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麵,不會又有粽子吧,那兩娃進去了老半天,也沒見個響動,說明林叔肯定不在的,要不,咱掉頭吧!”我試探性的問了下。
朝著洞口,李若菡爬近了幾步:“從情況看,林叔卻是不在,可甬道中有拖拽痕跡,那說明他也進去過。我想該不會有問題的,就算去見識下也沒壞處,還有那倆娃……一定是要抓到的,說不定他倆就是絕世的寶貝,我就不信你倆對那傳說就沒點心動。”
哎,這丫頭啊,倔個什麽勁兒,在這種遍地是危機,四處是粽子的環境裏,最重要的是啥……保命啊!那什麽死嬰、絕世珍寶的,跟命比起來,都算個蛋啊!
葉子奇響應的倒挺積極,將我屁股往前狠推到了一邊,我這才發現屁股橫在了甬道口。
往裏瞅了幾眼,葉子奇道:“話說,大禹當年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常人都稱他為英雄,對他歌功頌德幾千載。可在我看,嘿嘿,他要麽沽名釣譽的要死,要麽……嘿嘿,根本對那個家沒興趣。哥不一樣,不需整那麽些幺蛾子。見到墓室不入,嘿嘿……不是我葉家大少的風!”
是啊,三過家門而不入,這事真沒什麽好稱道……啊,呸,想他娘的什麽了。
“兩位,算我求你們了,腦袋就他娘的一顆,你倆又不缺吃少喝的,咱何必趟這渾水的。若是立馬折返,既節約時間也少些危險,這樣的選擇難道不是最穩妥的嗎!“我勸的苦口婆心啊!簡直都想哭了。
撇了撇嘴,葉子奇道:“葉寒,你真不像老葉家的種,長的醜我就不說了,還特他娘沒上進心,你說你以後咋辦啊!“
哎呀,我去,怎麽又拿臉說事,還上進心,無故尋死就是上進心了,這王八蛋簡直分不清何是饅頭何是粥了。
“葉子奇,你也就運氣好,攤了你媽的基因,若攤上你爸的你絕對比我還不如。”我塞著心道。
天地良心,我說的是實話,大伯比我爸還醜,我媽比大嬸還漂亮,但投胎這事……真是說不清啊,反正挺操蛋的。
葉子奇賤笑了幾下,屁股一撅就進了甬道,然後是李若菡,再然後才是我。
其實在墓道中,隊伍的先後排列,老祖宗們也是留有訓話的,叫什麽“伯首仲尾”。伯、仲是古代對家中老大老二的排序,這裏的意思是,最有實力的兩人要在排頭與排尾。
若按老祖宗的要求,其實我該在中間的,可奈何大男子主義擺在那,實在有些拉不開臉,也就隻能走了老末了。
對墓悼壁,葉子奇沒半分興趣,正一個勁的往前爬。其實,我也沒興趣,可奈何,李若菡興趣濃的很。邊爬、邊看、邊思索、邊感歎,那速度實在快不了,而我又排在她身後,那速度……沒多久,已被葉子奇甩開了距離。
耐著性子,我看了幾幅,跟我料想的差不多。嗯……不,該是超出了預想。常人的墓悼壁,都是些見義勇為、仗義疏財、高中科舉什麽的。若這輩子過的窩囊,實在沒什麽拿得出手的,就偽造幾個扶老太太過馬路的事跡。反正,盜你墓的八成也不是你親戚,你大可不必怕暴露而臉紅。可這個就大大的不同,人家玩的是出身,這可是皇家獨享,絕不外賣的稀罕貨。
前幾幅,刻的是某個騰雲駕霧的老頭,踏著虛空衝某中年婦人那麽一指。沒多久,那婦人就懷了仔,沒多久那婦人就生了娃,生娃哪天滿天祥雲、滿屋金光……反正,怎麽神話怎麽來。後麵,就是那娃的傳奇事跡了。對這東西,我實在不感冒,也就沒再往下看了。
古人是很迷信的,對出身很是看重,那些創業成功的帝王更是如此,都掙破頭的當某些先賢的後代。若實在找不到,就弄個做神仙的爹湊合。比如唐高祖李淵,就認老子為“玄元高皇帝”,劉邦找不出劉姓的大賢,就杜撰自己是“赤帝之子”,朱元璋本是個農n代,卻特想認朱熹做祖宗,最後實在不沾邊才做罷。但這事隻能皇家幹,通常人家是做不得的,不然會招滅族之禍的。僅憑這點看,這陵墓的主人必定不凡,搞不好還真是個帝王。
爬了約莫上百米,李若菡突的停了下:“你看看這。”
這畫,刻的…..
該是臨盆的情景,外麵等了二十來人,屋裏有五人,床上躺了一女子,旁邊一男的抱了個娃,不遠處一老婦人也抱了個。
這麽看的話……豈不生了對雙胞胎。這事,確實夠牛掰,值得拿出來炫耀。
“幹嘛,你羨慕啊。”我笑道。
李若菡白了我一眼,道:“你看看這屋子,還有這旗。”
按李若菡說的,我又打量了一番……
咦,還真是奇怪,先前我認為它是屋子,完全是中間那扇門的緣故,雖說隻是兩條簡單的豎線勾畫,但結合整個場景的話,也能確定是門無疑的。可回過頭再看,整個屋子的線條都覺得古怪。通常畫房子的橫簷,要麽是直線,要麽是波浪,可這竟是條弧線,而且上麵還有個類似亭頂的東西,從那還延生了兩條細長直線,正好連接在了弧線的兩端。
我去,原來是個帳篷。
我又看了下那旗,上麵有個字,還不小,幾乎撐滿了整個旗,上半部像兩個米字,但沒中間那一橫,下半部像個足字,但那撇沒出頭。隱約,我好像認識,可一時又沒記起來。
我不確定道:“這是個楚字?”
李若菡愣了下,吃驚道:“你認識大篆。”
從她的反應,我就知道蒙對了。
大篆,我認識個屁,隻是看過楚漢題材的電視劇,那裏麵的軍旗上貌似就有這字。但也聽過大篆、小篆的名諱,隻可惜文學造詣著實有限,從未敢認真瞧它們一眼。
“我、我瞎猜的。”本想調侃一下的,可一想到李若菡的性子,硬生生的我又憋了回。
一陣恍然,李若菡道:“確實念楚,用的還是大篆。秦一統六國後,強推的是小篆,漢朝用的是隸書,而伴隨時代的變遷,又演化了出楷書、行書,但發展的脈絡,總的來說是由繁到簡。而大篆比前麵幾個都繁瑣,曆史也更悠久些,其盛行於西周,結束於西楚。在我的印象中,國號為楚的……也隻有春秋時期的楚國。也就是說,這墓,起碼存在了兩千多年。”
聽的,我也是醉了,沒想到李若菡對文字也有這般的研究。我隻聽說過“漢隸唐楷”,其它的就一概不知了。
“而且……這女人,很可能是秦國人。”李若菡點了點頭道。
朝著洞口,李若菡爬近了幾步:“從情況看,林叔卻是不在,可甬道中有拖拽痕跡,那說明他也進去過。我想該不會有問題的,就算去見識下也沒壞處,還有那倆娃……一定是要抓到的,說不定他倆就是絕世的寶貝,我就不信你倆對那傳說就沒點心動。”
哎,這丫頭啊,倔個什麽勁兒,在這種遍地是危機,四處是粽子的環境裏,最重要的是啥……保命啊!那什麽死嬰、絕世珍寶的,跟命比起來,都算個蛋啊!
葉子奇響應的倒挺積極,將我屁股往前狠推到了一邊,我這才發現屁股橫在了甬道口。
往裏瞅了幾眼,葉子奇道:“話說,大禹當年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常人都稱他為英雄,對他歌功頌德幾千載。可在我看,嘿嘿,他要麽沽名釣譽的要死,要麽……嘿嘿,根本對那個家沒興趣。哥不一樣,不需整那麽些幺蛾子。見到墓室不入,嘿嘿……不是我葉家大少的風!”
是啊,三過家門而不入,這事真沒什麽好稱道……啊,呸,想他娘的什麽了。
“兩位,算我求你們了,腦袋就他娘的一顆,你倆又不缺吃少喝的,咱何必趟這渾水的。若是立馬折返,既節約時間也少些危險,這樣的選擇難道不是最穩妥的嗎!“我勸的苦口婆心啊!簡直都想哭了。
撇了撇嘴,葉子奇道:“葉寒,你真不像老葉家的種,長的醜我就不說了,還特他娘沒上進心,你說你以後咋辦啊!“
哎呀,我去,怎麽又拿臉說事,還上進心,無故尋死就是上進心了,這王八蛋簡直分不清何是饅頭何是粥了。
“葉子奇,你也就運氣好,攤了你媽的基因,若攤上你爸的你絕對比我還不如。”我塞著心道。
天地良心,我說的是實話,大伯比我爸還醜,我媽比大嬸還漂亮,但投胎這事……真是說不清啊,反正挺操蛋的。
葉子奇賤笑了幾下,屁股一撅就進了甬道,然後是李若菡,再然後才是我。
其實在墓道中,隊伍的先後排列,老祖宗們也是留有訓話的,叫什麽“伯首仲尾”。伯、仲是古代對家中老大老二的排序,這裏的意思是,最有實力的兩人要在排頭與排尾。
若按老祖宗的要求,其實我該在中間的,可奈何大男子主義擺在那,實在有些拉不開臉,也就隻能走了老末了。
對墓悼壁,葉子奇沒半分興趣,正一個勁的往前爬。其實,我也沒興趣,可奈何,李若菡興趣濃的很。邊爬、邊看、邊思索、邊感歎,那速度實在快不了,而我又排在她身後,那速度……沒多久,已被葉子奇甩開了距離。
耐著性子,我看了幾幅,跟我料想的差不多。嗯……不,該是超出了預想。常人的墓悼壁,都是些見義勇為、仗義疏財、高中科舉什麽的。若這輩子過的窩囊,實在沒什麽拿得出手的,就偽造幾個扶老太太過馬路的事跡。反正,盜你墓的八成也不是你親戚,你大可不必怕暴露而臉紅。可這個就大大的不同,人家玩的是出身,這可是皇家獨享,絕不外賣的稀罕貨。
前幾幅,刻的是某個騰雲駕霧的老頭,踏著虛空衝某中年婦人那麽一指。沒多久,那婦人就懷了仔,沒多久那婦人就生了娃,生娃哪天滿天祥雲、滿屋金光……反正,怎麽神話怎麽來。後麵,就是那娃的傳奇事跡了。對這東西,我實在不感冒,也就沒再往下看了。
古人是很迷信的,對出身很是看重,那些創業成功的帝王更是如此,都掙破頭的當某些先賢的後代。若實在找不到,就弄個做神仙的爹湊合。比如唐高祖李淵,就認老子為“玄元高皇帝”,劉邦找不出劉姓的大賢,就杜撰自己是“赤帝之子”,朱元璋本是個農n代,卻特想認朱熹做祖宗,最後實在不沾邊才做罷。但這事隻能皇家幹,通常人家是做不得的,不然會招滅族之禍的。僅憑這點看,這陵墓的主人必定不凡,搞不好還真是個帝王。
爬了約莫上百米,李若菡突的停了下:“你看看這。”
這畫,刻的…..
該是臨盆的情景,外麵等了二十來人,屋裏有五人,床上躺了一女子,旁邊一男的抱了個娃,不遠處一老婦人也抱了個。
這麽看的話……豈不生了對雙胞胎。這事,確實夠牛掰,值得拿出來炫耀。
“幹嘛,你羨慕啊。”我笑道。
李若菡白了我一眼,道:“你看看這屋子,還有這旗。”
按李若菡說的,我又打量了一番……
咦,還真是奇怪,先前我認為它是屋子,完全是中間那扇門的緣故,雖說隻是兩條簡單的豎線勾畫,但結合整個場景的話,也能確定是門無疑的。可回過頭再看,整個屋子的線條都覺得古怪。通常畫房子的橫簷,要麽是直線,要麽是波浪,可這竟是條弧線,而且上麵還有個類似亭頂的東西,從那還延生了兩條細長直線,正好連接在了弧線的兩端。
我去,原來是個帳篷。
我又看了下那旗,上麵有個字,還不小,幾乎撐滿了整個旗,上半部像兩個米字,但沒中間那一橫,下半部像個足字,但那撇沒出頭。隱約,我好像認識,可一時又沒記起來。
我不確定道:“這是個楚字?”
李若菡愣了下,吃驚道:“你認識大篆。”
從她的反應,我就知道蒙對了。
大篆,我認識個屁,隻是看過楚漢題材的電視劇,那裏麵的軍旗上貌似就有這字。但也聽過大篆、小篆的名諱,隻可惜文學造詣著實有限,從未敢認真瞧它們一眼。
“我、我瞎猜的。”本想調侃一下的,可一想到李若菡的性子,硬生生的我又憋了回。
一陣恍然,李若菡道:“確實念楚,用的還是大篆。秦一統六國後,強推的是小篆,漢朝用的是隸書,而伴隨時代的變遷,又演化了出楷書、行書,但發展的脈絡,總的來說是由繁到簡。而大篆比前麵幾個都繁瑣,曆史也更悠久些,其盛行於西周,結束於西楚。在我的印象中,國號為楚的……也隻有春秋時期的楚國。也就是說,這墓,起碼存在了兩千多年。”
聽的,我也是醉了,沒想到李若菡對文字也有這般的研究。我隻聽說過“漢隸唐楷”,其它的就一概不知了。
“而且……這女人,很可能是秦國人。”李若菡點了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