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烏雲散去,又是個豔陽天。一大早趙雍便穿戴整齊,攜帶一眾世家貴族,浩浩蕩蕩的向著城外的武備營趕去。</p>


    這次趙雍沒有選擇乘車,而是騎馬。邯鄲城外有三處武備營,呈三角形分散於邯鄲城的四周。一營的人馬大概在八千到一萬人左右,其中又分歩卒和戰車、外加少量的騎兵。</p>


    趙國的步兵軍製和齊、秦兩國差不多,即實行‘伍什之製’。五人為一伍設伍長,十人為一什設什長,五什為一屯設屯長,二屯並一將設百人將,五百人設百人主,千人成一旅設兵尉。</p>


    戰車便以乘為單位,一乘共七十五人,同樣是以歩卒為主,除了三名立於戰車之上作戰的‘士’之外,還包括七十二名普通歩卒,協同拱衛,長官稱‘車吏’。</p>


    此時各國進行戰爭依舊是以歩卒配合車乘為主,騎兵為輔,並沒有設置專門的騎兵軍製。曆史上第一支正規的騎兵部隊還是趙雍設立的。</p>


    邯鄲三大營又各設一名都尉,統領該營兵馬。而三大武備營的最高長官便是趙雍親命的邯鄲國尉,肥義。</p>


    這次趙雍視察的北營位於邯鄲大北城外十裏處。</p>


    其實如今諸夏各國的軍事製度,都是服務於戰爭規模擴大以及兵器質量提高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也更利於該國君主的中央集權。</p>


    北營的大門口,國尉肥義和都尉張遠早就已等候在此。</p>


    肥義這次少有地披上了甲胃,鐵甲包裹的軀體,配著他那副嚴肅的國字臉,倒也有個統帥的樣子。</p>


    張遠是個四十餘歲的漢子,趙雍聽說他曾是趙疵的副將,當年對秦、趙兩國河西一戰,張遠也是從死人堆裏殺出來的。</p>


    北部大營麵積占地極為寬廣,大營南邊還有個小山包,據說那裏便埋葬的正是當年保衛邯鄲而戰死的軍民。</p>


    軍營內,戰士們此時早已嚴陣以待,等候著國君的檢閱。</p>


    趙雍緩步走上大營中間,最大的一處練兵台,舉目環顧了一圈校場。</p>


    趙雍入目所見盡數是密密麻麻的戰車、戰馬。趙雍忽然發現這些戰士的著甲率很高,五花八門,穿皮甲、銅甲的較多,但也有少部分地著鐵甲。</p>


    但無論怎麽說,在場兵士身上的基本上都有著甲,無非是部分的盔甲比較簡陋一些而已。</p>


    各國常備軍的戰鬥力之所以高,趙雍覺得應該就是物資充沛,著甲率高的原因,這兩個人因素很重要。盔甲亦是此時戰爭決定勝負的重要軍備。</p>


    可見經濟仍然是決定軍隊強寡的最主要因素。</p>


    趙雍對著身旁的張遠說道:“讓將士們操練起來,不用顧忌寡人。”</p>


    “喏!”張遠抱拳回道。</p>


    張遠接過旁邊兵士手中的軍旗,朝天揮動,場下頓時煙塵四起。</p>


    此時各國常備軍已有固定的訓練方法,通常按照編製或者戰鬥隊形,進行相應的訓練。</p>


    車兵要在戰車疾馳中,有能力朝著各個方向張弓射箭,步兵要勇於衝鋒,進退自如,訓敏捷練靈活,騎兵必須精通騎射。</p>


    此外趙國還實行逐級訓練,即由各級長官或專職教育任教,采取循環漸進,從分練到合成的訓練方法,先從單兵開始,而後逐級抬於伍長,什長……最後全軍大操練,大演習,練的好的有賞,反之則罰!</p>


    </p>


    戰國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的擴大,以及目的興致不同,各國君主一般不會親赴戰場指揮作戰。</p>


    但趙國是個例外,自趙氏立國,襄子而始,往後曆代國君都有上陣廝殺的記錄。先君趙肅侯十二歲便隨父親征戰沙場了。</p>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趙雍除了不尊禮,不通樂,其餘四種那是自幼培養,不然上次騎馬去代地,普通人可是萬萬做不到的。</p>


    趙雍並不像一般的王侯有白皙的皮膚,細嫩的雙手,反之他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夥,手上全是練劍和射箭留下的繭子。</p>


    趙雍看著校台下賣力操練的軍士們,他心中也隱隱有股衝動,但他也知道這裏的場合似乎不怎麽合適。</p>


    他走下夯土台子,看著左右各站立一排戰士,持戈肅穆。肥義、張遠幾個武將也都跟在他的一旁。</p>


    此時運用於戰陣衝殺的主要兵器除了弓箭,便是戈、戟和殳(shu和矛差不多)。刀劍的運用雖然也是廣泛,卻並不適合戰陣衝殺,而是用於近戰廝殺,所以武備兵士腰間都會時刻挎著一柄劍。</p>


    趙雍拿過一個兵士的長戈,目測了一下這支戈,大概有兩人高,顏色呈銅黃色,戈刃堅硬鋒利,隱隱閃著寒光。趙雍轉了一圈,他發現戈的長度,大多數都在二米五左右,長短不一,但最長的不會超過三米。</p>


    趙雍雙手端在戈柄,朝著前方一刺,轉頭問向身旁的兵士:“是這麽刺嗎?”</p>


    兵士一愣,他沒想到國君會在自己跟前展示高超武藝,嚇得半天不敢說話。</p>


    “沒聽到國君問你話嗎?還不快點回答!”張遠對著兵士大喝道。</p>


    兵士急忙跪在地上:“回國君,就是這般刺,但還能敲和砍!”</p>


    “好了起來吧,寡人沒怪罪你。”</p>


    趙雍隨即又拿過一旁的殳,將殳的尾端靠在肩膀上,左腿微微跨前一步,接著趙雍左手按壓住殳尾,右手控製著殳身,並控製著捅刺了幾下,又問道:“這般呢。”</p>


    “如此省力是省力,但用招遲緩了些,而且不能揮動。”旁邊一小將似乎急於在趙雍麵前表現,接過兵士的話說道。</p>


    “殳長一丈三尺,戰陣之上大軍廝殺,密密麻麻,三五個人捅你一個,還要什麽招式。”趙雍不屑的回道。</p>


    肥義眼中一亮,他好像並沒聽說過自家國君還精通兵器。</p>


    趙雍指了指遠處正練習騎射的騎兵說道:“寡人看我軍的騎士,除了用弓箭遠程對射,襲擾外,好像別無用處了。”</p>


    眾人有些沒明白趙雍的意思。</p>


    “若是將殳截短五尺,以鐵製,騎士持之,百人成排,以高速衝擊敵軍的戰陣,那豈不是事半功倍。”趙雍緩緩說道。</p>


    諸將皆是一驚,此等戰法若是運用到戰場,那還有何人能擋?</p>


    ……</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從趙王雍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浩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浩淵並收藏戰國從趙王雍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