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勾搭楚王
邪帝獨寵:盛世小毒後 作者:程琉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感受著工部侍郎炙熱的目光,衛景曜總有一種衣服被扒光的感覺,自己多年的偽裝怕是要藏不住了。
“董大人謬讚,要沒有兩位大人直言不諱,傾力相助,本王怎麽想得出這樣的好辦法。”衛景曜幹笑了兩聲。
“不管怎樣,下官總算能睡個好覺了!”戶部侍郎摸了摸自己圓滾滾的肚子,欣喜不已。
計劃落實下來後,實施的過程也還算順利,雖然有些災民一開始的時候並不願意去做勞動力。
可麵對著每天三頓的飽飯,他們還是動了心,爭先恐後地前去報名,災後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皇上對於事情的發展非常的滿意,對衛景曜戶部侍郎和工部侍郎大加誇讚。
謝府。
謝扶搖從床上醒來,外麵早已日上三杆了,忙碌了那麽多天,自己總算能夠休息一下了。
雖然事情一直朝好的方向發展著,不過謝扶搖心中的不安,並沒有因此消散,反而愈發強烈了起來。
這幾天太過平靜了,平靜的讓人有些發慌,總感覺有人在背後編織著一張密網正在無形的靠近著。
謝扶搖緊了緊身上的衣服,眼下已是深秋,怪不得在房間裏也能感受到些許的涼意。
冬天即將到來,可是這些災民並沒有禦寒的衣服,謝扶搖想要幫助他們,可是自己手下的鋪子裏並沒有織坊,看來還是要求小姨母幫忙了。
或許自己可以讓那些是災民幫忙織布,再給予她們一定的報酬,這樣效率會高上很多,謝扶搖默默在心裏打算著。
明心苑這邊一片平靜,可是明楓院卻熱鬧多了。
袁箏開始忙活著,給一家老小準備過冬的衣服,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謝扶搖和二房的人。
“這塊銀狐皮通體雪白,做一個對襟旋襖再好不過了。”袁箏撫摸著銀狐順滑的毛發,眼神中滿是喜愛。
“母親,現在離過冬還早著呢,哪用得著那麽早準備呀。”謝雨柔拿著銀狐皮,在身上比劃著。
“哥哥就是厲害,竟然能獵到品種這麽純正的銀狐,下次見麵,我一定好好謝謝他。”
“今年的天氣異常,說不準什麽時候就冷了,還是早做準備的好,省得到時候手忙腳亂的。”
袁箏銀狐皮用布包好,和旁邊的雲錦放在了一起。
“也不知道四妹妹現在怎麽樣了,自從她被廢太子妃帶走,我都沒有見過她呢。”
謝雨柔踱步在旁邊的貴妃榻上,擺弄著窗台上的那幾盆杜鵑花。
“提她做什麽,她這是自作自受,也不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就去貿然去招惹小八,她這一輩子算是毀了。”
袁箏扯了扯嘴角,將這些東西都打包好,交給了身邊的丫鬟。
“女兒隻是覺得怪可惜的,四妹妹好歹是我們謝府嫡出的小姐,廢太子這麽做實在是太猖狂了些。”謝雨柔吐了吐舌頭,俏皮的說著。
“廢太子若不猖狂,怎麽會落到今天這樣的下場,現在太子之位空懸,我們也該得好好打算打算了。”
袁箏的眼神裏閃爍著精光,上下打量著謝雨柔,頗有幾分,我家有女初長成的自豪感。
“母親的意思是,讓女兒從幾位王爺下手?”謝雨柔有些羞澀,不過眼眸之中卻是抑製不住的期待。
“不錯,現在最有機會當上王位的幾位王爺,便是宣王和楚王,宣王的生母林妃,現在執掌六宮代理皇後之責,可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母親的意思是,想讓我從宣王下手?”謝雨柔臉頰微紅。
自從上次中秋家宴之後,自己就再也沒有見過宣王了,也不知他現在如何了。
“宣王子憑母貴,自然會多一分勝算,楚王雖然沒有這麽大的後台,不過生的皇上的器重,倒是也可以爭取一番。”
袁箏沉下臉色仔細地思考著,眼神之中滿是精明。
“母親,您這是在哪兒聽來的,說的還頭頭是道的?”謝雨柔捂嘴笑道。
“你還記得工部侍郎家的董夫人嗎,前幾天我和她一起去天成寺還願,在路上,她和我聊起的,工部侍郎現在和楚王一起處理救災的事情,所以她知道的比較多。”
袁箏隻是隨便聊了兩句,所以具體的也不清楚,又怕自己問得太深,會起疑心,所以便點到為止。
“母親,女兒隻有一個人,總不能去侍二夫吧,這宣王還是楚王,您可得想清楚。”
“你這孩子說什麽傻話。”袁箏皺了皺眉頭,用指尖點向了謝雨柔的額頭。
“宣王的行蹤一向神秘,就算我們想要接觸他,恐怕也不知該如何下手,不過楚王就簡單多了,你往災民多的地方多去幾次總能碰上他。”
“可是……女兒上一次在魏國公府出了醜,楚王怕是不會喜歡我。”謝雨柔吞吞吐吐道。
“你忘了母親是怎麽教導你的了,連怎麽讓男人喜歡都不知道,你怕是越活越回去了。”袁箏恨鐵不成鋼道。
“母親別生氣,女兒盡力一試就是了。”
謝雨柔做足了準備,第二天一早,便乘著馬車去往了災區。
城中災民最多的地方,莫過於城門,華錦繡仗著著家底豐厚,讓人在城門口不遠的地方,搭了一個巨大的棚子,可以供災民棲身。
衛景曜想要出城,必定經過的就是這個地方,所以謝雨柔便打定了主意,在這裏守株待兔。
為了能讓偶遇更加自然,謝雨柔還從家裏帶來了一些袁箏提前準備好的被褥,發放給災民。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可是這東風卻遲遲沒有來,倒不是因為衛景曜懶散,而是今天是上朝的日子,所以去災區的時辰也就遲了一些。
謝雨柔今天特地穿了一身淺紫色的梅花繡羅裙,披著白底芙蓉挑繡披風,削肩細腰,身段惹眼,走在人群中,甚是顯眼。
衛景曜騎馬而來,搭眼便瞧見了那抹與眾不同的色彩。
這裏都是災民,到處都是粗布麻衣,突然有人穿著一身華服站在這裏,不免有些奇怪。
“董大人謬讚,要沒有兩位大人直言不諱,傾力相助,本王怎麽想得出這樣的好辦法。”衛景曜幹笑了兩聲。
“不管怎樣,下官總算能睡個好覺了!”戶部侍郎摸了摸自己圓滾滾的肚子,欣喜不已。
計劃落實下來後,實施的過程也還算順利,雖然有些災民一開始的時候並不願意去做勞動力。
可麵對著每天三頓的飽飯,他們還是動了心,爭先恐後地前去報名,災後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皇上對於事情的發展非常的滿意,對衛景曜戶部侍郎和工部侍郎大加誇讚。
謝府。
謝扶搖從床上醒來,外麵早已日上三杆了,忙碌了那麽多天,自己總算能夠休息一下了。
雖然事情一直朝好的方向發展著,不過謝扶搖心中的不安,並沒有因此消散,反而愈發強烈了起來。
這幾天太過平靜了,平靜的讓人有些發慌,總感覺有人在背後編織著一張密網正在無形的靠近著。
謝扶搖緊了緊身上的衣服,眼下已是深秋,怪不得在房間裏也能感受到些許的涼意。
冬天即將到來,可是這些災民並沒有禦寒的衣服,謝扶搖想要幫助他們,可是自己手下的鋪子裏並沒有織坊,看來還是要求小姨母幫忙了。
或許自己可以讓那些是災民幫忙織布,再給予她們一定的報酬,這樣效率會高上很多,謝扶搖默默在心裏打算著。
明心苑這邊一片平靜,可是明楓院卻熱鬧多了。
袁箏開始忙活著,給一家老小準備過冬的衣服,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謝扶搖和二房的人。
“這塊銀狐皮通體雪白,做一個對襟旋襖再好不過了。”袁箏撫摸著銀狐順滑的毛發,眼神中滿是喜愛。
“母親,現在離過冬還早著呢,哪用得著那麽早準備呀。”謝雨柔拿著銀狐皮,在身上比劃著。
“哥哥就是厲害,竟然能獵到品種這麽純正的銀狐,下次見麵,我一定好好謝謝他。”
“今年的天氣異常,說不準什麽時候就冷了,還是早做準備的好,省得到時候手忙腳亂的。”
袁箏銀狐皮用布包好,和旁邊的雲錦放在了一起。
“也不知道四妹妹現在怎麽樣了,自從她被廢太子妃帶走,我都沒有見過她呢。”
謝雨柔踱步在旁邊的貴妃榻上,擺弄著窗台上的那幾盆杜鵑花。
“提她做什麽,她這是自作自受,也不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就去貿然去招惹小八,她這一輩子算是毀了。”
袁箏扯了扯嘴角,將這些東西都打包好,交給了身邊的丫鬟。
“女兒隻是覺得怪可惜的,四妹妹好歹是我們謝府嫡出的小姐,廢太子這麽做實在是太猖狂了些。”謝雨柔吐了吐舌頭,俏皮的說著。
“廢太子若不猖狂,怎麽會落到今天這樣的下場,現在太子之位空懸,我們也該得好好打算打算了。”
袁箏的眼神裏閃爍著精光,上下打量著謝雨柔,頗有幾分,我家有女初長成的自豪感。
“母親的意思是,讓女兒從幾位王爺下手?”謝雨柔有些羞澀,不過眼眸之中卻是抑製不住的期待。
“不錯,現在最有機會當上王位的幾位王爺,便是宣王和楚王,宣王的生母林妃,現在執掌六宮代理皇後之責,可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母親的意思是,想讓我從宣王下手?”謝雨柔臉頰微紅。
自從上次中秋家宴之後,自己就再也沒有見過宣王了,也不知他現在如何了。
“宣王子憑母貴,自然會多一分勝算,楚王雖然沒有這麽大的後台,不過生的皇上的器重,倒是也可以爭取一番。”
袁箏沉下臉色仔細地思考著,眼神之中滿是精明。
“母親,您這是在哪兒聽來的,說的還頭頭是道的?”謝雨柔捂嘴笑道。
“你還記得工部侍郎家的董夫人嗎,前幾天我和她一起去天成寺還願,在路上,她和我聊起的,工部侍郎現在和楚王一起處理救災的事情,所以她知道的比較多。”
袁箏隻是隨便聊了兩句,所以具體的也不清楚,又怕自己問得太深,會起疑心,所以便點到為止。
“母親,女兒隻有一個人,總不能去侍二夫吧,這宣王還是楚王,您可得想清楚。”
“你這孩子說什麽傻話。”袁箏皺了皺眉頭,用指尖點向了謝雨柔的額頭。
“宣王的行蹤一向神秘,就算我們想要接觸他,恐怕也不知該如何下手,不過楚王就簡單多了,你往災民多的地方多去幾次總能碰上他。”
“可是……女兒上一次在魏國公府出了醜,楚王怕是不會喜歡我。”謝雨柔吞吞吐吐道。
“你忘了母親是怎麽教導你的了,連怎麽讓男人喜歡都不知道,你怕是越活越回去了。”袁箏恨鐵不成鋼道。
“母親別生氣,女兒盡力一試就是了。”
謝雨柔做足了準備,第二天一早,便乘著馬車去往了災區。
城中災民最多的地方,莫過於城門,華錦繡仗著著家底豐厚,讓人在城門口不遠的地方,搭了一個巨大的棚子,可以供災民棲身。
衛景曜想要出城,必定經過的就是這個地方,所以謝雨柔便打定了主意,在這裏守株待兔。
為了能讓偶遇更加自然,謝雨柔還從家裏帶來了一些袁箏提前準備好的被褥,發放給災民。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可是這東風卻遲遲沒有來,倒不是因為衛景曜懶散,而是今天是上朝的日子,所以去災區的時辰也就遲了一些。
謝雨柔今天特地穿了一身淺紫色的梅花繡羅裙,披著白底芙蓉挑繡披風,削肩細腰,身段惹眼,走在人群中,甚是顯眼。
衛景曜騎馬而來,搭眼便瞧見了那抹與眾不同的色彩。
這裏都是災民,到處都是粗布麻衣,突然有人穿著一身華服站在這裏,不免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