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努兄弟正在忙的時候,新城重工正在進行重大攻關。


    即使簡化了很多,40噸級的火車頭在製造過程中還是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絕大部分到這個時候已經一一攻克,隻剩一個難題――焊接。


    現在的焊接能力僅限於鍛焊,也就是把連接處加熱到白熾態做捶打,太厚了還不能用手工,得用機子錘,如果是板件還好,蒸汽機車裏有很多都是罐子、管子,要做鍛接就要弄一些很特別的機器出來撐住內側,十分繁瑣,而且相關機器平時也幹不了其他事。


    但還是有幾處實在弄不好,隻得另想辦法。


    最後這一環還是鐵廠在研究院的幫助下給補上的,做出來一種溫度耐受度最高能達到2600的電爐。


    它的坩堝內膽是鎢合金的,使用了一些魔術陣、陶瓷隔熱層,用電力加熱。


    鎢合金和鎢鋼不是一回事,鎢鋼是鋼,主要成分是鐵,平均密度在11到14之間,鎢合金則是以鎢為主,平均密度在16到19之間。


    鐵廠也是花了很多心思,外聘了紅石魔術設備廠的煉金師,才在兩個月前完成鎢、鐵分離的工作。


    鎢鋼熔點不行,但鎢合金的熔點動輒就上三千度,正適合用來做一些高溫作業。


    鐵廠有了超高溫電爐,焊接的事也就一並解決了。


    因為2200度環境下,煤會與石灰石燒製脫水後的主成分氧化鈣反應,生成碳化鈣,也就是電石。


    電石加水所形成的乙炔具有非常好的燃燒性質,雖然沒有製氧能力,通過用人力送加壓空氣的方式,加上乙炔氣能把鋼件表麵部分加熱到一千五百度以上,實現真正的焊接作業。


    人家的電爐現在主要用於生產其他東西,不過不要緊,新城重工已經拿到授權,很快會有自己的高溫電爐。


    隻不過風穀的電力設備需求大,發電設備供應商紅石魔術設備廠造不過來,實際銅的采購和供應也有些小麻煩,還得等一陣。


    還有另一樁缺陷,因為鎢會溶於鐵水,所以這爐子不能用來煉鋼……當然煉鋼也用不到這麽貴的家夥,陶瓷坩堝的溫度耐受力已經足夠。


    總之鐵廠優先給他們供給了一堆電石,蒸汽機車項目的推進速度加快了許多,這天總算進入總裝階段。


    新城重工有專門的重型吊裝設備,采用了蒸汽機動力,比外麵鐵路站上靠人力、滑輪、絞盤的強多了,隻是受限於蒸汽機的基本原理,啟動比較慢,隻適合用來調運重型機具上鐵路。


    四十噸的機車,隻有兩對動力輪,加上前麵一對導引輪,後麵兩對承重輪,不說別的,就這些直徑一米以上的輪子,出了鳳凰王的領地都沒地方造,這些輪子都是大鍛造機一個個鍛造出來的,不然強度保障不了長期運輸需要。


    “呼――”看著自己的作品一點點在鐵路接入點上成型,本茨和他的組員們長長吐了口氣。


    實在太難了。


    不做這個都不知道,有時候因為幾厘米的尺寸差,就要去弄一台新機器才能把零件加工出來,零件尺寸還不能動,一動整個機車頭的結構力學都要重新算。


    做加工設備當然也不能稱容易,可性質不一樣,加工設備再怎麽樣隻涉及到新城重工自己、製造局和鐵廠三個機構,或許未來還要加上風穀有色和紅石魔術設備廠,廠子數量越少,協調起來越容易。


    做機車別說已有廠家,新廠都建了好幾個,壓力容器廠、鑄件廠、給儀表配套的玻璃廠等,等到機車上路定型,還要另建一個機車總廠。


    本茨已經是機車總廠預定的生產方向的副廠長了,


    到時候待遇還會再提一截。


    不過到了本茨現在的狀態,待遇什麽的感受不大。甚至在重工做事,拿最低工資也不見得比人過得差,因為每過一段時間都會發動植物油、糧食、香料、工裝等,廠區內的房子都是廠裏掏錢蓋的,需要自己出錢的東西很少。


    人到中年的本茨因為這幾個月的經曆,反而燃起來了,想在自己去世前,看看能不能造出比圖紙裏還好的機車來,就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


    機車組裝和靜止調試工作持續了約半個月,完成後又耽誤幾天用於多部門協調,給他們空出時間段上路測試。


    現在雙軌鐵路已經從鳳凰城鋪到了風穀,隻風穀至黑水段、鳳凰城至地城段沒鋪,據鐵路局稱下一階段可能要展開路口城為中心的東西向鐵路,等談妥了風穀至路口段雙軌才會開鋪。


    本茨團隊的實驗路段便是新城重工至風穀,每天一個往返,連續三天,時間安排在夜間。


    因為有電石的緣故,火車頭前的燈具由之前準備的魔法燈改成汽燈,亮度比魔法燈差一點,但維護起來更容易些。


    說起這燈具,就會感覺技術發展有點怪,明明照明燈還沒普及,風穀有色居然會做鍍鉻底座,大大增加了對前方的照明亮度。


    路測第一天開的比較慢,時速35公裏,和人力手搖車的平均時速相當。


    空載往返,全程無故障,就是空氣壓縮缸下麵的蒸汽壓力缸有點漏水,回廠裏把蓋子弄下來折騰也沒看出啥毛病,重新裝上去又不漏了。


    第二天做載重測試,順便幹點私活,把風穀工業區訂購的幾台設備拉過去,再從風穀拉了一些半成品零部件回來。


    第三天做極限測試,每節貨車載重25噸,掛了十二節車廂。


    鍋爐壓力加到表上後半截,時速最終停留在42公裏。另外路上還做了兩次緊急製動,一次直路,一次彎道。


    彎道製動是十分危險的行為,這時寧願把人撞成血沫的也不能刹車,uu看書不過初號機的測試就是這樣,必須記錄它在極限工況下的狀態,用於後續型號的改進,以及訂製機車駕駛規則。


    好在鐵路規劃的好,轉彎半徑大,坡度起伏小,而且配合轉彎,還有微弱的枕軌傾斜度調整,在之前的空載低速彎道刹車測試中都表現的很好,不然本茨幾個和鐵路局人員根本不敢留在車上,大概要派幾個敢死的去操作。


    兩次40公裏以上的緊急製動均未發生脫軌,刹車器產生了一定磨損,需要調整螺栓修正距離,再滿載刹車幾次就要考慮換摩擦部件了。


    三天測試完成,機車回到廠區鐵路接入點,拆開來檢查。


    這一步比前麵的都重要,是決定鐵路局訂單量的一步,如果零部件表現太差,或許要考慮等下個型號再量產。


    幸虧本茨小組的工作做得足,各廠家給的零部件都經過好幾輪檢測,全機整合前還做過地麵測試。


    “經檢查,零部件狀態完好,各係統未檢出故障,蒸汽一號樣機鐵路各項測試合格。”現場有官員給檢查文件蓋章,鐵路局當場下單,先來六輛。


    六輛看起來不多,按安全限速38公裏,每列300噸貨,去除整備與休息三分之一時間跑在路上,六輛車就是27.36萬噸公裏的運力……說人話,按兩百公裏鐵路總長算,既每天能把1368噸貨從始發站運到站尾,中間上下貨物隻要不影響全天路麵運行時間,都可以不計。


    實際上這個幾十萬人的小區域根本沒那麽多貨要運,其中會有一輛轉讓給迪迪安的客運公司使用。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屬性點慈善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杯中的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杯中的胖子並收藏屬性點慈善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