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邑大捷的戰報傳到雁門關的時候,李道玄是長長舒了口氣,他見過太多的地方軍閥忽降忽叛,當年夏縣之叛,曾經一度險些讓誕生不久的李唐王朝覆滅,為此聖人難得的下了屠城令。</p>
不管日後如何,但此次苑君章與劉世讓聯手擊潰欲穀設,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苑君章投唐的誠意,也證明了李善、崔信招撫的成功。</p>
李道玄戰場豪烈,平日端謹,但心思並不深,在山東一戰之後,他已經全身心的投在李世民這一邊,多次在李世民麵前舉薦李善,又多次在李善麵前讚譽李世民。</p>
特別是這一次,聖人李淵下令搜捕劉世讓家卷,並召劉世讓回京問罪,李世民暗地裏給李道玄去了一封信,問起雁門戰事……李道玄在回信中將李善誇的天上沒有,地上無雙的。</p>
實際上,李世民一直通過淩敬和李善保持聯係……並不需要通過李道玄。</p>
昨日李善將李高遷送走之後,李道玄登門造訪……言辭中提及李高遷為東宮心腹,話裏話外的意思很明顯。</p>
但李善雖然視李道玄為友,但並不希望對方知曉自己投入秦王門下,如今天策府內,除了李世民本人之外,隻有淩敬、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知曉,後三人都是貞觀年間的名臣,而且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參與者和謀劃者,李善還算信得過。</p>
但又不方麵直言拒絕,所以今日索性和崔信去了代縣城……當急信送來的時候,李善已經抵達城外。</p>
李善看了戰報,搖頭笑道:“劉寶為人蠻撞,但這次倒是恰到好處。”</p>
劉寶是劉世讓胞弟,今年才三十一歲,一直是劉世讓的副手,這次若是他人領兵,隻怕要頓足,但劉寶卻徑直殺入突厥陣中,這才引出了這一場大戰。</p>
崔信看完戰報點點頭,“此為蓋棺定論。”</p>
李善笑了笑,這一戰勝負其實不打緊,隻要打了,那就是蓋棺定論,證明了苑君章的誠意,也證明了自己和崔信招撫的成功,更證明了劉世讓的忠誠。</p>
“告訴淮陽王。”李善囑咐信使,“大雪延綿,稍遲戰報入京……呃,索性讓崔舍人攜戰報回京。”</p>
崔信先是奇怪,隨後臉一板,“何必如此?!”</p>
在崔信看來,這是李善為他斂功……若不是招撫得力,苑君章何能擊潰突厥?</p>
李善微微搖頭,“為世伯……隻不過順手為之。”</p>
他是想起了去年山東一戰,數份捷報送入長安的先後順序,很是巧妙,幾巴掌下來將李建成的臉都扇腫了……那是淩敬的安排,自己這次也可以學一學。</p>
將信使打發回去,李善陪著崔信繼續向東,今日大雪已停,但積雪仍厚,放眼望去,銀裝素裹,但並不是白茫茫一片。</p>
正值黃昏時分,路旁村落中炊煙鳥鳥,有孩童嬉戲玩鬧,有老者談古論今,有青壯掃雪清理道路。</p>
李善懷裏的小狗探出頭來,嗚嗚的叫了兩聲,引得兩隻狗衝著李善一陣狂吠。</p>
“滾開!”一個漢子輕輕兩腳將黃狗踢開,單膝跪地,“拜見明府。”</p>
聲音傳開,周圍人都看了過來,紛紛拜倒在地,“拜見明府。”</p>
“小心濕了衣褲,都起來吧。”李善翻身下馬,抱著小狗笑著上前,指著為首的漢子,“某記得你,是第一批遷居來的……雲中縣範家,對吧?”</p>
“明府好記性。”漢子起身笑嘻嘻的說:“聽聞明府此次大破突厥,逼迫苑君章來投?”</p>
李善橫了一眼,避而不答,指著村落,“屋子可還保暖?”</p>
“村中好些人覬覦呢。”漢子臉色變了變,“這邊還行,但有的村落……”</p>
八成是以為自己真的陷在馬邑了,李善心裏有數,臉色不變,隻鼻子哼了哼,“存糧可還夠吃?”</p>
“約莫夠吃。”漢子答道:“隻是唯恐春耕少良種。”</p>
“不礙事,此事某有安排。”</p>
“均聽明府指派。”</p>
李善隨意發問,心裏還算滿意,遷移百姓,雖是弱敵之策,但更重要的是補足代縣人口……如今看來,效果斐然。</p>
還真苦了馬周了……李善隻是規劃了個大概,後麵兩個月都常駐雁門關,具體的事務都是馬周在掌總。</p>
不遠處,崔信正和幾個老者敘談,眼角餘光時不時掃向李善。</p>
“明府授田予宅,又補發口糧,實是一縣父母。”一個滿頭白發的老者歎道:“聽聞秋收之際,明府親自下田搶收……”</p>
一旁的老者歎道:“滿縣皆言,此生未見如此父母。”</p>
崔信環顧左右,心生感慨,他雖然還是第一次來代州,但山東遭戰事十餘年,知曉民間之凋零散亂,而代州戰事頻繁更甚山東,卻見村落興旺,人煙繁多。</p>
聊了一陣後,李善、崔信繼續東行,此時天色放晴,晚霞雲集,遠遠望去,絢爛生輝。</p>
崔信手持馬鞭指著遠處,“此即霞市?”</p>
李善笑著點頭,“不過民間戲稱。”</p>
赴任代縣後,李善第一件事就是建磚窯,大量的紅磚妝點著整個代縣,後來籌建的北市更是全用紅磚砌成。</p>
每每黃昏時,遠遠望去,猶如煙霞,與晚霞交相輝映,難分彼此,所以得了個“霞市”的別稱。</p>
一路趨馬抵達北市口,李善勒住韁繩,臉上笑意依舊,隻是眼中透出一陣清冷之色。</p>
“恭祝明府得勝歸來。”</p>
十餘個代縣勢族的主事人齊齊上前行禮,身後七八個被捆住手腳的漢子被丟在牆角處。</p>
</p>
“以為某死在馬邑了?”李善雖未下馬,但口吻溫和,十餘人齊齊躬身,不敢直視。</p>
“看來一個腦袋還不夠啊。”李善揮了揮馬鞭,如今的他在代州大勢已成,已經完全不用再忌憚這些代縣勢族了,“都讓開。”</p>
都不用去琢磨,那些被捆住的家夥,八成是在自己消息斷絕的時候搞風搞雨……如今自己攜威勢而歸,這些勢族自然又心甘情願的低下頭了。</p>
巡視了一遍北市,李善向崔信大致介紹了一遍,並細細說起分潤……主要是說自己這邊的收入。</p>
呃,大致就是這個意思……我有錢,聘禮絕對不會讓崔小娘子丟了麵子。</p>
離開北市的時候,賀婁善柱趕來了,李善也不廢話,隻留了一句話,“五個腦袋,讓他們自己挑。”</p>
那七八個家夥,有的搶奪遷居者的宅院,有的散布李善身死的流言,更有甚者將手伸入了北市,甚至是酒坊,還膽大妄為到試圖插手馬引。</p>
李善抵達代縣之後,多番施恩,多番分潤,而如今,以及日後,當多用威,而少施恩。</p>
回到驛站後的宅子,李善親自安排崔信的住處,又舍下臉麵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好菜。</p>
但等飯菜上桌,崔信人都不知道去了哪兒。</p>
李善在親衛的指引下走到驛站的後門,默默聽著裏麵崔信和驛館下人的談話,然後默默的回去,坐在桌邊自斟自飲。</p>
雖然經常腹誹崔信是寵女狂魔,但李善還真沒想到,這個時代的父親……特別是崔信出身五姓七家,居然這麽寵愛女兒。</p>
居然都要去打聽未來女婿在代縣有沒有沾花惹草,還要打聽未來女婿在代縣這邊有沒有搞大誰的肚子!</p>
美妾俏婢在側,我有必要去采摘路邊野草嗎?</p>
不管日後如何,但此次苑君章與劉世讓聯手擊潰欲穀設,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苑君章投唐的誠意,也證明了李善、崔信招撫的成功。</p>
李道玄戰場豪烈,平日端謹,但心思並不深,在山東一戰之後,他已經全身心的投在李世民這一邊,多次在李世民麵前舉薦李善,又多次在李善麵前讚譽李世民。</p>
特別是這一次,聖人李淵下令搜捕劉世讓家卷,並召劉世讓回京問罪,李世民暗地裏給李道玄去了一封信,問起雁門戰事……李道玄在回信中將李善誇的天上沒有,地上無雙的。</p>
實際上,李世民一直通過淩敬和李善保持聯係……並不需要通過李道玄。</p>
昨日李善將李高遷送走之後,李道玄登門造訪……言辭中提及李高遷為東宮心腹,話裏話外的意思很明顯。</p>
但李善雖然視李道玄為友,但並不希望對方知曉自己投入秦王門下,如今天策府內,除了李世民本人之外,隻有淩敬、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知曉,後三人都是貞觀年間的名臣,而且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參與者和謀劃者,李善還算信得過。</p>
但又不方麵直言拒絕,所以今日索性和崔信去了代縣城……當急信送來的時候,李善已經抵達城外。</p>
李善看了戰報,搖頭笑道:“劉寶為人蠻撞,但這次倒是恰到好處。”</p>
劉寶是劉世讓胞弟,今年才三十一歲,一直是劉世讓的副手,這次若是他人領兵,隻怕要頓足,但劉寶卻徑直殺入突厥陣中,這才引出了這一場大戰。</p>
崔信看完戰報點點頭,“此為蓋棺定論。”</p>
李善笑了笑,這一戰勝負其實不打緊,隻要打了,那就是蓋棺定論,證明了苑君章的誠意,也證明了自己和崔信招撫的成功,更證明了劉世讓的忠誠。</p>
“告訴淮陽王。”李善囑咐信使,“大雪延綿,稍遲戰報入京……呃,索性讓崔舍人攜戰報回京。”</p>
崔信先是奇怪,隨後臉一板,“何必如此?!”</p>
在崔信看來,這是李善為他斂功……若不是招撫得力,苑君章何能擊潰突厥?</p>
李善微微搖頭,“為世伯……隻不過順手為之。”</p>
他是想起了去年山東一戰,數份捷報送入長安的先後順序,很是巧妙,幾巴掌下來將李建成的臉都扇腫了……那是淩敬的安排,自己這次也可以學一學。</p>
將信使打發回去,李善陪著崔信繼續向東,今日大雪已停,但積雪仍厚,放眼望去,銀裝素裹,但並不是白茫茫一片。</p>
正值黃昏時分,路旁村落中炊煙鳥鳥,有孩童嬉戲玩鬧,有老者談古論今,有青壯掃雪清理道路。</p>
李善懷裏的小狗探出頭來,嗚嗚的叫了兩聲,引得兩隻狗衝著李善一陣狂吠。</p>
“滾開!”一個漢子輕輕兩腳將黃狗踢開,單膝跪地,“拜見明府。”</p>
聲音傳開,周圍人都看了過來,紛紛拜倒在地,“拜見明府。”</p>
“小心濕了衣褲,都起來吧。”李善翻身下馬,抱著小狗笑著上前,指著為首的漢子,“某記得你,是第一批遷居來的……雲中縣範家,對吧?”</p>
“明府好記性。”漢子起身笑嘻嘻的說:“聽聞明府此次大破突厥,逼迫苑君章來投?”</p>
李善橫了一眼,避而不答,指著村落,“屋子可還保暖?”</p>
“村中好些人覬覦呢。”漢子臉色變了變,“這邊還行,但有的村落……”</p>
八成是以為自己真的陷在馬邑了,李善心裏有數,臉色不變,隻鼻子哼了哼,“存糧可還夠吃?”</p>
“約莫夠吃。”漢子答道:“隻是唯恐春耕少良種。”</p>
“不礙事,此事某有安排。”</p>
“均聽明府指派。”</p>
李善隨意發問,心裏還算滿意,遷移百姓,雖是弱敵之策,但更重要的是補足代縣人口……如今看來,效果斐然。</p>
還真苦了馬周了……李善隻是規劃了個大概,後麵兩個月都常駐雁門關,具體的事務都是馬周在掌總。</p>
不遠處,崔信正和幾個老者敘談,眼角餘光時不時掃向李善。</p>
“明府授田予宅,又補發口糧,實是一縣父母。”一個滿頭白發的老者歎道:“聽聞秋收之際,明府親自下田搶收……”</p>
一旁的老者歎道:“滿縣皆言,此生未見如此父母。”</p>
崔信環顧左右,心生感慨,他雖然還是第一次來代州,但山東遭戰事十餘年,知曉民間之凋零散亂,而代州戰事頻繁更甚山東,卻見村落興旺,人煙繁多。</p>
聊了一陣後,李善、崔信繼續東行,此時天色放晴,晚霞雲集,遠遠望去,絢爛生輝。</p>
崔信手持馬鞭指著遠處,“此即霞市?”</p>
李善笑著點頭,“不過民間戲稱。”</p>
赴任代縣後,李善第一件事就是建磚窯,大量的紅磚妝點著整個代縣,後來籌建的北市更是全用紅磚砌成。</p>
每每黃昏時,遠遠望去,猶如煙霞,與晚霞交相輝映,難分彼此,所以得了個“霞市”的別稱。</p>
一路趨馬抵達北市口,李善勒住韁繩,臉上笑意依舊,隻是眼中透出一陣清冷之色。</p>
“恭祝明府得勝歸來。”</p>
十餘個代縣勢族的主事人齊齊上前行禮,身後七八個被捆住手腳的漢子被丟在牆角處。</p>
</p>
“以為某死在馬邑了?”李善雖未下馬,但口吻溫和,十餘人齊齊躬身,不敢直視。</p>
“看來一個腦袋還不夠啊。”李善揮了揮馬鞭,如今的他在代州大勢已成,已經完全不用再忌憚這些代縣勢族了,“都讓開。”</p>
都不用去琢磨,那些被捆住的家夥,八成是在自己消息斷絕的時候搞風搞雨……如今自己攜威勢而歸,這些勢族自然又心甘情願的低下頭了。</p>
巡視了一遍北市,李善向崔信大致介紹了一遍,並細細說起分潤……主要是說自己這邊的收入。</p>
呃,大致就是這個意思……我有錢,聘禮絕對不會讓崔小娘子丟了麵子。</p>
離開北市的時候,賀婁善柱趕來了,李善也不廢話,隻留了一句話,“五個腦袋,讓他們自己挑。”</p>
那七八個家夥,有的搶奪遷居者的宅院,有的散布李善身死的流言,更有甚者將手伸入了北市,甚至是酒坊,還膽大妄為到試圖插手馬引。</p>
李善抵達代縣之後,多番施恩,多番分潤,而如今,以及日後,當多用威,而少施恩。</p>
回到驛站後的宅子,李善親自安排崔信的住處,又舍下臉麵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好菜。</p>
但等飯菜上桌,崔信人都不知道去了哪兒。</p>
李善在親衛的指引下走到驛站的後門,默默聽著裏麵崔信和驛館下人的談話,然後默默的回去,坐在桌邊自斟自飲。</p>
雖然經常腹誹崔信是寵女狂魔,但李善還真沒想到,這個時代的父親……特別是崔信出身五姓七家,居然這麽寵愛女兒。</p>
居然都要去打聽未來女婿在代縣有沒有沾花惹草,還要打聽未來女婿在代縣這邊有沒有搞大誰的肚子!</p>
美妾俏婢在側,我有必要去采摘路邊野草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