲,掀起巨亂,造成無數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這般的罪孽,難道不該死嗎?
看著裴玄景的笑意,以王伯安的道德說不出任何否認的話,他說道:“該死!隻是,他不應該死在你的手上,你應該知道為什麽、”
哪怕以朱宸濠的罪惡該死,但是在大明朝廷看來,絕對不是應該死在裴玄景的手裏。
因為裴玄景的身份不同,他是被朝廷所通緝的神霄餘孽,他的出手,不但不會令朝廷感激,更會讓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羞辱。
裴玄景點頭道:“我知道,可是那又如何,既然我選擇了出手,那麽就不會有任何的後悔。”
他才不管這件事大明朝廷會有什麽看法,感激如何,惱火也罷,對於裴玄景而言,都無關緊要。
“哎!”王伯安輕歎一聲,有些惋惜的看著裴玄景:“真是可惜,你這般的人物竟然走到了朝廷的對立麵。”
雖然一直從未有裴玄景碰麵,但是王伯安對於裴玄景的大名也同樣是如雷貫耳。
而且與顧籍的交情,兩人在書信的來往之中,他也知曉了許多關羽裴玄景的事情,清楚所謂的神霄餘孽之說,也是牽強附會,無非是裴玄景身在局中,受人牽連罷了。
“沒有什麽可惜的。”裴玄景搖頭道。
他進入武院本就是為了借機觀閱其中所收藏的那些功法,以此來煉化積讚道韻,並沒有其他的想法。
經曆過上一世熏陶的裴玄景,可以漠視這個世界的王朝,也可以為了一時的利益選擇虛與委蛇,但是卻難以接受永遠的對著皇帝卑躬屈膝,特別是當自己擁有了強大的力量之後。
所以,他其實是很難理解那些一品武者,自身擁有強大的力量,卻選擇為人鷹犬,卑躬屈膝。
王伯安為之默然,他明白了雙方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裴玄景笑著道:“還忘了恭喜先生此次立下大功勳,自此平步青雲,一展心中抱負。”
王伯安搖頭道:“我擅自聚兵平亂,已經犯了許多人的忌諱,別說封賞了,能夠落得個功過相抵,都是幸運了。”
王伯安心中清楚,哪怕這一次自己事急從權,聚攏周圍各衛指揮使司的兵馬,平息了寧王造反的亂子,卻依舊是犯了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