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南方漢人的起義和元朝在中國的統治相始終。僅在忽必烈統治蒙古的鼎盛時代,南方就有二百餘起漢人起義。忽必烈之後的元朝二任皇帝元成宗和三任皇帝元武宗時代,江南地區的漢人起義數量雖有減少,但不絕如縷。到了四任雖然是個好人,也是個好皇帝,可他在位的第五年,也就是劉伯溫六歲時,江西贛州出其不意地爆發了高質量的蔡五九起義,蔡閣下不僅攻陷了州府,而且還一路北上,想要直搗黃龍攻陷大都。蔡五九雖然很快被殘酷鎮壓,但那次造反的影響力卻讓高層不寒而栗。劉伯溫七歲時,廣西瑤人又起義。八歲時,江西五個州同時爆發了漢人的大規模起義。


    對於江南地區的漢人造反,元王朝的皇帝們已習以為常,提不起激動的興趣來。如果有一段時間,元王朝方麵聽不到江南有人造反,皇帝們會大吃一驚,認為不可理喻。


    但皇帝眼中的芝麻小事在地方縣令那裏就成了世界末日的大事。青田縣縣令動用縣城的縣兵多次到青田山中剿匪,要麽無功而返,要麽被對方打得丟盔卸甲。


    說到元朝的軍隊,


    主要有四部分構成: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


    蒙古軍主要是有蒙古人和部分色目人組成,以騎兵為主。還包括水軍,炮軍(由炮手和製炮工匠組成),還有一部分侍衛親軍,弩軍。


    探馬赤軍初指從蒙古諸部抽取精銳組成的前鋒、重役或遠戍部隊,後來也有色目人、漢人等加入;


    漢軍即由原金朝地區的漢人和部分女真人、契丹人組成的部隊,還包括早期改編的南宋降軍;


    新附軍即滅南宋前後改編的原宋軍。此外,侍衛親軍中還有不少按族屬組編的色目人部隊。


    元朝在地方鎮戍軍隊中,還包括“鄉兵”一類的部隊,主要由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人組成。


    例如遼東有高麗軍和女直軍,由依附元廷的高麗人和金朝滅亡後留在遼東的女直遺民編成。雲南有寸白軍,又稱爨僰軍,由雲南土著民族爨人和白人組成。湖廣有土軍、黎兵、洞兵、徭兵等,由今黎族、壯族、瑤族等民族的先民組成。福建有佘軍,由佘民組成。吐蕃地區的藏人,編成吐蕃軍。這些軍隊,或由所在地區的萬戶府、元帥府兼管,或設立專門的萬戶府、千戶所等,隸於宣慰司都元帥府之下。


    軍隊依承擔任務的不同,區分為宿衛和鎮戍兩大係統。宿衛又分為皇帝直轄的“怯薛”軍和由樞密院統領的侍衛親軍,平時主要護衛宮廷,守衛京畿,戰時也出京征伐;鎮戍諸軍,屯戍於全國衝要地區。


    而北方是蒙古軍、探馬赤軍的重點戍防地區;淮河以南主要由漢軍、新附軍屯戍,並配置部分蒙古軍和探馬赤軍。邊境地區由分封或出鎮其地的蒙古宗王所部和土著部族軍配合鎮守。


    蒙古國時期的軍隊,主要分成蒙古軍和漢軍兩大類。


    具體每種軍隊在詳細的組成各位看官可以問度娘哈,在下就不一一介紹了。


    這裏要重點說下漢軍和新附軍,也是主角所在地區常見的軍隊。


    原來在江北立足的漢軍,宋亡之後大多南下分駐江南各地屯駐,並陸續建立萬戶府、元帥府等統軍機構,管領駐軍。杭州、揚州、建康、鎮江等地,是過去南宋統治的中心地帶,自然成為駐戌元軍的重點防守地區,往往建置數個萬戶府於一地,如杭州設四萬戶府,揚州、建康、鎮江設七萬戶府等。


    其他重要城市及邊遠地區,亦多有萬戶府等設置。


    萬戶府的名稱,往往不是該府的屯駐地點,而是屬下軍人的戶籍所在地。如保定萬戶府,先後駐軍於南康、建康、武昌,潁州萬戶府守杭州,等等。


    江浙、湖廣、江西、四川、陝西、甘肅等行省之下,均設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萬戶府、元帥府,屬下軍隊以漢軍為主體,參入新附軍人和部分色目軍人。有的軍府民族成分比較單純,如廬州萬戶府,“一軍皆夏人”,即唐兀人。


    南宋滅亡之際,大批宋軍降元,被元人稱之為新附軍或新附漢軍、南軍等。


    新附軍內名號繁雜,但都不是宋軍原來的番號,而是元人因軍隊士兵所具不同特點而起的名稱,如原來在南宋領取口券的軍人,被稱為“券軍”(又有生券軍和熟券軍的區分);


    在手臂或手背上刺字的宋軍,被稱為“手號軍”或手記軍、涅手軍等;


    在江南地區召集販賣私鹽的鹽徒為軍,稱為“鹽軍”等等。


    當時有人說元廷得宋降軍“兵卒百萬”,顯然有所誇大,因為南宋末年隸於兵籍的隻有七十餘萬人,大部分被元軍消滅或擊潰。


    估計當時新附軍的數量在二十萬人上下,其中手號軍人有八萬三千六百人,鹽軍六千餘人,選入侍衛親軍的精銳南軍士兵二萬人。


    自招到大批新附軍人後,元朝統治者即著手將其原有的組織係統打散,分編到元軍的中央侍衛親軍(主要是漢人衛軍)和地方鎮戌軍隊之中;或以蒙古、漢人、南人軍官相參,建立新的軍府,管領新附軍人。


    每當有戰事發生,總是首先調發各軍中的新附軍人出征,不參戰的新軍人則要從事屯田和工役造作。


    經過多年的戰爭消耗和自然減員,新附軍數量日益減少。到了元朝後期,新附軍的名稱亦很少有人提起,數量可觀的新附軍被元廷的各種軍事組織和紛繁戰事“消化”掉了。


    張總兵帶縣兵其實就是當地的新附軍,戰鬥力低下,隻不過為了混口飯吃,平常狐假虎威,欺軟怕硬。


    因為土匪們的據點易守難攻,而青田縣剿匪部隊的戰鬥力又馬馬虎虎,所以這事一時之間很難解決。青田縣縣令乞靈於人民的智慧,派出許多胥吏到各地打探奇士異人。劉長史恰好認識有學問的劉爚,於是就找上門來了。


    劉長史幾乎要哭出來,因為時間就是生命,土匪們多活一日,他和他的縣令大人就多一分危險。


    劉爚看到劉長史憂心忡忡,就放下筷子,思考起來。太陽落山,月亮升起,劉長史疲倦得直伸懶腰,劉爚也沒有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他看了看劉長史。


    “這些土匪著實可恨,國喪期間居然違反法令,罪大也。”


    劉長史趕緊挺直腰板,


    “這些人真是可恨,不除掉不以泄民憤”劉長史憤憤說道。


    憑在衙門裏多年的工作經驗,長史認定,有能力的人在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前,都要有個帽子,這在文章上稱為“龍頭”,“龍頭”之後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劉爚看了眼劉基。


    “你有什麽辦法,說來聽聽?”46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相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子不器見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子不器見明並收藏大明相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