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看當初文休法師給“卜”了個冬字出來,靖江王還沒到立冬就開始自直隸退兵了。


    靖江王退的十分俐落,直接全線收縮,退出魯地,陳重兵於江徽湖廣沿線,再加上靖江多年經營的江浙二地,完全是占據半壁江山的架式。


    而且,靖江退兵途中,不可避免的再將北地刮地三尺的劫掠一番。


    不過,讓謝莫如另眼相看的是,靖江退兵途中,被永安侯率兵繞道陝路痛擊了一回,此次,靖江未能占到半點便宜,且留下了三萬兵馬。據說,要不是靖江王棄車而逃,得把靖江王活捉。當然,這事兒估計有不少虛誇的成分,主要是,朝廷這次被打得太慘,沒點戰績鼓舞士氣是不行滴。不過,雖有誇大,但永安侯的確是立下戰功,生擒靖江王第五子。


    穆元帝沒有半點猶豫,做足宣傳攻略,就將穆五郎拉到菜市口砍了腦袋!


    如此,帝都士氣大震!


    便是謝莫如也得說,怪道穆元帝親政後為了拉攏永安侯都舍得文康長公主下嫁。當然,永安侯彼時也是一文武雙全好青年,但也得承認,當時永安侯便已有庶長子也是事實。而文康長公主身為穆元帝唯一的嫡親的妹妹,依舊下嫁永安侯府,可見永安侯價值之高啊。


    今日方知,穆元帝眼光著實不差。永安侯自從尚主再未領兵,這把年紀上陣,還能偷襲靖江王成功,可見寶刀未老。


    外甥李宇在江南生死不知,妹夫這把年紀又出去替他再披戰甲,穆元帝對妹妹自然愈發恩重。


    文康長公主壽辰時的賞賜之重,直接載入了史冊。


    文康長公主哪裏缺這些賞賜,反在壽禮後捐了不少金銀給他哥,朝廷也緊張呢。文康長公主是個再明白不過的人,隻要江山得保,以後要啥好東西沒有。


    再擔心江山,文康長公主也不懂這些軍政之事。於是,文康長公主就專業的擔心起兒子丈夫來,因文休法師在給胡太後占卜過國運後要休卦十年,別的有道行的高僧道長,文康長公主卻是不大信。她就找上謝莫如了,叫謝莫如幫她分析一下兒子李宇是吉是凶。


    主要是謝莫如幫太子妃分析過太子吉凶,文康長公主聽說後覺著挺有道理,就想著,既然文休法師不卜了,幹脆找謝莫如問問。


    文康長公主是帶著長泰公主和鐵夫人一道去的,長泰公主是在姑媽兼婆婆身邊服侍,公公和二小叔子都去打仗了,長泰公主有些不放心婆婆,索性與丈夫帶著孩子們搬到了長公主府裏小住。鐵夫人也分外關心李宇的吉凶,兩家親事都定了,李宇有個好歹,她閨女是守寡還是不守寡啊!哪怕不守寡,閨女要是落下個克夫的名聲,這也不好聽啊!


    謝莫如周全又妥帖的招待這一行人,文康長公主把來意一說,謝莫如笑容就有些發僵,道,“我知姑媽必是擔心宇表兄的,隻是宇表兄的吉凶,我也並不知曉。倘我有消息,早就差人告訴姑媽了。”


    “知道你不知道,你給推斷一下,你勸太子妃那些話,我就覺著挺有道理。”婢女奉上茶果,文康長公主也沒有心思享用。先時隻是二兒子不在身邊,如今丈夫也出去打仗了,文康長公主能與誰商量呢?兒子媳婦倒是都會寬她的心,但這時候,文康長公主想聽的並不是那些寬解的話。她要有理有據的事實推斷,偏生自己對打仗之事一無所知,問她哥吧,她哥這些天得老了十歲,她哪裏問得出口。倒是謝莫如,是親戚裏最有見識的。而且,很奇特的,文康長公主就是對謝莫如的推斷有信心。


    謝莫如明白了文康長公主的來意,想了想,遂道,“這也是老生常談,不說別個事,就說永安姑丈生擒靖江第五子,朝廷就是殺也是大張旗鼓的殺。其實是一個道理,靖江王那裏不論是擒是殺我們這邊的高級將領,這個時候,總不會秘而不宣。宇表兄為人悍勇,這樣的性情,寧可戰死也不會被生擒。排除被生擒的可能,倘是宇表兄戰死,靖江王怕是早做為戰果宣揚出來,但咱們一直未聽得此消息,我料想,人應當活著。太子身邊,必得忠臣保駕!”


    雖然謝莫如說的話不大好聽,譬如什麽“寧可戰死也不會被生擒”或者“倘是宇表兄戰死”啥的,以往在文康長公主麵前都是忌諱,但謝莫如說出來,文康長公主是啥反應沒有,而是在謝莫如得出結論後,深深的鬆了口氣,文康長公主道,“隻盼如你所言。”不知是覺著謝莫如說的有理,還是就願意聽一個“李宇還活著”的推斷。


    長泰公主忍不住問,“五弟妹,那依你所說,太子現在在哪兒?”長泰公主倒不是擔心太子,她兄弟們多了去,她與東宮的關係雖是不差,但與太子胞姐永福公主的關係就一般了。這事兒說來話來,永福公主論年歲要長長泰公主一些,以前坐次排位都是永福公主在公主裏居第一位。但後來謝莫如嫁進皇家,給皇家正了正禮法,直接說了,長泰公主雖年紀小些,但長泰公主之母為元後,永福公主之母為繼後,論尊貴,當長泰公主為先。這道理,叫禮法尚書來也挑不出錯處。長泰公主更加深深覺著謝莫如有見識,可誰叫永福公主自來掐尖要強的呢。自此便對長泰公主很有些意見,偏生人家是太子他姐,雖說東宮一直對長泰公主很親熱,可見著永福公主,長泰公主就得多幾分警覺。


    故而,東宮吉凶,長泰公主還真沒特別關注過。東宮現在對她客氣,誰知日後如何?就似承恩公府,先時不也對東宮畢恭畢敬,結果如何,太子照樣是把南安侯往死裏整,照樣是想扶植自己嫡親的外家——胡家長房!


    就依東宮的脾性,將來一登大位,永福公主還不知要怎樣給她臉色看呢。


    所以說,與其關心東宮吉凶,長泰公主更關心二小叔子的下落。


    長泰公主問太子,完全是在問李宇所在,謝莫如卻隻是笑笑,並未說話。


    鐵夫人聽到二女婿可能平安的消息,已是心滿意足,她想著,謝王妃不說,是不是因她在場的緣故。而且,此番太子行蹤,必為秘事,她一外臣家眷,的確是不好聽的。


    鐵夫人便很識趣的起身道,“臣婦先行退下。”


    謝莫如擺擺手,溫聲道,“不打緊,夫人坐吧。這也隻是我一猜,對不對的,夫人不要外傳就好。”


    謝莫如未賣關子,道,“我猜太子必在蜀中!”


    長泰公主一驚,發間一支鳳尾珍珠步搖微微晃動,映著長泰公主明媚的容顏與疑惑的神色,“太子如何會在蜀中?”


    文康長公主的眉毛先是一蹙,繼而慢慢鬆開,一雙清湛的眼睛,不動聲色的望向謝莫如。謝莫如與長泰公主道,“殿下怎麽忘了,蜀中可是有位大人物。”


    “陛下的恩師薛帝師,可不就在蜀中麽。”謝莫如此言一落,長泰公主與鐵夫人皆麵露驚容。


    謝莫如一笑,慢慢的呷了口茶。


    不知是不是文休法師的卦太準,繼永安侯生擒穆五郎後,永安侯又傳回捷報。偷襲靖江王之後,永安侯未與靖江人馬糾纏,他接著轉道去了湖廣,連下數縣,搶回不少糧草器械,最重要的是,永安侯牽製胡廣兵力的同時,也不知趕巧,還是柳扶風消息靈通,趁機奪回了通往南安州的要塞,如此,閩地與南安州重新連接,互通有無。


    而靖江王,原是想著風風光光,大勝回藩地,結果把五兒子給鬧丟了,老臉上也沒啥光彩,沒少給隨駕的三兒子吃掛落。


    而五皇子,也借此東風,在入冬前,完成了從閩地到南安州的整個軍事布防。


    穆元帝接到五皇子的信時,已是十一月中了。


    雖然看到五皇子與段四海達成的協議,穆元帝有些沉默,但見五皇子進一步穩定了江南局勢,穆元帝還是極高興的,與蘇相、北昌侯道,“老五做事,一向穩妥。”做皇帝也不容易啊,穆元帝一派慈父心腸的令太了去江南鍍金,結果把半壁江山給鍍沒了。也就是穆元帝為帝多年,心理素質良好,不然換個人,眼瞅江山淪喪,這會兒上吊的心都有了。穆元帝雖然頭上添了幾縷白發,麵兒上還是穩得住的,尤其五皇子這一去不過數月,便小有成就,著實令穆元帝覺著,兒子們也不是全都不靠譜的。


    蘇相、北昌侯皆道,“五殿下大才,陛下聖明。”五皇子都跑人家包圍圈去了,還能抓住時機打通與南安州的要塞,饒是此二人也唯有讚歎了。關鍵就在於,五皇子少時除了愛板著臉裝氣派外,委實沒有什麽太過出眾的地方。結果就是成年後,也不知走了什麽運道,穩紮穩打,展露崢嶸。


    有兒子爭氣,穆元帝的底氣也足了些,道,“冬天不易行軍,待得明年,朕必要將這一城一地,一磚一瓦盡皆收複!”


    蘇北、北昌侯立刻表示要效犬馬之勞。


    穆元帝敲敲五皇子遞上的奏章,道,“咱們商量一下,老五那邊的糧草要怎麽送吧。這孩子也難。”五皇子奏章上說了,今冬尚可勉力支撐,明春就真的撐不下去了。但要閩地有收成,起碼得等到夏收。其實,閩地的存糧已超乎朝廷的想像,原本朝廷想著,怕是今冬也難支撐的。五皇子說存糧能撐過今冬,已令朝中刮目相看。這一則是當初李九江送的糧草,二則五皇子是全方位的給軍中弄吃的,三則,柳扶風指揮了幾次不大不小的戰役,不搶地盤兒,隻搶糧草。不然,就憑閩地兵馬再加上柳扶風收攏的江南殘部,怕早就沒糧了。


    北昌侯道,“五殿下要的糧草,倘自帝都運,路遠不說,也頗多周折。依臣之見,不若動用蜀中存糧。”


    穆元帝為啥眼瞅著半壁江山都要沒了,還能穩得住啊。老話說的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為江南之戰,穆元帝私下籌備,不是一年兩年。


    動用蜀中存糧,這意見穆元帝倒是不反對,糧草備來就是要用的。而且,給爭氣的五兒子用,用得其所。穆元帝擔心的是,湖廣大部分都被靖江之人占領,這糧草,要怎麽從蜀中運至閩地呢?


    蘇相、北昌侯一時也沒什麽好法子,蘇相道,“不如將蜀中存糧之事告知五殿下,五殿下一向足智多謀,且如今江南情勢,五殿下比我們更加清楚。”


    “這也好。”穆元帝並不反對。


    商量過糧草問題,穆元帝也得與二位心腹之臣又說了一回五皇子與段四海簽定的盟約問題。蘇相什麽都沒說。北昌侯想說什麽,斟酌一二後方道,“既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事急從權,五殿下也是為大局考慮,不若此事便交於五殿下全權處置。”


    君臣三人都不是傻瓜,段四海那一夥子是啥出身,大家心內門兒清。先前把永定侯打得丟盔卸甲的事兒,雖與靖江相關,但想來海匪也事涉其間的。彼時穆元帝還恨不能將其剝皮抽筋,如今為著江南情勢,就要同意人家建國稱王,還要兩家建交……這滋味兒,饒是穆元帝也得說一聲:真他娘的!


    但此一時彼一時啊,現下江南半壁江山給靖江王占了,江北因戰事,也是元氣大傷。朝廷與靖江開戰的結果就是:一群海匪要登堂入室了!


    不爽啊!


    真不爽啊!


    可現下這形勢,不爽也得忍啊!


    軍國大事商量妥當,蘇相、北昌侯各有各的差使,便告退了。


    倆人走在漢白玉石板鋪就的甬道上,北昌侯很謙遜的退後蘇相半步,北昌侯忽然輕聲道,“五殿下,似乎與海匪很熟悉。”


    不知是北昌侯聲音太輕,還是蘇相年歲大了,耳朵有些不好使,蘇相腳步都未慢半拍,仿佛根本沒聽到北昌侯在說什麽。要別人,蘇相沒聽到,他也就不說了。但北昌侯偏偏不是別人,北昌侯堂堂吏部尚書,可不容易打發。北昌侯直接拉住蘇相的胳膊,鬢角幾縷銀絲襯著一張雅正的臉,給此人添了些獨特韻味,北昌侯臉上帶出一抹笑意,“我的老相爺。”


    這朝中,敢拉蘇相的胳膊,怕也就是北昌侯一人了。北昌侯官居吏部尚書,自來吏部為六部之首,因司官員升降考核之責,吏部尚書又被稱天官,因吏部尚書權重,便有吏部尚書不入內閣之例。所以,甭看北昌侯未入閣,他這官位半點兒不比內閣輔相差,當然,比起蘇相還是稍有不如的。隻是,人家北昌侯非但本職工作幹的好,人家還有別個才能。譬如,這位侯爺雖然司文職,但永安侯率兵偷襲靖江王的主意,就是他給出的。人家不隻是出主意,走什麽路線,在何地方偷襲,都有北昌侯的建議。可以說,永安侯之功,北昌侯得占一半功勞。這不,給北昌侯拉住胳膊,蘇相也不得不開口了,“侯爺,五殿下堂堂皇子,你有什麽不放心的?”


    北昌侯飛起的眼尾似笑非笑,口氣卻是意味深長,“我倒不是不放心五殿下,五殿下才幹,你我皆知。隻是,五殿下的權宜之計,倒叫人有些不明白。隻為叫水匪給送個信,就與他們建交,這代價未免也大了些吧。”


    蘇相麵皮都未動一下,依舊邁著他獨特韻率的步子,喉嚨裏哼出一個音。北昌侯繼續輕聲,“我不說,老相爺應該也明白。”


    蘇相光棍的一搖頭,“不明白。”


    北昌侯哈哈一笑,道了聲“老相爺”,也不再說什麽,及至宮門,二人分道揚鑣。


    兩位重臣各有各的心思,穆元帝這裏在對著一封信靜默。倒不是什麽秘信,隻是這信雖到他手裏,卻不是給他的。這信是五兒子給謝莫如的,因是連帶奏章一並送來的,便都到了穆元帝手裏。


    說起來有些沒麵子,但穆元帝真有些好奇他五兒子給謝莫如信裏寫了啥。穆元帝手下,還是有各式各樣人才的,他有些好奇,便命人小心啟了漆封,穆元帝還真就看了。信裏倒沒有什麽不能看的,隻是看後穆元帝也難免心疼五兒子幾分。五皇子的信裏除了對他媳婦的記掛,就是對父母對孩子們的牽掛,另外就是閩地形勢,五皇子說形勢比想像中更嚴峻,又說了用段四海之事,因靖江封鎖,難與帝都互通消息,雖用段四海,但兩國邦交之事,他擅自做主,日後難免被朝中詬病。但倘不用段四海,五皇子又擔心段四海倒向靖江,如此靖江未除,再添強敵。總之,囉哩八嗦的,寫的挺長。既有對家庭的牽掛,又有對國事的擔心,還有一句話,叫穆元帝深覺五兒子沒出息,因為五皇子寫了一句,“自與卿卿結發,未有分別。今與卿卿相隔兩地,甚念甚念。”


    這什麽“卿卿”“卿卿”的,你說把穆元帝給鬧的,胃中一陣翻騰,覺著自己中午可以省下一餐飯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山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與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與水並收藏千山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