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師之後,因長時間的淋雨,劉恒腦袋發熱不退,終是病倒了。劉恒高燒不退,躺在病榻上仍不斷的詢問和親事宜躊躇的如何與賈誼等人在河南的情況,薄太後看到兒子這副樣子,看在眼中,疼在心中。
內侍鄧通端來湯藥,劉恒心事重重,根本無法進藥,他半靠在榻上,隻是不斷翻閱著塌前堆積的奏折。鄧通見狀,開口低聲說道:“陛下,再不進藥,這湯藥就放涼了。”
劉恒翻閱著奏章,開口說道:“中行說最近在忙什麽呢?”
鄧通忙低聲答道:“中公公近日一直在和車騎將軍薄昭大人籌措和親的事宜。”
“噢......”劉恒緩緩點了點頭:“你退下去吧,這裏不需要你服侍了。”
鄧通聽罷,臉上盡是為難之色:“陛下,您一直高燒不退,太後吩咐小臣要親眼看到陛下喝下湯藥才能退去。”
劉恒聽罷,歎了口氣:“那好吧。”說著,劉恒將手中的奏章放下,伸手將藥碗拿到手中,看向鄧通說道:“朕這就進藥,你可退出去了。”
鄧通還想說什麽,但終是未能說出,隻好一拱手道:“諾。”說罷,便慢慢退了出去。待鄧通剛退出去,劉恒拿起藥碗一聞,竟是十分的苦澀,雖是良藥苦口,可他此刻卻沒有半分進藥的心情,揚起藥碗潑灑在地後,將碗重新放回一旁。
“恒兒,你一直高燒不退,還不好好進藥,這病什麽時候才能好?”
劉恒忙抬頭看去,隻見薄太後拄著一杆木杖,走了進來:“兒啊,良藥苦口,你都是二十六歲的人了,難道還要為娘看著你進藥才行麽?”
看到自己的母親親來探望,劉恒忙要起身,薄太後伸手說道:“恒兒,你身體有恙,就不必向娘問安了。”說罷,薄太後坐在榻沿上,就像小時候在照顧著還是孩子的劉恒一樣,她看到兒子蒼白的麵容,紅腫的雙眼,幹枯到發白的雙唇,心中萬分心痛:“恒兒,你是天子,可這漢國還有那麽多的文武百官,國事不是你一個人的,你現在高燒不退,你為什麽就不能好好養病呢。”薄太後看向劉恒塌前堆積如小山一般高的奏章說道:“你好好養病,等病好了,再來審閱這些奏章,豈不是更好?國事繁重,可也不差這一天兩天啊。”
“娘。”看到蒼顏白發,已經衰老的母親,劉恒的眼中不由泛起了淚花:“兒的身體,孩兒自己知道,母親不必擔憂了。”
“恒兒。”薄太後歎了口氣道:“娘知道你的心性,你受了匈奴如此大辱,娘知道你想變法強國,一雪國恥。可你自責太甚,你如此消耗自己的身體,你讓娘如何不......”薄太後再也無法抑製內心的悲痛,看到兒子這副病容,她抽泣著,再也說不下去了。
看到母親如此難過,劉恒忙道:“娘,孩兒這就進藥。”說著,劉恒朝殿外說道:“吩咐禦醫,再熬一碗湯藥來。”
薄太後看向兒子說道:“娘聽說你昨天回到宮中,看到皇後和慎女所著衣裙拖到了地麵,你便拔劍將那多餘的衣裙斬斷。娘還聽說,你下了令,日後這宮中除了為娘的吃穿用度不變以外,後宮嬪妃和你的用度一切從簡,所食餐飯與尋常百姓無二。你每日審閱上千道奏折,所吃所用又如此節儉,你的身體能受得了麽?”
“漢國貧弱......”劉恒眉頭緊鎖,望著母親說道:“娘,多少尋常百姓連一日三餐都還沒有著落啊,兒若是每天錦衣玉食,兒更是自覺愧對天下百姓。等到天下百姓家家都能吃上像樣的飯菜之時,兒才能鬆下這口氣。”
薄太後開口正要說話,劉恒看向薄太後道:“娘,舅父近日一直在忙和親的事,進展怎麽樣了?”
薄太後抹去臉頰上的淚痕,看向劉恒說道:“你舅父這兩天出入宮禁,裏裏外外的忙,和親的事已大體都落實了,冒充公主的宮女也選好了。”
劉恒長歎了一口氣:“漢國的安危又要寄托在女子的肩膀上了......”他看向薄太後道:“娘,日後宮中當出錢糧善待那名宮女的家人,要以皇親之禮對待。”
薄太後點了點頭道:“這是自然,誰家的女兒不是父母辛苦所養。這一去千裏,這輩子都回不了家鄉了......”
正說話間,鄧通邁步進來低聲說道:“啟稟陛下,車騎將軍薄昭求見。”
劉恒聽罷,忙道:“請他進來。”
“諾。”鄧通答應一聲,轉身退了出去。薄昭邁步走內,看到自己姐姐也在,忙向薄太後一拱手道:“參見太後。”
薄太後站起身道:“你們談論的都是國家大事,我就不此久留了。”薄太後看向薄昭說道:“薄昭,一會禦醫將熬好的湯藥呈上來時,你可要替我好好看著你這個外甥,讓他好好進藥,靜靜地養病。”
薄昭聽罷,忙笑著拱手說道:“太後放心。”
薄太後出殿之後,劉恒忙開口問道:“舅父,和親的事怎麽樣了?”
薄昭忙道:“一切事務已經妥當,隻是還差一個和親特使。匈奴這次入侵漢地,是滿載而歸的,他們現在正在驕橫的氣頭上,這個時候和他們和親,這個特使當選一個能言善辯的人,才能勝任啊。”
劉恒聽罷,緩緩點了點頭道:“舅父心中可有人選?”
薄昭搖了搖頭道:“特使的人選責任重大,故而才特報陛下,請陛下定奪。”
劉恒沉下頭細細的想著,忽然,他抬起頭看向薄昭說道:“舅父,中行說怎麽樣?”
“中行說......”薄昭低沉著頭思考片刻,抬起頭道:“可以,他是北方人,熟知匈奴的習性,而且他入宮多年,若論這察言觀色,口齒伶俐,非他莫屬。”
“陛下,新熬的湯藥好了。”中行說端著湯藥邁步走進來道:“請陛下趁熱飲下。”
“好。”劉恒看向中行說道:“先將這湯藥放下吧,朕有話和你說。”待中行說放下湯藥後,劉恒向薄昭使了個眼色,薄昭忙拱手說道:“臣告退了。”說罷,轉身便退了出去。
劉恒看向中行說道:“你自小在燕地長大,到過草原麽?”
中行說一時不知皇帝為什麽突然問自己這個,忙答道:“回陛下,小人從小在燕地長大,草原倒是常去,但隻是在邊緣,沒有到過更北方的大草原。”
劉恒聽罷,點了點頭道:“中行說,你隨朕多少年了?”
中行說聽罷,忙道:“回陛下,已經五年了。”
“中行說。”劉恒看向他道:“此番和親匈奴,還差一員特使。如今漢匈之間剛剛經曆了戰事,關係正在緊迫之時,這次和親的特使便更顯幹係重大。朕想讓你來出任這番和親特使,你願護送公主,和親匈奴麽?”
此言一出,中行說臉色立刻大變,自高祖之時,劉敬獻和親之策以來,多少入匈的特使最後能活著回來的?當年的劉敬,不也是自刎在匈奴草原,而客死他鄉的麽。凡是被選為特使的人,入匈和親,簡直是九死一生。
中行說忙跪倒在地,看向劉恒說道:“陛下,小臣是個宦官,隻能留在宮中幹些雜活侍奉陛下,派小臣為使,這實在是萬分的不合適啊。”
劉恒看向他道:“中行說,你先起來,朕再與你說話。”
中行說看向劉恒說道:“小臣跪求陛下收回成命,另擇賢臣為使。”
劉恒微微笑了笑,道:“你不是不堪重用,你是害怕,對麽?”
中行說沉下頭來,劉恒開口說道:“你隨朕已經五年了,有什麽心裏話但說無妨,何必遮遮掩掩呢?”
中行說聽罷,這才低沉著頭道:“陛下有所不知,匈奴人個個生性暴虐,嗜血成性。漢國自與匈奴和親以來,多少特使就是死在了匈奴的手中。小臣......怕......”
“人之常情,朕不怪你。”劉恒微微抬起右手說道:“你起來吧。”
待中行說起來之後,劉恒繼續說道:“你生在燕地,了解匈奴,熟知匈奴稟性。此番匈奴突襲漢國,長安雖未陷落,可漢軍兵馬卻是損失慘重,而匈奴呢?洗劫村鎮,劫掠郡府,他們卻是滿載而歸。故而,這次和親,顯得更是尤為重要。你能言善辯,派你前去,穩住匈奴,給漢國騰出大把的時間來,朕才能放心啊。”
“穩住匈奴......為漢國騰出時間......”劉恒的話音使得中行說陷入了沉思,他低沉著頭良久,忽然抬起頭,看向劉恒說道:“陛下,您的意思是,是讓小臣......”中行說知道這件事太過機密,太過重大,他將已經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劉恒緩緩點了點頭。
中行說沉下頭來,緊鎖著眉頭,似乎是在喃喃自語:“那此番一去,小臣這輩子再也回不到家鄉了......”
劉恒聽罷,沉下頭道:“這樣吧,朕這就派人去把你家中的老母和弟弟接來,你們見上一麵,日後朕便安排他們在長安居住,再也不用受苦了。”
“不......”中行說抬起頭道:“陛下既然將如此重大的事情交給小臣,小臣唯有效命而已。此事陛下與小臣知道,事情絕密,萬不可讓他人察覺出來,故而,還是不要去驚動小臣的家人了。否則,陛下無緣無故如此善待臣的家屬,會引得他人疑心的,此事若是走漏了風聲,小臣在草原上,性命難保矣。”中行說長歎了一口氣,默默說道:“陛下前日問小臣為何不回家看看,小臣說自己在宮中當了宦官,沒有顏麵再回鄉探望老母了......”中行說看向劉恒,拱手說道:“小臣本就是沒有家的人了,陛下將這天大的幹係交給小臣......小臣領命!”
淚水溢出了劉恒的眼眶,他一把掀開身上的棉被,便要下榻,隻覺腦袋一陣劇痛,雙腿一軟,便要摔倒在地,中行說慌忙上前扶住說道:“陛下身體有恙,萬萬不可再受風寒了。”
劉恒看向中行說說道:“中行說,穩住匈奴,為漢國的富國強兵騰出時間,就全壓在你的肩頭上了。”
中行說的眼淚也再無法抑製,他看向劉恒說道:“陛下,小臣此去的目的,陛下向誰也千萬不要透露,必須要絕密才行。”
“朕明白......朕明白......”
中行說沉下頭道:“史官日後若是寫到小臣,這千古的罵名......”
“你放心。”劉恒看向中行說道:“待到合適的時候,朕自會為你辯駁清白,你不是投敵的國賊,你是漢國的忠臣,是為漢國騰出寶貴時間的功臣......”
“不不......”中行說忙搖了搖頭道:“陛下,如今這京師之中,匈奴安排來的眼線細作不在少數。陛下一舉一動,草原都能知道。故而,陛下隱瞞的越久,小臣在草原便越安全。”中行說看向劉恒說道:“千古罵名,小臣倒是不怕。小臣隻有一件心願,還望陛下......”
劉恒忙道:“但講無妨。”
中行說擦拭了一番臉上的淚水說道:“小臣到達草原之後,陛下可以叛國之罪下令緝拿臣的家人們。明麵上緝拿,做出聲勢來,讓那單於不再疑心小臣。而後陛下再暗地裏將小臣的家人們隱姓埋名,牽往他處,而後善待之。”
劉恒聽罷,點頭說道:“朕一定照辦。”
“若是如此。”中行說眉頭緊鎖,開口說道:“小臣願往。”
劉恒的眼眶中泛起淚花,他強忍病痛,麵向中行說深深一拜......
殿外守護的內侍們,忽然聽到殿內傳來了皇帝與中行說的爭吵聲:
“你放肆!朕讓你來當這個和親特使,給你如此大的殊榮,你竟然抗命麽?來人來人啊!”
殿外的內侍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吵架聲嚇了一跳,他們忙快步跑進殿中,隻見劉恒半坐在病榻上,舉起藥碗“啪”的一聲重重打碎在地,一指中行說高聲喝道:“來人,將這抗命的中行說拖出去,重打二十板!”(未完待續)
內侍鄧通端來湯藥,劉恒心事重重,根本無法進藥,他半靠在榻上,隻是不斷翻閱著塌前堆積的奏折。鄧通見狀,開口低聲說道:“陛下,再不進藥,這湯藥就放涼了。”
劉恒翻閱著奏章,開口說道:“中行說最近在忙什麽呢?”
鄧通忙低聲答道:“中公公近日一直在和車騎將軍薄昭大人籌措和親的事宜。”
“噢......”劉恒緩緩點了點頭:“你退下去吧,這裏不需要你服侍了。”
鄧通聽罷,臉上盡是為難之色:“陛下,您一直高燒不退,太後吩咐小臣要親眼看到陛下喝下湯藥才能退去。”
劉恒聽罷,歎了口氣:“那好吧。”說著,劉恒將手中的奏章放下,伸手將藥碗拿到手中,看向鄧通說道:“朕這就進藥,你可退出去了。”
鄧通還想說什麽,但終是未能說出,隻好一拱手道:“諾。”說罷,便慢慢退了出去。待鄧通剛退出去,劉恒拿起藥碗一聞,竟是十分的苦澀,雖是良藥苦口,可他此刻卻沒有半分進藥的心情,揚起藥碗潑灑在地後,將碗重新放回一旁。
“恒兒,你一直高燒不退,還不好好進藥,這病什麽時候才能好?”
劉恒忙抬頭看去,隻見薄太後拄著一杆木杖,走了進來:“兒啊,良藥苦口,你都是二十六歲的人了,難道還要為娘看著你進藥才行麽?”
看到自己的母親親來探望,劉恒忙要起身,薄太後伸手說道:“恒兒,你身體有恙,就不必向娘問安了。”說罷,薄太後坐在榻沿上,就像小時候在照顧著還是孩子的劉恒一樣,她看到兒子蒼白的麵容,紅腫的雙眼,幹枯到發白的雙唇,心中萬分心痛:“恒兒,你是天子,可這漢國還有那麽多的文武百官,國事不是你一個人的,你現在高燒不退,你為什麽就不能好好養病呢。”薄太後看向劉恒塌前堆積如小山一般高的奏章說道:“你好好養病,等病好了,再來審閱這些奏章,豈不是更好?國事繁重,可也不差這一天兩天啊。”
“娘。”看到蒼顏白發,已經衰老的母親,劉恒的眼中不由泛起了淚花:“兒的身體,孩兒自己知道,母親不必擔憂了。”
“恒兒。”薄太後歎了口氣道:“娘知道你的心性,你受了匈奴如此大辱,娘知道你想變法強國,一雪國恥。可你自責太甚,你如此消耗自己的身體,你讓娘如何不......”薄太後再也無法抑製內心的悲痛,看到兒子這副病容,她抽泣著,再也說不下去了。
看到母親如此難過,劉恒忙道:“娘,孩兒這就進藥。”說著,劉恒朝殿外說道:“吩咐禦醫,再熬一碗湯藥來。”
薄太後看向兒子說道:“娘聽說你昨天回到宮中,看到皇後和慎女所著衣裙拖到了地麵,你便拔劍將那多餘的衣裙斬斷。娘還聽說,你下了令,日後這宮中除了為娘的吃穿用度不變以外,後宮嬪妃和你的用度一切從簡,所食餐飯與尋常百姓無二。你每日審閱上千道奏折,所吃所用又如此節儉,你的身體能受得了麽?”
“漢國貧弱......”劉恒眉頭緊鎖,望著母親說道:“娘,多少尋常百姓連一日三餐都還沒有著落啊,兒若是每天錦衣玉食,兒更是自覺愧對天下百姓。等到天下百姓家家都能吃上像樣的飯菜之時,兒才能鬆下這口氣。”
薄太後開口正要說話,劉恒看向薄太後道:“娘,舅父近日一直在忙和親的事,進展怎麽樣了?”
薄太後抹去臉頰上的淚痕,看向劉恒說道:“你舅父這兩天出入宮禁,裏裏外外的忙,和親的事已大體都落實了,冒充公主的宮女也選好了。”
劉恒長歎了一口氣:“漢國的安危又要寄托在女子的肩膀上了......”他看向薄太後道:“娘,日後宮中當出錢糧善待那名宮女的家人,要以皇親之禮對待。”
薄太後點了點頭道:“這是自然,誰家的女兒不是父母辛苦所養。這一去千裏,這輩子都回不了家鄉了......”
正說話間,鄧通邁步進來低聲說道:“啟稟陛下,車騎將軍薄昭求見。”
劉恒聽罷,忙道:“請他進來。”
“諾。”鄧通答應一聲,轉身退了出去。薄昭邁步走內,看到自己姐姐也在,忙向薄太後一拱手道:“參見太後。”
薄太後站起身道:“你們談論的都是國家大事,我就不此久留了。”薄太後看向薄昭說道:“薄昭,一會禦醫將熬好的湯藥呈上來時,你可要替我好好看著你這個外甥,讓他好好進藥,靜靜地養病。”
薄昭聽罷,忙笑著拱手說道:“太後放心。”
薄太後出殿之後,劉恒忙開口問道:“舅父,和親的事怎麽樣了?”
薄昭忙道:“一切事務已經妥當,隻是還差一個和親特使。匈奴這次入侵漢地,是滿載而歸的,他們現在正在驕橫的氣頭上,這個時候和他們和親,這個特使當選一個能言善辯的人,才能勝任啊。”
劉恒聽罷,緩緩點了點頭道:“舅父心中可有人選?”
薄昭搖了搖頭道:“特使的人選責任重大,故而才特報陛下,請陛下定奪。”
劉恒沉下頭細細的想著,忽然,他抬起頭看向薄昭說道:“舅父,中行說怎麽樣?”
“中行說......”薄昭低沉著頭思考片刻,抬起頭道:“可以,他是北方人,熟知匈奴的習性,而且他入宮多年,若論這察言觀色,口齒伶俐,非他莫屬。”
“陛下,新熬的湯藥好了。”中行說端著湯藥邁步走進來道:“請陛下趁熱飲下。”
“好。”劉恒看向中行說道:“先將這湯藥放下吧,朕有話和你說。”待中行說放下湯藥後,劉恒向薄昭使了個眼色,薄昭忙拱手說道:“臣告退了。”說罷,轉身便退了出去。
劉恒看向中行說道:“你自小在燕地長大,到過草原麽?”
中行說一時不知皇帝為什麽突然問自己這個,忙答道:“回陛下,小人從小在燕地長大,草原倒是常去,但隻是在邊緣,沒有到過更北方的大草原。”
劉恒聽罷,點了點頭道:“中行說,你隨朕多少年了?”
中行說聽罷,忙道:“回陛下,已經五年了。”
“中行說。”劉恒看向他道:“此番和親匈奴,還差一員特使。如今漢匈之間剛剛經曆了戰事,關係正在緊迫之時,這次和親的特使便更顯幹係重大。朕想讓你來出任這番和親特使,你願護送公主,和親匈奴麽?”
此言一出,中行說臉色立刻大變,自高祖之時,劉敬獻和親之策以來,多少入匈的特使最後能活著回來的?當年的劉敬,不也是自刎在匈奴草原,而客死他鄉的麽。凡是被選為特使的人,入匈和親,簡直是九死一生。
中行說忙跪倒在地,看向劉恒說道:“陛下,小臣是個宦官,隻能留在宮中幹些雜活侍奉陛下,派小臣為使,這實在是萬分的不合適啊。”
劉恒看向他道:“中行說,你先起來,朕再與你說話。”
中行說看向劉恒說道:“小臣跪求陛下收回成命,另擇賢臣為使。”
劉恒微微笑了笑,道:“你不是不堪重用,你是害怕,對麽?”
中行說沉下頭來,劉恒開口說道:“你隨朕已經五年了,有什麽心裏話但說無妨,何必遮遮掩掩呢?”
中行說聽罷,這才低沉著頭道:“陛下有所不知,匈奴人個個生性暴虐,嗜血成性。漢國自與匈奴和親以來,多少特使就是死在了匈奴的手中。小臣......怕......”
“人之常情,朕不怪你。”劉恒微微抬起右手說道:“你起來吧。”
待中行說起來之後,劉恒繼續說道:“你生在燕地,了解匈奴,熟知匈奴稟性。此番匈奴突襲漢國,長安雖未陷落,可漢軍兵馬卻是損失慘重,而匈奴呢?洗劫村鎮,劫掠郡府,他們卻是滿載而歸。故而,這次和親,顯得更是尤為重要。你能言善辯,派你前去,穩住匈奴,給漢國騰出大把的時間來,朕才能放心啊。”
“穩住匈奴......為漢國騰出時間......”劉恒的話音使得中行說陷入了沉思,他低沉著頭良久,忽然抬起頭,看向劉恒說道:“陛下,您的意思是,是讓小臣......”中行說知道這件事太過機密,太過重大,他將已經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劉恒緩緩點了點頭。
中行說沉下頭來,緊鎖著眉頭,似乎是在喃喃自語:“那此番一去,小臣這輩子再也回不到家鄉了......”
劉恒聽罷,沉下頭道:“這樣吧,朕這就派人去把你家中的老母和弟弟接來,你們見上一麵,日後朕便安排他們在長安居住,再也不用受苦了。”
“不......”中行說抬起頭道:“陛下既然將如此重大的事情交給小臣,小臣唯有效命而已。此事陛下與小臣知道,事情絕密,萬不可讓他人察覺出來,故而,還是不要去驚動小臣的家人了。否則,陛下無緣無故如此善待臣的家屬,會引得他人疑心的,此事若是走漏了風聲,小臣在草原上,性命難保矣。”中行說長歎了一口氣,默默說道:“陛下前日問小臣為何不回家看看,小臣說自己在宮中當了宦官,沒有顏麵再回鄉探望老母了......”中行說看向劉恒,拱手說道:“小臣本就是沒有家的人了,陛下將這天大的幹係交給小臣......小臣領命!”
淚水溢出了劉恒的眼眶,他一把掀開身上的棉被,便要下榻,隻覺腦袋一陣劇痛,雙腿一軟,便要摔倒在地,中行說慌忙上前扶住說道:“陛下身體有恙,萬萬不可再受風寒了。”
劉恒看向中行說說道:“中行說,穩住匈奴,為漢國的富國強兵騰出時間,就全壓在你的肩頭上了。”
中行說的眼淚也再無法抑製,他看向劉恒說道:“陛下,小臣此去的目的,陛下向誰也千萬不要透露,必須要絕密才行。”
“朕明白......朕明白......”
中行說沉下頭道:“史官日後若是寫到小臣,這千古的罵名......”
“你放心。”劉恒看向中行說道:“待到合適的時候,朕自會為你辯駁清白,你不是投敵的國賊,你是漢國的忠臣,是為漢國騰出寶貴時間的功臣......”
“不不......”中行說忙搖了搖頭道:“陛下,如今這京師之中,匈奴安排來的眼線細作不在少數。陛下一舉一動,草原都能知道。故而,陛下隱瞞的越久,小臣在草原便越安全。”中行說看向劉恒說道:“千古罵名,小臣倒是不怕。小臣隻有一件心願,還望陛下......”
劉恒忙道:“但講無妨。”
中行說擦拭了一番臉上的淚水說道:“小臣到達草原之後,陛下可以叛國之罪下令緝拿臣的家人們。明麵上緝拿,做出聲勢來,讓那單於不再疑心小臣。而後陛下再暗地裏將小臣的家人們隱姓埋名,牽往他處,而後善待之。”
劉恒聽罷,點頭說道:“朕一定照辦。”
“若是如此。”中行說眉頭緊鎖,開口說道:“小臣願往。”
劉恒的眼眶中泛起淚花,他強忍病痛,麵向中行說深深一拜......
殿外守護的內侍們,忽然聽到殿內傳來了皇帝與中行說的爭吵聲:
“你放肆!朕讓你來當這個和親特使,給你如此大的殊榮,你竟然抗命麽?來人來人啊!”
殿外的內侍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吵架聲嚇了一跳,他們忙快步跑進殿中,隻見劉恒半坐在病榻上,舉起藥碗“啪”的一聲重重打碎在地,一指中行說高聲喝道:“來人,將這抗命的中行說拖出去,重打二十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