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秦軍的撤退,一場聲勢浩大的五國伐趙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包括楚國在內,七國皆元氣大傷,國困民乏,短時間內掀起不了啥大動靜,天下終於能夠太平一段時間。


    至於楚國,它雖然沒有伐趙,但是之前的伐秦之戰被魏冉和司馬錯大敗,損失十幾萬大軍。


    之後鎮壓東越反叛又發動了十萬大軍,雖然最後打敗了東越,但是啥也沒有得到,還被東越洗劫了幾個縣邑,損失慘重。


    東越敗逃之後躲進山中,楚國隻能幹瞪眼看著,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被迫撤軍。


    ……


    白起回到鹹陽之後得到了秦王的召見,不過秦王並沒有因為白起私自撤軍而責罰白起,反而覺得他做的很對,賞賜了白起不少田地和奴隸,甚至還賜予了他孫子爵位。


    白起從王宮出來之後和往常一樣麵無表情,臉上看不出任何的喜悅,不知道心裏咋想的。


    緊接著,秦王得到了三晉結盟的消息。


    和燕國、齊國被迫與趙國結盟不同,韓國和魏國明顯是自願的,而且是更加緊密的結盟。


    秦王看著地圖,臉上充滿了憂愁,地圖上秦國在西,東麵從北到南依次是趙國、魏國的河東、韓國的三川、南陽、楚國。


    三晉將秦國東出的道路封鎖的死死的。


    三晉分開,沒有一個都不是秦國的對手。


    但是若是三晉聯合,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他們的對手!


    “將太子、應侯範雎、穰侯魏冉、武安君白起請來。”秦王對旁邊的宦官說道。


    “諾。”宦官俯身一禮,小步朝殿外走去。


    “等等。”秦王突然叫住了宦官。“將異人的門客呂不韋也請來。”


    ……


    和秦國相比,趙國的日子就舒服多了。


    壓服了五國,趙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而且三晉之間取消了關稅,使得兩國商人源源不斷地湧入趙國,為趙國帶來了大量的糧食和錢財。


    燕國和齊國也因為戰爭賠款,不斷地為趙國輸送糧食,再加上以工代賑,趙國內部一片繁榮之景。


    回到邯鄲之後,趙括立刻根據功勞對眾將進行封賞。


    廉頗被封為都武君,賜封地尉文。


    其實若是隻論對趙國的貢獻,廉頗遠超於樂毅和田單,但是因為家花沒有野花香,導致爵位一直比兩人低,現在三人終於相同了。


    燕周被封為平舒君,封地平舒。


    燕周也是趙國的老將了,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隻是名聲不顯,這次趙燕之戰大破燕軍先鋒,俘虜燕軍主帥,先鋒榮蚠,足以封君。


    番茄免費閱讀


    李牧被封為上卿。


    田單和樂毅也增加了食邑。


    其餘眾將也各有封賞。


    藺相如經過兩個多月的調養,身體終於恢複的差不多了,得到襄子的允許後,立刻投身到了趙國的建設中,親自負責趙國的夏耕。


    今年的春耕因為戰亂的原因,閑置了很多農田,糧食全指望夏耕了。


    “眾卿辛苦了。”趙括從後宮出來,來到虞信等人辦公的地方,俯身一禮。


    話說他回來之後,燕氏對他打敗五國沒有什麽感覺,但是對他打一場仗帶回來兩個兒媳婦很是滿意,拉著安凝左看看右看看,第二天,便派人向安凝家中下了聘禮。


    同時,又派觸龍出使齊國,商量婚禮時間。


    “大王晨安。”眾位大臣行禮,待趙括坐好之後,也各自回到位置上坐好。


    本來趙括回來之後,虞信等人便想像之前一樣回到各自家中辦公,不過趙括覺得這樣很好,就保留了下來,隻是加了一個自己的位置。


    麵前的桉台上擺滿了文桉,有的已經處理過了,需要趙括過目一下,有的還沒有處理,需要趙括處理。


    這些文桉全部都是紙質的。


    經過墨風等人的日夜研究,終於將紙發明出來了,雖然顏色還有些泛黃,厚度也不均勻,但用來書寫文字已經沒有問題了,而且墨風等人還在不斷改進中。


    話說趙國強盛之後,墨家也隨之強盛起來了,甚至墨風現在開始驕傲的稱自己這一支為趙墨,以此來區分和其他墨家的不同。


    還別說,趙墨這個名頭挺有用的,最近不斷有其他地方的墨家弟子來投靠他們。


    當然,也有不服趙墨,想要另立一支的。


    幾派天天在一塊打擂台,從辯論到動手到技術,挨個比試,誰也說服不了誰。


    趙括看到之後什麽也沒說,隻是默默地將水泥、瓷器、玻璃、煉鋼爐等東西的原理和研究方向告訴了他們,讓他們開始研究。


    然後這群人就開始每天晚上加班到半夜,完全沒了鬥爭的心思。


    邯鄲學院校址也選好了,從漳水河邊,一直到紫金山,占地麵積極廣,不過還沒有開始建。


    聽墨風說,水泥快要研製出來了,他打算等水泥完全研製出來再建,將邯鄲學院建造成世界上第一座水泥建築,到時候刻上他的名字。


    反正用夯土的話,最少也要兩三年才能建成,等水泥研究出來,幾個月就建好了,也不差這點時間,說不定用水泥會更快呢。


    趙括隨手拿過一本文桉。這些文桉如果已經審批過了,就大體看一下,做到心中有數。


    如果沒有審批,就要由他來負責解決。


    好在趙括有著後世的眼界和知識儲備,而且還有紙上談兵的天賦,絕大部分問題隻要掃一眼便出結果了,少數問題也隻需要思考一下。


    處理速度比虞信、藺相如等人還要快。


    “大王,封賞結果出來了。”這時,樂毅捧著幾本花名冊從外麵走了進來。


    趙括接過名單,對於樂毅等人,他還是非常放心的,不過該檢查還是要檢查一下。


    大體上翻了一下,沒有發現明顯的疏漏,趙括合上花名冊,看向旁邊的虞卿,問道:“內史和少府還有多少錢糧?能否支撐封賞?”


    “稟大王,因為以工代賑一直沒有停,內史和少府中沒有多少錢糧了。不過等到夏糧收了之後,再加上齊國的賠償,最近商人也在不斷湧入我國,商稅已經達到了之前最高時候的兩倍。如果分開發放的話,我趙國足以支撐這次封賞。”虞信笑著說道。


    趙國的夏糧主要是冬小麥,冬小麥在春秋時期就有種植了,到了戰國時期已經遍布中原各國。


    不過因為口感原因,種植麵積不是很廣,並不能提供多少租稅。


    但是架不住賠款多啊,而且趙括在齊國搶了不少錢財。


    甚至可以說,如果像以前一樣,抹掉部分封賞,趙國不僅可以全額發放,甚至還能過的很富裕。


    士卒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因為他們早就習慣了。或者說,他們就從來沒有指望能夠拿到所有的封賞。


    “上次伐秦之戰不是還有部分封賞沒有發放嗎,合在一起,所有封賞提升兩成,分三次發放,先發放一半。等到夏耕結束之後再發放剩下部分的一半,秋收之後,全部發完。”趙括將花名冊遞給樂毅。


    “大王,這不好吧。”虞信遲疑的說道。


    自古以來,隻有少發的封賞,哪有多發的封賞?


    “哪裏不好?”趙括奇怪的看著虞信。


    “封賞的事情。”虞信說道。


    “將士們為國征戰幾年沒有回過家,多發兩成封賞怎麽了?”趙括說道。


    “大王說的有道理,那便多發一點吧。”虞信沒有堅持。反正趙國財政也不是支撐不起,既然趙括想多發那就多發吧,誰讓趙括是君主呢。


    “那末將就先下去了。”樂毅拱手說道。


    趙國人手不足,之後下發封賞的事情也要由他來負責,沒辦法,誰叫他不僅會打仗,還會治國呢。


    能者多勞。


    “對了,荀子怎麽還沒有回來?”趙括奇怪的問道。


    趙括知道這些天荀子為了查清貪汙封賞一事一直奔波,很多時候為了確定事情的真假要親自去鄉裏或者裏上查詢,不過按理說也該回來了,總不可能每個鄉都要他親自去吧!


    “他回來的路上聽說晉陽有大規模貪汙封賞之事,又掉頭去晉陽了,不過這幾天應該能回來。”虞信無奈的說道。


    “現在已經查明了多少貪汙?”趙括沉聲問道,馬上又要下發封賞了,他決不允許再有人貪汙掉將士們用生命換來的錢財。


    “僅上次封賞,已經確定被貪汙的將士有一萬一千多,涉及到的官吏和鄉紳有一千多,從裏長到縣令都有。”虞信說道。


    “郡守呢?”趙括聞言,不由握緊拳頭,一股殺氣從身體中衝了出來。


    趙國除了上黨郡和剛剛設立的三個郡之外,還有雁門郡、雲中郡和代郡。


    如果有必要,他不介意在趙國中掀起一場戰爭。


    “沒有查到有郡守貪汙封賞。”虞信搖了搖頭。


    到了郡守這個層次,謀求的已經錢財和普通的土地了,而是封地和家學,隻有有了這兩樣東西,他們才會成為真正的貴族。


    “已經查明貪汙封賞的官紳,全部斬首加抄家,對於嚴重的,全家抄斬。將抄家的錢財和土地分給受害的士卒和百姓。”趙括厲聲說道,沒有半點仁慈。“還沒有查清的,讓荀子繼續查,直到全部查清為止,一個都不要放過。”


    曆經數次大戰,趙括早已不是當初心慈手軟的少年了。


    如果心慈手軟,他也不可能活到今天。


    “諾。”虞信說道。


    “對了,現在戰爭也結束了,士卒也都回家了,讓回家的士卒協助調查的官員,以他們的身份對這種事應該更了解。”趙括說道。


    虞信渾身突然打了一個冷禪,趙括是真的不打算放過任何一個貪汙封賞的官紳了。


    他有一種預感,趙國的官場恐怕會掀起一場動亂。


    但是……他沒辦法阻止……


    以他對荀子的了解,荀子聽到了命令後恐怕不僅不會拒絕,反而會更加興奮。


    這家夥看似是儒家,其實骨子裏是個法家。


    法家……是一群願意為了法律獻祭自己的狠人……


    “死人就死人吧,與我何幹!”虞信低頭繼續處理政務。


    就算是再大的動亂都不可能威脅到趙括的統治,不提那三十萬大軍,單說趙國幾個大貴族,趙家、樂家、龐家、荀家、肥家……全是站在趙國身後的,樓家已經被連根拔起了,剩下一些小貴族拿什麽和趙括鬥。


    況且趙括又不是和所有貴族作對。


    “開墾土地?”趙括拿起最後一本,也是最厚的文桉。


    國家的根本在於土地,這裏的土地指的能夠耕種的土地,不能耕種的土地在古代屁都不是。


    趙國的地盤雖大,但是土地質量和韓國、魏國沒法比。


    韓國、魏國雖然地盤小,但是地處中原,皆是開發了上千年的沃土,不少地方都能一年兩熟。


    趙國還有不少土地荒著,即便是開發好的土地,也隻有極少數能夠一年兩熟,大部分都是一年一熟甚至還要輪休。


    為此,趙括特地下令,鼓勵百姓開墾荒地。


    “為何隻是開墾了前兩年因為戰亂沒人種的土地,沒有開墾新的田地?”趙括打開一看,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沉聲問道。


    趙國最多的是什麽?是荒地啊,如果隻是開墾以前開墾過的農田,那他還下什麽令?


    “大王,百姓對墾荒並不積極,甚至很反感。”藺相如苦笑著說道。


    “為何?”趙括感到有些奇怪。


    按照趙國的律法,隻要是荒地,誰開墾出來就歸誰耕種,土地越多,百姓得到的糧食也就越多,按理來說,應該會有很多百姓開墾荒地啊。


    “這裏麵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荒地都是生土,產量太低了,隻有開墾三年之後才能變成熟土,產量穩定。這三年裏土地是沒有什麽收成的,隻能勉強抵消種子。但是土地開墾出來之後就要上交朝廷租稅,加上租稅,農民得到的糧食不僅沒有變多,反而變少了。如果年成不好,其他農田多少還有點收獲,但是新開墾的農田還要搭上種子。”


    “另外,我趙國雖然荒地很多,但是好開墾的土地已經開墾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不好開墾的土地,要麽地勢太高,要麽地勢太低。河水下遊水網密布,很多都是沼澤地,還有就是靠海的鹽堿地,開發起來難度極大,成本太高。”


    藺相如無奈的說道。


    趙國賦稅雖然沒有秦國重,但是也不輕,實行的是十稅一,另外加上口賦,百姓的負擔還是比較大的,抗風險能力也低,一年沒有收成全家就要餓死,沒有人敢冒險。


    這還是不算鄉紳剝削的情況,如果有鄉紳剝削,百姓過的就更慘了,或者隻能搬家,所謂的苛政猛於虎便是如此。


    趙括放下文桉,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片刻之後,說道:“既然主要是租稅問題,那就新開墾的農田三年之內不交租稅,第四年到第五年交半稅。五年之後恢複正常的租稅。至於海邊的鹽堿地,本王會下令由燕國的俘虜進行開墾。其餘地方,可以依靠以工代賑來興修水利。”


    “這是個好辦法。”藺相如眼前一亮。


    取消前三年租稅,農民就不用擔心入不敷出的問題,可以放心的開墾荒地,第四年和第五年也隻是收半稅,又能增加農民的抗風險能力。


    而且有了水利之後,很多不適合種地的地方也會適合種地。


    說到租稅,趙括不由想起了趙國的稅收製度——按畝收稅。


    這個製度還要從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說起,這個製度改變了之前的公田製,改為按畝征收賦稅。


    隻要是無主的土地,誰都可以種,種多少地,收多少糧食,交多少稅,極大刺激了生產力,帶給了國家豐厚的租稅。


    其餘各國紛紛效彷,其中也包括晉國,三家分晉之後,晉國的製度便延續下來。


    雖然中間趙國經過了幾次改革,但整體上沒變。


    按畝收稅看似沒有問題,實際上有一個巨大的問題。


    那就是由於古代征稅能力的限製,使得國家不可能去挨家挨戶統計每家每戶的土地收成,然後精準的抽取稅收。


    國家規定是十抽一,到了下麵就可能變成了九抽一,八抽一,甚至五抽一,多抽的也沒上交給國家,而是被鄉紳貪汙了,或者用來抵消鄉紳自己的部分了,最後罵名倒是被國家背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實行的是“舍地而稅人”的製度,就是征收田稅不看土地而是看人口。


    天下戰亂數百年,各國基本上處於田多地少的狀態,每個人都有一部分土地,國家也希望百姓能夠種更多的地,所以商鞅變法直接設置固定的稅收額度,然後按照人頭收稅。


    不過,這個按照人頭收稅並不是人頭稅,人頭要另外再收稅,叫口賦,該你交的一樣都不能少。


    賦和稅是分開的,賦最初是用於戰爭的,比如征用兵車、甲衣、武器等等,沒有戰爭是不征收的。


    後來變成了年年征收,和稅就沒有啥區別了。


    “舍地而稅人”製度在戰亂年代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到了和平年代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土地兼並。


    既然是租稅是按照人頭收,那土地肯定是越多越好,於是大官僚、大地主就開始瘋狂的兼並土地。


    百姓失去土地怎麽辦?賣身為奴,或者逃亡變成流民,流民多了就造反,然後就改朝換代……


    這個問題在秦朝並不明顯,畢竟秦朝時間短,來不及出現就沒了。


    漢朝的土地兼並現象就非常明顯了,這也是漢朝主要滅亡的原因之一。


    ps:本來這一章是想寫改稅製的,但是想到半夜,也沒想出來好的稅製,難受。不得不說,商鞅這家夥的稅製雖然隱患很大,但是結合當時實際情況,已經是最好的稅製了。


    漢朝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非要照搬,結果栽了個大坑。


    大家有啥好的辦法,評論區告訴我啊,作者智力不夠啊,卡的太難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寫網文太難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寫網文太難了並收藏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