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人的議論,薛瑞聽的一清二楚。</p>
張忠失蹤之事,吳氏早就封鎖了消息,這都過了一個多月還沒人知道張忠已經去了天津,這說明英國公府下人的嘴很嚴實。</p>
在這個節骨眼上,府中下人突然透露張忠早已失蹤的消息,薛瑞很快反應過來,這應該是吳氏主動放出的消息。</p>
趁人不注意,薛瑞抄小路去了英國公府後院。</p>
在院門口,正有一人在探頭張望,薛瑞一眼就認出,這是吳氏身邊的丫鬟秋杏。</p>
“奴婢見過薛公子,夫人正差人找您呢。”</p>
秋杏忙迎上前去。</p>
“夫人能見客嗎?”薛瑞邊走邊問。</p>
“夫人歇息了一陣,現在好多了,現在正在跟趙小姐說話。”</p>
“那就好。”</p>
薛瑞放心了些,現在可是最關鍵時期,吳氏要操盤整個奪爵計劃,要是她不能主事,那計劃還怎麽進行。</p>
進了後宅,薛瑞被請到茶廳中。</p>
廳內,吳氏穿著一身素服,神情看起來有些憔悴。</p>
在她旁邊,趙瑾瑜坐姿端正,目露思索之色,瞧見薛瑞進來,注意力才轉到他身上。</p>
“晚侄見過夫人。”</p>
薛瑞被吳氏拉著坐下。</p>
“秋杏,你去門外看著,沒有我的吩咐,不許讓人靠近。”吳氏揮揮手,讓丫鬟去守住門。</p>
薛瑞不用想也知道,吳氏接下來說的話肯定很機密。</p>
隻是,這趙瑾瑜卻穩如泰山,絲毫沒有避嫌的打算。</p>
奪爵計劃,是他跟吳氏暗中謀劃,現在趙瑾瑜坐在旁邊,未免有些礙事。</p>
見他一直看著趙瑾瑜,吳氏低聲道:“不妨事,小魚兒母親跟我關係極好,咱們的計劃她也猜到了,沒必要再瞞著,說不定,咱們還要讓趙府幫忙。”</p>
“這樣啊,那是我多心了。”</p>
薛瑞也沒覺得奇怪,倒是覺得小魚兒這個乳名跟她名字還挺配。</p>
見薛瑞看她,趙瑾瑜開口問道:“張忠今日不在,肯定會有人懷疑他的去向,說說吧,後麵該怎麽辦啊?”</p>
“張忠失蹤的消息,可是夫人主動放出去的?”</p>
薛瑞聞言,轉頭向吳氏求證。</p>
吳氏苦笑不已:“確實是我放出去的風聲,今日另外幾房的叔叔子侄們都在問張忠為何不在,我已經跟他們說了張忠早已離府的事,幾個叔叔都很生氣,還派出了許多子侄去找,我怕他們提前把人找到,隻好先一步放出了張忠失蹤的消息。”</p>
“這時候放出去倒也合適。”</p>
按原本的計劃,英國公府要嚴格封鎖張忠在天津的消息,讓他在父親下葬前無法趕回,隻要背上對朝廷不忠、對亡父不孝的罪名,他想繼承爵位無疑是癡人說夢。</p>
唯一沒料到的是,張輔的兩個兄弟張輗、張軏的反應這麽大,竟然發動自家子侄到出去尋找張忠,逼得吳氏隻得提前放出張忠失蹤的消息,好為他畏戰逃離京城,並卷走府中錢財之事做鋪墊。</p>
“天津那邊,一定要盯緊張忠,能拖他多久就拖他多久。”</p>
薛瑞算了算日子,英國公下葬定在七日後,隻要下葬時張忠沒能回京,那一切就塵埃落定。</p>
“對了,剛才小魚兒說,今日督察院有禦史上書彈劾老爺,反對朝廷給老爺美諡,現在朝中爭論不休,也不知道會給老爺定個什麽諡號,你覺得此事有沒有應對辦法?”</p>
對於此事,吳氏頗為擔憂,一臉希冀的看著薛瑞,期盼他給個辦法。</p>
這事薛瑞還沒聽說,下意識看向趙瑾瑜:“督察院禦史為何反對給國公爺美諡?”</p>
“禦史彈劾的不止國公一人,而是隨駕出征的諸多文武官員,國公乃是勳臣之首,自然就被當做了攻訐的主要目標,禦史們奏請陛下,要抄沒隨駕臣子的家產,並追奪一切文字封號,據說,國公的諡號內閣先前已經議定,但現在被彈劾,若朝廷改了注意,恐怕會給國公諡號降等。”</p>
趙瑾瑜歎道。</p>
在古代,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p>
為了方便對曆史人物蓋棺定論,古人就想到了用諡號來概括的辦法。</p>
總的來說,古代曆史上的皇帝、皇後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根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諡號。</p>
在明朝,文官的諡號為兩個字,比如,文正、文忠、文恭、文成、文端、文恪、文襄文順等。</p>
其中,“文正”這個諡號是對文官最高評價。</p>
曆史上,能得到“文正”諡號的人少之又少,比如宋朝的範仲淹,就得到過這個諡號,因此他常被稱作範文正公。</p>
縱觀明朝三百年,能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人,也僅李東陽、謝遷等寥寥數人。</p>
而武臣中,諡號通常以“武”字開頭,其中最高者為武寧,與其搭配的有毅、敏、惠、襄、順、肅、靖等。</p>
在大明曆史上,能得到“武寧”這個諡號的人,僅開國年間的中山王徐達,他也被稱作徐武寧王。</p>
除了這兩種,還有通諡,是專門給那些可以出將入相,能文能武的官員準備的。</p>
通諡以忠字開頭,以“忠武”評價最高,與其搭配的還有文、武、定、烈、簡、肅、毅等。</p>
在曆史上,能得到“忠武”的人,基本都是耳熟能詳的文武大臣,其中最有名者莫過於諸葛亮、嶽飛、郭子儀等。</p>
至明朝正統年間,能得此殊榮的隻有常遇春、劉榮、薛祿,以及後來被改諡的張玉。</p>
按照張輔的功績,就算比不了他父親張玉的“忠武”美諡,被定個“忠烈”的諡號綽綽有餘。</p>
可惜的是,在土木堡之戰中,久經戰陣的沙場老將,勳臣之首張輔卻沒有任何作為,最終還死於瓦剌亂軍之中。</p>
禦史言官們上書彈劾,其中一條罪名,就是隨駕文武官員受製於權閹王振,縱容其胡作非為,以致大軍一敗塗地,聖駕失陷。</p>
</p>
現在很多大臣都死難,想追責也無從下手,又不能把人拖出來鞭屍,於是言官們就想到了降諡號等級的懲罰辦法。</p>
作為張輔的續弦,吳氏自然想為丈夫留一些體麵。</p>
要是張輔真被定個中諡或者下諡,那就相當於被定在曆史的恥辱柱上,這對英國公府來說,也是個極大的打擊。</p>
“夫人,現在言官們隻是上書彈劾,接不接受還要看陛下,在這種關鍵時刻,朝廷還需要武將們領兵抗擊瓦剌,陛下應不會同意,當然,咱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必須給國公爺爭取一下,若是能給個上諡,就最好不過。”薛瑞建議道。</p>
“那要怎麽爭取啊?”</p>
吳氏麵露難色,朝中之事她也是一知半解,完全想不到有什麽好辦法,隻能靠薛瑞了。</p>
“這個簡單啊!”</p>
薛瑞提出這個建議,自然是想到了辦法,低聲道:“先前您不是說許多勳貴子弟在國公爺親兵的護持下殺出了重圍嘛,咱們可以利用此事做文章,給國公爺造勢,以此抵消一些負麵因素。”</p>
既然有負麵因素影響諡號評定,那就用正麵因素的來抵消掉,這樣一減一增,相當於沒有影響。</p>
“那你說說,咱們要怎麽做文章?”</p>
見他果真有主意,吳氏和趙瑾瑜眼前一亮。</p>
其實薛瑞的辦法也簡單,就是給張輔編個故事。</p>
在他的劇本中,瓦剌人在發動進攻時,七十有四的老將張輔披堅執銳,領親軍與瓦剌先鋒騎兵交戰。</p>
因前軍潰敗,衝散了他的親兵軍陣,導致首尾不能相顧,張輔見無法取勝,不得不得率軍突圍。</p>
而後,在張輔拚死搏殺下,終於率領親軍殺出了重圍。</p>
但此時,張輔聽說皇帝朱祁鎮還在陣中,連忙調轉馬頭前去救駕,可惜瓦剌騎兵悍勇,張輔前後衝殺三陣未能救出皇帝,最終力竭而亡。</p>
張輔所做的這一切,都被隨他突圍出去的勳貴子弟們看在眼裏,這麽可歌可泣,英勇無畏的人,值得所有人尊敬。</p>
這些事情,不管怎麽編,隻要有人肯作證,那就是事實。</p>
畢竟土木堡大敗時,所有人都在急著逃命,誰知道張輔是在逃命還是去救駕。</p>
若是能說服那些欠了張輔人情的勳貴子弟,那這一事實就完成了完美閉環,任誰也挑不出毛病。</p>
在這種情況下,若還有人想給張輔下諡,恐怕皇帝都不肯答應。</p>
聽了薛瑞的話,趙瑾瑜讚道:“這個辦法好,那些勳貴子弟欠著國公爺的天大人情呢,若是連這點忙都不肯幫,看他們以後還如何有臉上門。”</p>
“那我現在就去準備。”</p>
趁現在有閑,吳氏必須把此事安排好,要是拖得太久,朝廷把諡號定下,那可就很難再改了。</p>
完善了後續計劃,薛瑞和趙瑾瑜一同告辭離去。</p>
回去的時候,薛瑞厚著臉皮再次蹭了趙府的馬車,丫鬟雀兒對他的無恥行徑十分不滿,一路上瞪著眼睛,就跟欠了她錢似的。</p>
先前吳氏去見趙瑾瑜母親王氏時,已經暗示過他想為兒子爭取爵位的想法。</p>
得益於吳氏和王氏的親密關係,這些年來英國公府和趙府來往十分密切,若是吳氏的兒子能繼承爵位,這對趙府來說也是個利好因素。</p>
所以,趙瑾瑜母女非常支持吳氏的想法。</p>
但是,趙家母女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吳氏那個天衣無縫的奪爵計劃,竟然是全盤由薛瑞這個外人策劃,而吳氏隻是他的操盤手。</p>
此刻,趙瑾瑜得知事情真相,對薛瑞有了更深的了解。</p>
她心中暗想,這家夥不但聰敏機智,就連膽子也不小,竟然敢參與到這種敏感的事情中,他就不怕失敗後被張忠報複嗎?</p>
按她的想法,在薛瑞救出父親後,就應該立刻跟英國公府斷了往來,不要再繼續摻和下去,以免引火燒身,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p>
可薛瑞不但不抽身,竟然還越卷越深,這很不合情理。</p>
快到趙府時,趙瑾瑜終於忍不住問道:“你都給吳姨說了奪爵的辦法,為什麽還要繼續摻和進去,你究竟圖什麽呢?”</p>
薛瑞回頭笑起來:“那我問你,當初找你借冰時,你為什麽會親自去我家呢?”</p>
“我……我就是覺得……好玩罷了。”</p>
趙瑾瑜沒想到他會問這個,略有些遲疑的答道。</p>
對她的回答,薛瑞也沒有多想,癟癟嘴道:“我跟你一樣,也是為了好玩罷了。”</p>
正巧這時,馬車停了下來。</p>
薛瑞往外瞅了一眼,見已到了趙府,便掀開車簾跳了下去,跟趙瑾瑜拱拱手:“趙小姐,我就先走了,後會有期。”</p>
看著他的身影消失在街道盡頭,雀兒趴在窗上問道:“小姐,原來就是這個痞裏痞氣的家夥借冰呀,您先前又不認識他,為什麽要借給他呢?”</p>
“本小姐的事,你問那麽多幹嘛?”</p>
拉回擋住視線的雀兒,趙瑾瑜目光順著車窗延伸向遠方,半晌後,她嘴角勾出一抹微笑,呢喃道:“無非是還他個人情罷了。”</p>
……</p>
去英國公府吊唁後,張輔嫡長子張忠失蹤的消息飛快在朝野中擴散開,速度之快,超出了吳氏和薛瑞想象。</p>
僅僅三天,就連街頭的販夫走卒都在談論張忠失蹤的事,儼然成為了京城頭條。</p>
這些傳聞中,最讓人信服的一條,是吳氏為了給兒子奪取英國公爵位,夥同娘家人害死了英國公嫡長子張忠,眼見事情敗露,吳氏又謊稱其失蹤,意圖混淆視聽。</p>
這個說法,不但很多百姓相信,就連朝中一些官員也覺得很有可能,甚至連張輔的弟弟張輗、張軏,也調轉槍頭向吳氏發難。</p>
先前聽說張忠失蹤,張輗兄弟倆就產生了諸多聯想,要是吳氏起了為兒子奪爵的心思,暗中害死張忠,假托他失蹤也不是沒有可能。</p>
但這種事在沒有確鑿證據前,肯定不能張揚出去,於是張輗兄弟假意派人去找張忠,實際上是在暗中查訪吳氏害死張忠的證據。</p>
若是真能證明張忠被害,他們隻需要向朝廷揭露吳氏的陰謀,那夥同母親害死兄長的張懋,也別想繼承爵位。</p>
自然,張輗兄弟就成了爵位的最佳繼承人。</p>
後來,眼見消息飛快傳開,張輗兄弟知道瞞不住了,一麵發動人手尋找張忠身死的證據,另一麵又暗中不停的扇風點火,意圖引起朝廷高層的注意。</p>
還別說,張輗兄弟倆的動法還真有用。</p>
在兩天後,有風聞奏事之權的督察院禦史們終於按捺不住,集體向皇帝彈劾吳氏害死英國公嫡長子張忠,意圖奪爵的陰謀。</p>
禦史們的彈章中,繪聲繪色描述了吳氏害死張忠的起因經過,仿佛親眼所見。</p>
朱祁玉看完後,氣的渾身發抖,大明朝在他的治下,竟然發生這種醜聞,若不將其明正典刑,如何向天下人交代?!</p>
張忠失蹤之事,吳氏早就封鎖了消息,這都過了一個多月還沒人知道張忠已經去了天津,這說明英國公府下人的嘴很嚴實。</p>
在這個節骨眼上,府中下人突然透露張忠早已失蹤的消息,薛瑞很快反應過來,這應該是吳氏主動放出的消息。</p>
趁人不注意,薛瑞抄小路去了英國公府後院。</p>
在院門口,正有一人在探頭張望,薛瑞一眼就認出,這是吳氏身邊的丫鬟秋杏。</p>
“奴婢見過薛公子,夫人正差人找您呢。”</p>
秋杏忙迎上前去。</p>
“夫人能見客嗎?”薛瑞邊走邊問。</p>
“夫人歇息了一陣,現在好多了,現在正在跟趙小姐說話。”</p>
“那就好。”</p>
薛瑞放心了些,現在可是最關鍵時期,吳氏要操盤整個奪爵計劃,要是她不能主事,那計劃還怎麽進行。</p>
進了後宅,薛瑞被請到茶廳中。</p>
廳內,吳氏穿著一身素服,神情看起來有些憔悴。</p>
在她旁邊,趙瑾瑜坐姿端正,目露思索之色,瞧見薛瑞進來,注意力才轉到他身上。</p>
“晚侄見過夫人。”</p>
薛瑞被吳氏拉著坐下。</p>
“秋杏,你去門外看著,沒有我的吩咐,不許讓人靠近。”吳氏揮揮手,讓丫鬟去守住門。</p>
薛瑞不用想也知道,吳氏接下來說的話肯定很機密。</p>
隻是,這趙瑾瑜卻穩如泰山,絲毫沒有避嫌的打算。</p>
奪爵計劃,是他跟吳氏暗中謀劃,現在趙瑾瑜坐在旁邊,未免有些礙事。</p>
見他一直看著趙瑾瑜,吳氏低聲道:“不妨事,小魚兒母親跟我關係極好,咱們的計劃她也猜到了,沒必要再瞞著,說不定,咱們還要讓趙府幫忙。”</p>
“這樣啊,那是我多心了。”</p>
薛瑞也沒覺得奇怪,倒是覺得小魚兒這個乳名跟她名字還挺配。</p>
見薛瑞看她,趙瑾瑜開口問道:“張忠今日不在,肯定會有人懷疑他的去向,說說吧,後麵該怎麽辦啊?”</p>
“張忠失蹤的消息,可是夫人主動放出去的?”</p>
薛瑞聞言,轉頭向吳氏求證。</p>
吳氏苦笑不已:“確實是我放出去的風聲,今日另外幾房的叔叔子侄們都在問張忠為何不在,我已經跟他們說了張忠早已離府的事,幾個叔叔都很生氣,還派出了許多子侄去找,我怕他們提前把人找到,隻好先一步放出了張忠失蹤的消息。”</p>
“這時候放出去倒也合適。”</p>
按原本的計劃,英國公府要嚴格封鎖張忠在天津的消息,讓他在父親下葬前無法趕回,隻要背上對朝廷不忠、對亡父不孝的罪名,他想繼承爵位無疑是癡人說夢。</p>
唯一沒料到的是,張輔的兩個兄弟張輗、張軏的反應這麽大,竟然發動自家子侄到出去尋找張忠,逼得吳氏隻得提前放出張忠失蹤的消息,好為他畏戰逃離京城,並卷走府中錢財之事做鋪墊。</p>
“天津那邊,一定要盯緊張忠,能拖他多久就拖他多久。”</p>
薛瑞算了算日子,英國公下葬定在七日後,隻要下葬時張忠沒能回京,那一切就塵埃落定。</p>
“對了,剛才小魚兒說,今日督察院有禦史上書彈劾老爺,反對朝廷給老爺美諡,現在朝中爭論不休,也不知道會給老爺定個什麽諡號,你覺得此事有沒有應對辦法?”</p>
對於此事,吳氏頗為擔憂,一臉希冀的看著薛瑞,期盼他給個辦法。</p>
這事薛瑞還沒聽說,下意識看向趙瑾瑜:“督察院禦史為何反對給國公爺美諡?”</p>
“禦史彈劾的不止國公一人,而是隨駕出征的諸多文武官員,國公乃是勳臣之首,自然就被當做了攻訐的主要目標,禦史們奏請陛下,要抄沒隨駕臣子的家產,並追奪一切文字封號,據說,國公的諡號內閣先前已經議定,但現在被彈劾,若朝廷改了注意,恐怕會給國公諡號降等。”</p>
趙瑾瑜歎道。</p>
在古代,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p>
為了方便對曆史人物蓋棺定論,古人就想到了用諡號來概括的辦法。</p>
總的來說,古代曆史上的皇帝、皇後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根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諡號。</p>
在明朝,文官的諡號為兩個字,比如,文正、文忠、文恭、文成、文端、文恪、文襄文順等。</p>
其中,“文正”這個諡號是對文官最高評價。</p>
曆史上,能得到“文正”諡號的人少之又少,比如宋朝的範仲淹,就得到過這個諡號,因此他常被稱作範文正公。</p>
縱觀明朝三百年,能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人,也僅李東陽、謝遷等寥寥數人。</p>
而武臣中,諡號通常以“武”字開頭,其中最高者為武寧,與其搭配的有毅、敏、惠、襄、順、肅、靖等。</p>
在大明曆史上,能得到“武寧”這個諡號的人,僅開國年間的中山王徐達,他也被稱作徐武寧王。</p>
除了這兩種,還有通諡,是專門給那些可以出將入相,能文能武的官員準備的。</p>
通諡以忠字開頭,以“忠武”評價最高,與其搭配的還有文、武、定、烈、簡、肅、毅等。</p>
在曆史上,能得到“忠武”的人,基本都是耳熟能詳的文武大臣,其中最有名者莫過於諸葛亮、嶽飛、郭子儀等。</p>
至明朝正統年間,能得此殊榮的隻有常遇春、劉榮、薛祿,以及後來被改諡的張玉。</p>
按照張輔的功績,就算比不了他父親張玉的“忠武”美諡,被定個“忠烈”的諡號綽綽有餘。</p>
可惜的是,在土木堡之戰中,久經戰陣的沙場老將,勳臣之首張輔卻沒有任何作為,最終還死於瓦剌亂軍之中。</p>
禦史言官們上書彈劾,其中一條罪名,就是隨駕文武官員受製於權閹王振,縱容其胡作非為,以致大軍一敗塗地,聖駕失陷。</p>
</p>
現在很多大臣都死難,想追責也無從下手,又不能把人拖出來鞭屍,於是言官們就想到了降諡號等級的懲罰辦法。</p>
作為張輔的續弦,吳氏自然想為丈夫留一些體麵。</p>
要是張輔真被定個中諡或者下諡,那就相當於被定在曆史的恥辱柱上,這對英國公府來說,也是個極大的打擊。</p>
“夫人,現在言官們隻是上書彈劾,接不接受還要看陛下,在這種關鍵時刻,朝廷還需要武將們領兵抗擊瓦剌,陛下應不會同意,當然,咱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必須給國公爺爭取一下,若是能給個上諡,就最好不過。”薛瑞建議道。</p>
“那要怎麽爭取啊?”</p>
吳氏麵露難色,朝中之事她也是一知半解,完全想不到有什麽好辦法,隻能靠薛瑞了。</p>
“這個簡單啊!”</p>
薛瑞提出這個建議,自然是想到了辦法,低聲道:“先前您不是說許多勳貴子弟在國公爺親兵的護持下殺出了重圍嘛,咱們可以利用此事做文章,給國公爺造勢,以此抵消一些負麵因素。”</p>
既然有負麵因素影響諡號評定,那就用正麵因素的來抵消掉,這樣一減一增,相當於沒有影響。</p>
“那你說說,咱們要怎麽做文章?”</p>
見他果真有主意,吳氏和趙瑾瑜眼前一亮。</p>
其實薛瑞的辦法也簡單,就是給張輔編個故事。</p>
在他的劇本中,瓦剌人在發動進攻時,七十有四的老將張輔披堅執銳,領親軍與瓦剌先鋒騎兵交戰。</p>
因前軍潰敗,衝散了他的親兵軍陣,導致首尾不能相顧,張輔見無法取勝,不得不得率軍突圍。</p>
而後,在張輔拚死搏殺下,終於率領親軍殺出了重圍。</p>
但此時,張輔聽說皇帝朱祁鎮還在陣中,連忙調轉馬頭前去救駕,可惜瓦剌騎兵悍勇,張輔前後衝殺三陣未能救出皇帝,最終力竭而亡。</p>
張輔所做的這一切,都被隨他突圍出去的勳貴子弟們看在眼裏,這麽可歌可泣,英勇無畏的人,值得所有人尊敬。</p>
這些事情,不管怎麽編,隻要有人肯作證,那就是事實。</p>
畢竟土木堡大敗時,所有人都在急著逃命,誰知道張輔是在逃命還是去救駕。</p>
若是能說服那些欠了張輔人情的勳貴子弟,那這一事實就完成了完美閉環,任誰也挑不出毛病。</p>
在這種情況下,若還有人想給張輔下諡,恐怕皇帝都不肯答應。</p>
聽了薛瑞的話,趙瑾瑜讚道:“這個辦法好,那些勳貴子弟欠著國公爺的天大人情呢,若是連這點忙都不肯幫,看他們以後還如何有臉上門。”</p>
“那我現在就去準備。”</p>
趁現在有閑,吳氏必須把此事安排好,要是拖得太久,朝廷把諡號定下,那可就很難再改了。</p>
完善了後續計劃,薛瑞和趙瑾瑜一同告辭離去。</p>
回去的時候,薛瑞厚著臉皮再次蹭了趙府的馬車,丫鬟雀兒對他的無恥行徑十分不滿,一路上瞪著眼睛,就跟欠了她錢似的。</p>
先前吳氏去見趙瑾瑜母親王氏時,已經暗示過他想為兒子爭取爵位的想法。</p>
得益於吳氏和王氏的親密關係,這些年來英國公府和趙府來往十分密切,若是吳氏的兒子能繼承爵位,這對趙府來說也是個利好因素。</p>
所以,趙瑾瑜母女非常支持吳氏的想法。</p>
但是,趙家母女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吳氏那個天衣無縫的奪爵計劃,竟然是全盤由薛瑞這個外人策劃,而吳氏隻是他的操盤手。</p>
此刻,趙瑾瑜得知事情真相,對薛瑞有了更深的了解。</p>
她心中暗想,這家夥不但聰敏機智,就連膽子也不小,竟然敢參與到這種敏感的事情中,他就不怕失敗後被張忠報複嗎?</p>
按她的想法,在薛瑞救出父親後,就應該立刻跟英國公府斷了往來,不要再繼續摻和下去,以免引火燒身,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p>
可薛瑞不但不抽身,竟然還越卷越深,這很不合情理。</p>
快到趙府時,趙瑾瑜終於忍不住問道:“你都給吳姨說了奪爵的辦法,為什麽還要繼續摻和進去,你究竟圖什麽呢?”</p>
薛瑞回頭笑起來:“那我問你,當初找你借冰時,你為什麽會親自去我家呢?”</p>
“我……我就是覺得……好玩罷了。”</p>
趙瑾瑜沒想到他會問這個,略有些遲疑的答道。</p>
對她的回答,薛瑞也沒有多想,癟癟嘴道:“我跟你一樣,也是為了好玩罷了。”</p>
正巧這時,馬車停了下來。</p>
薛瑞往外瞅了一眼,見已到了趙府,便掀開車簾跳了下去,跟趙瑾瑜拱拱手:“趙小姐,我就先走了,後會有期。”</p>
看著他的身影消失在街道盡頭,雀兒趴在窗上問道:“小姐,原來就是這個痞裏痞氣的家夥借冰呀,您先前又不認識他,為什麽要借給他呢?”</p>
“本小姐的事,你問那麽多幹嘛?”</p>
拉回擋住視線的雀兒,趙瑾瑜目光順著車窗延伸向遠方,半晌後,她嘴角勾出一抹微笑,呢喃道:“無非是還他個人情罷了。”</p>
……</p>
去英國公府吊唁後,張輔嫡長子張忠失蹤的消息飛快在朝野中擴散開,速度之快,超出了吳氏和薛瑞想象。</p>
僅僅三天,就連街頭的販夫走卒都在談論張忠失蹤的事,儼然成為了京城頭條。</p>
這些傳聞中,最讓人信服的一條,是吳氏為了給兒子奪取英國公爵位,夥同娘家人害死了英國公嫡長子張忠,眼見事情敗露,吳氏又謊稱其失蹤,意圖混淆視聽。</p>
這個說法,不但很多百姓相信,就連朝中一些官員也覺得很有可能,甚至連張輔的弟弟張輗、張軏,也調轉槍頭向吳氏發難。</p>
先前聽說張忠失蹤,張輗兄弟倆就產生了諸多聯想,要是吳氏起了為兒子奪爵的心思,暗中害死張忠,假托他失蹤也不是沒有可能。</p>
但這種事在沒有確鑿證據前,肯定不能張揚出去,於是張輗兄弟假意派人去找張忠,實際上是在暗中查訪吳氏害死張忠的證據。</p>
若是真能證明張忠被害,他們隻需要向朝廷揭露吳氏的陰謀,那夥同母親害死兄長的張懋,也別想繼承爵位。</p>
自然,張輗兄弟就成了爵位的最佳繼承人。</p>
後來,眼見消息飛快傳開,張輗兄弟知道瞞不住了,一麵發動人手尋找張忠身死的證據,另一麵又暗中不停的扇風點火,意圖引起朝廷高層的注意。</p>
還別說,張輗兄弟倆的動法還真有用。</p>
在兩天後,有風聞奏事之權的督察院禦史們終於按捺不住,集體向皇帝彈劾吳氏害死英國公嫡長子張忠,意圖奪爵的陰謀。</p>
禦史們的彈章中,繪聲繪色描述了吳氏害死張忠的起因經過,仿佛親眼所見。</p>
朱祁玉看完後,氣的渾身發抖,大明朝在他的治下,竟然發生這種醜聞,若不將其明正典刑,如何向天下人交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