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秦都鹹陽本該是凜風肆虐北風狂嘯,渭水之畔的章台宮春華殿內、卻是連一絲風聲都沒有。</p>


    其內甚至還顯得有些壓抑。</p>


    守夜的宮人驅步上前,將快要燃盡的蠟燭換下。臨近王榻,宮人們不由得打了個冷顫。</p>


    為了防止秦王的屍身發出異味,春華殿的火爐已經全被打滅。一大早,王後魏氏還讓宮人去章台宮的‘淩陰’內取來了大量的冰塊,以鋪設在了秦王的屍身四周,以防止屍體生腐。</p>


    好在現在是冬季,屍身保存的時間可以長些,不然就算有冰塊防腐,等太子從蜀地趕回來,屍體恐怕也得發臭。</p>


    聽到王後的吩咐,眾人趕忙強撐起精神,開始了新一陣的忙碌。</p>


    春華殿的宮人連續兩個日夜,幾乎都沒有合眼,甚至連妝容都沒來得及收拾,此時他們的臉上都明顯可以看到一層油汙。身體的疲憊,再加上精神的高度緊張,此時一個個都顯有些得萎靡不振。</p>


    王後魏氏度過了最難熬的一夜,終於可以坐下來喘口氣了。</p>


    昨夜的部署雖然有點倉促,但畢竟有她這個王後主持,身旁還有那麽多人出謀劃策,所以現在細細思來,還算是縝密。</p>


    不過,她所要顧慮的大部分事,卻非是臣子們能言傳的。</p>


    現如今是戰時,魏氏除了要保證王位得以順利更迭外,亦需要維持前線將士們的士氣,以取得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p>


    前者可謂關乎國家的穩定,後者更關乎國家的存亡。</p>


    以至於嬴駟生前定下的戰略、麵對這場席卷華夏十數國的大戰,勝負未定之前、魏氏並不敢輕易撤換前方的將領。</p>


    公子盛雖然忠心可靠,但其心所想,還是逃不脫名利二字罷了。</p>


    魏氏對此看得很是清楚。</p>


    一夜的思慮過後,她堅定地否決了公子盛臨陣換將的建議,其中便包括了商於、武關一線的統兵主帥魏章和羋八子的親弟魏冉。</p>


    ……商於兩地的歸屬,可比作此戰的根本源頭。它從來都不單單是秦、楚兩個國家的矛盾點。而是囊括魏、韓,齊、宋,乃至燕、趙等國在內的一個戰略平衡點。</p>


    然而隨著近些年,中原列國交戰越發頻發,列國的格局亦悄然發生了轉變。</p>


    彼時的平衡點,已然不能維持此時的平衡。</p>


    張儀欺楚隻是個導火索,真正引發這場戰爭的,還是諸侯心中那愈發難以抑製的野心。</p>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秦國可謂是掏空了家底,除了剛剛平定的西北七縣外,全國再度征召、聚兵十數萬。方得以兵分三路。</p>


    </p>


    正麵戰場,經由秦廷文武舉薦,嬴駟的再三揣摩,方由魏章出任主將統帥,借武關之天塹,以阻擊楚軍主力。</p>


    武關一線秦、楚兩方而今已對峙半年有餘,期間兩軍並無發生較大規模的衝突。但秦、楚兩方,誰都不敢在此地鬆懈。</p>


    商於是此戰勝負的關鍵的所在,也是雙方爭奪的根本所在,據有此地,方能占據這場戰爭的主動權。</p>


    要知道楚軍的主力在於商於、漢中兩地,聚兵之數更是超過了十萬。而秦軍幾經分兵,如今拱守武關的秦軍恐不超過兩萬。能維持現在的狀態,這當然少不了魏章‘守戰以待’的功勞。</p>


    第二路西南戰場,即司馬錯統帥,借平亂的名義,以圖謀巴蜀。以秦軍原本的戰略,對付巴蜀,隻能用假道滅虢的法子,也就是滅亡蜀國後,在巴苴兩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順道滅了兩國。</p>


    這一路的五萬秦軍因為有苴、巴兩國作為內應,蜀道的天塹並沒有對秦軍造成多大的阻礙,前期借苴國之途,秦軍一路南下勢如劈竹,捷報連連,然而隨著攻入蜀國腹地,還是遇到了蜀人強烈的抵抗。不過大勢之下,想來用不了多少時日,仍可功成而歸了。</p>


    第三路的東方主戰場,亦是此戰勝負的關鍵之所在,由嬴華統帥的秦軍主力。</p>


    此路原本隻是用以協助魏、韓兩國,以抗擊齊、楚、宋三國聯軍。</p>


    但秦國漸漸意識到,此戰若想取勝,關鍵之處還是在齊,而不在楚。</p>


    也正如甘茂所言的那般:“齊國若是不退兵,這仗根本無法打下去。否則楚國就算是敗了,仍會不依不饒,不會罷休。然而齊國若退軍了,楚國便沒有了底氣,這仗方能早日結束。”</p>


    隻有盡快讓齊國出局,方能聯合三晉,以優勢兵力,強壓楚境,迫使楚國退兵。</p>


    有了甘茂的明言分析,魏氏也漸漸了解到了秦國現在的處境。</p>


    秦國逢年久戰,若非其特有的耕戰法製,以戰養戰,經濟恐怕早已崩潰。</p>


    如今雖能勉強維持,但亦不能久持,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晉陽、函穀之敗。</p>


    秦國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現在之所還能正常運轉,可以說全都是在強撐,或曰在賭。</p>


    賭此戰,秦國能勝。</p>


    這從嬴駟生前的戰略布局中不難看出,秦國重心在轉移,他現在迫切的想要打破三晉的封鎖。</p>


    不過,一旦其中一方出現了差錯,整個秦國將徹底出局。</p>


    秦王嬴駟有魄力,敢於拿整個國家做賭注,但王後魏氏可不敢。</p>


    加之突如其來的變故,她認為,秦國現在最需要的便是盡快的結束這場規模浩大的戰爭。</p>


    避重就輕下,她決定暫時放棄對巴蜀的攻略。</p>


    所以在召回太子嬴蕩的同時,魏氏又以嬴駟的名義下令,讓司馬錯率蜀地‘援苴’的秦軍歸國。</p>


    雖然這般做等於放棄了巴蜀這個即將到手的豐碩果實……但沒到手之前,一切還都還是變數不是?</p>


    現在秦國的變數太多了,魏氏必須選擇斬斷其中一條,以騰出手來緩解而今的壓迫。</p>


    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權利更迭的萬無一失。</p>


    念及此,魏氏不由得轉過頭,再度看了一眼王榻上、那已經整理好遺容的秦王。</p>


    數夜的奔波過後,再望向造成這場動亂的罪魁禍首,魏氏心頭的那一絲悲戚早已悄然消散。</p>


    她的眼神中現在隻剩下了澹漠。</p>


    凝望著昔日同床共枕的丈夫,她的心中竟然生不出一絲傷感之情。</p>


    就像,他身下那生冷的冰塊一般。</p>


    魏氏現在心中所念的,隻希望她的兒子能快一點回來,快一些繼承那個位置。</p>


    隻有待太子歸國,才能真正的平息這場動亂。</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從趙王雍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浩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浩淵並收藏戰國從趙王雍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