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湘江。
湘江發源於長江流域的洞庭湖,是楚地最大河流的之一。此時正是清晨,一層薄霧淡淡地彌漫在江麵上,更加突出了她的神秘與迷人。
一輛四馬並駕的軺車緩緩駛來,駕車之人一身白衣,正是那被貶長沙的賈誼。
還未到湘江前,賈誼便聞得遠處傳來陣陣歌聲,隨著自己離湘江越來越近,那歌聲也漸漸聽得更加真切。直至近處,才遠遠看到,十幾個村婦農漢正站在江邊,一邊向江內投食著什麽東西,一邊口中唱著: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賈誼當然清楚,這些農人所唱的乃是當年楚國大夫屈原所作九歌中的一章。
楚辭言語絢麗,賈誼從小便將屈原所作的辭賦背的爛熟於心,可他卻從未聽到過楚人用真正的楚語去歌唱是什麽樣子。故而,他忙勒住馬頭,從車上下來,伸手牽著韁繩,靜靜地站在那裏聆聽著,隻聽江畔前的農人們唱完了雲中君後又接著歌唱湘君,唱罷了湘君之後又接著歌唱湘夫人,一曲又一曲,盡是屈原九歌中的內容,直至最後那吳儂軟語逐漸顯得悲壯低沉起來,原來他們已經唱到了九歌中的最後兩個章節,國殤與禮魂。
賈誼站在那裏,不由聽的出了神,自己的思緒仿佛也跟著江畔前歌唱的農人們回到了數百年前那個禮崩樂壞,連年苦戰的戰國歲月,仿佛看到了那令所有世人敬仰的屈原大夫,看到了他那一身白衣,看到了他腰間所掛的長劍,看到了他那高高的衣冠,看到了他那與生俱來的純潔,幹淨的氣質,看到了他那鄙夷世間一切汙穢,誓要與世間一切醜惡相抗衡的眼神......
農人們的悲壯低沉的歌聲一遍又一遍回蕩在賈誼的耳邊: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賈誼的眼前,那薄霧籠罩,優美寧靜的湘江,似乎突然風雲大變,隨著一道閃電劃過,黑雲立刻蓋滿了天空,大雨傾盆而下,湘江也立刻從一個安靜,甜美的姑娘變成了一個張著血盆大口,不住嘶聲咆哮著的怪獸。一位頭戴長冠,身穿白衣,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懷中抱著一塊褐色的岩石,屹立於江畔上,任由傾盆大雨將自己淋得狼狽不堪,任由那不斷上漲的江水漸漸淹沒到自己的小腿,就站在那裏竟是紋絲不動。
那白衣男子,不正是力圖振興楚國,卻反**臣陷害,最終被趕出廟堂,流放偏遠之地的屈原麽!隻見他仰起頭,電閃雷鳴之間傾盆雨水重重地打在他的臉頰上,隻聽他嘶聲高呼道:“郢都已破,楚國亡矣!嗚呼哀哉,獨離此咎兮!”嘶聲喊罷,便是縱身一跳,洶湧的湘江立刻將其吞噬......
“不——!”賈誼嘶聲高喊道。
江畔前歌唱的農人們聞聽身後有人呼喊,忙停止了唱歌,他們轉身看去,不知何時,一輛四馬軺車正停在他們的身後,方才那一聲呼喊想必便是發自車前這位白衣青年之口。
一名農漢邁步上前,看向賈誼說道:“這位小先生可是遇到什麽困難了?”
賈誼這才如夢初醒,原來方才的一切盡是幻象,他不由擦拭了一番額頭上的汗水後,忙向那農漢一拱手道:“方才被各位的歌聲所引,聽的入了神了,敢問這就是湘水麽?”
那農漢聽罷,不由笑了起來,他點了點頭道:“這裏是楚國境內,這條江水便是湘江。不知這位小先生要到哪裏去?”
賈誼聽罷,緩緩點了點頭,看向那農漢道:“敢問這位大哥,此地離長沙國還有多遠的路程?”
那農漢笑道:“這地離長沙國還有不到兩百裏的路程。”
賈誼緩緩點了點頭,看向那農漢道:“這位大哥,你們為何在這江邊歌唱屈大夫所作的九歌,又為何向江內投放東西?”
“這位小先生,聽你的口音,是北方人吧?難怪不知道我們這的習俗。”那農漢回頭望了望湘江,轉而歎了口氣道:“今天是五月初五,是當年屈原大夫投江的日子,我們楚人的先祖們當年在這湘江中整整打撈了一個月,開始是想盡快救回屈大夫,後來便是想將屈大夫的屍身打撈上來,而後厚葬。”
賈誼忙問道:“後來如何?可打撈上來了麽?”
那農漢搖了搖頭道:“唉,這湘水這麽大,要打撈上來一個人又談何容易啊。整整打撈了一個月,卻是毫無所得。但是在那一個月中,先祖們為了不讓這江中的魚蝦水獸侵犯屈大夫的屍身,就將自家都舍不得吃的稻米包成團狀扔到江裏,讓那些魚蝦水獸們吃飽了,它們便不會去侵犯屈大夫的屍身了。”
“湘江如此之大,魚蝦水獸更是多的數不勝數,就算所有的楚人都將家中糧米扔進這江中,隻怕也是無濟於事啊......”賈誼心中如此想,但鼻頭卻是不由一酸,他第一次見到湘江,便知道楚人們所做的這些,都是徒勞,都是無濟於事,那這些一輩子都生活在這裏的楚人們難道會不清楚麽?可就是這樣,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他們仍然願意丟掉手上的活計不去做,而是撐著小舟在這浩瀚的江麵上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打撈,他們仍然願意將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糧米,白白丟在這江水之中,隻為了讓那些魚蝦水獸飽食之後,便不會去動屈大夫的屍身。屈原在楚地百姓的心中竟是如此高的地位,楚地百姓的善良,樸實,如何不讓人感動呢?
賈誼的眼眶不由濕潤了,兩行熱淚劃過臉頰。
那農漢見了,忙道:“小先生,你怎麽......”賈誼回過神來,忙擦了擦臉上的淚水笑道:“讓老哥見笑了,我原來也是一個小官,被同僚們抨擊陷害,最後落得個流放長沙的下場。方才老哥講述了當年屈原的故事,我觸景生情,故而落淚。”
那農漢聽了,忙拍了拍賈誼的肩膀說道:“這一輩子啊,誰能平平安安,無風無雨的過啊?總是要遇到些風浪,遇到些磨難的。小先生,我看你也就剛剛二十多歲,還年輕呢,今後的路還長著呢,何必為了眼下這一點磨難便傷心落淚啊?”
麵前這個看似已經三十多歲左右的農漢,一番質樸的話語說得入情入理,賈誼不由點了點頭,看向那農漢說道:“你們為了紀念屈大夫,故而這每年的五月初五便都要在這江畔前,歌唱楚辭,投擲糧米?”
“正是這樣。”那農漢抬頭看了看天空,說道:“現在時辰尚早,等到了正午,這江畔兩岸就都站滿了人啦,到時候想擠都擠不進去啦。故而,我們這臨近的幾家每年都是在清晨人少時便來祭拜,聽我家先祖說,我們家可是當年屈大夫推行新法時,第一批被除去奴籍的楚人呢。”
賈誼聽罷,心中不由大加感慨,他看向那農漢道:“這位老哥,我雖不是楚人,但自小便熟讀屈原大夫的辭賦,長大懂事之後,對屈原大夫更是愈加敬仰。我官小人微,自然比不上屈原大夫,可我們的遭遇卻是有些相同。我今日來到這湘江,聽了老哥們的楚歌,聽了屈大夫投江的往事,更是心中感慨萬千,可否領我到江畔前,讓我也祭奠一下屈原大夫?”
那農漢點頭說道:“這有何難?我們家中還有包好的粽子,沒有投放,可借給你來用啦。”
賈誼聽罷,不由笑道:“那實在是太感謝了。”說罷,將自己的軺車停放在路邊,便跟隨那農漢向江畔走去,江畔上那數十個人忙轉身詢問,那農漢笑著說道:“過路的小先生,聽聞屈大夫當年便是在此投江的,心生敬意,想和我們一同拜祭。”一邊說著,一邊看向一位農婦道:“哎,家裏的,把咱們家包好的粽子,釀好的黃酒,讓這位小先生用一用!”
那農婦應了一聲,便從一旁的包裹中取出一屜用菰葉包好的粽子,和還剩半壇的黃酒,看向賈誼說道:“既是祭拜屈原大夫的,這些粽子和黃酒,盡管拿去用了。”
世人皆說楚人爭搶好鬥,民風彪悍,極為難治。賈誼今日所見,才知道世人所說的皆是妄言。楚人的奔放,豪邁,熱情,使得賈誼心中大為感慨。
一陣陣清風吹來,江麵上淡淡的薄霧便都被吹散了,呈現在賈誼麵前的,是一個再無半點遮蓋,一望無際的湘江。賈誼拿起屜中的粽子,一邊向江內投食,一邊也低聲唱起了楚歌,他是河南洛陽人,不會說楚語,隻會說中原官話,所唱的楚歌,不由引得一邊的農人們嗬嗬的笑了起來。
“屈大夫啊,屈大夫......”望著麵前的湘江,賈誼喃喃說道:“你是貴族出身,少有才名,看到山河日下的楚國,你心懷一腔報國熱血,不顧廟堂小人施壓,毅然推行新法,訓練新軍。可你太幹淨了,幹淨的像一張白紙一樣,你日夜所思的是如何使家國強大,不受欺淩,可你又哪裏懂得這權術算計,又哪裏知道朝中的小人們無時無刻不再計劃著怎麽將你逐出廟堂。屈原大夫,你如此高潔,怎受的那般惡毒的玷汙?直至秦軍攻破郢都,先生你也抱石投江而去......”賈誼轉身快步回到車旁,從軺車內拿出紙筆後,又快步來到江畔邊,攤開紙張,磨足墨後,提起毛筆便在紙上洋洋灑灑,不消多時,便寫下一篇憑吊之賦來,隻見最上方的題頭上用篆書所寫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吊屈原賦。
農人們皆不識字,紛紛不知他紙上所寫的是何意,那農漢邁步上前問道:“小先生,你寫的是什麽啊?”
賈誼望著麵前的湘江,高聲說道:“河南洛陽士子賈誼,本欲變法強國,卻受朝中奸佞陷害,如今被貶長沙,途徑湘江,得知屈原大夫遭遇,一時感慨萬千。”說著,他將手中方才所書詞賦展開,口中說道:“賈誼敬佩先生高潔之誌,但對先生抱石投江的舉動卻不敢認同。這舉世皆濁的人世間,像先生這樣的高潔之士,抱石投江而死,也不過終成了那些居廟堂之高的小人們茶餘飯後的談笑之資而已。”
一陣清風吹來,賈誼將手中所寫的詞賦投入江內,高聲說道:“先生之不幸,便在於未能遠濁世而自藏!賈誼今日同先生一樣,遭逢朝中奸佞攻擊,被流放長沙。可賈誼始終相信,不出三年,待廟堂清澈之時,陛下必然召我回京,到時重振變法大業。”
四周的農人們並沒有聽明白這個年青後生在說些什麽,隻見賈誼麵向湘江,再次深深一拜:“途經湘江,拜祭先生!”說罷,賈誼對著江麵一連三拜後,轉身向自己路旁停放的軺車而去。
公元前176年,賈誼在被流放長沙的途中,及渡湘水,曆屈原放逐所經之地,對前代這位竭誠盡忠以事其君的詩人的不幸遭遇深致傷悼,遂作下《吊屈原賦》,在祭奠屈原的同時,表明自己會好好保存實力,等待朝廷再次降詔啟用。
絳縣郊外。
絳縣城外三十裏,樹林掩映之處,一座莊園便坐落於此,門前的匾額上書寫著四個大字“絳侯莊園”。遠遠便聽到馬蹄聲響,一名縣衙中的縣尉領著三十餘騎向這邊而來,他們在離絳侯莊園百步之外的地方,翻身下馬,牽著馬慢慢向莊園而來。
莊園內,周勃換掉了昔日廟堂之上的朝服,穿上了平民百姓所穿的布衣,配著他那花白的頭發與胡須,和那早已發福的身材,倒真像一個鄉間土財主一般。
周勃正在莊園後麵散步,園內家院急步匆匆而至,開口說道:“老爺,縣尉領著一隊兵丁向莊園來了!”(未完待續)
湘江發源於長江流域的洞庭湖,是楚地最大河流的之一。此時正是清晨,一層薄霧淡淡地彌漫在江麵上,更加突出了她的神秘與迷人。
一輛四馬並駕的軺車緩緩駛來,駕車之人一身白衣,正是那被貶長沙的賈誼。
還未到湘江前,賈誼便聞得遠處傳來陣陣歌聲,隨著自己離湘江越來越近,那歌聲也漸漸聽得更加真切。直至近處,才遠遠看到,十幾個村婦農漢正站在江邊,一邊向江內投食著什麽東西,一邊口中唱著: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賈誼當然清楚,這些農人所唱的乃是當年楚國大夫屈原所作九歌中的一章。
楚辭言語絢麗,賈誼從小便將屈原所作的辭賦背的爛熟於心,可他卻從未聽到過楚人用真正的楚語去歌唱是什麽樣子。故而,他忙勒住馬頭,從車上下來,伸手牽著韁繩,靜靜地站在那裏聆聽著,隻聽江畔前的農人們唱完了雲中君後又接著歌唱湘君,唱罷了湘君之後又接著歌唱湘夫人,一曲又一曲,盡是屈原九歌中的內容,直至最後那吳儂軟語逐漸顯得悲壯低沉起來,原來他們已經唱到了九歌中的最後兩個章節,國殤與禮魂。
賈誼站在那裏,不由聽的出了神,自己的思緒仿佛也跟著江畔前歌唱的農人們回到了數百年前那個禮崩樂壞,連年苦戰的戰國歲月,仿佛看到了那令所有世人敬仰的屈原大夫,看到了他那一身白衣,看到了他腰間所掛的長劍,看到了他那高高的衣冠,看到了他那與生俱來的純潔,幹淨的氣質,看到了他那鄙夷世間一切汙穢,誓要與世間一切醜惡相抗衡的眼神......
農人們的悲壯低沉的歌聲一遍又一遍回蕩在賈誼的耳邊: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賈誼的眼前,那薄霧籠罩,優美寧靜的湘江,似乎突然風雲大變,隨著一道閃電劃過,黑雲立刻蓋滿了天空,大雨傾盆而下,湘江也立刻從一個安靜,甜美的姑娘變成了一個張著血盆大口,不住嘶聲咆哮著的怪獸。一位頭戴長冠,身穿白衣,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懷中抱著一塊褐色的岩石,屹立於江畔上,任由傾盆大雨將自己淋得狼狽不堪,任由那不斷上漲的江水漸漸淹沒到自己的小腿,就站在那裏竟是紋絲不動。
那白衣男子,不正是力圖振興楚國,卻反**臣陷害,最終被趕出廟堂,流放偏遠之地的屈原麽!隻見他仰起頭,電閃雷鳴之間傾盆雨水重重地打在他的臉頰上,隻聽他嘶聲高呼道:“郢都已破,楚國亡矣!嗚呼哀哉,獨離此咎兮!”嘶聲喊罷,便是縱身一跳,洶湧的湘江立刻將其吞噬......
“不——!”賈誼嘶聲高喊道。
江畔前歌唱的農人們聞聽身後有人呼喊,忙停止了唱歌,他們轉身看去,不知何時,一輛四馬軺車正停在他們的身後,方才那一聲呼喊想必便是發自車前這位白衣青年之口。
一名農漢邁步上前,看向賈誼說道:“這位小先生可是遇到什麽困難了?”
賈誼這才如夢初醒,原來方才的一切盡是幻象,他不由擦拭了一番額頭上的汗水後,忙向那農漢一拱手道:“方才被各位的歌聲所引,聽的入了神了,敢問這就是湘水麽?”
那農漢聽罷,不由笑了起來,他點了點頭道:“這裏是楚國境內,這條江水便是湘江。不知這位小先生要到哪裏去?”
賈誼聽罷,緩緩點了點頭,看向那農漢道:“敢問這位大哥,此地離長沙國還有多遠的路程?”
那農漢笑道:“這地離長沙國還有不到兩百裏的路程。”
賈誼緩緩點了點頭,看向那農漢道:“這位大哥,你們為何在這江邊歌唱屈大夫所作的九歌,又為何向江內投放東西?”
“這位小先生,聽你的口音,是北方人吧?難怪不知道我們這的習俗。”那農漢回頭望了望湘江,轉而歎了口氣道:“今天是五月初五,是當年屈原大夫投江的日子,我們楚人的先祖們當年在這湘江中整整打撈了一個月,開始是想盡快救回屈大夫,後來便是想將屈大夫的屍身打撈上來,而後厚葬。”
賈誼忙問道:“後來如何?可打撈上來了麽?”
那農漢搖了搖頭道:“唉,這湘水這麽大,要打撈上來一個人又談何容易啊。整整打撈了一個月,卻是毫無所得。但是在那一個月中,先祖們為了不讓這江中的魚蝦水獸侵犯屈大夫的屍身,就將自家都舍不得吃的稻米包成團狀扔到江裏,讓那些魚蝦水獸們吃飽了,它們便不會去侵犯屈大夫的屍身了。”
“湘江如此之大,魚蝦水獸更是多的數不勝數,就算所有的楚人都將家中糧米扔進這江中,隻怕也是無濟於事啊......”賈誼心中如此想,但鼻頭卻是不由一酸,他第一次見到湘江,便知道楚人們所做的這些,都是徒勞,都是無濟於事,那這些一輩子都生活在這裏的楚人們難道會不清楚麽?可就是這樣,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他們仍然願意丟掉手上的活計不去做,而是撐著小舟在這浩瀚的江麵上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打撈,他們仍然願意將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糧米,白白丟在這江水之中,隻為了讓那些魚蝦水獸飽食之後,便不會去動屈大夫的屍身。屈原在楚地百姓的心中竟是如此高的地位,楚地百姓的善良,樸實,如何不讓人感動呢?
賈誼的眼眶不由濕潤了,兩行熱淚劃過臉頰。
那農漢見了,忙道:“小先生,你怎麽......”賈誼回過神來,忙擦了擦臉上的淚水笑道:“讓老哥見笑了,我原來也是一個小官,被同僚們抨擊陷害,最後落得個流放長沙的下場。方才老哥講述了當年屈原的故事,我觸景生情,故而落淚。”
那農漢聽了,忙拍了拍賈誼的肩膀說道:“這一輩子啊,誰能平平安安,無風無雨的過啊?總是要遇到些風浪,遇到些磨難的。小先生,我看你也就剛剛二十多歲,還年輕呢,今後的路還長著呢,何必為了眼下這一點磨難便傷心落淚啊?”
麵前這個看似已經三十多歲左右的農漢,一番質樸的話語說得入情入理,賈誼不由點了點頭,看向那農漢說道:“你們為了紀念屈大夫,故而這每年的五月初五便都要在這江畔前,歌唱楚辭,投擲糧米?”
“正是這樣。”那農漢抬頭看了看天空,說道:“現在時辰尚早,等到了正午,這江畔兩岸就都站滿了人啦,到時候想擠都擠不進去啦。故而,我們這臨近的幾家每年都是在清晨人少時便來祭拜,聽我家先祖說,我們家可是當年屈大夫推行新法時,第一批被除去奴籍的楚人呢。”
賈誼聽罷,心中不由大加感慨,他看向那農漢道:“這位老哥,我雖不是楚人,但自小便熟讀屈原大夫的辭賦,長大懂事之後,對屈原大夫更是愈加敬仰。我官小人微,自然比不上屈原大夫,可我們的遭遇卻是有些相同。我今日來到這湘江,聽了老哥們的楚歌,聽了屈大夫投江的往事,更是心中感慨萬千,可否領我到江畔前,讓我也祭奠一下屈原大夫?”
那農漢點頭說道:“這有何難?我們家中還有包好的粽子,沒有投放,可借給你來用啦。”
賈誼聽罷,不由笑道:“那實在是太感謝了。”說罷,將自己的軺車停放在路邊,便跟隨那農漢向江畔走去,江畔上那數十個人忙轉身詢問,那農漢笑著說道:“過路的小先生,聽聞屈大夫當年便是在此投江的,心生敬意,想和我們一同拜祭。”一邊說著,一邊看向一位農婦道:“哎,家裏的,把咱們家包好的粽子,釀好的黃酒,讓這位小先生用一用!”
那農婦應了一聲,便從一旁的包裹中取出一屜用菰葉包好的粽子,和還剩半壇的黃酒,看向賈誼說道:“既是祭拜屈原大夫的,這些粽子和黃酒,盡管拿去用了。”
世人皆說楚人爭搶好鬥,民風彪悍,極為難治。賈誼今日所見,才知道世人所說的皆是妄言。楚人的奔放,豪邁,熱情,使得賈誼心中大為感慨。
一陣陣清風吹來,江麵上淡淡的薄霧便都被吹散了,呈現在賈誼麵前的,是一個再無半點遮蓋,一望無際的湘江。賈誼拿起屜中的粽子,一邊向江內投食,一邊也低聲唱起了楚歌,他是河南洛陽人,不會說楚語,隻會說中原官話,所唱的楚歌,不由引得一邊的農人們嗬嗬的笑了起來。
“屈大夫啊,屈大夫......”望著麵前的湘江,賈誼喃喃說道:“你是貴族出身,少有才名,看到山河日下的楚國,你心懷一腔報國熱血,不顧廟堂小人施壓,毅然推行新法,訓練新軍。可你太幹淨了,幹淨的像一張白紙一樣,你日夜所思的是如何使家國強大,不受欺淩,可你又哪裏懂得這權術算計,又哪裏知道朝中的小人們無時無刻不再計劃著怎麽將你逐出廟堂。屈原大夫,你如此高潔,怎受的那般惡毒的玷汙?直至秦軍攻破郢都,先生你也抱石投江而去......”賈誼轉身快步回到車旁,從軺車內拿出紙筆後,又快步來到江畔邊,攤開紙張,磨足墨後,提起毛筆便在紙上洋洋灑灑,不消多時,便寫下一篇憑吊之賦來,隻見最上方的題頭上用篆書所寫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吊屈原賦。
農人們皆不識字,紛紛不知他紙上所寫的是何意,那農漢邁步上前問道:“小先生,你寫的是什麽啊?”
賈誼望著麵前的湘江,高聲說道:“河南洛陽士子賈誼,本欲變法強國,卻受朝中奸佞陷害,如今被貶長沙,途徑湘江,得知屈原大夫遭遇,一時感慨萬千。”說著,他將手中方才所書詞賦展開,口中說道:“賈誼敬佩先生高潔之誌,但對先生抱石投江的舉動卻不敢認同。這舉世皆濁的人世間,像先生這樣的高潔之士,抱石投江而死,也不過終成了那些居廟堂之高的小人們茶餘飯後的談笑之資而已。”
一陣清風吹來,賈誼將手中所寫的詞賦投入江內,高聲說道:“先生之不幸,便在於未能遠濁世而自藏!賈誼今日同先生一樣,遭逢朝中奸佞攻擊,被流放長沙。可賈誼始終相信,不出三年,待廟堂清澈之時,陛下必然召我回京,到時重振變法大業。”
四周的農人們並沒有聽明白這個年青後生在說些什麽,隻見賈誼麵向湘江,再次深深一拜:“途經湘江,拜祭先生!”說罷,賈誼對著江麵一連三拜後,轉身向自己路旁停放的軺車而去。
公元前176年,賈誼在被流放長沙的途中,及渡湘水,曆屈原放逐所經之地,對前代這位竭誠盡忠以事其君的詩人的不幸遭遇深致傷悼,遂作下《吊屈原賦》,在祭奠屈原的同時,表明自己會好好保存實力,等待朝廷再次降詔啟用。
絳縣郊外。
絳縣城外三十裏,樹林掩映之處,一座莊園便坐落於此,門前的匾額上書寫著四個大字“絳侯莊園”。遠遠便聽到馬蹄聲響,一名縣衙中的縣尉領著三十餘騎向這邊而來,他們在離絳侯莊園百步之外的地方,翻身下馬,牽著馬慢慢向莊園而來。
莊園內,周勃換掉了昔日廟堂之上的朝服,穿上了平民百姓所穿的布衣,配著他那花白的頭發與胡須,和那早已發福的身材,倒真像一個鄉間土財主一般。
周勃正在莊園後麵散步,園內家院急步匆匆而至,開口說道:“老爺,縣尉領著一隊兵丁向莊園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