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來後先不急著說話,卡洛琳等人坐卡車回去研究院,王齊再次用披風把李想裹住,兩人騎白小角慢騰騰在吃瓜民眾圍觀中離開。


    到研究院已經是晚上,就不開會了,李想洗洗幹淨,喂過白小角就坐到王齊旁邊看他幹活。


    王國雖小,可最近事情很多,這才離開了兩晚,就有文件忙不迭的追過來。


    主要是經費,和黑水、黑山的市區改造等事情,還有些災情方麵的文件。


    黑水的煤礦地勢較低,很多礦洞都灌滿了水,抽水機不夠,風穀電機一時間也滿足不了更多的抽水機需要的電機。而且黑水還沒有接入全境電網,煤礦抽水還要發電機來帶,電機廠更為難。


    王齊回想了一下鳳凰電網最近的報告文件,這個月有點亂,短時間內隻怕還拉不到黑水。


    ……用蒸汽動力排水吧。


    境內應該還有一些蒸汽機沒有轉讓掉,改一改也能用。


    做出批示,給娜塔莎帶回去。


    休息一夜,第二天吃過早餐再聽取報告。


    還是圖解加解說的形式:


    “現在裂縫內部以岩體凝結水珠向下方匯聚的形式,逐步為下方降溫。昨天我們探測到1260米並看到水麵,測得水溫為75度,根據上方調查的岩體內部溫度判斷,下一次地震前,水溫大約能降到65度左右。”


    還是李想提問:“下次地震再次噴發蒸汽的概率有多大?”


    “缺乏要素,算不出來。用基礎推論判斷,按探測記錄作為平均水融匯速度,現有的下方水體量可能是此前的數十倍,即使是上千度的軟流層,也需要非常大的接觸麵,而我不認為軟流層會像岩石一樣撕開足夠大的表麵積。”


    這就是希望所在。


    長期位於軟流層上方的岩層會達到數百度甚至更高溫度,岩石撕裂並不是鏡麵斷開,其表麵積會遠大於兩個平麵,加上地震崩落石塊還會增加額外的接觸麵,因此才能利用地下水匯聚帶來巨量蒸汽噴發。


    現在經過一輪噴發和降雨,實際把熱量散發到了大氣和上層岩體裏。


    下次再地震,裂開的隻能是溫度更高的下方岩層,隨著溫度增高,岩石會越來越軟,而軟質帶來的結果就是水體接觸麵難以突然增大,會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也就是說應該先在地下位置煮幾天開水,直到所有的水全部沸騰才有再次大規模噴發的可能。


    “有沒有辦法給水體降溫?”


    “有的,用魔術裝置可以加速水體降溫,不過深度限製了吊裝重量,裝置做不了太大,小裝置平均工時更多,就算現在開始做也做不了多少,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晚上的時候,王齊已經把想到要問的都告訴李想,所以她繼續提問。


    “你們認為下方是否已經真正接觸到軟流層?”


    這個問題很重要,關係到浮島的大小。


    按現有的趨勢發展下去,各板塊很可能要從軟流層裏拔出來才能起飛,而不是裂成石板。


    卡洛琳對此比較確定:“是的,我們統計了兩個板塊降雨總噸位,按照一定比例估算上次的總噴發蒸汽量,以此計算熱值,確定不是兩三百度的岩層開裂可以達到的規模,至少有一公裏厚度的岩層,溫度超過四百度才能做到。”


    “為什麽不是更大接觸麵但溫度更低?”


    “大接觸麵實際不利於蒸汽噴發,瞬間加熱過量的水所形成的壓力必然會發生爆炸,不會像我們經曆的那麽平緩。這種長時間的噴發會有很多水冷凝後重新流回裂縫,如果基礎溫度不夠,以岩層的換熱能力,回流水會很快抑製噴發。”


    換熱概念簡單的說,就是導熱材料兩端溫度差越大,換熱功率越高,所以講到導熱率一定會有溫度標識,沒標溫度的都是耍流氓。


    卡洛琳的意思是假設接觸麵積不變,隻有溫度越高的岩石或軟流層,才能達到這種持續噴發效果。


    而如果是數倍麵積采用低溫接觸的方式,應該先形成一輪蒸汽爆炸,並在噴發後短時間就平複下來。


    “所以距離板塊真正飛起來,應該沒多少時間了?”


    “現在看來是這樣的,但我們沒見過那種場景,不知道真正起飛的標準是什麽,可能仍存在變數。”


    小會議室裏安靜一陣,王齊這時候才開口:“辛苦你們了,後續還是按照之前的測量方式,注意安全,不要探太深,如果有必要讓李想或者侍衛長過來,直接讓修寫信給我。”


    “是,陛下。”


    兩人出門,騎熊帶著娜塔莎幾個慢悠悠往下一站。


    路上李想就問:“你剛剛都在想什麽?”


    “我在想資源夠不夠用。”


    “啊?”


    王齊便解釋說:“高溫帶留不下油氣資源,我之前很擔心起飛的部分不夠厚,缺乏資源發展。從他們算出來的數字看,你們探測到的位置,可能隻占裂縫深度的一小部分,這樣的厚度應該可以存留不小的資源層。”


    李想不愛談這些東西,便轉移話題:“我們起飛後,下麵就都會變成海吧。”


    王齊搖頭:“不像,我懷疑會形成一定厚度主要由蒸汽構成的大氣層。”


    如果地下水現在已經接到軟流層,未來板塊起飛後,就相當包含軟流層在內的於地核全麵暴露,那熱量絕對不是表皮上一點海水就能澆滅的。


    到時候在貼近地麵的位置可能形成高壓蒸氣層,越往上溫度越低,漸漸形成水汽。


    “那不就和住在雲上一樣嗎?”李想也是做過飛機的人了,兩到三千米正是積雨雲的高度,在海上見過其上方。


    王齊也想到登山時能見到的雲海:“可能是吧,我有點擔心氧氣啊。”


    “氧氣?”李想沒反應過來。


    “大海啊,沒了海洋裏的藻類生產氧氣,高度還要增加不知道多少,說不定氧氣就不夠了,也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李想從後麵抱著他的腰:“那你也沒辦法啊。”


    王齊一手按在她手上,輕歎一口:“對,變化太激烈了,工業不夠成熟、人口也不夠,來不及做太多準備。”


    說是這麽說,其實就算到工業成熟期甚至加上成熟的微電子工業,麵對這麽大規模的劇變,人類的力量也顯得十分渺小。


    這一點稍微算算噸位就知道了,假設現在漆黑之地的板塊邊緣裂縫深度為四公裏,就以這個厚度起飛,總重量約2.16e+14噸,直接寫出來“6”後麵還要掛12個零,每年十萬噸都不到的產鋼量在這個數量級麵前什麽也不是,能做到的改造也隻相當於在上麵鍍層膜,還沒辦法鍍滿表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屬性點慈善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杯中的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杯中的胖子並收藏屬性點慈善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