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齊正在弄飛行堡壘方案時,卡洛琳團隊弄出來的文檔管理器移交給研究院其他團隊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開始籌備量產。


    這套東西和現在的生產體係格格不入,多方議定由王齊蓋章後,在路口組建一個新的魔術設備廠負責生產和改良。


    路口市除了四麵都有城市,沒什麽資源方麵的優勢。


    現在路口有鐵路、公路,正在施工中的黑水至沼澤水利工程也很順利,未來隨著水源問題得到解決,路口的產業潛力也不差。


    這個魔術設備廠為了大量出貨要用到新設備,建設周期不短,提前把地方占上,等建成時沼澤至路口段水道應該也能用了。


    【鑒於大環境如此,


    另外這裏距離東山道也比較近,對引導東山道的大學產業方向有地利優勢。


    期間文檔管理器的優化工作仍然會繼續,等量產產品出來,大概能有一定成熟度了。


    和這個事情同一份報告,還有個成果引起了王齊的興趣。


    技術層小小的突破,一種全新的魔法-電力轉換模塊。


    它目測的外觀十分簡單,看起來就像個有四十幾筆畫的字,一端是電力正負極,一端是三類魔力端子。


    實際製造非常麻煩,使用元素滲雜法改造基底材料,有點像在矽晶圓上搭建半導體pn節,隻是製程極限比較低,原料也沒一毛錢關係。


    魔法-電力轉換是一種已經存在很久的技術,主要用於解決飛機和魔法武器、模塊間的控製問題,缺點是它不能識別信號,隻要電力端一通電,另一邊就會開始工作。


    新模塊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它的單體單元,可以識別魔力端9種不同的信號,在電力端輸出不同頻率的直流脈衝。用電器件來對比,相當於一套包含電阻、電容、三極管在內的有一定複雜度的邏輯電路。


    複雜度不能算多高,不過這種新原件比之前的版本小很多且可以更容易的堆疊,有希望在巴掌大小的空間裏實現基本運算功能。


    直接用於替換現有飛機上的操控裝置,能給每架飛機立刻省下十幾公斤,相當於百來發20毫米炮彈的負載。


    王齊想了想,還是給這個課題組增加撥款,繼續推動該方向,往基本計算功能方向發展,最好和文檔管理器項目做點整合,弄出點真正能對技術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東西出來。


    接下來沒幾天,進出環庫區的2號線基礎工程落成。


    這條線就是之前王齊和李想親自去走過的泄洪線,中間有一段滑坡體需要用神樹幫忙跨過去,用的自然是哨站數同款小種子解決。


    2號線落成,雖然鐵路還沒鋪設,水泥道路工程也才開始,但基本地麵平整完工後,已經能幫助加速小熊城的建設了。


    小熊城發育到現階段,不足的已經不是營養,而是鋼鐵,大量的各種型材。


    王齊專門給小熊城開發了一套型材吞沒方式,比早前行政中心預留洞口插鋼筋更方便,新方***直接在地麵上用不同顏色標定型材範圍,直接把型材擺上去,就會被神樹吃進,來提高城市穩固度。甚至能做到吃螺栓後完成樹內的型材固定。


    原本還想過采用創造魔法的拆解再構成,可惜做了幾次實驗,結果不盡如人意,魔法的再構造並不能完全保留鋼材晶相,完成轉移的合格品會變成次品。


    也可能是王齊和李想在這方麵的造詣不夠,反正魔法增強的方案暫時還用不了。


    總之在有了新建造方式後,小熊城在工人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能夠處理多幾倍的材料,問題在於運輸線路的運力不


    足,尤其是兩條連續發卡形上山路,隻能通過標準箱,可運輸的建材長度十分有限。


    2號線通車型材運輸能力得到增強,小熊城終於可以展開新的建設工作,啟動第三條高架線。


    這條高架行車線叫「光圈」,它的起始點從南高架入城不遠處以立交形式分出,在湖麵上走一個「Ω」形連接北高架,如果把水庫岸邊看作外環,光圈就是內環。


    光圈線完成基本加固,還要給南北高架加車道,改為最終的雙向十車道。


    南北高架其實是一條貫通南北的線,一個百萬級人口的城市就一條十車道的路線,好像不太對勁。


    最大的差異在於小熊城有一套人車分離的交通係統,車行道隻有高架和上下高架的匝道,人車僅有共存區間就是各城市單元的入口廣場,以及各種跨樓層市場、倉庫的高架下貨區。


    排除了人車共用的因素,高架又隻能單向行駛,車禍率降到足夠低,本就沒必要維持過量的車道。


    光圈線展開加固工程的同時,隨著小熊城新入職的市政人員逐漸熟悉工作,也開啟了新的城市單元銷售窗口。


    其實都沒必要登報,很多人天天來行政大廳報道等著新單元開售,不過為了表麵公平,還是用報紙提前幾天進行了規則公布和相應的錯峰勸導。


    實際自然沒有那麽公平,畢竟絕對公平隻存在於幻想中。


    按王齊和城市部門開會留下的記錄,要求2到11單元,既除了偽裝成湖的南閱兵場外的最靠內的兩圈,至少一半的住房供應給利刃和夜族。


    一方麵是對兩族多年來同舟共濟的認可,一方麵是方便後續的統計、動員、避難。


    具體2到11單元能不能裝下不知道,如果不夠用,剩下的會安排到61單元後麵,這裏已經靠近外圈了,和城防線更近,到時候大概還要安排一輪軍屬房產置換,方便軍人們應付家裏的急事。


    至於其他族群,搶到內圈的就算賺到了。


    不過王齊對大部分民眾還是能做到一視同仁的,外層也會有外層的避難方法,主要關聯的場景是水下避難區。


    王齊也有考慮過要不要讓民居擁有水下層,但很明顯這麽弄不利於避難期間臨時人才征用,和水麵部分的維護及巡邏工作,所以還是使用的集中避難方案,位置就設置在各單元的公園區。


    公園也是小熊城很有特色的地方。


    居民單元的外圍環形步道之外都屬於公園範圍,裏麵的手工攤販區、醫務室、運動場、基礎學校等都是公園的附屬設施,其中沒有外來植物,公園裏所有的植物都是神樹的衍生體。


    公園以綠色為主,建築則以早前實驗過的黑色體作為屋頂、各層裝飾,還包括中心區和居民區的建築,為神樹吸收能量、合成資源,等城市單元足夠多,這個組合會替代掉水下微生物群的營養源,成為城市的主要合成來源。


    而在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降溫,對應的解決方案就靠水庫區東南方向的中心冷卻塔,到時候會用它來維持水庫水體溫度。


    還有更極端的方案。


    早年間為了實現工業超低溫,開發過一種可以將低溫區的熱量向高溫區轉移的技術,它現在還廣泛應用於黃金化工等企業。使用這類魔法裝置,可以吸收大氣熱量來恒定水體溫度。


    其影響大概是中心水庫每升溫十度,約有23萬立方千米的大氣降溫一度,一個浮島上萬平方公裏,這點影響通過大氣運動平攤一下,各地區也就多降低個零點零幾度。


    話說回來,如果整個流放地都用這個方案維持地表溫度,不知道會不會把魔族給凍死?


    可惜就工業能力來說,這樣的遠景實現不了,能維持境內用


    水正常都不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屬性點慈善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杯中的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杯中的胖子並收藏屬性點慈善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