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元旦,早晨天才隻是蒙蒙亮的時候,就接連傳來陣陣的鞭炮聲,耕耘揉揉惺忪的睡眼醒了過來。
他朝左右一看,公公葉世芳和奶奶王瑩不知什麽時候已經起來了,堂屋裏傳來叩頭作揖的說話聲。他知道這是家裏的大人們每天早晚的必修,給佛堂進香。
平時的日子會簡單些,由葉世芳帶著他們向佛堂裏供奉的三聖神位三叩九拜後,再講一段經文就好了。不過像元旦這樣的日子,叩頭行禮的次數會多一些,經文也會講一大段。
這樣的日子如果擱在之前,耕耘鐵定會在炕上多睡一會兒,磨磨蹭蹭的不願意起來。可是今天,他醒來沒多久就穿好衣服下了炕。
冬季的嚴寒擋不住老百姓的熱情,尤其是這個年代,電視在農村還沒有普及,就拿玉池村來說,近兩百戶人家,截止1988年年末,電視隻有一台,而且還是在支書家裏,高門大戶的院子,也沒人敢湊到他家去看。因而這老百姓的文娛活動一年到頭也沒有幾次,三聖廟的這次建成慶典,算是給十裏八鄉的老百姓豐富文化生活了,也算是提前過年了。
三聖廟的地方,擴音喇叭已經響了起來。聽聲音是市裏的秦腔劇團在試音效和話筒,那傳來的一陣陣嗚鳴聲讓人聽著極不舒服,可即使是如此,隻要這喇叭一響,就像是開啟了魔咒,催促著人的內心,得趕緊忙完去會場啊,這大戲要開鑼了。
葉世芳規定廟會期間,耕耘的背書任務就取消了,不過每天早上起來必須把之前學過的內容閱讀溫習。
耕耘就在吃飯前“咿咿呀呀”地讀著,他坐在廊院台階的小板凳上,視線稍稍偏離就能看到斜對岸半山塬的景象。
自冬至日的那場大雪之後,天氣基本是晴朗的,然而氣溫實在是太低了,白天裏的短暫陽光幾乎沒有消融大地上的積雪,除了被清理出來的道路和院落,四下裏看過去依舊是白茫茫的一片。
寂靜了數日的村子,仿佛一下子被喇叭點燃,小路上是三三兩兩的人,到了大路上就是成群結隊,再到了前往廟會的主路上,就是絡繹不絕,接踵前行了。
道路像是人的河流,從涓涓細流匯聚成滾滾浩蕩的陣勢,這給冬天蒼白寂寞的河穀山塬上,增添了渾厚而濃重的一筆鮮活色彩。
人們穿著厚棉襖,裹著顏色不一的花圍巾,呼吸之間的霧氣一直交織到三聖廟的方向。這一路人聲嘈雜,呼朋喚友的此起彼伏,不僅僅是年輕人,那些許多年未見的老鄉黨忽然遇見,也是親切的不得了。年輕人大都是兩手空空,輕裝上陣。頂多有個把人手裏甩著一隻空布袋,看來是打算在廟會上買點什麽。老人家大都準備的齊全,用來坐著看戲的馬紮或者矮凳,用來裝水和幹糧的褡褳,當然這是打算全天作戰的人才會帶著的,還有就是旱煙鍋子和裝滿煙葉的煙袋。
從玉池村到三聖廟大約兩裏多的路,耕耘他們家吃了飯,今天能去廟會的逛一逛的就是公公葉世芳了,耕耘自然是跟著他去看一看。
像這種外出趕集逛廟會的事情,牛傳清是幾乎不參與的,一來他似乎不信這些鬼神之事;再者通常是一家人都出門了,他得留下來照看家裏的門戶;還有就是整個冬季的日子,他房間的爐火基本是不滅的,得有人在旁邊顧著爐火。
耕耘的奶奶王瑩不願意大冷天的去湊這個熱鬧,她有一堆針線活要做,再說了反正有八天時間,等哪天了陽光好的時候,再去轉一圈。母親田夢佳要照顧兩個弟弟,抽不開身,她打算等丈夫牛勇厚哪天閑了,兩個人各抱著一個孩子,再去逛一逛。
自打葉世芳回來玉池村之後,市區的診所“濟世堂”就交給兒子牛勇厚和兩個徒弟去打理了。他的這幾個孩子當中,二兒子牛勇強和三兒子牛勇厚都是繼承了自己的醫術的,他也收了十多個的徒弟,南方的江西九江出了師的有五個,北方的陝西寶雞也有兩個,其餘的都是耐不住性子去背那些醫書《千金要方》《湯頭歌訣》《黃帝內經》等等,就跟他學了拳腳武術。
牛勇厚早早的起來吃了點東西,就騎車下市區去了,今天他要在診所裏值班。冬天的季節,前些天雪下得大,很多人都在雪地裏走路或者騎車摔跤了,來診所瞧一瞧的,大都是一些跌打的小傷,不過也需要一陣子的條理恢複,中醫原本就見效慢,再加上在這冬天裏,人們都沒法活動開,這複原起來就更需要時間。
當然也有遇到傷了筋骨的,這其中以老人居多,輕微些的就是脫臼扭到筋之類的,嚴重一些的會先在大醫院拍了片子,再到這裏來看,他們會根據骨折錯位的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或者建議。畢竟小診所診費便宜,可也的確是沒有大醫院那麽先進的醫療設備,為了患者的健康,他們會一口回絕:“您這個傷的太嚴重了,為了您的身體著想,建議還是在大醫院做手術。哪怕手術後,您再到我們這裏來做康複治療都好!”
葉世芳牽著耕耘的小手,祖孫倆穿行在人群中,道路兩旁擺攤售賣的東西琳琅滿目。賣炸油糕,炸麻花的,賣瓜子,花生,糖果的,賣蜜糖粽子的,賣麵皮,炒涼粉的等等。
尤其是賣雞蛋醪糟,蕎麥餄絡的,必然有個小爐子嵌在一個方形平台的中央,平台上疊放著碗筷,一個大碗的稠醪糟,一盆雞蛋,一大盤堆起來的油餄絡。旁邊有個木頭風箱,每每一碗熱乎的湯水做出來時,總要拉動風箱“吧嗒……吧嗒”地響著,火苗就從爐子上的小鍋子底部躥上來,看著格外的暖和。
耕耘喜歡那風箱拉動時的聲音,他家的鍋灶旁邊也有,每每做飯的時候,他都幫著奶奶或是母親在灶門下添柴加碳,雖說他這個年齡拉動風箱也就是三兩下功夫就沒了力氣,但是這樣的勞動是他心裏倍感溫暖的事情。
他喜歡看爐火映襯下家人們的臉,奶奶王瑩是慈祥的紅,母親田夢佳是溫暖的紅,公公葉世芳是莊重的紅,爸爸牛勇厚是樸實的紅。
這是吃食攤的情形,還有小賣玩具的,見了帶著小孩子的大人們,就立刻來了精神,將麵前的玩具擺弄起來,比如擰緊發條的綠皮青蛙,比如拉動線繩放到地上跑的玩具老鼠,比如“當當……當當”響的撥浪鼓等等,引得許多孩子都邁不動步子。
當然了,因為是廟會,自然這擺攤賣香火紙錢的小販是最多的,而且大都是一些老頭老太太。
他朝左右一看,公公葉世芳和奶奶王瑩不知什麽時候已經起來了,堂屋裏傳來叩頭作揖的說話聲。他知道這是家裏的大人們每天早晚的必修,給佛堂進香。
平時的日子會簡單些,由葉世芳帶著他們向佛堂裏供奉的三聖神位三叩九拜後,再講一段經文就好了。不過像元旦這樣的日子,叩頭行禮的次數會多一些,經文也會講一大段。
這樣的日子如果擱在之前,耕耘鐵定會在炕上多睡一會兒,磨磨蹭蹭的不願意起來。可是今天,他醒來沒多久就穿好衣服下了炕。
冬季的嚴寒擋不住老百姓的熱情,尤其是這個年代,電視在農村還沒有普及,就拿玉池村來說,近兩百戶人家,截止1988年年末,電視隻有一台,而且還是在支書家裏,高門大戶的院子,也沒人敢湊到他家去看。因而這老百姓的文娛活動一年到頭也沒有幾次,三聖廟的這次建成慶典,算是給十裏八鄉的老百姓豐富文化生活了,也算是提前過年了。
三聖廟的地方,擴音喇叭已經響了起來。聽聲音是市裏的秦腔劇團在試音效和話筒,那傳來的一陣陣嗚鳴聲讓人聽著極不舒服,可即使是如此,隻要這喇叭一響,就像是開啟了魔咒,催促著人的內心,得趕緊忙完去會場啊,這大戲要開鑼了。
葉世芳規定廟會期間,耕耘的背書任務就取消了,不過每天早上起來必須把之前學過的內容閱讀溫習。
耕耘就在吃飯前“咿咿呀呀”地讀著,他坐在廊院台階的小板凳上,視線稍稍偏離就能看到斜對岸半山塬的景象。
自冬至日的那場大雪之後,天氣基本是晴朗的,然而氣溫實在是太低了,白天裏的短暫陽光幾乎沒有消融大地上的積雪,除了被清理出來的道路和院落,四下裏看過去依舊是白茫茫的一片。
寂靜了數日的村子,仿佛一下子被喇叭點燃,小路上是三三兩兩的人,到了大路上就是成群結隊,再到了前往廟會的主路上,就是絡繹不絕,接踵前行了。
道路像是人的河流,從涓涓細流匯聚成滾滾浩蕩的陣勢,這給冬天蒼白寂寞的河穀山塬上,增添了渾厚而濃重的一筆鮮活色彩。
人們穿著厚棉襖,裹著顏色不一的花圍巾,呼吸之間的霧氣一直交織到三聖廟的方向。這一路人聲嘈雜,呼朋喚友的此起彼伏,不僅僅是年輕人,那些許多年未見的老鄉黨忽然遇見,也是親切的不得了。年輕人大都是兩手空空,輕裝上陣。頂多有個把人手裏甩著一隻空布袋,看來是打算在廟會上買點什麽。老人家大都準備的齊全,用來坐著看戲的馬紮或者矮凳,用來裝水和幹糧的褡褳,當然這是打算全天作戰的人才會帶著的,還有就是旱煙鍋子和裝滿煙葉的煙袋。
從玉池村到三聖廟大約兩裏多的路,耕耘他們家吃了飯,今天能去廟會的逛一逛的就是公公葉世芳了,耕耘自然是跟著他去看一看。
像這種外出趕集逛廟會的事情,牛傳清是幾乎不參與的,一來他似乎不信這些鬼神之事;再者通常是一家人都出門了,他得留下來照看家裏的門戶;還有就是整個冬季的日子,他房間的爐火基本是不滅的,得有人在旁邊顧著爐火。
耕耘的奶奶王瑩不願意大冷天的去湊這個熱鬧,她有一堆針線活要做,再說了反正有八天時間,等哪天了陽光好的時候,再去轉一圈。母親田夢佳要照顧兩個弟弟,抽不開身,她打算等丈夫牛勇厚哪天閑了,兩個人各抱著一個孩子,再去逛一逛。
自打葉世芳回來玉池村之後,市區的診所“濟世堂”就交給兒子牛勇厚和兩個徒弟去打理了。他的這幾個孩子當中,二兒子牛勇強和三兒子牛勇厚都是繼承了自己的醫術的,他也收了十多個的徒弟,南方的江西九江出了師的有五個,北方的陝西寶雞也有兩個,其餘的都是耐不住性子去背那些醫書《千金要方》《湯頭歌訣》《黃帝內經》等等,就跟他學了拳腳武術。
牛勇厚早早的起來吃了點東西,就騎車下市區去了,今天他要在診所裏值班。冬天的季節,前些天雪下得大,很多人都在雪地裏走路或者騎車摔跤了,來診所瞧一瞧的,大都是一些跌打的小傷,不過也需要一陣子的條理恢複,中醫原本就見效慢,再加上在這冬天裏,人們都沒法活動開,這複原起來就更需要時間。
當然也有遇到傷了筋骨的,這其中以老人居多,輕微些的就是脫臼扭到筋之類的,嚴重一些的會先在大醫院拍了片子,再到這裏來看,他們會根據骨折錯位的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或者建議。畢竟小診所診費便宜,可也的確是沒有大醫院那麽先進的醫療設備,為了患者的健康,他們會一口回絕:“您這個傷的太嚴重了,為了您的身體著想,建議還是在大醫院做手術。哪怕手術後,您再到我們這裏來做康複治療都好!”
葉世芳牽著耕耘的小手,祖孫倆穿行在人群中,道路兩旁擺攤售賣的東西琳琅滿目。賣炸油糕,炸麻花的,賣瓜子,花生,糖果的,賣蜜糖粽子的,賣麵皮,炒涼粉的等等。
尤其是賣雞蛋醪糟,蕎麥餄絡的,必然有個小爐子嵌在一個方形平台的中央,平台上疊放著碗筷,一個大碗的稠醪糟,一盆雞蛋,一大盤堆起來的油餄絡。旁邊有個木頭風箱,每每一碗熱乎的湯水做出來時,總要拉動風箱“吧嗒……吧嗒”地響著,火苗就從爐子上的小鍋子底部躥上來,看著格外的暖和。
耕耘喜歡那風箱拉動時的聲音,他家的鍋灶旁邊也有,每每做飯的時候,他都幫著奶奶或是母親在灶門下添柴加碳,雖說他這個年齡拉動風箱也就是三兩下功夫就沒了力氣,但是這樣的勞動是他心裏倍感溫暖的事情。
他喜歡看爐火映襯下家人們的臉,奶奶王瑩是慈祥的紅,母親田夢佳是溫暖的紅,公公葉世芳是莊重的紅,爸爸牛勇厚是樸實的紅。
這是吃食攤的情形,還有小賣玩具的,見了帶著小孩子的大人們,就立刻來了精神,將麵前的玩具擺弄起來,比如擰緊發條的綠皮青蛙,比如拉動線繩放到地上跑的玩具老鼠,比如“當當……當當”響的撥浪鼓等等,引得許多孩子都邁不動步子。
當然了,因為是廟會,自然這擺攤賣香火紙錢的小販是最多的,而且大都是一些老頭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