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覺得自己的大腦就像是高度運行的電腦一樣,眼睛錄入數據後立刻進行了存儲。</p>
且對於教導的知識還能進行分析統納,千字文寥寥千字在他的大腦之中分毫不差。</p>
因為老師是一邊念一邊解釋其意思的,所以對於千字文的釋意也都統統記住了。</p>
這身著灰色長衫的男子臉上也露出些笑容,不過片刻又變得嚴肅了起來:“你雖然有過目成誦的本領可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豈不知那些背了一輩子的老童生也沒有取得秀才的功名。”</p>
“要知道科舉有四科詩賦,經義,論,策而國朝尤為重經義和策論切莫依仗天賦而偏科。”</p>
楊秉恭敬的應答:“弟子明白”</p>
他臉上的得意也褪去,無論是經義和策論都是需要解題的,就像當初的高考一樣需要解題思路,像是以一個命題討論的議論文。</p>
好的記憶力對於他的助益的確很大,可是經義的解題思路還是需要練習,他這個時候明白了一個良師的重要性。</p>
他再次恭敬行禮:“弟子不敢有驕縱之心,還望老師教我”</p>
他露出滿意之色,撫須說道:“嗯,孺子可教也”</p>
此刻的他覺得也還算不錯,至少這弟子的心性不錯比起同齡人更加沉穩,且能夠認識到自身的錯誤。</p>
若是無法認知到自己的錯誤,旁人即使說上千句萬句他都不會聽進去,隻是當麵假意應承而轉身還是執意不改,這樣的學生他就不會繼續說下去。</p>
</p>
所以才會說上一句孺子可教也,這的確是一句盛讚。</p>
不過此刻的楊秉不再因為誇讚而得意忘形,而是虛心請教如今的他需要讀哪些書。</p>
他如今不能去學習如何做題,他要做的就是讀書將一些必修課本全部融會貫通。</p>
他背負著雙手在書房裏來回渡步:“我知你有過目成誦的本領,讀書非要強記而重在於理解。”</p>
“這樣吧!這本《大學》你便好好去讀,明天若是有不理解之處,他記在腦中到時來提問我!”</p>
“學生明白,隻是我不識字!”</p>
他扶額頭疼起來,他差點忘記了剛剛背誦千字文的時候,是隨著他念一句便念一句的,看來這小子比他所想的天賦更高。</p>
想來也是這離魂症都忘記了以往背誦的書本,那忘記識字好像也是情理之中了。</p>
他覺得自己一個堂堂的進士像是在給一個孺子啟蒙,這實在是大材小用了。</p>
“哎,你既然不識字那還需讓你父親找上一位啟蒙先生,我可沒有那麽多的精力!”</p>
他素好詩文,可讓他整日做夫子教授學生可並非他所願,即使這學生天賦異稟。</p>
楊秉:“好”</p>
他也能理解,讓一個大學老師來教授自己小學知識不僅僅有些大材小用,在教授知識方麵也沒有那些小學老師的經驗更足。</p>
“那你便先莫要再背誦《大學》了,先識字再說”</p>
說完便轉身離開了,楊秉躬身拜別。</p>
他展開一張白紙,這裏是書房自然是文房四寶一一俱全。</p>
他雖說自己並不識字,可是有些字還是能夠通過識字認半邊,後世都是簡體而如今這個時代簡體字可還沒出現。</p>
他從筆架上拿起一支毛筆,在平展開來的白紙之上寫上楊秉自己的名字。</p>
他在毛筆字上是有基本功的,可是也僅限於寫繁體字還是認不全的。</p>
他臨摹的乃是趙佶的瘦金體,近十年的功底讓他的字還是有其精髓的,楊秉二字挺立勁健,文雅娟秀。</p>
瘦金體的特點就是其筋剛中帶柔,挺拔高雅,行筆又風流果斷,線條曲折鋒利。</p>
趙孟評價趙佶的書法時說“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p>
他滿意的放下了毛筆,這具身體的腕力還是足夠的,看得出以前也是有基礎在身的。</p>
這幅字已經有前世七成的神韻了,他決心每日勤練書法,在這個世界字還真是一個人的臉麵。</p>
他像是想到了什麽,立刻在紙上寫到:“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p>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p>
這句詩在後世頗有爭議,因為在曆史之中就有多個版本流傳,可一點也不妨礙自己喜歡這一首詩。</p>
可想了想擔心有人看見還是將白紙揉搓了下扔進了紙簍裏,萬一被問及為何字跡與過去截然不同還得編出一個夢中老人的故事就麻煩了。</p>
一個謊言需要用十個謊言去掩飾,實在太過麻煩,還不如時間久了也就不再懷疑了。</p>
……</p>
楊運判:“元安,吾子拙笨在講解時還需多加有耐心!”</p>
“若是他也算得上拙笨我真不知如何自處了,他心性俱佳能夠認知到自己的錯誤,千字文寥寥千字不識字的他也能隨我讀一遍,便能一字不差的全部背出來,有過目成誦的本事,是真正的讀書種子,若是老師在這一定是歡喜收下這個關門弟子。”</p>
“小兒哪裏擔的上如此盛讚,柯相公哪裏能看得上他。”</p>
父母就是這樣即使心中萬分歡喜,可是在言語上多有貶低,這無論古今都是一樣。</p>
他可不是因為科舉,柯政身為座師所以才會稱呼老師,而是真正的授業恩師。</p>
他賀信乃是與楊運判同榜進士,雖然不是三鼎甲可也是一榜進士。</p>
分配到了館閣清要之職,可他性格剛直不過半年的功夫就得罪了一眾同僚,被外放蘇州一氣之下他寫了辭呈賦閑在家。</p>
若不是楊運判以當年的交情相請,他恐怕還是整日談玄論道,與友詩詞歌賦參加文會。</p>
可是他心中的悲憤,根本就是不加掩飾的流露於言表。</p>
賀信:“我說話向來直率,他的確擔得起這番話不過他如今因為離魂症,識文斷字你還是得另請先生,反正他有過目成誦的本領,想來學習起來也用不了多久”</p>
楊運判:“好,隻要你願意等他,想來他一定會勤奮上進的”</p>
他不僅僅是為了給兒子找一位良師,也是通過賀信搭上柯相公的大船。</p>
且對於教導的知識還能進行分析統納,千字文寥寥千字在他的大腦之中分毫不差。</p>
因為老師是一邊念一邊解釋其意思的,所以對於千字文的釋意也都統統記住了。</p>
這身著灰色長衫的男子臉上也露出些笑容,不過片刻又變得嚴肅了起來:“你雖然有過目成誦的本領可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豈不知那些背了一輩子的老童生也沒有取得秀才的功名。”</p>
“要知道科舉有四科詩賦,經義,論,策而國朝尤為重經義和策論切莫依仗天賦而偏科。”</p>
楊秉恭敬的應答:“弟子明白”</p>
他臉上的得意也褪去,無論是經義和策論都是需要解題的,就像當初的高考一樣需要解題思路,像是以一個命題討論的議論文。</p>
好的記憶力對於他的助益的確很大,可是經義的解題思路還是需要練習,他這個時候明白了一個良師的重要性。</p>
他再次恭敬行禮:“弟子不敢有驕縱之心,還望老師教我”</p>
他露出滿意之色,撫須說道:“嗯,孺子可教也”</p>
此刻的他覺得也還算不錯,至少這弟子的心性不錯比起同齡人更加沉穩,且能夠認識到自身的錯誤。</p>
若是無法認知到自己的錯誤,旁人即使說上千句萬句他都不會聽進去,隻是當麵假意應承而轉身還是執意不改,這樣的學生他就不會繼續說下去。</p>
</p>
所以才會說上一句孺子可教也,這的確是一句盛讚。</p>
不過此刻的楊秉不再因為誇讚而得意忘形,而是虛心請教如今的他需要讀哪些書。</p>
他如今不能去學習如何做題,他要做的就是讀書將一些必修課本全部融會貫通。</p>
他背負著雙手在書房裏來回渡步:“我知你有過目成誦的本領,讀書非要強記而重在於理解。”</p>
“這樣吧!這本《大學》你便好好去讀,明天若是有不理解之處,他記在腦中到時來提問我!”</p>
“學生明白,隻是我不識字!”</p>
他扶額頭疼起來,他差點忘記了剛剛背誦千字文的時候,是隨著他念一句便念一句的,看來這小子比他所想的天賦更高。</p>
想來也是這離魂症都忘記了以往背誦的書本,那忘記識字好像也是情理之中了。</p>
他覺得自己一個堂堂的進士像是在給一個孺子啟蒙,這實在是大材小用了。</p>
“哎,你既然不識字那還需讓你父親找上一位啟蒙先生,我可沒有那麽多的精力!”</p>
他素好詩文,可讓他整日做夫子教授學生可並非他所願,即使這學生天賦異稟。</p>
楊秉:“好”</p>
他也能理解,讓一個大學老師來教授自己小學知識不僅僅有些大材小用,在教授知識方麵也沒有那些小學老師的經驗更足。</p>
“那你便先莫要再背誦《大學》了,先識字再說”</p>
說完便轉身離開了,楊秉躬身拜別。</p>
他展開一張白紙,這裏是書房自然是文房四寶一一俱全。</p>
他雖說自己並不識字,可是有些字還是能夠通過識字認半邊,後世都是簡體而如今這個時代簡體字可還沒出現。</p>
他從筆架上拿起一支毛筆,在平展開來的白紙之上寫上楊秉自己的名字。</p>
他在毛筆字上是有基本功的,可是也僅限於寫繁體字還是認不全的。</p>
他臨摹的乃是趙佶的瘦金體,近十年的功底讓他的字還是有其精髓的,楊秉二字挺立勁健,文雅娟秀。</p>
瘦金體的特點就是其筋剛中帶柔,挺拔高雅,行筆又風流果斷,線條曲折鋒利。</p>
趙孟評價趙佶的書法時說“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p>
他滿意的放下了毛筆,這具身體的腕力還是足夠的,看得出以前也是有基礎在身的。</p>
這幅字已經有前世七成的神韻了,他決心每日勤練書法,在這個世界字還真是一個人的臉麵。</p>
他像是想到了什麽,立刻在紙上寫到:“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p>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p>
這句詩在後世頗有爭議,因為在曆史之中就有多個版本流傳,可一點也不妨礙自己喜歡這一首詩。</p>
可想了想擔心有人看見還是將白紙揉搓了下扔進了紙簍裏,萬一被問及為何字跡與過去截然不同還得編出一個夢中老人的故事就麻煩了。</p>
一個謊言需要用十個謊言去掩飾,實在太過麻煩,還不如時間久了也就不再懷疑了。</p>
……</p>
楊運判:“元安,吾子拙笨在講解時還需多加有耐心!”</p>
“若是他也算得上拙笨我真不知如何自處了,他心性俱佳能夠認知到自己的錯誤,千字文寥寥千字不識字的他也能隨我讀一遍,便能一字不差的全部背出來,有過目成誦的本事,是真正的讀書種子,若是老師在這一定是歡喜收下這個關門弟子。”</p>
“小兒哪裏擔的上如此盛讚,柯相公哪裏能看得上他。”</p>
父母就是這樣即使心中萬分歡喜,可是在言語上多有貶低,這無論古今都是一樣。</p>
他可不是因為科舉,柯政身為座師所以才會稱呼老師,而是真正的授業恩師。</p>
他賀信乃是與楊運判同榜進士,雖然不是三鼎甲可也是一榜進士。</p>
分配到了館閣清要之職,可他性格剛直不過半年的功夫就得罪了一眾同僚,被外放蘇州一氣之下他寫了辭呈賦閑在家。</p>
若不是楊運判以當年的交情相請,他恐怕還是整日談玄論道,與友詩詞歌賦參加文會。</p>
可是他心中的悲憤,根本就是不加掩飾的流露於言表。</p>
賀信:“我說話向來直率,他的確擔得起這番話不過他如今因為離魂症,識文斷字你還是得另請先生,反正他有過目成誦的本領,想來學習起來也用不了多久”</p>
楊運判:“好,隻要你願意等他,想來他一定會勤奮上進的”</p>
他不僅僅是為了給兒子找一位良師,也是通過賀信搭上柯相公的大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