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財和師傅們在桌上吃飯,有酒有肉,滿桌子菜他卻沒什麽胃口,這幾個月以來頓頓米飯,實在是憋的慌,隻怪自己當初把錢都花在了慶雪身上,留下幾個錢買了幾次煙,吃了幾次餃子和麵條就沒了。杜師傅問他是不是有什麽心事,他認為自己沒有工資,沒資格挑剔,杜師傅就是老板,讓他直接說,他就說自己想吃麵條。師傅一聽,這是小事,到隔壁買碗麵回來就行,轉念一想,估計是沒錢了,就讓媳婦去買把幹麵條回來,想吃多少煮多少。
金財眼睛差點擠出淚花,什麽時候他會為一碗麵條激動過。改革開放之前,日子那麽清苦,父母和舅舅家都能把最好的給他們,那個家沒什麽好名聲,卻也能依靠自己吃飽穿暖。突然的懷念,突然的感恩,他那麽叛逆,那麽的理所當然變得自己都覺得厭惡自己。
師娘隻是把麵煮熟了,讓他就著桌上的菜吃,四川人不怎麽會做麵食,沒有炒臊子,金財看著麵條,隻要是麵,怎麽都好吃,把桌上的辣椒水和菜碗裏多餘的油湯倒進去,一攪拌,吃起來格外的香。杜師傅見他囫圇吞棗的往下咽,就問他為何那麽喜歡吃麵。金財說,他們家五個人就他和母親喜歡吃麵,其他人愛吃米飯。
杜師傅就說以後想吃麵直接另煮點就好,閑聊中,他講起一個插曲,說他這輩子都不想吃一口麵。原因是以前他們是走家串戶打家具,有一次在一家小型麵條加工廠做家具,晚上老板還在忙著壓麵條,他們幾個木匠邊洗腳邊聊天,突然缺水了,跑遠了走不開,老板來不及就把他們的一大盆洗腳水倒進了和麵機。他們驚訝的看著老板,結果出來的麵條又黑又臭,隻能倒掉。雖然是倒掉了,可是給他們心裏留下抹不去的陰影,金財聞所未聞。
杜師傅就說,改革開放,百廢待興,人們的出路多了,思想也就變了,假冒偽劣的商品多了,唯利是圖的人也多了。這些人鑽著國家法律的空子,利用改革開放的機會不腳踏實地,昧著良心,總有一天會受到懲罰。
“小周,你也跟我學了幾個月,你大腦聰明,善於創新,可就是有些急於求成,投機取巧。我們是匠人就要有匠人精神,耐心,專注,把自己做的家具當做孩子或者藝術品,你向它傾注多少心,就會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杜師傅希望他能學好,金財謹聽教誨。
“我打算年底搬回成都了,平利這個地方能買得起我們家具的人少,賺不了什麽錢,你願不願意跟我去成都。”金財很意外,在他看來,老板已經賺得不少了,再說,他發誓打死都不離開平利,可手藝不能隻學個皮毛。
“師傅,我願意去,可我能不能回家一趟。”
“當然可以,我是年底走,又不是現在,想什麽時候回去都可以,說了三個月之後就有工資,回去的時候就發給你。”杜師傅對平利還是有感情,可這裏想要開一個家具公司太多稅費了,朋友準備開一家蠶絲加工廠,還沒怎麽開始就各種部門找來要稅,還要請他們吃喝,他伺候不了這些大爺。然而成都就不同,四通八達,有錢的人多,也就不計較那些了。他希望自己的家具能發展成品牌,然後銷往全國各地,這當然隻是想想,還不知道能不能實現,隻有做好每一款家具,慢慢積攢實力。
這天,金財回到汆糴,正是收稻穀的時節,對於山裏人,一年喜慶的日子不多,除了固定傳統節日就是插秧、小麥收割、稻穀收割。山上稻田本來就少,還依靠老天收,所以變得稀罕。插秧的時候一群人幫忙插完了東家,然後去西家,秧苗沒多少,主要是喝插秧酒。早上吃蒸饃,豆腐白菜湯,中午大家邊插秧邊聊天唱歌,幾小時就幹完,然後回家喝插秧酒。滿桌的酒肉,豐盛賽過過年,吃吃喝喝,聊聊唱唱,直到深夜才散席。
割小麥的時候也是大家互幫互助的完成,必須搶在下雨之前收割回家,不然小麥淋雨生了芽就交不了公糧。所以,白天割不完的晚上趁著月色收割,此時大家拚命搶著割麥,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就更別提聊天唱歌了。小時候看大集體打小麥也是一種樂趣,兩排人對著站,一排起一排落,簾接落地有聲,叮啪叮啪……
不管小麥收成如何,第一頓小麥饃都得燒香敬給土地老爺等各路神仙,保佑來年豐收,沒有蟲害。同樣的,第一頓大米飯也是要敬這些神仙,讓他們先嚐鮮。老百姓對於這來之不易的豐收感恩戴德,記得土地包幹到戶的時候,很多老百姓連鹽都買不起,卻借錢買了幾道香表燒給各路神仙,保佑風調雨順。當然,他們最感謝的還是改革開放和土地分配到戶的政策,這是祖祖輩輩都沒有想到的事,他們做了土地的主人。
走到自家院子下麵,看見房子冒著濃煙,不用說,今天剛好是自家打稻穀的日子,舅舅舅娘他們會來幫忙。吃了幾個月的米飯,硬是逼著他想家,想母親手擀酸菜麵的味道。滿屋的人見金財回來了,歡喜的跟他打招呼,這些都是知己的親人,從沒嫌棄過他的年少輕狂,也沒有看不起他的父親,這種溫暖現在呈現變得彌足珍貴。
飯桌上,母親單獨給他煮了碗手擀酸菜麵,金財邊陪大家喝酒邊吃麵。周錢發現金財這次回來變了很多,主動跟親人倒酒夾菜,看來,這人就得去外麵闖。老三去了西安,也不知混的咋樣,老大是不想指望了,在外地招了親,怕是永遠都不想回這個家。
看著一桌親人其樂融融的有說有笑,周錢也發自內心的感激媳婦娘家人,他們看在她的麵子上,總是寬恕他的所作所為,用善良和關懷收回了他的良知。浪子回頭有些晚,但感激之心永遠長存,都是凡人,他們卻活得自在,靠勤勞雙手過著知足常樂般的生活。
金財眼睛差點擠出淚花,什麽時候他會為一碗麵條激動過。改革開放之前,日子那麽清苦,父母和舅舅家都能把最好的給他們,那個家沒什麽好名聲,卻也能依靠自己吃飽穿暖。突然的懷念,突然的感恩,他那麽叛逆,那麽的理所當然變得自己都覺得厭惡自己。
師娘隻是把麵煮熟了,讓他就著桌上的菜吃,四川人不怎麽會做麵食,沒有炒臊子,金財看著麵條,隻要是麵,怎麽都好吃,把桌上的辣椒水和菜碗裏多餘的油湯倒進去,一攪拌,吃起來格外的香。杜師傅見他囫圇吞棗的往下咽,就問他為何那麽喜歡吃麵。金財說,他們家五個人就他和母親喜歡吃麵,其他人愛吃米飯。
杜師傅就說以後想吃麵直接另煮點就好,閑聊中,他講起一個插曲,說他這輩子都不想吃一口麵。原因是以前他們是走家串戶打家具,有一次在一家小型麵條加工廠做家具,晚上老板還在忙著壓麵條,他們幾個木匠邊洗腳邊聊天,突然缺水了,跑遠了走不開,老板來不及就把他們的一大盆洗腳水倒進了和麵機。他們驚訝的看著老板,結果出來的麵條又黑又臭,隻能倒掉。雖然是倒掉了,可是給他們心裏留下抹不去的陰影,金財聞所未聞。
杜師傅就說,改革開放,百廢待興,人們的出路多了,思想也就變了,假冒偽劣的商品多了,唯利是圖的人也多了。這些人鑽著國家法律的空子,利用改革開放的機會不腳踏實地,昧著良心,總有一天會受到懲罰。
“小周,你也跟我學了幾個月,你大腦聰明,善於創新,可就是有些急於求成,投機取巧。我們是匠人就要有匠人精神,耐心,專注,把自己做的家具當做孩子或者藝術品,你向它傾注多少心,就會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杜師傅希望他能學好,金財謹聽教誨。
“我打算年底搬回成都了,平利這個地方能買得起我們家具的人少,賺不了什麽錢,你願不願意跟我去成都。”金財很意外,在他看來,老板已經賺得不少了,再說,他發誓打死都不離開平利,可手藝不能隻學個皮毛。
“師傅,我願意去,可我能不能回家一趟。”
“當然可以,我是年底走,又不是現在,想什麽時候回去都可以,說了三個月之後就有工資,回去的時候就發給你。”杜師傅對平利還是有感情,可這裏想要開一個家具公司太多稅費了,朋友準備開一家蠶絲加工廠,還沒怎麽開始就各種部門找來要稅,還要請他們吃喝,他伺候不了這些大爺。然而成都就不同,四通八達,有錢的人多,也就不計較那些了。他希望自己的家具能發展成品牌,然後銷往全國各地,這當然隻是想想,還不知道能不能實現,隻有做好每一款家具,慢慢積攢實力。
這天,金財回到汆糴,正是收稻穀的時節,對於山裏人,一年喜慶的日子不多,除了固定傳統節日就是插秧、小麥收割、稻穀收割。山上稻田本來就少,還依靠老天收,所以變得稀罕。插秧的時候一群人幫忙插完了東家,然後去西家,秧苗沒多少,主要是喝插秧酒。早上吃蒸饃,豆腐白菜湯,中午大家邊插秧邊聊天唱歌,幾小時就幹完,然後回家喝插秧酒。滿桌的酒肉,豐盛賽過過年,吃吃喝喝,聊聊唱唱,直到深夜才散席。
割小麥的時候也是大家互幫互助的完成,必須搶在下雨之前收割回家,不然小麥淋雨生了芽就交不了公糧。所以,白天割不完的晚上趁著月色收割,此時大家拚命搶著割麥,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就更別提聊天唱歌了。小時候看大集體打小麥也是一種樂趣,兩排人對著站,一排起一排落,簾接落地有聲,叮啪叮啪……
不管小麥收成如何,第一頓小麥饃都得燒香敬給土地老爺等各路神仙,保佑來年豐收,沒有蟲害。同樣的,第一頓大米飯也是要敬這些神仙,讓他們先嚐鮮。老百姓對於這來之不易的豐收感恩戴德,記得土地包幹到戶的時候,很多老百姓連鹽都買不起,卻借錢買了幾道香表燒給各路神仙,保佑風調雨順。當然,他們最感謝的還是改革開放和土地分配到戶的政策,這是祖祖輩輩都沒有想到的事,他們做了土地的主人。
走到自家院子下麵,看見房子冒著濃煙,不用說,今天剛好是自家打稻穀的日子,舅舅舅娘他們會來幫忙。吃了幾個月的米飯,硬是逼著他想家,想母親手擀酸菜麵的味道。滿屋的人見金財回來了,歡喜的跟他打招呼,這些都是知己的親人,從沒嫌棄過他的年少輕狂,也沒有看不起他的父親,這種溫暖現在呈現變得彌足珍貴。
飯桌上,母親單獨給他煮了碗手擀酸菜麵,金財邊陪大家喝酒邊吃麵。周錢發現金財這次回來變了很多,主動跟親人倒酒夾菜,看來,這人就得去外麵闖。老三去了西安,也不知混的咋樣,老大是不想指望了,在外地招了親,怕是永遠都不想回這個家。
看著一桌親人其樂融融的有說有笑,周錢也發自內心的感激媳婦娘家人,他們看在她的麵子上,總是寬恕他的所作所為,用善良和關懷收回了他的良知。浪子回頭有些晚,但感激之心永遠長存,都是凡人,他們卻活得自在,靠勤勞雙手過著知足常樂般的生活。