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訪問伊朗,但同很多中國人一樣,我對你們古老而美麗的國度並不陌生,因為絲綢之路早就把我們兩個偉大民族聯結在一起。史書記載下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西漢時期,中國使者張騫的副使就來到伊朗,受到隆重接待。7世紀後的中國唐宋時期,許多伊朗人前往中國求學行醫經商,足跡遍及西安、廣州等地。13世紀,伊朗著名詩人薩迪記錄下到中國新疆喀什的難忘遊曆。15世紀,中國明代鄭和7次率領龐大船隊遠洋航海,其中3次到達伊朗南部的霍爾木茲地區。


    來自中國的絲綢和伊朗的高超工藝結合,成就了波斯絲毯的高貴;來自伊朗的蘇麻離青和中國的高超工藝結合,成就了青花瓷器的雅致。中國的漆器、陶器以及造紙、冶金、印刷、火藥等技術經伊朗傳向亞洲最西端乃至歐洲等更遠的地方,石榴、葡萄、橄欖以及玻璃、金銀器皿等又從伊朗和歐洲等地傳入中國。


    ——在伊朗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共創中伊關係美好明天》(2016年1月21日)


    延伸閱讀


    與中國一樣,伊朗也是有著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無論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古代伊朗都是必經之地。今天,這個北接裏海、南臨波斯灣的國家,扼守著中東海上交通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處於“一帶一路”的交會之地。


    中國與伊朗的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紀。《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始通絲綢之路。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張騫派副使甘英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今伊拉克),到達安息(今伊朗)諸國,安息王以2萬騎兵列隊迎候的隆重禮儀接待這位漢朝使者。此後曆經東漢至唐朝的不斷開拓,形成了從大唐之都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西出陽關,經過伊朗直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的“絲綢之路”。


    駝鈴相聞,舟楫相望。沿著綿延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和伊朗兩大文明同行並擁抱,兩國人民相遇並交好。正如伊朗詩人薩迪在詩中寫道,“久遠,方值得留戀”。薩迪於伊朗,好似杜甫於中國,這個被譽為“波斯古典文壇最偉大人物”的詩人,幾百年來一直是波斯文學的典範。中國與伊朗的交流,不僅催生了青花瓷和波斯毯這樣的藝術品,也豐富了詩人的創作,推動了兩國的人文交流。


    中東之行是習近平2016年首次出訪,標誌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出訪足跡實現全球覆蓋。習近平此次到訪的中東三國,都是中方倡導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夥伴和積極支持者,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正處於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新起點上,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已成為雙方關係發展的重要特征。習近平在出訪之際講述曆史故事,烘托出中伊兩大文明再次擁抱的氣氛。


    古有互通有無的曆史情誼,今有共建“一帶一路”的共同願景。如果說曆史上中伊兩國為建設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作出過重要貢獻,那麽兩國建交40多年來的友好交往正是對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詮釋。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習近平主席是伊朗核問題解決後首位到訪伊朗的外國元首,反映了伊中積極友好關係的水平。習近平在演講中則以從伊朗落戶中國的石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講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講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