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的劉恒忙開口說道:“朕恕你無罪。”
聞聽此言,那青年才敢慢慢將頭抬起看向竇漪房,雖然已過了六年之久,然竇漪房在宮中從未受過什麽委屈,也沒幹過什麽重活,身材相貌都和六年前相比並未有什麽差別,那青年的淚水立刻湧上了眼眶,他開口高聲喊道:“姐姐!我正是少君啊!”
竇漪房聞聽此言,眼淚也是再也抑製不住,她忙將少君扶了起來。上座的劉恒忙站起身看向殿外的內侍說道:“快搬一張坐席來!”
姐弟二人分散六年終得再次相遇,苦澀酸楚自不必說,待竇少君坐下之後,竇漪房開口問道:“少君,家中大哥當年傳信到宮中說你被人販拐走,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竇少君一邊擦拭著眼淚一邊說道:“那年我獨自到後山去采桑,不知從哪衝出了兩三名壯漢將我連拖帶拽塞入車馬之中,我本欲大聲呼救,人販便將我打昏在了車中。”
“後來呢?”
“後來......”竇少君擦拭過眼淚之後繼續說道:“後來我就被賣到了深山中去燒炭,直到一天夜裏,山泥傾瀉,一下便死了上百名勞工,我這才趁著大亂逃了出來。後來幾經周折逃到了河南宜陽,在一家大戶的府中當雇工糊口度日。再後來,這家大戶生意衰敗,一家人離開河南到了長安,我也就跟著一起來了。到得長安之後,才聽聞當今的皇後是觀津竇氏一族,而且家鄉還是清河郡,這才鬥膽冒昧上書至宗正府。”
竇漪房聽罷之後,低頭垂淚,感慨不已,她看向弟弟問道:“兄弟可用飯了麽?”
竇少君早已兩天沒有進食了,聞聽此言,忙點了點頭。劉恒見狀,忙吩咐內侍道:“快進飯食給這個小兄弟吃。”
內侍聽罷忙下去準備,不一會,三大碗關中特有的藿菜疙瘩湯,並兩大盤肥羊燉被端了上來,雖不是山珍海味,可在竇少君看來,這已是天祚之食了,他將袖子捋起後,一雙筷子使得格外嫻熟,騰騰熱氣浮上,隻不多時,三碗疙瘩湯與兩盤肥羊燉皆已見底。
這個年青人吃飯的樣子使劉恒看的很舒服,隻見他將碗筷放下,打了個飽嗝之後,這才察覺自己方才行為舉止有失禮儀,於是忙要跪下來,可卻因吃得太飽,而無論如何都彎不下腰來了。
劉恒大笑起來,他忙揮手說道:“你餓了兩天了,狼吞虎咽情理之中,快別跪拜了。”劉恒看向竇少君道:“少君啊,你是漪房的弟弟,論起來朕便是你的姐夫了,你年紀還這麽小,今後可有什麽打算啊?”
竇少君聽罷,忙低頭說道:“少君被販賣至深山之時想的是如何活下去,來到長安後想的是如何找到姐姐,現在這兩個心願都達成了,少君再沒什麽奢求了,願回到家鄉與兄長一同安心務農。”
薄太後聞聽此言,忙開口說道:“你們姐弟終得相見,怎能就此再次分別呢?”
“母後所說在理。”劉恒看向竇少君道:“清河郡你就先不必回去了,就留在京城多陪陪你的姐姐吧,等過一段時間後,朕自會......”劉恒的話還未說完,隻聽下麵坐著的薄昭便不停地咳嗽起來,似乎是有意在打斷自己的話。
劉恒心下一疑,隻見薄昭站起身快步走至自己麵前低聲說道:“陛下欲留竇少君於京城乎?”
劉恒並不明白舅舅的意思,聞聽此言,便緩緩點了點頭。薄昭忙低聲說道:“周勃陳平灌嬰等人是決不會同意的,陛下難道忘了外戚亂政的事了麽?”
一語點醒劉恒,他忙看向下麵坐著的那個身材消瘦,皮膚黝黑的竇少君,回想起諸呂亂政的事情來,不由打了個寒顫。
薄昭忙繼續低聲說道:“若是將這竇少君留下,這京中的外戚便成了薄,竇兩家,那些老臣必然要將非議的矛頭指向陛下。那些老臣本就對陛下重用賈誼而不滿,陛下如今又要留下竇少君,此舉必然又會在那些老臣的手中落下話柄,若是因此而耽誤了變法大業,豈不是得不償失?”
劉恒的眉頭緊緊鎖在了一起,他明白了舅舅的話,可他身為人君,一言九鼎,話都已經說出了一半了,怎好輕易食言呢?
殿中的場麵一時靜的讓人覺得倍感尷尬,竇漪房何等聰明,她明白了劉恒心中所顧慮的,於是她忙開口說道:“陛下,臣妾家中長兄一人操勞家務本就捉襟見肘,此番若是能讓少君回鄉,也可減輕家中的負擔。”
劉恒沉吟片刻,抬起頭看向竇少君道:“少君,你年紀還小,可讀過詩書麽?”
“回陛下。”竇少君忙低頭著頭說道:“家中貧寒,未讀過詩書,然少君小時,每每路過鄉中私塾時,也曾聽的過幾句。”
劉恒開口問道:“你能背來麽?”
“容少君想一想。”竇少君仰起頭沉思片刻,開口背道:“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這是墨家經典啊。”劉恒聽罷,緩緩點了點頭道:“想來你們鄉中教書的先生也必非凡人。”劉恒站起身看向竇少君道:“少君,朕若是將你送至太學去讀書,你可願意麽?”
竇少君聽罷,忙低頭說道:“少君願意!”
“好!”劉恒邁步走至竇少君的麵前說道:“到了太學之後,你不可借你姐姐的名號而作威作福,當認真攻讀曆代經史子集等書目,待你學成之後,朕自會根據你的能力給你個差事去做。”
農家子弟竟能一躍而至太學去讀書,竇少君不由感慨涕泣,不住的低頭說著謝恩。薄太後看向竇少君開口說道:“太學府裏還有一個你姐姐的堂侄叫竇嬰,你到了那裏之後可與他為伴。”
劉恒背起雙手,在殿中來回踱步,口中說道:“少君......少君......這個名字不夠大氣,朕給你取一個正名如何?”
竇少君聽罷,忙低頭說道:“那少君就多謝陛下了。”
劉恒沉思片刻,抬起頭看向竇少君道:“朕給你取名叫廣國如何?竇廣國。”
竇漪房聞聽此言,忙看向少君說道:“還不快謝陛下賜名。”竇廣國忙低頭說道:“廣國謝陛下賜名!”
齊國,臨淄。
臨淄城樓之上,齊王劉襄裹著厚厚的棉衣坐在那裏,他麵色蒼白,麵容憔悴,完全不像是一個三十歲的男子該有的樣子。更讓人無法想象這個幹瘦的老頭,竟就是兩年前統帥諸侯聯軍氣勢洶洶壓向長安的那個英姿勃發的聯軍盟主劉襄。
從齊國領土中割出城陽,濟北二國的詔令下達到臨淄之後,劉襄便怒火攻心,病情加重,每日都在吐血,幸而太醫診治及時,才暫時拉回了齊王的性命。自那以後,劉襄再無心神管理齊國政務,每日便讓內侍們抬自己到城樓上,呆呆的凝望著西方,因為西方是他魂牽夢繞的長安方向啊。
和煦的春風在病入膏肓的齊王身上便成了刺骨的寒風,故而他必須要裹著厚厚的棉袍,可就是這樣,他的身軀卻仍在微微的顫抖著。劉興居得知家兄病重的消息後,也忙從濟北趕過來,終日陪伴在劉襄的身邊。
劉襄眼神空洞,就這樣呆望著西方,每每一望,便是整整一天。
劉興居歎了口氣,邁步上前小聲說道:“大哥,該回宮了,該進藥了。”
劉襄張著嘴巴,良久,喉嚨中才發出了沉悶且沙啞的聲音:“你二哥怎麽還沒回來?”
劉興居低聲說道:“二哥在京中得知這道詔令後一時急火攻心,病倒了......故而車駕走的慢。”劉興居抬頭向西方望了望說道:“今天二哥是不會來了。”
劉襄似乎沒有聽到,或許是沒有聽清,他沒有回複弟弟的話,而是用那一雙空洞的雙眼繼續呆呆的望著西方。
劉興居俯下身來在劉襄的耳邊說道:“大哥,風涼,回宮吧。”待他說完之後,他才聽到劉襄的喉嚨中分明在不斷念著一個人的名字,聲音很沉,很悶,很沙啞,他又湊近了一些才聽清楚,劉襄的口中在不斷的念著:“劉恒......劉恒......劉恒......”
劉興居長長的歎了口氣,大哥在諸呂過程中出了那麽大的力,最後不但沒有絲毫的封賞,就連自己的封國也被一分為三,劉恒啊劉恒,你未免做的欺人太甚了。
劉襄的眼前似乎又重現出了當年十二萬諸侯兵馬匯集於此,他身著甲胄,腰挎長劍,大步登台盟誓,與各國將軍歃血為盟的場景,耳邊似乎又響起那一聲聲的金鼓號角,戰馬嘶鳴,還有軍士們那山呼一般的:“齊王萬歲!齊王萬歲!”
什麽都沒有了,什麽都沒有了......
當劉興居準備再次勸說哥哥早些回宮時,他才看到哥哥的眼睛還在直直的看著西方長安的方向,可是鼻息脈搏卻皆已停止了。
公元前179年,精心謀劃卻終無緣於帝位的劉襄在臨淄病逝,享年二十八歲。
齊哀王劉襄的陵墓前,城陽王劉章,濟北王劉興居,還有新繼位的齊王劉則三人,身著白衣跪伏於此,一同祭奠劉襄。
劉興居手捧一把寶劍說道:“大哥啊,當年你為盟主,親率諸侯聯軍之時是何等英武啊,可恨那劉恒奸詐,竊取了帝位,已至大哥含恨而終。這把寶劍是大哥為盟主時所帶佩劍,大哥就將其一並帶走吧。”劉興居說罷,將那把寶劍放在劉襄的陵墓前。
劉則跪在那裏,一邊抽泣著一邊說道:“父王才隻有二十八歲啊,英年而逝,這一切罪責都該那劉恒承擔!當年若非父王在國家危難之時振臂一呼,號召天下藩王共討諸呂,他劉恒能當上皇帝?這剛當上皇帝,他便忘恩負義,開始對昔日共同討賊的藩王們下手,剛剛繼位,便將齊國一分為三,日後豈不是還要將齊國一分為六,一分為十?這分明是在蠶食齊國,來鞏固他自己的皇位!”
“賢侄說的對。”劉興居狠狠地說道:“血債血償,血債血償!”
“三弟......”劉章捂著心口咳嗽了幾聲後,開口說道:“你想幹什麽?你可......你可萬不要做什麽忤逆之事啊。”
“二哥!”劉興居看著劉章一臉的病容說道:“大哥已然病逝了,你如今也是身染病症,這一切都是誰人所為?還不是那劉恒!他表麵上仁義賢德,背地裏卻是一肚子的陰謀詭計!今日他氣死了大哥,將齊國一分為三,就是一個開始。藩王們如今日益坐大,他劉恒早就不滿了,他以前也是藩王,對付咱們這些人,他是知己知彼,早晚我等必成他砧板上的魚肉!”
劉章閉上雙眼:“你想幹什麽?”
劉興居望著麵前大哥的陵墓,狠狠地說道:“反了他。”
“你拿什麽反?”劉章閉著眼睛,眉頭緊緊擰成了一團:“就拿你那個濟北國?還是要拉著二哥我的城陽國,和你劉則侄兒的齊國一起陪著你去走這條不歸路?”
“二哥你什麽意思?”劉興居看向劉章說道:“你原來可不是這樣,你當年在呂後和外戚們的麵前都敢一劍殺了那個呂嘉,你現在怎麽......”
“這都是年少無知才幹的事。”劉章慢慢睜開雙眼說道:“一再提起這些陳年舊事,有什麽意思?”
劉興居站起身道:“二哥,什麽叫陳年舊事?你今年才二十一歲啊!”
劉章隻是低沉著頭不說話,劉興居注意到,二哥的眼眶中已溢出了淚水。
齊王劉則沉吟片刻,開口說道:“二叔,三叔,你們不必爭吵了。”他站起身看向劉興居道:“劉恒要對藩王們下手,這已是必然的事,就算不反,我們也該早做一些謀劃。”(未完待續)
聞聽此言,那青年才敢慢慢將頭抬起看向竇漪房,雖然已過了六年之久,然竇漪房在宮中從未受過什麽委屈,也沒幹過什麽重活,身材相貌都和六年前相比並未有什麽差別,那青年的淚水立刻湧上了眼眶,他開口高聲喊道:“姐姐!我正是少君啊!”
竇漪房聞聽此言,眼淚也是再也抑製不住,她忙將少君扶了起來。上座的劉恒忙站起身看向殿外的內侍說道:“快搬一張坐席來!”
姐弟二人分散六年終得再次相遇,苦澀酸楚自不必說,待竇少君坐下之後,竇漪房開口問道:“少君,家中大哥當年傳信到宮中說你被人販拐走,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竇少君一邊擦拭著眼淚一邊說道:“那年我獨自到後山去采桑,不知從哪衝出了兩三名壯漢將我連拖帶拽塞入車馬之中,我本欲大聲呼救,人販便將我打昏在了車中。”
“後來呢?”
“後來......”竇少君擦拭過眼淚之後繼續說道:“後來我就被賣到了深山中去燒炭,直到一天夜裏,山泥傾瀉,一下便死了上百名勞工,我這才趁著大亂逃了出來。後來幾經周折逃到了河南宜陽,在一家大戶的府中當雇工糊口度日。再後來,這家大戶生意衰敗,一家人離開河南到了長安,我也就跟著一起來了。到得長安之後,才聽聞當今的皇後是觀津竇氏一族,而且家鄉還是清河郡,這才鬥膽冒昧上書至宗正府。”
竇漪房聽罷之後,低頭垂淚,感慨不已,她看向弟弟問道:“兄弟可用飯了麽?”
竇少君早已兩天沒有進食了,聞聽此言,忙點了點頭。劉恒見狀,忙吩咐內侍道:“快進飯食給這個小兄弟吃。”
內侍聽罷忙下去準備,不一會,三大碗關中特有的藿菜疙瘩湯,並兩大盤肥羊燉被端了上來,雖不是山珍海味,可在竇少君看來,這已是天祚之食了,他將袖子捋起後,一雙筷子使得格外嫻熟,騰騰熱氣浮上,隻不多時,三碗疙瘩湯與兩盤肥羊燉皆已見底。
這個年青人吃飯的樣子使劉恒看的很舒服,隻見他將碗筷放下,打了個飽嗝之後,這才察覺自己方才行為舉止有失禮儀,於是忙要跪下來,可卻因吃得太飽,而無論如何都彎不下腰來了。
劉恒大笑起來,他忙揮手說道:“你餓了兩天了,狼吞虎咽情理之中,快別跪拜了。”劉恒看向竇少君道:“少君啊,你是漪房的弟弟,論起來朕便是你的姐夫了,你年紀還這麽小,今後可有什麽打算啊?”
竇少君聽罷,忙低頭說道:“少君被販賣至深山之時想的是如何活下去,來到長安後想的是如何找到姐姐,現在這兩個心願都達成了,少君再沒什麽奢求了,願回到家鄉與兄長一同安心務農。”
薄太後聞聽此言,忙開口說道:“你們姐弟終得相見,怎能就此再次分別呢?”
“母後所說在理。”劉恒看向竇少君道:“清河郡你就先不必回去了,就留在京城多陪陪你的姐姐吧,等過一段時間後,朕自會......”劉恒的話還未說完,隻聽下麵坐著的薄昭便不停地咳嗽起來,似乎是有意在打斷自己的話。
劉恒心下一疑,隻見薄昭站起身快步走至自己麵前低聲說道:“陛下欲留竇少君於京城乎?”
劉恒並不明白舅舅的意思,聞聽此言,便緩緩點了點頭。薄昭忙低聲說道:“周勃陳平灌嬰等人是決不會同意的,陛下難道忘了外戚亂政的事了麽?”
一語點醒劉恒,他忙看向下麵坐著的那個身材消瘦,皮膚黝黑的竇少君,回想起諸呂亂政的事情來,不由打了個寒顫。
薄昭忙繼續低聲說道:“若是將這竇少君留下,這京中的外戚便成了薄,竇兩家,那些老臣必然要將非議的矛頭指向陛下。那些老臣本就對陛下重用賈誼而不滿,陛下如今又要留下竇少君,此舉必然又會在那些老臣的手中落下話柄,若是因此而耽誤了變法大業,豈不是得不償失?”
劉恒的眉頭緊緊鎖在了一起,他明白了舅舅的話,可他身為人君,一言九鼎,話都已經說出了一半了,怎好輕易食言呢?
殿中的場麵一時靜的讓人覺得倍感尷尬,竇漪房何等聰明,她明白了劉恒心中所顧慮的,於是她忙開口說道:“陛下,臣妾家中長兄一人操勞家務本就捉襟見肘,此番若是能讓少君回鄉,也可減輕家中的負擔。”
劉恒沉吟片刻,抬起頭看向竇少君道:“少君,你年紀還小,可讀過詩書麽?”
“回陛下。”竇少君忙低頭著頭說道:“家中貧寒,未讀過詩書,然少君小時,每每路過鄉中私塾時,也曾聽的過幾句。”
劉恒開口問道:“你能背來麽?”
“容少君想一想。”竇少君仰起頭沉思片刻,開口背道:“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這是墨家經典啊。”劉恒聽罷,緩緩點了點頭道:“想來你們鄉中教書的先生也必非凡人。”劉恒站起身看向竇少君道:“少君,朕若是將你送至太學去讀書,你可願意麽?”
竇少君聽罷,忙低頭說道:“少君願意!”
“好!”劉恒邁步走至竇少君的麵前說道:“到了太學之後,你不可借你姐姐的名號而作威作福,當認真攻讀曆代經史子集等書目,待你學成之後,朕自會根據你的能力給你個差事去做。”
農家子弟竟能一躍而至太學去讀書,竇少君不由感慨涕泣,不住的低頭說著謝恩。薄太後看向竇少君開口說道:“太學府裏還有一個你姐姐的堂侄叫竇嬰,你到了那裏之後可與他為伴。”
劉恒背起雙手,在殿中來回踱步,口中說道:“少君......少君......這個名字不夠大氣,朕給你取一個正名如何?”
竇少君聽罷,忙低頭說道:“那少君就多謝陛下了。”
劉恒沉思片刻,抬起頭看向竇少君道:“朕給你取名叫廣國如何?竇廣國。”
竇漪房聞聽此言,忙看向少君說道:“還不快謝陛下賜名。”竇廣國忙低頭說道:“廣國謝陛下賜名!”
齊國,臨淄。
臨淄城樓之上,齊王劉襄裹著厚厚的棉衣坐在那裏,他麵色蒼白,麵容憔悴,完全不像是一個三十歲的男子該有的樣子。更讓人無法想象這個幹瘦的老頭,竟就是兩年前統帥諸侯聯軍氣勢洶洶壓向長安的那個英姿勃發的聯軍盟主劉襄。
從齊國領土中割出城陽,濟北二國的詔令下達到臨淄之後,劉襄便怒火攻心,病情加重,每日都在吐血,幸而太醫診治及時,才暫時拉回了齊王的性命。自那以後,劉襄再無心神管理齊國政務,每日便讓內侍們抬自己到城樓上,呆呆的凝望著西方,因為西方是他魂牽夢繞的長安方向啊。
和煦的春風在病入膏肓的齊王身上便成了刺骨的寒風,故而他必須要裹著厚厚的棉袍,可就是這樣,他的身軀卻仍在微微的顫抖著。劉興居得知家兄病重的消息後,也忙從濟北趕過來,終日陪伴在劉襄的身邊。
劉襄眼神空洞,就這樣呆望著西方,每每一望,便是整整一天。
劉興居歎了口氣,邁步上前小聲說道:“大哥,該回宮了,該進藥了。”
劉襄張著嘴巴,良久,喉嚨中才發出了沉悶且沙啞的聲音:“你二哥怎麽還沒回來?”
劉興居低聲說道:“二哥在京中得知這道詔令後一時急火攻心,病倒了......故而車駕走的慢。”劉興居抬頭向西方望了望說道:“今天二哥是不會來了。”
劉襄似乎沒有聽到,或許是沒有聽清,他沒有回複弟弟的話,而是用那一雙空洞的雙眼繼續呆呆的望著西方。
劉興居俯下身來在劉襄的耳邊說道:“大哥,風涼,回宮吧。”待他說完之後,他才聽到劉襄的喉嚨中分明在不斷念著一個人的名字,聲音很沉,很悶,很沙啞,他又湊近了一些才聽清楚,劉襄的口中在不斷的念著:“劉恒......劉恒......劉恒......”
劉興居長長的歎了口氣,大哥在諸呂過程中出了那麽大的力,最後不但沒有絲毫的封賞,就連自己的封國也被一分為三,劉恒啊劉恒,你未免做的欺人太甚了。
劉襄的眼前似乎又重現出了當年十二萬諸侯兵馬匯集於此,他身著甲胄,腰挎長劍,大步登台盟誓,與各國將軍歃血為盟的場景,耳邊似乎又響起那一聲聲的金鼓號角,戰馬嘶鳴,還有軍士們那山呼一般的:“齊王萬歲!齊王萬歲!”
什麽都沒有了,什麽都沒有了......
當劉興居準備再次勸說哥哥早些回宮時,他才看到哥哥的眼睛還在直直的看著西方長安的方向,可是鼻息脈搏卻皆已停止了。
公元前179年,精心謀劃卻終無緣於帝位的劉襄在臨淄病逝,享年二十八歲。
齊哀王劉襄的陵墓前,城陽王劉章,濟北王劉興居,還有新繼位的齊王劉則三人,身著白衣跪伏於此,一同祭奠劉襄。
劉興居手捧一把寶劍說道:“大哥啊,當年你為盟主,親率諸侯聯軍之時是何等英武啊,可恨那劉恒奸詐,竊取了帝位,已至大哥含恨而終。這把寶劍是大哥為盟主時所帶佩劍,大哥就將其一並帶走吧。”劉興居說罷,將那把寶劍放在劉襄的陵墓前。
劉則跪在那裏,一邊抽泣著一邊說道:“父王才隻有二十八歲啊,英年而逝,這一切罪責都該那劉恒承擔!當年若非父王在國家危難之時振臂一呼,號召天下藩王共討諸呂,他劉恒能當上皇帝?這剛當上皇帝,他便忘恩負義,開始對昔日共同討賊的藩王們下手,剛剛繼位,便將齊國一分為三,日後豈不是還要將齊國一分為六,一分為十?這分明是在蠶食齊國,來鞏固他自己的皇位!”
“賢侄說的對。”劉興居狠狠地說道:“血債血償,血債血償!”
“三弟......”劉章捂著心口咳嗽了幾聲後,開口說道:“你想幹什麽?你可......你可萬不要做什麽忤逆之事啊。”
“二哥!”劉興居看著劉章一臉的病容說道:“大哥已然病逝了,你如今也是身染病症,這一切都是誰人所為?還不是那劉恒!他表麵上仁義賢德,背地裏卻是一肚子的陰謀詭計!今日他氣死了大哥,將齊國一分為三,就是一個開始。藩王們如今日益坐大,他劉恒早就不滿了,他以前也是藩王,對付咱們這些人,他是知己知彼,早晚我等必成他砧板上的魚肉!”
劉章閉上雙眼:“你想幹什麽?”
劉興居望著麵前大哥的陵墓,狠狠地說道:“反了他。”
“你拿什麽反?”劉章閉著眼睛,眉頭緊緊擰成了一團:“就拿你那個濟北國?還是要拉著二哥我的城陽國,和你劉則侄兒的齊國一起陪著你去走這條不歸路?”
“二哥你什麽意思?”劉興居看向劉章說道:“你原來可不是這樣,你當年在呂後和外戚們的麵前都敢一劍殺了那個呂嘉,你現在怎麽......”
“這都是年少無知才幹的事。”劉章慢慢睜開雙眼說道:“一再提起這些陳年舊事,有什麽意思?”
劉興居站起身道:“二哥,什麽叫陳年舊事?你今年才二十一歲啊!”
劉章隻是低沉著頭不說話,劉興居注意到,二哥的眼眶中已溢出了淚水。
齊王劉則沉吟片刻,開口說道:“二叔,三叔,你們不必爭吵了。”他站起身看向劉興居道:“劉恒要對藩王們下手,這已是必然的事,就算不反,我們也該早做一些謀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