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發展史,許多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的重要創造都是產生於風華正茂、思維最敏捷的青年時期。《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馬克思是30歲,恩格斯是28歲。牛頓和萊布尼茨發現微積分時分別是22歲和28歲。達爾文開始環球航行時是22歲,後來寫出了著名的《物種起源》。愛迪生發明留聲機時是30歲,發明電燈時是32歲。居裏夫人發現鐳、釷、釙3種元素的放射性時是31歲,由此得了諾貝爾獎。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時是26歲,提出廣義相對論時是37歲。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時分別為30歲和34歲。西漢的賈誼死時32歲。王勃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死時才27歲。


    ——《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3年6月20日)


    延伸閱讀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麽,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麵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這篇名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的文章,出自17歲的馬克思之手。當時,馬克思適逢中學畢業,麵臨著升學還是就業的去向選擇問題。身邊的同學或是希望成為詩人、科學家或哲學家,或是打算去當教士或牧師,或是希望能過上資本家的豪華生活。馬克思並沒有像他們那樣從利己主義出發,以個人幸福作為選擇職業的標準,他把職業選擇提高到對社會的認識和對生活的態度上加以考慮。於是,就有了這篇驚世之作和這段驚人之言。


    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居裏夫人,無一不是年紀輕輕就完成了重大發現和發明。青年時期是一個人進行思維創造活動的最好年齡,頭腦敏捷,精力旺盛,對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掌握也較為快捷,而且思想包袱少,敢想敢幹、敢作敢為。風華正茂的青年時期,往往也是新發現、新創造、新知識湧現的時期。這幾乎是一條普遍性的規律。


    中國曆史上也不乏年輕有為的英才俊傑。西漢賈誼少有才名,漢文帝征召賈誼,委以博士之職,當時他隻有21歲,在所聘博士中年紀最輕。賈誼後來擔任梁懷王太傅,寫就《治安策》,針對文帝時期匈奴侵邊、製度疏闊、諸侯王割據等問題上疏陳述政事。毛澤東稱讚《治安策》是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唐代文人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6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讚為“神童”。雖然27歲時不幸溺水驚悸而亡,但王勃卻留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千古名句。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


    習近平對青年成長成才極為關注,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向他們發出了帶頭刻苦學習、帶頭苦幹實幹、帶頭嚴格自律、帶頭聯係青年的囑托。榜樣是最好的說服,他引述馬克思、牛頓、王勃等人青年時期大有作為的經曆,正是為了鼓勵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乃至全國廣大青年,堅定奮鬥決心,成就非凡事業。


    習近平願意跟青年人打交道,經常勉勵青年人保持奮鬥精神、奉獻精神。他先後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華中農業大學“本禹誌願服務隊”、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勉勵他們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努力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在同北京大學師生的座談會上,還以穿衣服扣扣子為例,告誡青年抓好價值觀養成,“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在習近平看來,“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曆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講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講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